第五十四章 十萬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在陳嶽的規劃之中,木星系統這裡將會成為自己的能源中心和科研中心。火星那裡,則被規劃為礦產和工業中心。

在未來,陳嶽也將會遵循這種大致的分類方法。

類似地球、火星、水星、金星這樣,主要由岩石構成,蘊含大量礦產和資源的巖質行星,便會成為礦產與工業中心。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這樣的,主要由氣體構成的氣態巨行星,便會被規劃成能源與科研中心。

沒辦法,誰讓它們蘊含有太多的核聚變燃料,當然只能作為能源中心了。

如此一來,兩種行星相互配合,能源、礦產、工業、科研,四者便齊備了。在核聚變飛船的溝通連線之下,這四個方面都可以得到長足的發展。

核聚變飛船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如果缺少了這個最為重要的橋樑,陳嶽的一切規劃都只是鏡花水月。

此刻,在僅有的百餘艘核聚變動力飛船的運輸之下,第一批建築材料和器械、機器等,已經運抵火星。

這一次運輸,和以往時候那小打小鬧的運輸可不同。這一次,僅僅一趟,運輸來的各種機械便高達幾十萬噸,礦產資源就地取材的話,已經足夠造一個較大型的工業基地出來了。

於是轟轟烈烈的建造行動,在這顆距離陳嶽掌控足有數億公里遠的地方再次開始。

面對兩顆星球之間這高達一個多小時的雙程通訊延遲,陳嶽不得已之下,仍舊採取了間接控制的模式。

來自火星的資料不斷到達木星這裡,陳嶽則實時處理這些資料,不斷根據過往的資料調整未來的行動規劃,讓那邊的機械可以大致上按照自己的思路來走。

這種模式的效率比起陳嶽自己親自操縱當然差得遠了。但沒辦法,在掌握不了超光速通訊技術的前提之下,目前階段只能這樣做。

一片忙碌之中,陳嶽沒有忘記去做一件事情。

在陳嶽的遠端延時操縱之下,一輛龐大的全地形工程車在荒蕪死寂的火星大地之上賓士著,最終來到了一處山脈後方。

這裡,一座小小的基地正承受著火星沙暴的侵蝕。

這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火星基地。但它並不是陳嶽建造的,而是當初的人類文明建造的。

當初,陳嶽正是從這裡獲取到了一些物資,才有了後續起步的資本。

沒有這裡的燃料,沒有3D印表機,沒有當初那臺可憐兮兮的多功能煉礦機器人,陳嶽早就死了。

此刻,距離陳嶽從這裡取走那些物資,已經有數百年時間過去。在火星風暴的不斷侵蝕之下,這處基地早已破敗,甚至有的地方已經倒塌,被風沙所掩埋。

看著這處基地的破敗情景,陳嶽心中滿是感慨。

似乎自己具備人類的形態,在這處基地之中生活、工作的日子就在昨天一樣。

轉眼間便是數百年的時間流逝。人類早已作古,繼承了人類“血脈”的自己,則在太陽系之中再度崛起,並達到了比人類文明更高的高度。

此時此刻,陳嶽的科技實力已經全面超越了人類文明。

“這處基地,還有我最初乘坐的熒惑號飛船,大概算是我和人類文明唯一的聯絡紐帶了。把它們好好的保護起來吧。”

陳嶽默默的想著,操縱著機器人將這處基地拆除,將它的建材全都收了起來。

未來,這些東西將會和熒惑號飛船放在一起。只要有可能,無論最終去哪兒,陳嶽都會帶著它們。

“我會始終謹記,我是一名人類,我出生在地球。不管未來我變成什麼形態,我都不會忘記這一點。”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為已經滅亡的文明默哀了一番,陳嶽放下心中包袱,正式開始了龐大的建造任務。

火星荒涼的大地之上出現了道道鐵軌,高速列車開始在上面飛馳。火星的天空之中出現了轟鳴著的直升機,出現了空天兩用型飛船,出現了一座座龐大的基地。大量的埋藏在火星地下的礦產被開採出來,無數機械日夜轟鳴不息。

轉眼間又是十幾年時間過去。這一天,一艘標準制式的核聚變飛船從火星造船廠轟鳴著起飛,踏入到了茫茫太空之中。

看著這艘飛船,陳嶽心中滿是喜悅。

它很普通,但又並不普通。

說它普通,是因為它與其餘制式飛船一模一樣,性能指標、外形、核心引數等都相同。說它不普通,則是因為它是陳嶽在木星系統之外造出的第一艘飛船。

年產制式飛船高達5000艘的火星造船廠已經竣工。從今天開始,平均每天便會有13艘飛船從這裡下線,揚帆起航。

整個木星系統的資源潛力,才僅僅能支撐一條年產1000艘飛船的生產線而已。而在火星上,陳嶽造的第一座飛船工廠便能年產5000艘。

真正的大行星的體量便是如此巨大,根本不是衛星能比的。

為了支撐這座龐大的飛船工廠,陳嶽足足造出了數萬座上游工廠與礦產中心。單單核聚變電站,就造了100多座。

伴隨著火星大開發的進行,另一個最明顯的變化,便是木星系統這裡,工廠的數量開始逐漸減少,大型科研中心的數量則快速提升。

突破了木星系統的桎梏,有了來自火星的資源支撐,哪怕造再多科研中心,陳嶽也能頂得住。

科研中心越多,陳嶽的科技進展便越快。這便是開發火星所帶來的最直接的好處。

時間慢慢的流逝著,漸漸的,陳嶽的工業力量幾乎將整顆火星覆蓋,更遠處,水星、金星也開始了初步的開發。木星系統這裡,大型科研中心的數量則從5000座直線提升到了一萬六千餘座。

陳嶽手中所掌握的核聚變運輸船的數量,也終於達到了十萬艘。

這幾乎是當前階段下陳嶽所能掌控的上限了。再多,他就操作不了了。

十萬艘飛船日夜在太陽系內穿行不休。

這個時候,陳嶽感覺,自己研發軍事技術的時機終於成熟。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唐人的餐桌7號基地深空彼岸宇宙職業選手光陰之外我有一劍神秘復甦明克街13號不科學御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
相關推薦
一葉天工大天工為天道工作的日子苟在低武世界成真仙柯南之另一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