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震動臺灣電影市場!
80年代的臺灣,雖然在經濟規模上還不如香港發達。WWW.tsxsw.COM不過,香港僅僅有500萬人口,而臺灣則有2000萬!
雖然此時臺灣的人均收入不如香港,但是整體而言,臺灣也算是亞洲較為發達的經濟體。
況且,臺灣還是和香港一樣屬於中華文化體系,在內地文化還處於相對封閉的情況下,臺灣市場對於香港娛樂文化產業的重要性,僅次於香港的本港市場。
1980年的7月,臺灣。鄒文懷、許冠文赴臺宣傳《摩登保鏢》,取得了驚人的效果。
整個臺灣電影票房的重鎮——臺北!
一夜之間,滿大街都是《摩登保鏢》的海報,臺灣的各大電視臺、報紙、廣播,也是紛紛的爆出各種相關的新聞。
事實上,在《摩登保鏢》此前在香港票房連破三道門檻!6天時間破香港本港票房記錄,一週破千萬港元歷史記錄,一月之間創2700萬港元票房,估計破3000萬也是可以。
這樣的票房奇蹟,由不得臺灣的媒體不由的爭相報道。
《摩登保鏢》挾著在香港票房市場創下天價票房記錄的聲勢,登陸臺灣市場……整個臺北,第一天午夜場的時候,下班的工人,放學的學生,以及家庭主婦、退休老人,全家老幼,無數的市民,紛紛的走向了電影院中。
臺北的電影院,有30多家電影院,一共有50多塊的銀屏,1萬多張電影座位!
原本對於一個城市來說,已經算是電影院資源非常豐富的了。
不過,一夜之間,居然有超過10萬人走上街上,紛紛到各大電影院看《摩登保鏢》!
在7月15日午夜,臺灣當局,甚至派出了大量的警察,去街頭維持秩序……
毫無疑問!
大賣了……
夜晚從6點開始,一直放映到午夜12點,臺北各大影院平均放映三場《摩登保鏢》。光是臺北的電影院,一夜放映了100個場次,場場爆滿……
臺北的電影票價此時大致在30新臺幣左右,和香港的票價大致差不多,三萬多人次的觀眾走進電影院看《摩登保鏢》,那就是整整100萬新臺幣啊!
7月15日,臺北首日票房收入100萬新臺幣……
臺北震動!
接著,次日臺灣其他的城市的電影院,也開始放映《摩登保鏢》!
7月16日,全臺公映。桃園、新竹、臺中、基隆、臺南等地,每地的票房都是超過20萬新臺幣。
統計數據彙總之後,7月16日《摩登保鏢》在整個臺灣奪取350萬新臺幣……意味著,這一天之內,有十多萬人走進電影觀看了這部電影。
而到了7月22日,臺灣地區《摩登保鏢》首周票房資料出爐後,更是達到了2400萬新臺幣的程度!
須知,此時臺灣電影票房市場,每年總票房也不過是8億新臺幣,換算成港元的話,大約有2億港元的總票房,和香港本地的票房規模差不多。
當然了,比起中國內地此時變態的20億人民幣的票房來算,臺灣80年代的總票房,只能是內地票房的百分之三!
也許是改革開放初期,內地人太喜歡看電影了。幾角錢人民幣一張票價的時代,內地人一年要看幾十次的電影。和21世紀之後,幾年才看一次電影,截然不同。不過,此時內地的票房市場火爆,但是放映的電影多是過去的老電影,每年香港的電影,也僅僅有不到十部能夠進入內地市場。
而絕大多數進入內地市場的電影,都是香港的左派電影公司與內地合拍的。真正香港的主流電影公司邵氏、嘉禾,每年能有一兩部電影走進內地的電影院,就算是運氣了。
而80年代,嘉禾每年要拍30多部電影。
嘉禾拍的電影,至少有一半的電影會在臺灣市場上映,並且也都能夠取得驚人的票房收益。
一般在臺灣市場,一部電影能夠有1000多萬的新臺幣票房,已是大紅大紫。
1980年,臺灣市場,票房的總冠軍原本是好萊塢影星馬龍。白蘭度的朝鮮戰爭題材的《櫻花戀》,主題不外乎一個美國大兵,參加朝鮮戰爭,在日本泡了了個日本妞。
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這部電影是1957年拍的,到1980年才在臺灣市場上映!好萊塢的陳年老物,居然奪取2000萬新臺幣的票房,力壓成龍的《殺手壕》,佔據了臺灣市場票房榜冠軍!
不過,這種舊電影也能在臺灣市場大賣,是因為這個年代,臺灣市場本土電影製作能力實在太弱,並且最新的好萊塢大片,並不能夠順利進入臺灣市場,才會如此囂張。
《摩登保鏢》在臺灣市場,勢如破竹!
一週之內2400萬新臺幣,毫無懸念的壓制《櫻花戀》奪得了票房的冠軍位置。
整個7月尾,臺灣電影評論,紛紛驚呼:“《摩登保鏢》一週之內兩千萬新臺幣,香港電影勢不可擋,許冠文號召力,遠超好萊塢大片。”
更有無數的臺灣電影人,紛紛道:“香港已然是全球僅次於好萊塢的電影製作基地,臺灣電影學習好萊塢,國情、市場均有巨大差異,行不通!只有學習香港電影,才是臺灣電影的出路!”
“過去我們學習香港電影的態度,還是不夠,必須要全盤香港化,請香港的導演,請香港的幕後製作團隊,請香港的演員,來臺灣拍片!甚至,請香港的影評人士,給臺灣寫電影評論,這樣才能夠更快更好的提升臺灣電影的整體實力!”
此時的古龍與張少傑合資開的寶龍電影公司,事業重心轉移到了香港。
所以,臺灣電影人,也紛紛提出:“古龍先生的顯然是一名臺灣電影界的先行者!70年代,香港導演在臺灣拍片時,古龍則是去香港邵氏學習香港的先進理念。不過,哪怕是古龍學會了香港電影製片經驗,但是在臺灣創業作《楚留香傳奇》依然失敗,為何?終究是臺灣的電影人整體素質,拖累了古龍先生的發揮……”
香港。
玉郎國際公司。
黃玉郎笑道:“多虧你了,少傑。如果不是你的關係,我想要拿到金庸小說的漫畫改編,還是有些困難的,沒有想到這麼容易就拿到了。每期1萬塊,真是物廉價美!”
張少傑道:“我勸說老師以5%漫畫授權分成獲得授權費,不過,老師對於漫畫市場並無把握,所以穩妥起見,每期要1萬港元。”
“金老做的也沒有什麼不對,謹慎而已。如果他要的是5%的改編授權,那麼就要承擔市場風險,如果賣的不好,可能獲得的利益微乎其微。固定分成,如果賣的好也不外乎是少賺!”黃玉郎也是感覺到,金庸的心態還是老了,並沒有冒險的精神。
如果冒險試著分成,也許一期能賺幾萬塊呢!
這時候《大唐雙龍傳》漫畫運營的很成功,黃玉郎已經港漫畫的繪製,放手給公司的其他畫家,他自己僅僅是作為監製,監督一下漫畫的質量。
港漫的流水線作業之下,離開了黃玉郎親自動筆去畫,質量也沒有多少下滑,《大唐雙龍傳》的漫畫版每期穩定賣10萬本以上。略遜於小說版《大唐》在香港的15萬冊平均銷量。
有了《大唐雙龍傳》的改編經驗之後,黃玉郎對於武俠漫畫的改編,已經得心應手。
在獲得了金庸《天龍八部》、《神鵰俠侶》的兩部漫畫3年的授權。
3年之內,無論黃玉郎有沒有動筆去畫,每過兩週要付給金庸兩部小說的改編授權。也就是說一年之內,玉郎國際需要付給金庸100萬港元,三年時間則是300萬!
無論盈虧,金庸穩坐釣魚臺,源源不斷賺黃玉郎的錢!
張少傑想了想,知道金庸這一個合同還是相當的厲害的。
哪怕的黃玉郎改編的漫畫在市場上撲街了,玉郎國際也必須每年付給金庸100萬,這是白紙黑字的法律合同……
如此一想,張少傑也佩服黃玉郎的冒險精神。
須知,現在哪怕玉郎國際公司多了《大唐雙龍傳》的小說和漫畫的出版,每月公司的盈利已經達到了100萬港元的程度,但是還是要面臨許多的資金壓力。
此時黃玉郎熱衷推廣cosplay,在日本、臺灣等地,已經開始引起了一定的風潮。玉郎國際公司的影響力,逐漸也開始向整個亞洲蔓延,不過這些都是燒錢的生意。
比如,玉郎國際公司為了推廣cosplay,就不斷要派人到日本、臺灣等地,展開漫展……
玉郎公司的漫畫雖然在香港非常具備人氣,但是出了香港之外,則是籍籍無名。尤其是在日本,動漫產業極度發達的國家,港漫推廣cosplay文化時,遭遇一些動漫公司的集體抵制,而日本的媒體,也很少報道“cosplay”相關的新聞。
所以這幾個月來,玉郎國際公司,香港、臺灣、日本三地,召開了幾十場的漫展,雖然吸引了一些資深宅男宅女的關注,但是付出的代價,卻是將這幾個月賺的錢,全部虧掉了!可以說,完全是砸錢製造口碑,推廣萌文化……
張少傑知道,現在砸錢進去,看上去很傻。
但是如果不去砸錢擴大港漫全球影響力的話,光靠著香港一個地區的讀者,那麼在過30年之後,港漫本土發行量萎縮到每期幾千冊,賣個兩三萬冊的就是大賣,那樣的坐以待斃,才是真傻。
燒錢換市場,這是為未來打算!現在燒錢,換的將來更好的生存環境,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