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御賜真跡(第一更)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李恪回到府中,還沒有坐穩就見王德走了進來,還不及李恪說話,就聽他說道,皇上宣漢王御書房覲見。

李恪有點驚訝,李世民這個時候找自己是為何事呢不知道父皇找兒臣所謂何事請王公公告知李恪問王德。

殿下趕快隨老奴進宮吧,老奴也不知道皇上為什麼會召見你。王德拱手說道。

請王公公稍等片刻,本王去去就來。李恪說完,就閃身入了後殿,然後他找蘭兒服侍自己將衣冠整了一整,方才出來,跟王德道,王公公請。

王德微一側身,躬身讓李恪前行。

兩人來到甘泉宮,王德稟報完畢之後李恪方才進入御書房。李世民看到李恪,在還沒有行禮之際對他說道,不用行禮,你先給朕說說你最近都在做什麼。李世民的聲音淡淡的沒有任何的表情。

李恪很奇怪李世民會如此問自己,直言說道,稟父皇,兒臣在府中攻讀論語,除此之外就是習武練槍,甚少出府。

論語李世民重複道,那你且說說自己看到哪裡了有何見解

兒臣看到為政篇,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李恪答道,對於孝道一說兒臣又明白了很多道理。

說說你的理解吧李世民此時才抬起頭看李恪一眼繼續批改奏章。

李恪心裡嘀咕,你在看奏章,我說什麼你能聽的進去嗎但是他不敢明目張膽的這麼說,只能微微吸了一口氣說道,其實孔子想告訴孟懿子的答案並不是無違這兩個字。因為,孔子跟其弟子的對話中有這樣一段: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這和上面的那段應該是結合在一起的,孔子就是想透過自己弟子的口告訴孟懿子何為孝道。因為,孟懿子當時是魯國的大夫,孔子對他的問孝不能直言,只能透過這種形勢向他傳達自己的意思。

當時情景應該是這樣的,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他問我什麼叫孝,我就告訴他五違不要違背。樊遲曰:何謂也從這一句話就能看出當時的那個畫面,學生在前面駕車,靜靜的,沒有開腔,而老師好像在自言自語的告訴他,剛才答覆孟懿子問孝的經過,樊遲一聽,回過頭來說,老師,你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於是孔子說,沒有什麼,很簡單的。當父母活著的時候,我們要孝敬他事之以禮。兒臣認為此處的這個禮應該理解為對父母生活上和精神上的照應和愛戴。而當他們入土為安的時候,我們還要做到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然後,孔子說到了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孟武伯是孟懿子的兒子,他跟孔子問孝,孔子的回答又是另一種回答,父母唯其疾之憂。就是說當一個孩子生病之後父母的心情非常的憂愁和擔心,而你應該像他們擔心你那樣去擔心他們,孝敬他們。

所以,兒臣覺得每一個人有不同的身份,但對於仁孝都是一樣的,不論是世家子弟,還是一國大夫,都應該做到孔子的孝道之說。

李恪說到這裡,李世民突然抬頭若有所思道,恩,你的解釋倒也新穎,如此一說你確實將孔子在這裡的問孝解釋的很清楚也很透徹。李世民附和道,但是,為政篇中你對其它地方又何理解

這時的李世民已經不是在問李恪,而是抱著考教他的心態,他想看看自己這個平時不學文的兒子,認真讀起書來,對論語究竟有多深的理解。

李恪看到李世民贊同自己的觀點,繼續說道,其實,為政篇中有一段孔子自己的自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段話放在為政篇是太重要了,他透過對自己的剖解告訴我們,為政之道在於合乎常理,要把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所見所聞都要放到政務中來,透過自己切身的實際來處事。他的意思說一個從政之人最起碼的先是自己有修養,只有自己瞭解百姓的生活,瞭解國家的處境,瞭解生活百態,才能更好的處理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恩,你說的很對,當官就要為百姓辦事,如果沒有切身接觸百姓的生活,沒有豐富的閱歷和經驗,確實會出現政務上的疏忽和不嚴謹。李世民說道,你對論語的解釋簡潔獨到,註解新穎,不同於以往大儒教條式的將孔子的思想固定化。父皇沒有想到你這幾天會有這麼大的進步,心裡甚慰。

謝父皇誇獎,兒臣只是說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而已,還請父皇指教。李恪謙虛道,他見李世民的語氣沒有像剛才那麼冰冷。所以,他自己說話的時候也不再太拘束。

論語闡述的是以德為政,以仁為孝你只要理解透這兩點,就能對孔子思想有個全面的瞭解。李世民煞有興趣的說道。

李恪沒有想到李世民用八個字就概括了一本書的內容,但他的解釋又很正確,讓李恪吃驚不已,都說李世民是一位博才多學的帝王,果然如此,從他對論語簡單的八個字的評價就能看出他對這本書的瞭解程度。想到這裡,李恪對李世民肅然起敬,他覺得這才是一個帝王該具備的品質,博才多學才能更好的透過前人的智慧治理好一個國家。

李世民看到李恪一副我明白了的樣子,心裡安慰不少。自己的兒子當中,唯有李泰博才多學,對書法和繪畫都很有天賦,他就是喜歡這樣的兒子。如今,李恪突然轉性,開始學習書法繪畫,還不斷的努力讀書,並且他的見解獨到,有的時候自己在聽完他的講述後才明白了很多不明白的道理。

他看了一眼李恪,見李恪恭敬的神態,突然覺得自己似乎有點多疑,畢竟他是自己的兒子,透過剛才他對孝道的理解,能理解的這麼通透,說明他還是一個孝子。如此一想,他對李恪又產生了一種慈愛。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你數日來為朕出謀劃策,又舉辦蹴鞠比賽,還舉薦人才,朕不知道該怎麼獎勵你,就賜你一副王羲之的真跡吧說完,朝王德看了一眼,王德會意,從書架上拿出一幅卷軸遞給李世民,李世民開啟卷軸看了一眼,將它遞給了李恪。

父皇,這是你多方收藏才找到的真跡,兒臣不能接受你的賞賜。李恪知道李世民對王羲之真跡的痴迷,才如此說道。說實話他也確實想弄一副真跡,自己沒事的時候可以臨摹觀賞。

父皇給你的東西你就拿著,不要再推辭了。李世民沉思說道。

謝父皇李恪這才上前接過卷軸,欣喜不已。

朕還要批改奏章,你就先下去吧李世民給李恪東西之後有點疲憊的說道。

父皇要保重龍體啊李恪神情激動的說道,兒臣告退。說完躬身離開了御書房。出了甘泉宮他順便來到楊妃的千秋殿。楊妃見他拿著東西,就臉色一寒斥道,誰你讓跟你父皇要王羲之的真跡的,難道你不知道他特別鍾愛這副字嗎李恪沒有想到楊妃會發怒,這才將自己在甘泉宮的事情跟楊妃說了一邊,楊妃在聽李恪講述的時候臉色陰晴不定,等李恪說完臉色這才好轉,神氣顯得有點柔和,是你父皇賜給你的就好。李恪見楊妃很多時候跟他欲言又止,就知道她似乎想告訴自己什麼,覺得李世民賜真跡給自己並非這麼簡單。所以,他又簡單說了幾句話就急急忙忙的離開了皇宮朝岑文本的府邸而來。

岑文本能猜測到李世民此舉的意思吧李恪如此想著。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光陰之外宇宙職業選手明克街13號神秘復甦深空彼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不科學御獸唐人的餐桌7號基地我有一劍
相關推薦
仙升奪人殺人大師一塊板磚闖仙界掌控宇宙之星際探險租鬼公司血霧時代1908大軍閥豬肉大亨武裝回明網遊之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