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硝煙瀰漫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第218章硝煙彌漫

“什麼?你上海的《士兵突擊》已經賣斷貨了?”聽到大晚上跑到家裡來的杭建的話,林一銘一下子從沙上跳了起來,他的臉上充滿了驚訝和難以置信的表情。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被自己的學生這麼質問,杭建卻沒有一生氣的意思,老實當他被復旦大學出版社的工作人員從講臺上拉走時,聽到這個訊息,心裡的震驚和驚訝絕不亞於此時的林一銘。

“不僅僅是上海《士兵突擊》印的五個印數是在上海光明印刷廠印製的,所以《士兵突擊》的輻shè範圍是以上海市為中心輸往全國各地,剛才我過來時已經從行部得到訊息——華東地區已經有好幾家書店賣斷貨了。”杭建的語氣很苦澀。

起來復旦大學出版社能夠擁有如此誇張的銷售成績這無疑是天大的好事,是值得慶祝的大喜事,可是杭建卻似乎有些不高興提不起神來。他的這種異常讓林一銘看到了,不由的丈二和尚mo不著頭腦。

一直都在邊上微笑的戈文卻十分清楚此時杭建的心裡,這老家夥是在後悔當初的大方呢

既然上海乃至華東地區都出現了《士兵突擊》脫銷的情況,那想來全國各地也差不了多少。五萬冊《士兵突擊》就像是一桶水不僅沒有把讀者們的購買熱情撲滅下去,反而像是火上澆油一般jī起了更大的熱情。照這個情況展下去,恐怕十萬冊、二十萬冊銷量也都不在話下呢,要知道這可是《士兵突擊》行的頭一天。

所以戈文當初的自信無疑是非常正確的,他不接受杭建的建議拿印數稿酬而選擇了將稿酬與版權掛鉤無疑是相當的高明的。

當初杭建在與他商討《士兵突擊》的稿酬時,不僅最後採納了自己提出的稿酬計算方法,最後更是大方的讓出了3的基本稿酬,這樣幼稚的商業行為雖然可以證明杭建心底的善良,同時也證明了杭建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商人,他還沒有mo透市場經濟體制這樣一個新興起的經濟模式。

這才是杭建氣餒的根本原因吧

看著有些鬱悶的杭建,戈文笑了起來:“永遠也不要低估讀者們的熱情吶”

這句裝bī之極的話一出來,不管是邊上在腦海中估mo著《士兵突擊》最後的銷量會有多少萬冊的林一銘,還是一面對自己當初的輕率感到後悔,另一面卻對現在的銷售熱chao感到振奮的心態複雜的杭建,全都情不自禁的衝著戈文翻起了白眼。

“去死”這是林一銘惡狠狠的豎起了中指。

“戈文,下一本書還在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吧。你看我這麼照顧你……”杭建終於將自己教授的矜持拋在腦後,臉上1ù出最最誠摯的笑容,望著戈文笑眯眯的道。

“別的先不,戈文,你可要請客呀這麼高興的事必須慶祝慶祝”林一銘突然想起該敲詐戈文一頓。

“沒問題”

……

……

在文革大**結束後,中國社會上立馬興起了一股讀書熱。幾乎任何一本新書出版,都會引起搶購的熱chao,這種讀書熱和搶購熱是由於過去十年造成的書荒和知識荒蕪而引起的。\

8o年代的人們剛剛從過去計劃經濟中比較壓抑人的個性、讓個人得不到揮的氛圍中掙脫出來,所以每一個人都如飢似渴的吸收著新鮮的知識。無論純文學還是流行文學,無論是詩歌還是散文,無論是古典文學還是西方湧入的現代文學,都是人們透過文學來達到感性上的解放的一種途徑。人們試圖透過文學來觀察中國社會文化的變遷,透過文學來瞭解整個2o世紀以及當下的生活世界。

就像是辛亥**後的那段日子,就像是五四運動過後的那段歲月一樣,書籍出版經過文化大**的低netg的增長,所謂大1uan後必有大增長。

這個時代的圖書市場非常紅火,全民讀書全民閱讀並不是一句簡簡單單的空話,而是社會上的實際情況。

在剛剛結束文化大**、在七十年代末的那一兩年裡,讀者們想要到書店買諸如《紅樓夢》、《水滸》之類的古典文學名著都要通宵排隊。那時候木材很值錢,有人甚至可以拿著《水滸》、《紅樓夢》到鄉下直接去換木材。

這樣的事情現在聽起來可能很滑稽,很誇張,可卻都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真實生過的事情。當時只要書架上出現一本書名帶有“”兩字的書就必然有一個很好的銷量,哪怕這書是諸如《唐人宋朝話本》之類的文言。直到現在,還有一個那時期在出版界流傳甚廣的笑話——

79年底上海古籍出版社打算出版行《嶽全傳》,他們在第一次印刷時就定了一個他們自己覺得很保守的數字——九十萬冊

九十萬冊

這是多麼巨大的一個數量,就算是擱到後世,一本書的銷量能夠達到九十萬冊就可以是一本暢銷書了,要知道在七九年的時候,中國的物質是如何的缺乏

可是當時的上海古籍出版社就是敢這樣想

由此也可以看出八十年代初期人們對於書籍的熱情。

隨著時間的流轉,隨著歲月的前移,到了1984年的時候,上個年代末的這股瘋狂已經下降了很多。

越來越多的書籍開始出現在書店裡,第一次印刷不夠那就第二次印刷、第三次……曾經的限購、曾經的憑證買書早已成為了老黃歷。

不過儘管如此,1984年的中國出版業依然保持著急的增長,欣欣而向榮。

現在各家出版社出版的書籍基本上可以分為幾類。

第一類就是翻譯的外國文學,比如外國文學名著叢書等。像這些書只要是行,基本上都能夠達到幾萬甚至十幾萬的冊數。

第二類是國內文學青年的各種詩集,散文集,的出版。這些書的印刷量其實很,基本上都是大幾千本,上萬冊就可以算是很不錯的成績。當初顧城來上海時開講座就是為了推銷他和舒婷兩人合作行的詩歌冊子,而那詩集的總數量也就一兩萬冊而已。

第三類就是傳統文學的大量整理出版了,包括古典文學的整理出版,傳統戲曲,評書等等。諸如《紅樓夢》、《水滸》這樣的經典只要行,那都會掀起一個出版購買的高峰。

當初杭建之所以找戈文想出版《士兵突擊》就是判斷這本書是暢銷書,一旦出版必然會掀起一個銷售的高chao,這一從《文匯報》上的連載,從各類報紙刊物上的評論文章就可以看出來。可是儘管如此,杭建也僅僅認為《士兵突擊》的銷量多就在十幾二十萬冊之間,畢竟《士兵突擊》已經在《文匯報》上連載了過半,畢竟根據現在經驗來看,一般優秀的文學書籍其行量也就在十幾萬冊左右。

只是《士兵突擊》行第一天的銷售成果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上海地區各大書店《士兵突擊》銷售一空

華東地區數個城市的新華書店打來電話,要求趕緊進貨他們那兒馬上就沒貨了。

如果《士兵突擊》能夠在同一天同一時間擺上書店的櫃檯之上的話,那會不會行當日就將印的五萬冊銷售一空呢?

杭建的心中蠢蠢yù動,這個念頭一浮起來就無法抑制的充斥到他的整個意識中。他第一次開始抱怨起復旦大學出版社那位於全國出版社前列的行渠道來了——

如果不是因為復旦大學出版社的行渠道是由向面的擴散的話,那就可以真的看到這種情況的生了

一般情況下,圖書的銷售是一個bo動性的曲線,在行的前三個月銷量是最好的,之後就會陷入平淡。而現在《士兵突擊》行才僅僅一天

於是杭建在和復旦大學出版社的工作人員們商量了近一個時之後,再次做出了決定——第二版直接印刷四萬冊

於是《士兵突擊》行的日晚上,四個印數的《士兵突擊》開始在印刷廠中火力全開。

而就是這,一直守在印刷廠的復旦大學出版社的行部部長依然不停的向印刷廠的廠長不厭其煩的叮囑著。他左叮嚀右囑咐,就是要求印刷廠一定要保證工人、紙張和裝置都處於等待的狀態之中。

“只要你們接到我的命令,一定要在第一時間裡再次加印哇”

看到《士兵突擊》在上海市的銷售盛況,從手下員工哪兒聽已經有好幾個書店的負責人已經直接乘著汽車趕來上海的訊息,復旦大學出版社的老部長覺得心中沒底——

只加印四萬冊能夠了嗎?

第一次印刷的五萬冊《士兵突擊》,是按照地域來分配的,比如山西省安排了四千冊,那麼山西的省會太原就會分配到一千多冊,其餘兩千冊就被諸如大同、運城、榆次等大一的城市分割掉,像縣城之類的新華書店很可能只分配到十多本。

而第二批的四萬冊根本沒有走出華東地區,頭天晚上連夜裝訂好的書第二天一早就送到上海的各大書店了。而剩下的書還沒等從印刷廠裡出來,就已經遇到等在印刷廠外面從華東各地趕來的書店負責人。

他們正一手拿著訂單,另一只手吆喝著提貨的大汽車倒進去趕緊裝書。

好嘛,這四萬冊的《士兵突擊》還沒有搬回復旦大學出版社的倉庫就要被劫走了。

無奈之下,復旦大學出版社的行部老部長只得在印刷廠的大門口辦起了公。

這場面真的是蔚為壯觀

訂了貨的書店安排汽車在印刷廠門口等候,書裝訂好一批就運走一批,絡繹不絕,前仆後繼。

三百冊

五百冊

兩千冊

……

又是一天時間,四萬冊全完。

勞累了一天的老部長一邊整理著手中的票據,一邊回過頭苦笑著對印刷廠廠長:“兄弟,啥也別了,你就再印個五萬冊吧……不不,要十萬冊。”

復旦大學出版社的老部長認為十萬冊應該差不多了。

而實際情況也正如他猜測的那樣,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隨著運往全國各地的《士兵突擊》紛紛上架,第一次印刷的五萬冊新書剛上架還沒等濺起一陣水hua,就迅被讀者們搶購一空。

這些被嗷嗷待rǔ要求買書的人們bī迫著的書店負責人一邊興奮的應承新一批的書馬上就到,另一邊卻直接將電話撥到了復旦大學出版社的行部去——

喂,是復旦大學出版社嗎?這裡是xxx新華書店啊,《士兵突擊》還有沒有了?再給我進五百冊

……

新華書店全國各地都有,一個大城市最少有三四家書店,城市、縣城也都有自己的新華書店,如果每一家書店再要五百冊電話,那需要多少書啊?

接電話的工作人員有些頭大了。

而寄到《文匯報》要求購買《士兵突擊》的讀者來信也有大幾千封,有一些性急的讀者直接就將錢匯到了《文匯報》編輯部。

硝煙彌漫,真的是硝煙彌漫

這樣的情況雖然早已在戈文的預料之中,可是看到如此踴躍的購買熱chao時,他的心中還是非常的自豪和興奮。

這算不算一炮而響?

這算不算是洛陽紙貴呢?

戈文可是專門去了上海最大的新華書店去瞧過現場的熱銷場景,剛剛被書店服務人員擺上櫃檯的近三十本書不到兩個時就很快被讀者們搶著購買走,戈文甚至還親眼看到有兩個讀者因為最後一本書差嚷起來,若不是書店還有存貨,真不知道那兩人會不會動手。

戈文自己也透過復旦大學出版社給自己留了將近三十多本新書,這是他打算收藏以及送人的。

在送給巴金的《士兵突擊》中,他在扉頁上這樣寫道:“弟子陋作懇請老師斧正。戈文。1984年5月29日。”

在送給陳紅軍、衛建國、老槍、孫強等人的書中,戈文則寫道:“這書是獻給你們這些軍人的戈文。”

而在寄往美國的《士兵突擊》中,戈文只是簡簡單單的書中籤了名,和三mao的聯絡自有附著的信件來描述。

除此之外,戈文還分別給李煜、高林、林一銘、王勝、甘馨、妮可、安可等一眾他認識的朋友們送上了自己的書,這收穫的喜悅戈文願意分享給每一個他所認識的人,他希望所有人都能夠分享他的高興和自豪。

節,請登6,閱讀是一種享受,建議您收藏。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光陰之外宇宙職業選手明克街13號神秘復甦深空彼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不科學御獸唐人的餐桌7號基地我有一劍
相關推薦
遊戲基地群降異界興宋體尊三國之霸王門徒末世求生錄末日之遊戲入侵風雲驚瀾錄超級兌換三國大國無疆我和地球有個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