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八章 上朝嘍(中)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第七六八章上朝嘍中

洗耳恭聽。沈默肅容道。

欲要除其禍害,需先究其本源。餘寅正色問道:那大憲章固然是珠玉在前,但彼英國畢竟遠隔萬里之遙,無論國情還是政體,都與我國大不相同。若是生搬硬套,必會南橘北枳,自釀苦果。見沈默點頭,他便接著道:要想實現我大明之君臣共治,就得先弄明白,為什麼兩千年來都是一君獨治。

或者說,一君獨治的秘密在哪裡,王寅接過話頭道:為何可以一以貫之,長盛不衰

願聞其詳。沈默頷首道。

關鍵就在於秦制二字餘寅沉聲道:秦朝雖然興亡勃乎,但其政治文化遺毒後世,兩千年來陰魂不散史記中說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便是對秦始皇功業的最好概括。頓一頓道:嬴政死,秦朝滅,但秦制卻代代相傳,並不斷強化,最終演變為以儒表法裡治天下,構建三綱五常鉗萬民的百世不易之制。

秦制的核心,即君權之神聖化。王寅接著道:秦王自取黃帝之名,易之為皇帝,傲然以天子之居,還稱自己是真龍。幫助他這一謊言成為公理的,是兩個荀學傳人,韓非和李斯。二人外儒內法,鼓吹以苛刑暴來實現所謂的社會綱常,自然與以刑治國的秦王一拍即合,透過法與術相輔一面明目張膽的以嚴刑峻罰挫折臣民,使其微末渺小;一面透過各種儀式與祭祀,來確定皇帝崇高不可測度的地位,最終使民眾放棄本生的高貴,承認君權神聖不可侵犯自此,民眾也就墜入了無底的深淵,君王可以隨心所欲的予取予求,也可毫無愧色地虐待臣民。大宋律也好大明律也罷,沒有任何法律,可以約束皇帝的作為,生殺予奪,一切都只在其一念之間

說的太好了。沈默重重點頭道:所以我歷來不屑於,歷代士大夫關於明君與昏君的辨析。這個真沒意義,其實明君也好,昏君也罷,其差異不過是五十步一百步。既然是君權神授,中層又無貴族階級的制約,士大夫的監察亦無制度保障。大多數明君之過的勸諫,都只是燈蛾撲火,於事無補。唯一指望,就是皇帝陛下的個人素質,和良心發現了。

而在尊無與上,富無與敵的環境中,教養出一個好皇帝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餘寅接著道:所以在一人專制之下,天下的治都是偶然的,亂倒是當然的。這才是李贄那一問的真正答案。李贄當時問,孟子說天下一亂一治,緣何兩千年來,稱得上治世的,卻只有百餘年呢當時他的答案是,因為君主大多數時候,忘了自己的責任,顯然沒有把話說透。

~~~~~~~~~~~~~~~~~~~~~~~~~~~~~~~~~~~~~~~

那麼答案便出來了。王寅沉聲道:君權神化,就是一君獨治的秘密,要想打破這種獨治,必須先打破這種神化,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而經過兩千多年的演化。沈明臣接著道:這種神化已演變為一種具體規範,那就是禮教而禮教以三綱為首,三綱又以君臣之倫為首,君權至高無上,因為其蘊含著,三種不可質疑的公理:一者,皇權天授;二者,皇權無限;三者皇權始終完美無缺。不打破這三大公理,就沒法去動搖君臣之倫,更不要提動搖綱常

我們在三公槐辯論中,要達到的目地只有一個,便是為重塑君臣之倫,顛覆這三大公理,開啟一條小小的縫隙。餘寅緩緩道:所以我們新解了君君臣臣,提出皇帝要享受天下人的忠孝,必須先為天下人付出,便是否定了皇權的無限;又否定了孟子的一亂一治,提出兩千年來皆可成稱亂世,繼而否定了皇權的完美無缺。

其實當初我提出來,加上個上古無君王,天下人公推之的說法,否定皇權神授來著。沈明臣笑著接話道:但被他們倆給否了,說這樣肯定會惹麻煩,還是不要妄想一口吃個胖子,徐徐圖之的好。

按照大人的佈置,三公槐辯論,只是整個計劃的第一步,怕沈默臉上掛不住,餘寅輕拍了一記馬屁道:接下來,江南的書院學校講學報紙上,都會對三公槐辯論繼續討論,我們的人會適當的引導;同時,一些相關的書籍,也將暗中傳播;待時機成熟,再對荀學起而攻之,然後才是程朱理學一步步循序漸進,長則三五十年,短則十年二十年,終究能衝破樊籠,破除對君權的迷信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重要的是引導士林去思考。王寅道:秦制發展到現在,對皇權不滿的人越來越多,只是大家還沒想到罷了,就等著咱們去捅破窗戶紙呢。

聽了他們三個的敘述,沈默發自內心的感慨道:我不如諸位多矣確實,自己雖然從不敢小瞧古人,但在思想領域這塊,他卻一直覺著,憑自己領先五百年的見識,總是要比古人更明白的。現在三位大才便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只要給他們開啟一扇窗戶,他們便能還給他一個世界。

三人忙謙遜道:大人切莫妄自菲薄,沒有您高瞻遠矚,引來泰西之經史,又闡發君臣共治之震聾發聵之言,我們可能一輩子,也想不了那麼多,那麼遠。

這話讓沈默受用無窮,因為他一直以來的期許,便是為大明的知識分子,開啟一扇看向世界看向未來的窗戶。現在看起來,終於邁出了可喜可賀的第一步

~~~~~~~~~~~~~~~~~~~~~~~~~~~~~

該說的都說了,這時,知識分子的矯情勁兒犯了,王寅朝沈默拱手道:若是大人還怪屬下擅作主張,那請把我開革,殺了滅口也行。

哈哈沈默啞然失笑道:十嶽公哪裡的話,這道理我早就想通了,正要向你們道謝呢。這話其實有些大言不慚,但誰讓他是主公呢

說完,沈默親熱的拉住王寅的胳膊道:還有很多事情,要仰仗十嶽公謀劃呢。

大人如此胸襟氣度,王寅這才感覺舒服多了,拱手道:某豈能不粉身以報

於是兩人放聲大笑起來,看得沈明臣一陣雞皮疙瘩,小聲嘟囔道:都這麼熟了,還來這套弄得兩人頗不好意思。

為了掩飾尷尬,王寅對沈默道:大人,沒有您的權力作保證,我們種在江南的種子,隨時都可能會夭折,所以您必須儘快掌握權力,主導大明的大政方針。

想起他那十六字真言,沈默笑道:韜光養晦的時代過去了

什麼時候都該韜光養晦,但這跟抓住權力並不衝突。王寅沉聲道。

可是這太難了。沈默冷靜道:內閣裡有四大天王,外面還有楊博別說他們,就連六部尚書,也排在我前面。

如果嘉靖遺詔真的貫徹執行。餘寅插話道:有一批老臣可能會被起復,到時候大人的排名,可能會更靠後。

沈默知道他指的是,遺詔那句:自即位至今,建言得罪諸臣,存者召用,歿者恤錄,見監者即先釋放復職。這句話的意思是,自嘉靖元年以來,因為勸諫而得罪的大臣,活著的招用,死了的恢復名譽,關起來的立即釋放復職海瑞得以恢復自由,就是因為這最後一句。

如果這條留旨被認真執行起來,那就可怕了眾所周知,先帝和群臣的鬥爭貫穿嘉靖朝始終。從當年大禮議到後來彈劾嚴嵩,再到最後勸諫修道,不知多少大臣被嘉靖罷官革職,攆回家種地去了,至今活著的仍不計其數,其中不乏名臣老臣。

要是把那些老家夥都召回來,呵呵,沈大人的身前,將密密麻麻站滿各色老頭,剛剛看到點曙光的奮鬥之路,得一下倒退三十年。

這問題相當之可怕,僅是想想,就讓他一腦門子冷汗了。

考慮到遺詔本身就是徐階所擬。王寅道:他肯定是存了這種想法的。

換了我是他的話。沈明臣笑呵呵道:也會做這筆買賣的。那些被革職在家的老臣,本以為這輩子就這樣了,誰知又煥發第二春了,焉能不對他徐階感恩戴德,有這些人保駕護航,什麼高拱低拱,統統靠邊站。說完才想起發愁道:這樣的話,大人豈不慘了

此言一出,頓時引來眾人的鄙夷。沈明臣也為自己的後知後覺而害臊,忙強辯道:我的意思是,難道就沒有解決之道,眼看那些老朽騎到大人頭上嗎。說著裝腔作勢道:嗯,是這個意思。又引來眾人一陣笑。

當今之計,唯有先下手為強。王寅沉聲道:想方設法儘快提升,哪怕是靠特旨簡拔呢,也得儘量往前靠

特簡,那多丟人沈明臣大驚小怪道。

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顧不上那麼多了。王寅皺眉道:誰成想,徐閣老能想出這麼個絕戶計呢。

嗯我也是這個意思。餘寅點頭符合道。

這個三人正在熱議,一直若有所思的沈默,輕聲開腔道:在宮裡的時候,徐閣老跟我提過,說想讓我接任禮部尚書,然後儘快入閣。

他會那麼好心沈明臣表示懷疑,王寅也不以為然道:不是緩兵之計吧。

應該是真的。沈默還沒回答,餘寅卻很肯定道:但徐閣老不是為了大人,而是為了另外一位。

誰眾人齊聲問道。

和他一起擬遺詔的人。餘寅也不賣關子道:方才句章兄所說,也是張居正的憂慮,如果那些老臣回來,張居正的出頭之日何在

所以徐階很有可能會在近期,操縱張居正入閣沈明臣茅塞頓開道:但張居正的聲望資歷都太淺薄,百官肯定不服,這就是拖上大人的原因了。以大人的聲望入閣,百官不會說什麼,但只要大人一成為大學士,張居正入閣的難度就驟降了,畢竟您比他整整小了一旬,中進士也晚了十二年,沒人再好拿他的資歷說事了

而且很有可能,王寅道:徐階會安排你們倆一日入閣,因為張居正比大人早登科,在內閣中,將會排在您的前頭。

在三位謀士抽絲剝繭的分析中,困擾沈默多日的謎團,終於解開了。他眼前一片豁然開朗,拊掌道:原來如此,看來徐閣老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啊。

是啊。沈明臣點頭感慨道:在當今沒掌握朝政以前,只有徐閣老有資格下這盤棋,就連高拱,別看他橫衝直撞,也不過棋盤上一隻耀武揚威的車而已可笑還不自量力,妄想跟下棋的人一決雌雄。

呵呵王寅卻搖頭道:高拱雖然目前不如徐階,但他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根深葉茂,氣運昌盛,長期我看好他。

話題到了沈默今後該如何自處,這也是他最想知道的,便問道:如今徐高相爭,我和他們的關係都不錯,但又都不算太鐵,若真有入閣那天,該如何自處呢

這個麼王寅笑道:我再送大人八個字。

請講。沈默笑道:這次肯定照做。

明向華亭,暗結新鄭。王寅微微笑道:如此,才能始終保證您,不被排除在權力核心外。

問題是,我就是再向著徐閣老,他也不會對我和張居正一視同仁的,一次次教訓之後,沈默不敢小覷天下英雄,所以也不管什麼面子不面子了,把心裡最窩火的問題也提出來了。

呵呵,這個我們討論過沈明臣笑道:大人,那是因為您的方法沒用對。

何解沈默問道。

您想啊,徐閣老為什麼如此看重張居正呢沈明臣道。

呃沈默沉吟道:因為張太嶽很優秀。

我怎麼覺著您比他優秀呢沈明臣笑道。

因為他相信,張太嶽是他合適的傳人。沈默只好換個理由道:或者說,他認為張居正更適合這個大明。

明臣點頭道:從嘉靖二十六年,兩人在翰林院結締師生關系之後,徐階一直視其為理所當然的繼承人,據說他在和張居正相處一段時間後,曾親口對他說:張君,將來一定要盡忠報國啊

不誇張的說,二十年來,徐閣老都在傾盡全力栽培他雕琢他。據我所知,張居正當年,也是個名士氣很重的人,頗能慷慨任事,看不得老師對嚴嵩虛與委蛇,時常喊打喊殺,要跟嚴嵩拼個痛快。聽說他曾寫信給徐階道:即抗浮雲之志,遺世獨往,亦一快也

沈默想到初識張太嶽的時候,那時候他是多麼的光明磊落,讓人心折啊一轉眼十年過去,張居正確實改變了許多。如果說他以前一味剛強不折的話,那現在則是剛柔相濟,高深莫測了。

顯然,徐階的潛移默化,磨掉了張居正身上的稜角,賦予了他政治鬥爭中,所必須的隱忍和陰狠。只有這樣,方能成大器。

很多機密的國家大事,本不該張居正知道,徐階卻偏偏和他商量。沈明臣接著道:其實徐閣老心裡早有主意,但非要等著學生說出來,這就是在可以的栽培他。

是啊,徐階在他身上傾注了那麼多心血,就為了塑造出個理想的接替人來。王寅點頭道:所以大人也別不平衡,誰讓您比他晚了十二年呢。

說起來,張太嶽屬雞,十七歲中進士;大人也屬雞,也是十七歲中進士。真是一時瑜亮,也難為徐閣老了。沈明臣突然笑起來道。

呵呵,好像高拱也是屬雞的。餘寅笑道:大人和他倆每人差一旬,真是巧合啊。

真巧,要是都入了閣,內閣不成雞窩了沈默開個玩笑,望向沈明臣道:你還沒說,我怎麼沒用對方法呢。知識分子就是這毛病,有話不直說,非得繞上個大圈子。

大人固然很優秀,但張居正也很優秀,徐閣老用誰都一樣,而且他家在蘇州,很清楚您本身的實力,所以寧肯扶植個沒什麼個人勢力的接替,至少還能好控制不是。沈明臣道:但張居正也不是完全讓徐閣老滿意,有一點他就比不了大人。

默險些抓狂了。

他不信王學,而大人您是王學門人,沈明臣笑道:徐閣老對推廣王學不遺餘力,但他這個學生,卻很不得力。您應該利用這個機會,高高舉起王學的大旗,他不是愛推廣王學嗎您也寫幾本,最好是關於你們那派與泰州學派融合的。他不是愛組織講學嗎您也組織,把他們泰州學派高高抬起來,這樣既能讓徐閣老知道,您才是他的道統傳人,咱們也可以趁機,把自己的事情辦了。

沈默茅塞頓開。

分割

大家的月票給力,俺寫得也給力,可他們追得更給力,最後一天了,咱就都加把勁兒,我再去寫一章,你們誰還有票,別都藏著了,投出來吧

第七六八章上朝嘍中

第七六八章上朝嘍,到網址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光陰之外宇宙職業選手明克街13號神秘復甦深空彼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不科學御獸唐人的餐桌7號基地我有一劍
相關推薦
抗戰烽火之開國大將庶難從命山那邊的領主1926之崛起妖師路超級交易人生召喚號角校內刑事偵緝檔案重生美國兄弟連異世豆兵
作者三戒大師其他書
父可敵國 小閣老 長樂歌 大官人 權柄 一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