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開戰,赳赳大唐雲飛揚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第十七章開戰,赳赳大唐雲飛揚

暮春三月,該是江南草長,群鶯亂飛的時節,鬱督軍山卻還“草色遙看近卻無”,十八萬唐軍在行至鬱督軍山之時,天空中甚至飄起了漫天大雪,天蒼蒼,野茫茫的,四野盡是平曠、蒼涼和雄闊的荒原,不遠處的地平線才剛剛跳出一輪朝陽,看的人心醉不已。(手打)

鬱督軍山,又稱烏德鞬山,即後世外蒙古國的杭愛山,歷史上曾為突厥、薛延陀、回紇諸族的根據地。

雖下了一陣雪花,但大草原的天空依然碧藍如洗,陽光下的天空藍的發亮,輕柔如風的白雲,勾勒出水墨畫般的靜謐。

唐軍如今早已將營寨推進到離鬱督軍山百里處,一眼望去,車帳如雲,將士如雨,馬牛佈滿原野,兵甲遮蔽天空,煙火遙遙相望,大營連綿百里,而大營的正對面抬頭就能看見依山而建氣象森嚴的鬱督軍山,真正的算是兵臨城下。

“咚咚咚……”

唐軍十隻巨大的犀牛皮皮鼓,被推出來,敲個震天響,隨著這一連通的鼓聲,無數散佈在草原上錯落有致的白色營帳中,匆忙有序的竄出無數甲冑鮮明的唐軍士兵,在各級的軍將的命令下排隊。

從這裡就可以看見唐軍的素質,絕對是整個古代軍隊中的翹楚,迅猛而有序,在三通鼓聲後還未完結前就已結好大陣,這讓站在雲臺上觀看一切的李績很是滿意,要知道似這種十多萬的大軍團,一旦亂了,那可就真正的亂了,甭白起、吳起了,什麼起都不行,短時間裡根本不可能調整起來。

而如今大唐的軍隊指揮完全依靠旗幟,當然有時候有的將領不習慣,也會偶爾用鼓和響箭配合一下,因此部隊調動時,總體來是迅捷無聲的,這讓遠處鬱督軍山山城上的薛延陀人一頭霧水,還有唐軍衝出來的初始陣形非常凌亂鬆散,看起來似乎很缺乏組織和紀律,這多少讓薛延陀人心放寬了一些。

但不到片刻,好似魔方一樣精巧,不同的站位組合,讓唐軍十八萬大軍在盞茶的功夫,牽了戰馬,排成了密密麻麻的十八支萬人大隊,哪怕戰馬一個個的都是並頭齊列,任何人看了都會忍不住驚歎的。

十八萬唐軍原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是這十八萬人全身都披掛鐵甲。

這種在薛延陀哪怕一般的頭領也沒有的待遇,讓站在十丈多高城牆上的薛延陀將領,紛紛倒吸一口冷氣,早聽中原富裕,但沒想到富裕到如此,倒是那些經歷了長城大戰的,習慣了許多,不過心中終究還是七上八下的,隱隱間竟也起了一些其他心思。

其實薛延陀人看到的只是表面,事實上如今這十八萬唐軍的中層指揮官大多畢業於大唐皇家軍校,連作戰方法也不同於過往。

十八萬唐軍,準確的是十七萬多,其中有七萬多騎軍,剩下全部由步兵組成,但即使這樣,步兵也是有馬的,只不過僅僅一匹而已。

唐軍的建制還保留原來的官銜,但軍隊人數卻變了,按蒙古軍十進位制組建,即十人隊、百人隊、千人隊、和萬人隊,簡單明瞭。

千人隊的校尉大多是皇家軍校的畢業生,他們位不是最高的,絕對是前線指揮作戰的中流砥柱,而萬人隊的中郎將或將軍,不僅要出身皇家軍校,而且還要由李治和一方軍事大佬們商量後親自指派才行,因而大唐所部將領都是從各地精選上來的身經百戰的悍將,經過軍校學習,有文化有經驗有謀略,這和薛延陀軍隊的將領由世襲部落貴族充任,形成鮮明對比。

這些優秀中層指戰員指揮時非常靈活,經常自作主張,獨力尋機殲敵,譬如來路上王三石一經發現敵情,立馬主動捕捉戰機,最後和鄭威不死一人的斬殺了近千薛延陀殘兵。

而一個正四品的忠武將軍率領的唐軍萬人隊中,輕騎兵大概佔八成,重騎兵佔兩成,重騎兵和輕騎兵裝備幾乎一樣,唯獨多了一件精鐵打造的馬甲。

不過唐軍有河套走廊的肥美草原,有一部分北方草原,所以大唐不缺馬,每個唐軍都是三匹馬,馬甲完全可以放在其它戰馬上,並不影響速度,一旦遇到突襲,經過墨院簡化的馬甲,只要往馬上一套,立馬就能從輕騎兵變成重騎兵。

另外唐軍騎兵人人一面盾牌,外面是數層鐵皮,裡面則是從巴蜀一帶弄來的老樹藤,用老牛皮罩著,既能避免火攻,又輕便堅韌,當然價格也不菲。

大唐的騎兵能少了硬弩?雖比不上刺天那種恐怖的連發重弩,但一個照面,近身而來,絕對射的喊孃親,另外再配上一支長矛或者馬槊,一把斬馬刀,重騎還要配上數杆投槍,但無論輕騎還是重騎都頭帶鐵製罩面的頭盔和皮製護頸。

大唐如今商業蓬勃發展,路上海上絲綢之路讓天下會發展神速,所以李治的金庫,都是錢,有錢到李治為每個大唐皇家軍校的畢業生麾下的唐兵,都配製了數件絲綢內衣。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可不是什麼炫耀奢侈,更不是為了舒適,後世蒙古大軍就是如此做的,初始還不理解的唐軍,在幾番大戰後,深深感受到了絲綢衣的好處。

那數層絲綢製成的內衣質地相當堅韌,遠距離射來的弓箭穿透唐軍的輕便戰甲後,往往再無法繼續穿透內衣。

而近距離發射的弓箭哪怕透至絲綢內衣時,箭簇也會被堅韌的絲綢包裹著進入人體,這樣不僅能有效地防止了箭簇可能攜帶的毒素擴散,而且絲綢包裹的箭簇可以輕易地取出來,上面的倒鉤什麼的,也成了浮雲。

遠征漠北一來,數次大戰,絲綢內衣使唐軍在戰場上的傷亡率大大降低,真正的被箭矢射透鐵甲,再射穿綢衣死的倒黴唐軍,很少很少。

大多是亂戰時,被撞下馬踩死,又或者被薛延陀人的兵器正面砍死的,而且恐怖的防禦力讓唐軍很難一擊而亡,大多時候,都是斬殺數人才被圍攻擊斃的。

繼承了毛太祖的戰略思想,又結合後世的那只蒙古鐵騎的野戰方式,經過李治調.教的軍校畢業生們,經過一番實戰,充分的將輕騎兵的戰術發揮到了極致。

恰如此時鬱督軍山下的唐軍大陣,重騎兵在前,輕騎兵在後,步兵壓陣。

如是薛延陀軍敢出城,不用的,必是後排的輕騎兵越過重騎兵,首先出擊。

衝鋒時以千人隊為單位逐次衝到敵陣近旁發射弩箭,然後折返。

這樣循環往復,連續不斷地將敵軍籠罩在唐軍弩箭之下,等到敵軍承受不住弓箭的攢射,陣線散亂時,輕騎兵向兩側撤退,讓出空間給重騎兵完成致命一擊。

同時向敵人兩翼迂迴包抄,此時諸如陌刀軍就會上前,步騎聯合絞殺,所向無敵,那娘子關前,就是這種戰法,殺得薛延陀不到半個時辰數十萬大軍全線崩潰。

並且唐軍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戰術,就是在寡不敵眾、戰況危急之時會全部下馬,以盾牌佈陣,唐軍在盾牌後面的用弩弓極其精準地射殺敵人,這時唐軍往往會戰鬥到最後一人,在追殺的途中,也曾遇到大隊逃兵,困獸猶鬥下,三百唐軍抱著必死心態在援軍到來之前,滅了兩千多人,極其可怕。

唐軍這些年來引進了許多青海驄,雖然這是吐谷渾的特產,但你吐谷渾是俺大唐藩國,每年不進攻個上千匹,還保護你個屁啊。

所以唐軍騎兵每人配備的戰馬,都是青海驄和突厥人的戰馬**來的,突厥馬好啊,技藝絕倫,筋骨合度,遠親**能產生血脈優勢。

所以大唐騎兵可以一天行軍數百公裡疾馳,因而唐軍總是喜歡上演出千里奔襲的好戲,這一路來不僅將近三十萬薛延陀大軍全軍覆滅,沿途又覆滅了百餘部落,死傷者加在一起也僅僅才只有兩千餘。

這就是為什麼薛延陀二十多萬大軍縮在依山傍林建造的鬱督軍山城裡,卻不敢有一人跳出來領軍和唐軍對峙的原因。

剛剛下了一層雪,大地蒙上了薄薄的一層雪霜,塞外的寒風也不由自覺的大了起來,唐軍十八個方陣的旌旗發出裂帛的聲響。

雲臺樓車上,李績意氣風發的望著威武雄壯的鐵血雄獅,又看了看立馬在下的眾將,結果身旁總旗遞過來的令牌向下一拋,被一白袍將接住,李績大喝道:“薛仁貴,此番攻城,你為先鋒官,指揮大軍攻城,可有此雄心壯志。”

“日出東方,唯我大唐不敗,薛仁貴必為大帥,為陛下,為我大唐拿下此城,以震烈烈軍威。”

薛仁貴的聲音很大,哪怕塞外的寒風都刮不走,在空曠的草原上,恰似驚天霹靂。

李績了頭,一擺手,雲臺樓車下的大纛在兩個軍士的合力下向薛仁貴移去。

薛仁貴卻在此時猛地躍馬上前,一把抓住碗粗的大纛,低吼的舉得高高的,轉身面對十八萬唐軍大吼:“犯我大唐者,誓死必誅血不流幹,兵戈不止”

這是李績的帥旗,是遠征軍的“第一旗”,重達兩百多斤,竟被薛仁貴單臂舉了起來,此時的薛仁貴深深知道,這是遠在長安的陛下對自己的一個新的考驗,也是元帥李績的信任,三千裡外覓封侯,給你機會,你敢接嗎?

“犯我大唐,誓死必誅血不流幹,兵戈不止。”

十八萬經過訓練的人,同時大喝,那爆發起來的聲浪,層層疊疊,一浪蓋過一浪,天地再也聞不到第二種音,甚至感覺能把遠處的鬱督軍山給震塌了。

揮手止住了唐軍的咆哮,薛仁貴大喝道:“薛延陀只是蠻夷,讓他們在我們大唐雄獅的咆哮下,顫抖吧”

“將軍威武,大唐威武”又是一聲震天動地的大喝。

待喝聲稍歇,薛仁貴轉頭對眾人道:“諸將注意,聽令而行”

“喏”

薛仁貴狂奔到唐軍軍陣前,策馬揚鞭,胯下“烈焰”嘶鳴聲中,前蹄翻騰半空之上,薛仁貴豪氣幹雲,馬鞭直指鬱督軍山城。

“開戰”

聲音中爆發出來的能量驚天動地,穿雲破霄,薛仁貴的命令被一級一級傳了下去,頓時唐軍大喊道:“戰戰戰”

隨著薛仁貴一聲“開戰”,鬱督軍山城外,已變成一片無數雄師勁旅的洶湧海洋,戰馬的嘶叫,披鎧雄獅的怒吼,鼎沸騷嚷,原本靜立無聲的草原,立馬被金戈鐵馬之聲代替,充塞天地間。

看著樓車雲臺下洶湧而過的唐軍,站在樓臺上的李績滿意的笑了,將手中的一分錦書揚了揚,隨意的掃了掃上面,搖了搖頭,不屑的笑了笑,隨後拋了下去。

錦書在空中被寒風吹的鋪展開來,上面只有一句話:“薛延陀今奉表大唐,自今日起,薛延陀去掉可汗之稱,求娶大唐公主,願居鬱督軍山,為大唐天朝,永戍北疆”

隨後跌落塵下,被唐軍踩進泥土裡。

※※※※※※※※可愛的分界線※※※※※※※※

大戰開始了,血腥肯定有的,可以有推薦票嗎,月票儘量吧,有的話還請支援一下妖,不容易啊,謝謝了。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光陰之外宇宙職業選手明克街13號神秘復甦深空彼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不科學御獸唐人的餐桌7號基地我有一劍
相關推薦
黑暗牧首異界全職業大師老衲還年輕緣分編輯器烈空唐朝小地主金葫重生之資源大亨重生之單禁法師雲的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