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吳王 第五章 負擔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初夏的江南總迷朦著霧光煙雨,白下浮航,覆舟草木,總是若明若暗,若隱若白,就連臺城殿闋,東府臺閣,遠遠望去,也隱隱約約地不甚分明。wWw.23uS.coM

偏安已久的東晉朝廷和王庾謝桓等世家大族、公卿顯貴們,也早已習慣消受著江東水色的溫柔了吧?

一乘輕車自東山飄然而下,直入東府城中大司徒府門而去。

徵西將軍府前,主簿王恂眺望輕車絕塵,微微搖了搖頭:“安石仍不肯出山,其奈天下蒼生何?”

郗超輕輕撇了撇嘴,不知怎地,他對謝安這個名字,有一種天生的反感。

謝玄淡淡笑了一聲,隨手拿過一根甘蔗,輕輕地拍打著。王恂疑惑地望著他。

謝玄沉默半晌,突然開口:“家叔每次優遊東山,總是攜**、擁歌舞,流連通宵,諸位見否?”

王恂頭:“唉,如何見不著!此事朝野議論紛紛,都很失望啊!”

謝玄突然揚聲大笑,府前樑上的燕子被他一驚,撲簌簌地漫天飛起。

“家叔能與俗人同樂,便不得不與俗人同憂,所慮無非桓徵西之可否而已,若徵西發一介之使禮聘,家叔必不推辭。”

左右諸人無不歎服,就連郗超也若有所思地了頭。

安車駟馬,輕裘緩帶,謝安果然下山了。

桓溫已偕徵西僚屬候於府門,謝安從容下車,一揖而已。

桓溫攜著謝安的手,一同步入府門,沿廊而行。

“安石肯辱就徵西司馬,幸何如之!”

謝安不緊不慢地走著,彷彿對徵西府中一草一木都毫不陌生:“如今中原陵替,山陵板蕩,列夷環伺,此時出仕,既憂且懼啊!”

桓溫忽地止步,臉色甚是鄭重:“當前國家大患,無非西秦東燕,近來二夷頗多內故,削亂平患,當以何為先?”

謝安手扶廊柱,神色甚是安閒:“安以為至患莫若心腹,當前國家軍備不充,府庫不實,郡縣錯雜,壠畝千里無人,當務之急,是安民以自實,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否則勞師無功,虛耗國本,外患未寧,更生內憂啊!”

桓溫沉默著。陽光從湖水反射過來,映得他臉色陰晴閃爍不定。

謝安一行人的車馬漸漸隱沒在黃昏裡。桓溫仍佇立府前,久久不動。

“將軍將何以處安石?”郗超捋著虯髯,輕聲問道。

“我打算修本朝廷,薦安石入朝為侍中。”

郗超的身體陡然一震:“將軍何以不留諸府中,卻縱之入朝呢?”

桓溫長嘆一聲:“安石廟堂之材,豈足為我輩蓄養驅策!”

“燕主慕容俊已死,太子慕容瑋發喪即位。”徵西府中,揚州刺史王述正向桓溫稟報燕**情。兩廂座上,群僚濟濟,客座之上,大司徒司馬昱、侍中謝安等也端坐諦聽。

“燕國主政者現在何人?”司馬昱迫不及待地問道。

“燕國尊可足渾氏為太后,以慕容恪為太宰,慕容評為太傅,慕輿根為太師,參輔朝政。”

“慕容恪用事,憂方大耳!”桓溫長嘆一聲。

謝玄一直悄無一言,這時突然開口:“燕兵南下,何人為帥?”

在座眾人紛紛頜首:國家新遭變故,出兵而示鄰國以有餘,正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燕以慕容垂為使持節、徵南將軍、都督河南諸軍事、兗州牧、荊州刺史,耀兵兗豫之交界上。”

郗超站起身來:“京口劉牢之北府兵初成,可派遣北上,以備非常。”

桓溫頭:“就讓桓希也去吧。西秦動向如何?”

他的弟弟、都督荊襄諸軍事桓衝答道:“苻堅信用王猛,迭次遷官,太后之弟強德違法,且為所殺,秦人動向,實可深慮。”

大家的目光都望向桓溫,桓溫沉吟著:“都先散了罷!”

府外官道上,謝玄牽著馬,跟在謝安車側:“以侄所料,燕人志在耀武,不會大舉入寇,至於西秦……”

“王景略志不在,但猛藥苦口,氐豪強藩,必不能堪,秦將內亂不暇,暫時不足禍我,只是……唉……”車馬載著語聲,漸漸地遠去。

江畔山巔,倉亭之上,沈勁和朱序對酒而坐。

“西陲吃緊,家母寫信給我,要親率家眷赴我襄陽任所,以安將士之心。我此次入京,就是來接她老人家的。”朱序端著酒杯猶豫片刻,又接著下去:“賢弟此番終得任用,受委冠軍長史,本來可喜可賀,但桓徵西志在不測,只恐……”

沈勁揚手引杯,一飲而盡:“弟豈不知?但若不受職,終不能立節報效,以洗刷先父的汙啊!”

朱序望著沈勁堅毅的面色,無言舉杯。江風吹過,一行金翅戰船順流東下。沈勁忽地擲杯於江,轉過臉去,再不回頭看那滿江秋水。

“沈勁是沈充的兒子,此人……”徵西府聽事裡,惟有桓溫郗超兩人。

“此子才具傑出,只是志在立忠義以洗刷先人沈充叛亂之汙,只恐……”

桓溫低頭思索著什麼,彷彿沒聽見郗超的答話,半晌,他突然抬起頭來:“君以為天子如何?”

郗超冷笑一聲,不答。

桓溫嘆了口氣:“司徒好學不倦,談吐高雅,可廟算堂謀,實無一用;大司馬武陵王晞好習武事,卻不過引狗走馬,志在馳騁數豬而已。這司馬氏的氣數……”

郗超警覺地左右掃視一番,壓低了聲音:“雖如此,人心猶在正朔,明公若不能立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悔啊!”

桓溫按劍而起,他突然感到,往日愛不釋手的那些兵符印信,今天卻隱隱成為自己心頭越來越重的負擔。已是收穫季節,登東山而四望,無邊無垠,一片金黃。

“今年雨水充足,莊稼長勢甚旺,可惜賈太守看不到這一天,唉!”

高泰沉思著,伸手撩開擋住視界的旗角。

傘蓋之下,慕容垂勒馬而立,若有所思。慕輿根不耐煩的撥拉著馬鞭:盤桓境上久不出擊,早已撩撥得他心煩意亂。

“開拔,”慕容垂突然揚起右手:“傳令三軍,莫踏壞了莊稼。”

道路雜錯,青紗帳起,大軍只能牽馬緩行。

千里壟畝,穀穗搖弋,一眼望去,忙著收穫打場的,卻只是三三兩兩,不多的老弱婦孺。偶爾,一二幼孩,驅著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驢,載著穀穗稻草,蹣跚著遠去。

那些生長遊牧地帶的胡兵還不怎地,高泰、梁琛等漢人屬員,卻都已皺起了眉頭。

青紗帳的盡頭陡地飄來一簇黑旗,倏忽而至,眾人看時,卻是賈堅之子賈活。

賈活來到吳王旗下,滾鞍下馬,拜倒在地。

慕容垂急忙下馬扶起,他早已知道,賈活已由任城調任山荏,這個乃父殉職的城池任太守。

多日不見,賈活憔悴了很多,滄桑之色,已過早地爬上了這個年輕人的臉龐額頭。

“賢弟,如今天色晴好,正是收穫之時,為何……?”

賈活長長嘆了一口氣,仰望著天上的雲彩:“先帝為南征三五抽丁,壟畝本來就為之一空;如今先帝晏駕,郡國兵本已下詔遣返鄉里,但太后和太傅卻計口徵解甲捐6斛,弄得幾十萬兵士遲遲不能返鄉,如今好多莊稼已經熟爛在地頭,再不收割,……唉,家父,家父如果看見這般光景,如何……唉!”

左右將佐官員的臉色都黯淡下來,慕容桓低聲道:“不但如此,幾十萬兵士盤桓京畿,倉廩一旦耗盡,軍心浮動,後果不堪設想啊!”

“如今中外兵主力,盡在兗豫,能否分兵行秋,助民收禾呢?漢魏以來,常為此舉啊。”梁琛建議道。

“不可不可。”蘭建不住搖晃著大腦袋:“梁大夫言雖不假,但前朝漢兵本是農民出身,慣於勞作,我們大燕的中外兵俱是遊牧鮮卑,怎麼幹得了這些莊稼活兒!”

大家都沉默了,蘭建的話的確是實情。所有人的眼光,都注視到一直沉默不語的慕容垂身上。慕容垂手扶穀穗,久久地佇立凝思。

“太師大人,”慕容垂突然開口,卻首先望嚮慕輿根:“勞煩您帶領所部出伊洛,耀兵龍門。”

“吳王只管放心!”慕輿根聽得出兵,心花怒放,略一招呼,上馬一聲吆喝,前呼後擁,滾滾西去。

“梁大夫和賈太守巡境安民,其餘眾軍屯於峴北待命,事關重大,我要輕騎入朝,和太原王一起面聖奏求。”

鄴城。

城外的田野裡,熟透的莊稼已被踏爛在泥中,四關八野,無數飢餓的郡國兵,舉著精粗不一、五花八門的器械,張著血紅的眼睛,卷過漳水,捲過五臺,捲過內外九門,直奔宮門而來。

“請陛下出宮評理!”“我們要吃飯!”

喧鬧叫嚷之聲,迴盪在鄴城大坊巷宮院,家家戶戶,早已把大門戶關得死死,無論外面地覆天翻,也絕不探出半個頭來。

建國門外,10營金吾早已嚴陣以待。龍鑲將軍李洪,右衛將軍傅顏,兩馬當先,攔住亂卒去路:“眾軍歸營,壹聽有司區處,不可喧譁宮門,驚了聖駕!”

幾聲斷喝,縱有百萬威嚴,卻如何能彈壓得住初入行伍素無紀律,又飢餓憤怒到極的幾萬亂卒?人潮咆哮著捲起,退下,又捲起,一次猛過一次,眼看著金吾們便阻擋不住。

宮門突然開了,慕容恪拉著慕容評緩緩走出。太傅的臉色已經發白,身體也不住顫抖著;太宰慕容恪的臉色同樣蒼白,神情卻鎮靜一如平常,目光掃處,登時便是一片安靜,但很快又低聲喧囂起來。

“爾等苦衷,天子業已知曉,若爾等執意入宮,便請從老夫身上踏過。”

太原王的聲音一字一句,甚是清晰,亂兵們猶豫著,交頭接耳著,陣腳開始鬆動起來。

一騎快馬風一般地閃過人群,瞬間來到宮門之前,馬上大將全身披掛,正是吳王慕容垂。

“大丈夫戰死沙場為國捐軀,或死於床簀妻兒眼前,都是人生快事,若橫死本國宮門,豈不千古失笑?”

慕容垂聲如洪鐘,字字敲打在亂兵心上,一件件舉起的傢伙漸漸放下了。

“各歸營帳,各守本分,諸君之事;面聖力諫,下官之事,各位都散了吧。”

沉寂片刻,呼哨一聲,亂兵潮水般退去,片刻間只留下滿地狼藉。

“賢侄……”慕容評期期艾艾,不知什麼好。慕容垂橫了他一眼,轉向太原王:“弟來遲了。”

慕容恪臉上露出一絲微笑,一手扶住太傅,一手攜起吳王:“我們一同面聖力諫!”

“幾十萬郡國兵不戰不守,坐吃山空,久必生變;加之抽丁過多,壟畝無人,一旦絕收,國事可虞啊!”

慕容瑋已經從案下鑽出,頭髮亂蓬蓬的,口中喘息依然沒有平復:“如今、如今已經亂了,依、依二位叔父之間,當復如何?”

“陛下應立即發詔撫慰將士及家屬,使之歸田力農,並命吳王和李績為正副大使,巡撫境內,以定人心。”慕容恪奏道。

慕容垂看了慕容評一眼:“太傅所徵特捐,宜令停罷,已徵者退還。”

慕容瑋神色漸漸平靜下來,他沉吟著,望向慕容評,慕容評低頭不語。

“就依二位叔父。”

太宰和吳王的身影剛剛消失在殿角,簾後的可足渾後便迫不及待地撞了出來:“瑋兒,你,你如何能事事都依著他們兩個?”

慕容瑋神情木訥地望著自己的母親,怯生生地反問:“可、可他們得的確、的確有道理啊!”

可足渾後白了兒子一眼,轉向太傅:“皇帝不懂事,你是長輩,如何也不發一言?”

慕容評的臉色脹得通紅:“在太原侄前,老臣不覺自失,如何能發一言?”

可足渾後狠狠跺了一腳,幾乎踩爛了剛做的蜀錦新裙。

宮門外,不知何時,已是大雨滂沱。

門左李洪的五營金吾早已散去,門右的五營卻各守陣位,紋絲不動,雨水溼透了旗號衣甲,頭髮眼眉,兵士們卻恍如不覺。

慕容垂望著隊前馬上石雕般挺立的將軍,詢問地看著太原王。

“他叫傅顏,官拜右衛將軍。”

吳王大踏步走到傅顏馬前:“我表你為護軍將軍,即刻領兵三千,增援峴口,暫受蘭領軍節度。”

傅顏急忙下馬,臉色卻有些異樣:“吳王可知,末將曾是先帝甭時,簾後捉刀之人?”

慕容垂的臉色變了變,卻瞬間回覆了平常:“我只是為國選士,簾後之事,非所願聞。”

“末將尊令!”

傅顏一躬到地,語聲已不覺有些哽咽起來。

“太師兵分3路,南出龍門,分趨宛、六!”

“糟了!”梁琛聽完報馬的快報,重重拍了一下大腿:“太宰和吳王都要我們耀兵境上,不輕出尋釁,以免挑動晉人大兵,慕輿太師此舉,實在太輕率了!”

“中原晉軍勢厚,貿然出擊,必致蹉跌,唉……”蘭建輕輕嘆了口氣,慕輿根官居三公,位望尚在吳王之上,他一個的領軍將軍,自然更加無法調動。

慕容桓剛剛從和龍率部趕來,此時正使勁擦著額上的汗水:“末將所部俱是輕騎,願即刻赴豫州接應。”

高弼站起來:“下官願與將軍同去,取勢許昌,以為太師策應。”

蘭建頭:“只好如此。”

慕容令看見慕容桓興沖沖地步出大帳,不覺神色一動:“豫州兵起,山東不能無動,甥願領3000兵出大峴,以為西兵倚角。”

他拉了一把弟弟,慕容寶呆了一呆,囁喏道:“、甥也願同、同去。”

慕容塵皺了皺眉:“吳王臨行,再三號令我軍持重勿輕出,這……”

蘭建看看慕容令急迫的臉色,無奈地了頭:“好吧,一路心,牽制為上,不要輕與晉人交鋒。”他頓了一頓,“讓悅司馬同去吧。”

幾場秋雨過去,巨野澤又漲滿了水,當年鏖兵的痕跡,已是杳無遺留。

3000燕騎在蘆葦淤泥中艱難跋涉著,馬蹄濺起泥漿,拋落在人馬的身上眼中。

“這南、南蠻的路也太難走了吧!”

慕容寶勒馬高阜,皺起了眉頭,第一次出征的他對這樣的苦頭顯得很不適應。

慕容令撫弄著刀穗,臉上神采飛揚:“呵呵,兄弟,知道嗎,當年我奉父王將領從這裡奇襲金鄉,路比現在還要難走得多呢,那時……”

話未完,一騎探馬如風飛至:“報!有一隊晉軍出宿豫,北趨兗、海。”

慕容令猛一勒馬,精神一振:“多少人,何人統領?”

“大約2000多人,步騎相雜,不知何人所部。”

慕容令輕輕籲了口氣。晉軍最精銳的,是弩手和舟師,騎兵卻是最輕脆的,素來為燕秦等北方胡騎所不齒。

慕容寶猶豫片刻,還是期期艾艾地道:“這、這該不會是晉人的誘兵、誘兵之計吧?”

慕容令白了兄弟一眼:“吳地素來少馬,哪裡捨得用這麼多戰馬誘敵!這塊肥肉,不吃太可惜了。兄弟不想立個頭功,讓父王他們刮目相看嗎?”

慕容寶的神色雖仍有些不定,眼睛卻放出光彩:因為自己的懦弱少剛,不但父王舅舅,連繼母段妗和嫡妃長安君,都不時嘖有煩言。

悅明躊躇著:“世子雖然言之有理,但我軍孤軍深入,實在不宜輕用兵鋒啊。”

慕容令不耐煩地舉起了右手,左右幾十匹胡馬,不約而同打了個響鼻。

這是一片低丘,地勢只略有些起伏,一條淺淺的河,自北而南,緩緩地流過。

遠遠地,一隊青旗,時隱時沒,刀槍錯落,似乎並不很齊整。

“晉人好步伐陣勢,這隊人馬卻也平常,想來並非久練之師。”慕容令回過頭,對身後的兄弟解著,悅明看著敵陣,也不由得了頭。

“散開,衝!”

晉人多強弩,用兵喜密集結陣,以射求勝,最怕的就是鐵騎散開衝擊,尤其平原之上,幾十胡騎,往來衝殺,往往能擊潰上千南卒。

而且騎兵飄忽,稍有不利便呼嘯而退,另從別處突擊,而步卒弩手卻只能追射,不能追擊,往往幾個來回,便會反勝為敗。

可此番晉軍猝遇騎兵衝擊,非但沒收斂陣勢,反倒旗號一卷,散作數十團陣,迎將上來。

燕卒見此景象,心中都是一喜,黑旗閃動,散作無數隊,抄了上去。

這些晉兵卻不慌亂,步卒長槍扎住陣腳,騎兵左右一分,撲入戰團,平野之上,登時星聚雲散,雙方旗號人馬,攪作一團。

“圈回來,再上!”慕容令年齡雖輕,經驗卻甚老到,深知如此纏鬥,對胡騎不利,雙刀一分,高聲傳令。

可千餘晉騎,如影如隨,燕軍進則同進,燕軍退則同退,隊伍雖散,陣勢不亂,步卒更是排矟如牆,扎牢陣腳,燕騎幾進幾退,卻扯不破晉陣,馬勢人威,不免頓挫。

騎兵雖長於野戰,卻不耐結陣久持,晉兵長槍過處,慕容寶身邊的衛士落馬了一個又一個,初嘗兵鋒的他不免有些慌亂,正盤桓遲疑間,羽箭飛過,旗手中箭伏鞍,大纛轟地一聲,正倒在他的腦袋上,他失聲大叫一聲,拋下刀,撥馬落荒而逃。

晉人見射倒大纛,齊發一聲喊,燕軍陣腳牽動,登時亂作一團。

慕容令手舞雙刀,往來蕩決,試圖止住潰勢,可馬腳一動,再不可止,晉人步兵結陣徐進,騎兵一隊又一隊,向兩廂層層兜去。

“快退!不要亂!”

慕容令知事不可為,一邊傳令,一邊回馬反向敵人來處衝去,雙刀盪出,晉人一時被衝退一箭多地。

慕容令長吁一聲,圈馬衝出戰團,向己軍去路退去,卻不料馬蹄一軟,戰馬撲地倒了。

“世子快上馬!”

悅明單騎殺轉,翻身下馬,不由分,把慕容令一把推上自己馬背,猛抽一鞭,戰馬吃疼,四蹄翻飛,瞬時跑得遠遠。

晉人步卒吶喊著近了,矛尖在日光下閃著奪目的光芒。悅明瞠目橫槍,大喝一聲,撲入戰團,很快被青旗卷沒。

晉騎一隊隊地兜轉,把不及衝出圈子的幾百燕騎兜在圈內,越收越攏,步卒也一排排地近了。

四下裡忽地一片吶喊,黑旗紛紛,正不知燕軍多少。

晉人剛一錯愕,燕人旗號一分,羽箭如蝗,紛紛飛至,竟是晉人最引為長技的勁弩。晉人出乎不意,步卒登時倒下一片。

慕容令剛收攏了百餘騎,正不知去就,見援軍到來,精神大振,劈手奪過一面大旗,用力揮舞,圈內圈外的燕人散騎齊聲歡呼,紛紛殺轉。

晉騎散得太開,收隊不住,登時四散,為首大將見勢不妙,督率親軍,往來接應。

黑旗影中閃出一員將,拈弓搭箭,嗖的一聲,晉將應聲落馬。

一簇人馬遙遙殺出,直取晉將,為首大將正是傅顏。

斜次裡忽地殺出幾騎,為首少年白馬長槍,截住傅顏,晉軍救起主將,往南敗去。

追亡逐北,卻是胡騎之最長,黑旗直卷過百餘里方收,平野茫茫,一片死人死馬。

廣固城外大帳,慕容垂惱怒地看著面前的兩個兒子。

慕容令低著頭,連眼皮也不敢抬起;慕容寶怯怯地偷看了父親一眼,急忙低頭不語。

雖是惱怒,但一來對子女甚為寵愛,二來畢竟轉敗為勝,慕容垂重重哼了一聲,卻終於沒再發作,轉臉看向方才射箭的將:“賢侄此番出奇制勝,又救了兒性命,真是將門虎子,出手不凡啊!”

那將卻是太原王世子慕容楷,他微微笑道:“家父密令侄訓教弩手,師吳人長技,不意今日正好用上。”

傅顏押著一名晉軍校走進帳來,那校渾身血汙,身材頗為魁梧,進得帳來,立而不跪。

慕容垂皺了皺眉:“你們是何人部下?”

那校一撇嘴,卻是滿口北地口音:“俺們是劉牢之將軍部下的北府軍,此次北上,就是要殺你們這些鮮卑狗,奪回俺們的田宅山莊!”

蘭汗咒罵著,狠狠地踢了那校一腳,那校跌倒在地,破口回罵起來。

慕容垂喝住蘭汗,又問道:“那日中箭的,可是你家將軍?”

那校見慕容垂神色溫和,卻也不便再罵:“劉將軍只是腿上中箭,並無大礙,被公子劉敬宣救回,將、將軍不久便能在戰場上見到他。”

校的背影慢慢消失在夜色中,慕容垂長嘆一聲:“北府軍師我長技,將來必為大患。”他忽地眉毛一瞬:“不過人能師我,我也能師人,卻也未必怕了他。”

眾將群僚紛紛頭,慕容垂笑看李績:“伯陽此次散眾勸農,租牛代耕,山東平靖,居功至大。”

李績淡淡一笑,神情中卻透著憂色。

慕容垂的神色也黯淡下來,他當然知道李績為何不樂:因為“二失”之論,新君和伯陽不睦,已不是什麼秘密了。

他忽然覺得,自己的肩上,正壓著一付越來越沉重的負擔。

山東平靖,燕軍獲勝的訊息,風一般飛快地傳進鄴都,傳進朝野的耳中。浮躁的都城官民,漸漸安靜下來。

比捷報更快到達的,卻是太師慕輿根的人馬儀從,人馬屯近城垣,儀從直趨宮掖,漸漸安靜的都城官民,又不免有些浮躁起來。

“聽太師三路擅出,晉將桓衝深溝高壘,我軍進退兩難,乾折糧草銳氣,若非宜都王側出敵後,以為牽制,我軍難免吃虧啊!”

“慕輿太師不顧山東行文,執意不退,可吳王山東剛剛取勝,他卻立即搶先退兵入朝,只恐……”

天色漸漸暗了,那些嘈嘈言語,也漸漸隱沒在一片黑夜之中。

太宰府。

酒宴方酣,賓主卻只有兩人。

太原王的臉色依舊蒼白,精神卻彷彿好了許多,此刻他端坐主位,面前只有一盞乳酪。

慕輿根的酒杯滿了又空,空了又滿,臉色早已通紅,舌頭也漸漸硬了。

他搖搖晃晃站起來,左右看了幾眼,突然壓低了聲音:“太、太宰此位安否?”

慕容恪神色不變,只是輕輕“嗯”了一聲。慕輿根近前一步,又壓低了三分聲音:“當今主、主上幼弱,太后干政,太宰功高震主,如何自安?不、不如……”

慕容恪的神色突然變了,他呼地一聲,推翻案上的乳酪,作勢欲起。

慕輿根搶上四五步,拉住太原王的胳膊:“下官精兵,都已屯在京師四門,中外兵馬,俱在四境,朝中空虛,殿下化國為家,正在今日,不如先……”

慕容恪蒼白的臉色一下變得通紅,良久,他緩緩發言,語聲卻一如既往地柔和清澈:“你我同受遺詔輔政,太師何出此言?太師想必是醉了吧?”

慕輿根的臉色陡地更紅了,良久,突然哇地大口嘔吐起來。

“皇甫真大人求見!”

“快請!”慕容恪輕輕籲了一聲,拍了拍手,僕役們紛紛進屋,開始收拾打掃。

慕輿根爛泥似地倒在一個僕役的身上,口中喃喃不止:“醉了,醉了,我今天什麼也沒……”

太原王吩咐次子慕容紹道:“太師醉了,速備車,送太師回府醒酒。”

慕輿根被攙扶著踉蹌而出,口中猶自唸叨著:“告辭,告辭,我今天什麼也沒,沒……”

皇甫真側身讓過,眼裡充滿著疑惑。

“慕輿太師自恃功勞,不識大體,素來嬌縱狂誕,如今蒙羞而去,必然因羞成仇,太宰身處周公之位,當……”皇甫真聽罷太原王的陳,不由得憂形於色。

“你是要我效周公誅管蔡?”慕容恪搖了搖頭:“先帝還沒入山陵,境外強敵環伺,我們輔政顧命之臣自相吞噬,必為鄰國所乘。再,行誅三公,天子之事,我……”他的臉色不覺有些黯然。

皇甫真預設,他知道太原王的顧慮:“不這些,吳王已經班師了,大軍屯在城外漳水上。”

慕容恪急忙站起:“走,去太傅府!”

皇甫真奇怪地看著太原王。慕容恪笑了:“我要拉太傅一同迎接吳王,將相輯睦,才是國家之福啊!”

宮中。

可足渾後惱怒地望著面前一腔酒氣的慕輿根:夜半酒醉,求見太后,實在是失禮之極的一件事情。

“太師有什麼就快,時辰已經有些晚了。”

慕輿根臉色雖然通紅,舌頭卻似乎不那麼硬了:“太后可知大禍將至?”

可足渾後身體陡地一震,不覺站了起來:“太師何出此言?”

“太傅太宰適才同乘一車,出城往漳水而去;臣聞吳王大軍班師,不肯入朝,此刻正屯在漳南。”

可足渾後的臉色登時變了:對太宰慕容恪她向來又怕又恨,吳王更是自己的心腹大患,可她實在沒想到一向恭順的太傅慕容評居然也和他們勾結一起,想起上次在朝中的舊事,她狠狠把手中的玉如意砸在地上,“啪”地一聲,迸碎一屋一地。

“想不到,想不到……”她的胸口起伏著,不知要些什麼。

“事到如今太后應該當機立斷,臣願帥本部精兵和禁軍,誅逆臣以清君側。”

太后茫然不知所措,揮了揮手:“太師且先去,且先去。”

慕輿根重重的腳步聲早已不聞,可足渾後卻仍呆呆地站在原地。半晌,她忽地大喊:“宣衛尉和諸衛將軍入見!”

“母、母後!”

一個怯生生的聲音突然在身後想起,皇帝慕容瑋不知何時走了進來:“太宰、太傅都是、都是父皇選來輔佐孩兒的,難、難道父皇這樣沒、沒有識人的眼光?再、再,太原王造、造反,還能讓慕輿太師發、發現?孩兒想,會、會不會是太、太師自己要造、造反呢?”

他口齒仍舊含糊怯懦,話語卻一句比一句明白,太后不覺愣了一愣,暗自了頭。

“太傅、太宰、吳王入見,納還兵符將印!”

可足渾後看了兒子一眼,臉色一下明朗了許多。

“報!太師在建國門外待禁中軍不至,單騎出城,正煽惑軍民,唱言放棄中原,退回遼東故土。”

可足渾太后母子,太原王、上庸王、吳王和匆匆趕來的眾臣眾將,聞訊都不覺大驚失色。

慕容恪看了吳王一眼,慕容垂的臉上滿是憤怒之色;他又看了看慕容評,慕容評漲紅著臉,微微了頭。

他出班跪下:“先帝山陵未久,強敵環伺,正是勵精圖治,君臣用命之期,慕輿根妄行大舉,動搖國本,願陛下早作決斷,以免後患。”

群臣紛紛頭,慕容瑋遲疑地望著身後的太后,太后沉吟著不語。

太保陽鶩拄著杖,氣喘吁吁地轉過殿角而來:“老臣又遲了,又遲了……”

殿上君臣的眼光一齊注視在他的身上,太后急切地問道:“太保之見……”

“太宰至論,願太后、陛下早作決斷!”

南門外,幾萬將士環堵城下,婦孺在側,行囊在手,個個面色惶然。

“天下蕭條,強敵眾多,我族人少憂多,只好迴歸遼東,以求平安,諸君先人廬墓俱在遼東,當隨我東歸,以圖安樂!”

慕輿根站在城樓之上放聲大言,旗角被風吹起,不住打在他臉上,他卻渾然不覺。

“父親,這……”他的兒子、中軍將軍慕輿虔不安地望著他,正想什麼,身後忽然響起一陣馬蹄之聲,裹著一聲聲吶喊:“慕輿根不顧山陵國本,煽動軍民,有詔令三軍一體擒拿!”

慕輿根父子臉色大變,急忙回身,望向城中大道。

大道上征塵飛蕩,鐵騎滾滾而來,騶虞幡下,一員大將一手橫刀,一手高舉詔書,正是傅顏。再向城外四周看時,旌旗如雨,矛戟如林,慕容恪、慕容垂、慕容評、封弈、陽鶩等諸公眾將,已督率大軍,把慕輿根一干人團團圍住。城下的慕輿部下,婦孺哭叫,將士喧譁,登時亂作一團。

慕輿根嘆了口氣,拔出佩刀,遞向兒子:“知道你不喜歡我的作為,現在我想做也做不了了。快動手,我不想死在市曹之上!”

慕輿虔倒退一步,卻不敢接刀。

慕輿根長嘆一身,引刀向頸,登時氣絕。

“中原沃野千里,物阜民豐,文物齊備,先帝和你們的祖先幾世經營,方才得此為家,正要以此為基業,圖取天下,如今你們卻懷戀舊土,欲棄此東歸,你們的先人泉下有知,如何能安心呢?”慕容垂手扶城垛,朗聲宣諭,城下慕輿根舊部一個個低下了頭,面有慚愧之色。

“這裡便是我們的家園,我們要為子孫萬世開創基業,不讓外人覬覦,不知諸君之心,是否能同陛下和下官之心?”

城下霎時寂靜無聲,片刻,響起一陣陣歡呼,久久不絕。

“陛下安撫眾軍眷屬,不追究慕輿虔的罪責,禮葬慕輿根,甚得明君之體啊!”

慕容瑋拉著太原王的手,臉上泛著孩子的笑容:“叔父、朕不錯,大、大概真的不錯了。”

慕容恪含笑看著皇帝,輕聲問道:“臣薦李績為侍中,陛下何以不允呢?”

慕容瑋的臉色突然白了,向來口吃的他,手仍然握住太原王的手,卻囁喏著,終於一字字地出了心裡的話:“天下萬機,都由叔父,伯陽一人,朕請獨裁。”

慕容恪突然覺得一陣暈眩,眼前熟悉的皇帝彷彿一下變得陌生起來。

慕容瑋不安地看著叔父的臉色,伸手抱住了他的腰:“叔父跟我回宮吧,朕、朕要背《孝經》給叔父聽呢!”

銅雀臺下,飲帳高設,慕容恪和慕容垂正在為新除廣固太守的李績餞行。

“我等不能力爭,有愧伯陽啊!”素來滴酒不沾的慕容恪引杯長嘆,一飲而盡。

李績站起來,雙手舉杯:“二位殿下不必唏噓,下官為國守藩籬,諸公為國守臺府,天下之任一也。”他一口喝乾,神色更為黯然:“再,能守撫山東,常伴先師賈堅之墓,愚願足矣!”

他擲杯於地,上馬而去,再不回顧。

“我送伯陽一程。”

吳王匆匆上馬,追了下去。

金風吹過,魏王故臺上,衰草彌散天際。

慕容恪呆望著面前空空的酒杯,任秋風吹亂了他的鬢須。他站起身來,遙望著遠處鄴都的城闕,突然覺得,自己瘦弱的雙肩,正擔著一付越來越沉重的負擔。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光陰之外宇宙職業選手明克街13號神秘復甦深空彼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不科學御獸唐人的餐桌7號基地我有一劍
相關推薦
滿江紅之崛起異世金剛葫蘆拔山河桂系少帥逆問聖仙葉家河圖末世鐵拳最終末日海盜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