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準備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最後的準備

最後那個大型的瓦罐最終還是沒有做出來,納魯和泰格為此很不滿意,兩人約好明天繼續合作,很有點不把它弄出來就誓不罷休的味道。

孫志新則很滿意,望著月光下一溜擺放的各種陶器仔細數,發現這那兩個猛人的本事真的很驚人!泥胚碗有二十七個,陶壺四個,陶盤九個,小型的廣口罐有三個。納魯還捏了一對魚,悄悄的對孫志新說是接吻魚來著。他聽過了一次接吻魚的故事就一直沒忘,比照著在河裡見過的魚的樣子捏了一對接吻魚出來。

納魯已經捏了半天粘土,確實感覺比來粘土比一般的泥土確實有著太大的不同,無論可塑性還是那種細膩的質感都要勝出太多太多。覺出了粘土是好東西,他就不肯浪費材費,捏出來的那一對魚只有食指的兩個指節長,大約也差不多跟食指一樣,模樣就是小河裡的鯽魚,很是袖珍可愛。

孫志新瞅著這一對惟妙惟肖的小魚悶笑了半天,很無良的用細枝在一條魚身上寫下了孫志新三個漢字,又按照納魯名字的發聲在另一條魚上寫上納魯兩個字。然後把兩條魚嘴對嘴的放到一起——嘿!還真挺有趣。

然後泰格見了不爽,硬是捏了一條一模一樣的來擺上去,還強押著孫志新往上寫他其實壓根兒就看不懂的漢字。孫志新只好在第三條魚上按照泰格的名字寫上泰格兩個字,泰格這才爽了。其實孫志新很想寫蠢貨兩個字的,又覺得實在對不起泰格,最終沒有胡亂搞怪。

三條小魚擱一塊兒,越瞧越覺得模樣很逗人,就是不知道燒成成品以後是啥模樣?孫志新期待得很。

此時天色已晚,正要趕這兩貨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可擺好了泥胚晾著等它們變幹變堅實後回來,卻發現兩個傢伙早已經在自己的帳蓬裡睡下,還在那裡小聲說話,像是在討論明天打獵回來怎麼合作繼續做那個大型的瓦罐的事情。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孫志新總覺得這兩個傢伙經過合夥搓瓦罐的事後像是階級兄弟情誼大漲的樣子,沒以前那麼劍撥駑張的。唔,這大約算是好事吧,至少以後吃飯的時候不容易被兩人噴射出來的流彈打到。

得,這二們是大爺,趕不走的。孫志新只好把帳蓬前廳的火坑燒得旺些,自己就在那裡躺下——

天亮後醒來的時候獵人們已經出發了,早飯是布庫做的,還給孫志新留得有,正放在火坑邊煨著保持著溫度。這孩子永遠這麼勤勞,永遠這麼貼心,孫志新真是愛他愛得很,覺得就像自己的親兒子一樣。

出帳蓬洗漱完畢到處找布庫沒找著,估計這孩子又拾柴去了,拾柴是他每天雷打不動的工作,小家夥負責得很,無論怎麼玩都沒誤過事。現代的孩子懂事的程度哪能跟他比?孫志新越想就越是疼布庫,心裡總想著要做點什麼好玩的好吃的獎賞他。嗯,也不能說是獎賞,孫志新就是忍不住會喜歡這個孩子,本能的想要對他好。

一時半會沒想出來送他什麼,孫志新先去昨天挖出來的陶窯溜了一圈。

仔細觀察著這個自己和一幫孩子弄出來的陶窯,因為當時火燒得夠旺,眾孩子齊心協合往裡塞的柴火也夠多,今天這個時候它的溫度都還沒有冷卻,用手摸上去還微燙。孫志新仔細的看它,發現窯室的四壁已經被燒得乾結凝固,比自己想像的還要好些。也就是說,這個陶窯已經算是搭建成功,隨時可以進行燒陶工作。

現在的事一是準備燃料,二是等待納魯和泰格做出來的陶胚變幹固形,就可以開工。

回頭去看陶胚晾曬的場地,孫志新不由得又是心中大暖。那本是昨夜散亂擺放的陶胚不知道被誰小心翼翼的收撿整齊,還用帶剌的荊棘把它們醒目的圍出來,用來告訴別人不要靠近,免得弄壞這些東西。

會這麼做的不是族裡的女人就是族裡的老人,只有他們才有這些細膩入微的心思。孫志新看著那一圈深褐色的荊棘叢,心裡懷著滿滿的歡喜。無論是誰,自己的勞動成果被人呵護著仔細保護,其開懷的程度就跟孫志新現在差不多吧。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如此就讓孫志新覺得自己做再多的事都值回了票價,或者說收穫得更多,因為物品有價,唯有情義才是無價,一圈用來保護的荊棘叢代表了很多美好的東西。這些史前人類很懂得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更懂得在粗魯愚昧的外表下生就一顆尊重生活與他人的心。孫志新目光溫暖的看著它們,又一次覺得這一次的穿越實在是上天莫大的恩賜!

眼光又看到荊棘圈外頭有些凌亂放置的各式陶藝製品,觀其手工多半是出自族裡的小孩。估計是早上看到了這些陶胚後覺得好玩,一個個就捏著玩,然後隨便的棄在了這裡。他們不敢去動孫志新的粘土,只隨便掏了泥巴來捏這些小玩意兒,它們之中絕大多數都捏成了四不像,只有少數還挺不錯,。

懷裡別人對待自己的勞動成果那樣珍視的心態,孫志新微笑著將那些小東西收進荊棘圈內,反正就是附帶著燒一燒,想必這些孩子見了最終的成品以後會很高興。

到了中午時分,怕陶胚被陽光曬得開裂,孫志新就用毛皮蘸了水塗到它們的表面防止出現裂紋。晾曬的時間大約要花個幾天,最後等幹硬得差不多的時候就可以燒製。

接下來的事就準備燃料,孫志新仔細思考過後覺得以目前情況來說燃料最好是準備兩種,一是乾柴,二是用乾柴做出來的木炭。

其中的原理是很有講究的,首先,單純燃燒木柴,溫度達不到粘土結晶化的溫度,它需要800至1200的溫度,而普通的木柴燃只有420度左右。將木柴變成木炭,它燃燒時發出熱量的潛力非常可觀,合適的爐膛很輕易的就能讓火炭燃燒時達到1000度以上。關於這方面的佐證資料有很多,中國古代用它來鍊鋼溶化生鐵就足以證明了它在這方面的潛力。

但燒陶又需要大火鍛造,因此木柴也是必需的,更可以防止升溫太快而炸裂陶胚。因此投烯料的過程應該是木柴-木炭-木柴。如此考慮燃料的投放結構相對來說比較全面,同時它們會在悶燃期以及大火煅燒期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不同的時期呈現不同的化學作用,最後得到品質優良的陶器。

孫志新自己也知道,由於整個燒陶一事的長期籌劃準備,以及自己的做事容易半路出岔子的跳脫毛病,中間已經浪費了很多時間。冬天的腳步越來越近,時間經不起消耗,所以他的計劃得改改,到了真正燒窯的時候不說一窯能出多少精品陶器,但接近中上品的目的最好要達到。這樣無論使用還是以後用來交換,才不致於出岔子。

接下來的幾天孫志新無視泰格的抱怨和納魯欲求不滿的眼光,每天除了兩人搓陶胚的時間允許呆在自己帳蓬裡,其它時候除了吃飯必須要趕走這兩個傢伙,不然以自己心軟的毛病,有這兩個禍害在的話,他什麼事都幹不好。為此他甚至還去請動了奧瑞克智者,讓他老人家出面來幫自己趕走這兩個總是賴在自己帳蓬裡不肯走的頑固份子。

接著就是燒火炭,要取得它最簡單的辦法是用工具來用悶熄法制得。就是取一個容具,把燃燃著的乾柴放進去,蓋上蓋子隔絕空氣,木柴就會在裡面悶燃到空氣耗盡,得到極具燃燒潛力的木炭。整個過程其實不難,古中國明清時代連大戶人家的丫頭都知道用廣口罐子採用這種辦法製取用來在冬季取暖用的木炭。

只是可這兒會根本沒有合適的工具,罐子這玩意兒還沒有燒出來呢,整個制炭的過程就流入一種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怪圈。整個情況也從側面表面出了實用容器出現的必要性,缺少了這些必要的生活生產工具,已經嚴重的限制了兩邊部族的長展。

所謂東邊不亮西邊亮,此路不通孫志新索性採用埋坑式的方法製取木炭。挖一個大坑,將木柴全堆進去點然,然後蓋土蓋沙悶熄它,從而到到不完全燃燒的木巖。這樣的壞處是工作量大,成功率低,浪費木柴的量也比較多,同還得多走一步進行挑選木炭的工序,因為整個法子太粗糙,良品率肯定低。不過這樣也有一好處,就是一次性可以制很多。

第一天孫志新領著一幫小鬼幹這話,差點沒把大夥兒累死。第二天繼續拼命,孫志新快要瘋了,完全沒預料到勞動量會這麼的大,要不是部族的孩子無論男女都不是什麼嬌弱的貨色,他還真幹不下去。第三天,解放,猛男兄塔里木從採集桄榔的營地那邊回來支援了,孫志新才看到了曙光。

果然,猛將兄出馬,一個頂倆……錯了,他一個能頂十個!木炭的產量這才慢慢累積起來,到達第六天的時候,泥胚差不多已經晾曬幹,木巖的堆積量也達到了可以燒一窯陶器的量。

第七天,送走了納魯和泰格去打獵,孫志新終於痛下決心:今天就要燒陶,成功與失敗,絕對不能再拖!

作者有話要說:

昨晚去廣場看表演,臺上有個女藝人的吊帶裙的帶子突然斷掉。包子沒看到,那女的捂的迅速快得像賭桌上的發牌女官。

但也看到了一整個雪白的肩頭啊!俺一下就激動了,嗷嗷的狼嚎著。

等嚎完了後發現很多人都在看我,俺身邊的朋友也一臉不認識我的表情……俺下意識把手裡的兵器知識這本雜誌扣在臉上……狂囧。/

仙逆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光陰之外我有一劍7號基地宇宙職業選手唐人的餐桌深空彼岸神秘復甦明克街13號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不科學御獸
相關推薦
極品賬房種田種出好姻緣亞莎世界金枝菜葉羽化九州武林美女排行榜夢舞風雲沒用小子楊家將後傳武宗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