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五章 千里高唐數日還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水花拍兩岸。

從晉國上黨郡陽阿碼頭起航的龐大船隊,意氣風發地起航了。

七十二艘平底方頭、吃水適中的明輪運輸船,採用單縱隊的水上陣型,前後兩船相隔兩百丈,沿著水勢平穩的沁河航道一路向下,直到穿越河內郡武德縣進入黃河主航道之後,才改為雙縱隊的陣型繼續向東而行。

為什麼船隊不是從西河郡內的黃河河段直接順流而下,而是從東邊河窄水淺的沁水進入黃河河道呢?只因為上郡與西河郡南方的河東郡(歸司隸地區管轄)之間,有一處十分險要的地方,名曰壺口。此處的河道急劇收窄,水流洶湧,壺口瀑布的上下落差更是高達數丈,如果船隻從上游而下,到了這裡那真是有多少翻多少,絕無倖免之理。

沁水發源於上黨谷遠一帶,儘管冬日裡水流較淺,但到了春夏之交時,因為雨水充沛,附近的山洪全部匯入沁水,便可以託舉起較大的船隻來,正好方便青徐軍順流返鄉。

有時候,趙興忍不住在想,若是能將河東和河內二郡奪過來,那他就可以在大陽縣(今三門峽水庫附近)附近組建一支更為龐大的水師,直接在黃河之內行船,開創出一條金燦燦的黃金水道,從此不再受到沁水枯水期不能通航的困擾,將大宗的商品和物資輸入和運出晉國。

河東郡境內光是一個東西長達幾十裡的鹽池就已經讓他十分眼紅,如今又面臨著入河口甚至是入海口的難題,趙興好幾次都在暗自琢磨,是不是乾脆撕破臉皮,派兵武力佔據司隸地區黃河以東、以北的的河東郡和河內郡。

幸好,沁水雖淺,尚能行船,所以趙興還是勉強按捺住了內心的渴望,決定將發動戰爭的時間向後延遲,直到實在無法迴避的時候再說。

從陽阿段到武德入河口的這一段沁水,路程不過兩百多裡,卻用去了南下船隊一天半的時間。原因還是水淺流緩,明輪船借力不夠,只能依靠運輸船尾部動力艙內的三十名壯漢腳用腳踏著前行,所以比較耗時。

等到船隊順利進入黃河之後,行進的速度頓時快了許多,有時候為了讓驅動船隻的壯漢們休息,夜間直接依靠水流也能行進很遠的路程。

就在船隊離開陽阿碼頭的第七天中午,太史慈終於從望遠鏡中遠遠地看見飄揚在高唐黃河岸邊的歡迎旗幟,這也意味著青徐軍終於到家了。

高唐縣位於青州平原郡的最西邊,緊鄰著黃河河道,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水城,自大秦帝國起,便作為黃河航道上重要的水利交通城市而存在。高唐縣城位於黃河南岸,在黃河以北也有二十來裡寬的地域屬於高唐縣,而從這裡再往北去,便是冀州袁紹的地盤。

袁紹一直眼紅高唐這座水陸兩便的咽喉城池,如今在高唐縣以北的清河國靈縣境內更是駐紮了一支人數過萬的部隊,虎視眈眈地望著南岸的高唐。異日袁紹若是對青州動手,必定是先奪高唐,然後大軍從此處渡河南下,直撲青州濟南國而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太史慈的船隊在沁水河內郡一段航行時,便已經被岸邊的百姓發現,並且報告了官府。奈何等到河內官府派人來看時,船隊已經進入黃河河道,所以也就不了了之。當然了,按照當初趙興與王允達成的協議,晉國是有權利在黃河流域使用航道的,就算沿路的官府發現了太史慈的船隊,也不敢輕舉妄動,隨便阻攔。

進入黃河河道之後,船隊先是在冀州與兗州相夾的數百裡河道中航行,之後便徹底進入了兗州境內的東郡河段,然後出了東郡境內又進入青州的平原郡。

由於這次船隊的出現太過突然,而且在白天時航行速度很快,所以就算被袁紹和曹操的探子發現,等到他們向遠在數百裡之外的曹操和袁紹稟報此事時,船隊已經早已不知去向。

就算事後曹操和袁紹得知順流而下的船隊屬於晉國,算計著船隊返回時進行攔阻,他們也會撲個空。因為趙興壓根就沒打算讓這支船隊再返回晉國,他們今後將會配給幽州,在漁陽郡的泉州縣與東海郡的朐縣這條航道上來回穿梭,不再進入黃河河道。

太史慈率領的船隊在高唐碼頭停靠了五天,直到所有青州兵和徐州兵下船,並且搬走了許多大木箱,幾家早已得了訊息前來接應的商隊也從碼頭上運走了晉國銷往青州的貨物。

在這五天裡,孔融命人暗中在臨海的樂安、北海以及東萊等郡招募的兩千水手,混在人流中悄悄登上了太史慈的船隊。今後這批熟悉水性的年輕漢子們經過訓練之後,將成為晉國水師的第一批水兵,跟隨太史慈在廣闊的大海上縱橫馳騁。

按照特意請來的青州老漁民指引,太史慈的船隊經過三天時間進入了萊州灣,然後又經過六天時間繞過了東萊最東端的成山高角,之後便是一路向南航行,又過了七天時間,終於抵達了東海朐縣。

這一路上的航行,起初尚未進入大海時,晉國的漢子們還能夠在船上活蹦亂跳行動自如,可一朝船隊進入了渤海之後,大家就暈菜了。原本承擔著驅動明輪的晉國漢子們哪裡見過波濤洶湧的大海,在波浪起伏間大多數人都是臉色刷白,嘔吐不止,一個個暈船暈的厲害。

幸好趙興有先見之明,讓孔融幫忙提前準備了兩千水手,這才避免了船隊在黃渤海間航行時,遇到風急浪高的惡劣海況傾覆遇險。

兩千水手原本就是青州靠海三郡內漁家子弟,許多常年靠海捕魚,從小習慣了風裡來浪裡去的海上生活。他們登上寬大堅固的明輪船後,簡直感覺如履平地,很快就適應了船上的生活。特別是船隊後來繞行成山高角那一段無風都起三尺的海區時,他們完全承擔了驅動明輪船的任務,許多擅長使帆的漢子如同機靈的猴子一般,在各條船桅之間蹦跳自如,讓晉國的一大群旱鴨子們自嘆弗如。

太史慈本人自小生活在海邊,水性極好,所以並不暈船。當兩千水手完全接替晉國的旱鴨子們驅動船隊之後,他便開始留意起表現突出的水手,準備從中挑選出一批未來水師的基層軍官苗子,今後進行重點的培養。

雖然之前沒有任何經驗,但太史慈活用從講武堂學到的組織管理知識,從最基礎的培養人開始做起,倒是沒有走什麼彎路,符合了一支從無到有部隊的發展建設規律。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光陰之外我有一劍7號基地宇宙職業選手唐人的餐桌深空彼岸神秘復甦明克街13號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不科學御獸
相關推薦
霸神都市召喚師噬日網遊之劍帝太極第一人網遊之弓神無敵宅魔王超級高科技霸主護花寶鑑大唐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