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零章 襄陽城內群英會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聽完魯肅的釜底抽薪之策,諸葛亮心中的感受有些複雜。以前他總覺得自己學冠天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經史子集樣樣精通,如今看來自己在商貿方面的見識明顯不如魯肅,竟然沒有看出農兵商金行這個隱在幕後的組織才是趙興的命門。

諸葛亮向魯肅長揖行禮,口中說道:“今日聽君一席話,勝過亮寒窗苦讀十年書。吳州出的這條計策確實可以勝過數萬雄兵,還請諸位保守秘密,勞煩孫州牧依計暗中收購晉國紙幣,待吾返回洛陽之後,便是對晉國發動反擊之時!”

孫堅鄭重向諸葛亮承諾,廳中幾人絕對不會將這條計謀外洩,並建議諸葛亮迅速與已經達成協議的曹操、劉焉和袁術等勢力進行聯絡,開始暗中佈置逐漸收購晉國紙幣的行動。

諸葛亮於是立即辭別孫堅等人,從吳縣逆流而上,前往此次出使的最後一站荊州襄陽。雖然沒有從吳州說動幾萬士兵幫著朝廷打仗,但從魯肅口中得到的這條計策,卻是讓諸葛亮對原本定下的計劃有了重大調整。一條連環計已經在他腦海之中形成,只等回到洛陽與劉備、陳群和鍾繇等人暗中商議過後,便如無形的大網一般撒出去,將晉國的財富一網撈盡。

經過七八天逆水行舟,諸葛亮抵達漢水與長江交匯之處,孫堅派出的快船繼續載著他進入漢水河道逆流而上,又經四五日的顛簸,終於抵達大漢南部第一雄城襄陽。

也就是在去年,諸葛亮從荊州南陽郡出發,寧願北上尋求明主,也不南下前往數十裡之外的襄陽投靠荊州牧劉表。而與諸葛亮齊名的龐統則是順流而下去了江東,意欲投效孫堅,結果被孫堅次子孫權一頓羞辱之後憤然北上,最終便宜了遠在晉國的趙興。

在襄陽城內,因為有司馬徽、龐德公等名士免費進行宣傳,“臥龍鳳雛”的名聲還是頗為響亮的。如今諸葛亮和龐統分別得到劉備和趙興的賞識,彷彿進一步印證了當初司馬徽為兩人做的評定。

諸葛亮最終選擇進入洛陽,成為當今位高權重的廷尉(大漢法院和檢察院院長)、吏曹尚書(大漢組織人事部長)劉備手下第一謀士,可謂是青雲直上、一步登天。龐統選擇投奔晉國趙興,如今成為趙興身邊的“機要秘書”,雖然聽起來沒有諸葛亮的名頭顯赫,但趙興的分量比起劉備來只重不輕,誰也說不好兩人今後哪個取得的功績更大。

儘管“臥龍”和“鳳雛”沒有投靠自己,但對於劉表而言,並不覺得有多麼可惜。“臥龍”只是臥著的一條龍,只要飛不上天,連只老虎都不如;“鳳雛”不過是只雛鳥,叫聲再大也比不上一隻鴛鴦。對於一些名士們為了抬高自己身份,整出來的一些虛頭扒拉的稱謂,年輕時有著大漢“八俊”、“八及”、“八顧”等眾多耀眼稱謂的劉表,壓根就沒有當回事情。

名聲這玩意,對於那些急於將自己“貨於帝王家”計程車人們而言,不過是抬高身價的一種手段。如同勾欄裡頭依樓賣笑的妓女,就算你被人稱作“花魁”,到了夜裡不還得被人推倒壓在身下?

鑑於這個樸素到了本質的認知,所以,當“諸葛臥龍”來到襄陽時,荊州牧、漢室宗親劉表並沒有對這個二十歲不到的小夥子多麼在意,若不是諸葛亮擺出了朝廷特使的身份,說不定劉表都不會親自接見於他。

劉表手下如今可用之人車載斗量,光是襄陽城內的豪門世家、名士才子,就多如牛毛。當年黃巾禍亂在北方肆虐之時,許多士人舉家遷往南方,大部分選擇進入相對富庶安定的荊州定居,小部分則遷往吳越之地。在襄陽城內,除了有蔡瑁、蒯良、黃祖、馬良為代表的四大本地豪門世家之外,還有李嚴、文聘、黃忠、霍峻、向郎、伊籍等外來家族因為受到劉表的重用而顯赫一時。

除了上面所列的文武之輩之外,最近在襄陽城內還聚集著董厥、傅巽、韓嵩、桓階、蔣琬、劉巴、譙周、秦宓、尹默、石韜、孟建等一大批士人。這些人齊聚在襄陽城內有兩個原因,一是受司馬徽、龐德公等人的邀請,前來聆聽當時最負盛名的經學大師鄭玄開席講經(此處的經非佛道經書,乃儒家經典);二是藉機在經筵上展示才華,增加個人聲望,為以後“賣個好價錢”做準備。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諸葛亮聽說鄭玄講經在即,而且司馬徽等人正在為籌建一個什麼書院而四處奔走向當地的富人拉贊助,於是將說服劉表支援朝廷的事情暫時擱置下來,僅僅是對劉表進行了一次禮節性的拜訪,便前往司馬徽的住處,拜訪這位曾經幫助過自己的前輩。

司馬徽聽說諸葛亮來拜訪自己,高興得連鞋子都來不及穿,便光著腳從座榻之上起身跑出門外歡迎諸葛亮。

見司馬徽出門相迎,諸葛亮長揖及地,口中說道:“晚輩拜見司馬前輩!”

“孔明不必行此大禮,快快起身!”司馬徽一把將諸葛亮拉起來,便興高采烈地說道:“吾正在為經筵之上無善辯之人作為主持而發愁,老天便將你送了過來,真是天助我也!”

諸葛亮心中苦笑不已,發現司馬徽這位“好好先生”(注1)還是如當初認識時那樣出言無忌,懷著一顆赤子之心。以諸葛亮現在朝廷特使的身份,所過之處的大小官員誰不是把他當成上賓對待,可到了司馬徽這裡,人家壓根沒有這個意識,還把諸葛亮當成以前在南陽求學的那個毛頭小子來看待。

諸葛亮轉念一想,臨時擔任鄭玄大師經筵的主持也是個不錯的安排,正好可以結識南方的士人,說不定能為廷尉劉備帶回去幾個可用之才也不一定呢。至少當初和他一起求學的石韜、孟建兩人,都是可以擔任太守以上職務的可用之才(注2)。

司馬徽與諸葛亮二人落座之後,諸葛亮將自己這一年來的經歷向司馬徽做了簡單回顧,並將他瞭解到的龐統近況也告訴了司馬徽。他們兩人尚未成年之時,便得到了司馬徽的指點和幫助,“臥龍鳳雛”的名號也是司馬徽所取,更是經過司馬徽的一張巧舌而四處傳播,為孔明和龐統二人早早地就贏得了聲望。

聽完諸葛亮的述說之後,司馬徽大嘆天意弄人,說道:“你與士元二人,皆經天緯地之才,當初吾只以為你會南下投奔荊州牧劉表,士元則會投奔吳州孫堅。沒料想你們兩個竟然皆選擇了北上,而且一人投了劉皇叔,一人投了趙國昌。如今朝廷與晉國勢難兩立,那趙國昌又是出了名的暴烈強橫,你二人日後還如何相見?”

聽司馬徽這麼一說,諸葛亮也是苦笑不已,口中說道:“我與士元各為其主,異日若是沙場之上相逢,一切單憑上蒼安排了。”

“不說如此令人傷感的話語了,且聽我將這次大師開筵講經的安排告知於你,過幾日少不得要讓你忙碌一陣子。這次你可千萬不能推脫,權當是幫助我和龐德公、黃承彥幾個老家夥一把……”司馬徽開始有一遭沒一遭地絮叨起來。

注1: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是中國東漢末年有名的隱士,名士龐德公送號“水鏡先生”。由於他從來不說別人的短處,別人跟他說話,不管好事壞事,通通說好。李瀚《蒙求》詩曰:“司馬稱好。”所以後人又稱他為“好好先生”。

注2:孟公威,汝南郡人,生得清奇古貌,並與諸葛亮、徐庶、博陵崔州平、潁川石廣元四人為密友。諸葛亮曾指孟公威等四人道:“公等仕進可至刺史、郡守。” 據正史記載,此人姓孟,名建,字公威,汝南人。和石韜一起成為魏國的官員,官拜涼州刺史、徵東將軍。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光陰之外我有一劍7號基地宇宙職業選手唐人的餐桌深空彼岸神秘復甦明克街13號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不科學御獸
相關推薦
霸神都市召喚師噬日網遊之劍帝太極第一人網遊之弓神無敵宅魔王超級高科技霸主護花寶鑑大唐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