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 春秋到戰國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第448春秋到戰國

毛九忠擁有極強的軍事天賦。

1566年到1574年的短短八年時間裡,毛九忠在越吳戰爭前線立下無數赫赫戰功,快速贏得當世名將榮譽。待毛九聖和貴族勢力試圖推翻毛思古的政治改革和指定繼承人,毛九忠果斷率領千餘精銳回國,幫助毛九聖一舉擒獲魏國第十二任國公。若非毛九忠離國八年時間沒有政治根基,甚至不會輪到毛九聖繼承魏國國公。

毛九忠成名於吳國,又喜歡自稱“戚相門徒”,與吳國戚繼光內閣存在特殊利益關係。或許想利用朔方伯爵毛九忠做文章,吳國高調宣傳毛九忠這次來訪的意義,乃至誇張到聲稱毛九忠本次來訪象徵著“吳魏新關係的揭幕禮”。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內閣層面重視毛九忠來訪,杭州府及國子監自然更加重視。國子監無視慣例宣佈停止一切畢業分配事項,要求所有監生必須無條件配合接待事宜。作為一名普通畢業生,魏東生只能留在國子監靜等毛九忠到來。

接待諸事瑣碎又枯燥,無甚值得絮叨。

唯有戚繼光和毛九忠的露面,魏東生稍稍感興趣。

戚繼光的興趣,在於他和現實世界的反差。現實世界朱明王朝歷史裡,張居正病逝之後,戚繼光先被朝廷移調廣東,而後被彈劾罷官,最終病死家中。而本時空裡,戚繼光卻因為越吳戰爭而崛起,他不僅編練出聞名全世界的吳武卒方陣,更以戚相威名秉政吳國內閣,比現實世界風光多了。

毛九忠的興趣,則在於他的猖狂。面對眾監生演講時,毛九忠前半截非常謙虛,以“戚相門徒”自稱誇讚戚繼光的吳武卒方陣革新,誇讚戚繼光的南塘監學革新,彷彿一名謙謙君子。然而,這絕不是毛九忠的真面孔。演講到後半截,毛九忠驟然露出崢嶸:“我們這時代,屬於海洋和火炮,魏國不僅要有火炮,也要駛向海洋。魏國需要海洋,也必須擁有海洋。”

魏藩封地主要在內蒙,疆土涵蓋現實世界的山西省大同市、朔州市和內蒙古阿拉善盟、烏海市、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包頭市、呼和浩特市、烏蘭察布市、錫林郭勒盟等地。內蒙古的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等四塊地卻不屬於魏國。蓋因為魏國建藩時這四塊地缺乏征服價值,待魏國想征服這四塊地時,赤峰市被趙國佔領,通遼市被燕國佔領,呼倫貝爾市和興安盟以魏燕緩衝區形式成了科爾沁部落的牧地。

魏國被唐國、周國、晉國、趙國、燕國等五藩國四面八方包圍,距離海洋最近的錫林郭勒盟也有三四百公裡路程,海軍建設簡直是白日做夢。魏國想擁抱海洋,必須向東擴張,要麼搶趙國的地盤,要麼搶燕國的地盤。

無論以誰為擴張目標,毛九忠這番話都是戰爭宣言。

監生敏感度較差,簡單以為毛九忠好戰成性,鄙棄一句武夫就是武夫。其它藩國卻曉得毛九忠在魏國的影響力,絲毫不敢無視毛九忠的戰爭宣言,紛紛譴責毛九忠試圖率領魏國百姓走向戰爭泥潭。吳國都連帶受到一定輿論非議,各國使者紛紛趕赴杭州府,質問戚繼光到底想做什麼。

魏國準備向誰宣戰呢?

輿論一致認為是趙國。自趙國藩王魏順宗單騎出奔魏國之後,趙國已經事實形成軍閥混戰格局,各家貴族在魏國、晉國、周國、魯國、燕國等藩國暗中支援下進行殘酷絞殺,許多鄉縣都燒成了白地,簡直比現實世界朱明王朝末世畫面還要悲慘。此時此刻,趙國存在大大小小十餘家勢力,很難抵抗魏國的大舉進攻。如果毛九忠選擇趙國突破,魏國很有可能順利吞併趙國數府之地,從此擁抱海洋。

各藩國竭力阻止魏國的東擴,甚至協調趙國諸貴族簽署為期不定的停戰協議。

這些充滿硝煙味道的國際博弈,暫時與魏東生無關。

自國子監畢業之後,魏東生耗費三百銀元行賄,申請一個沒有油水也沒有繁瑣事務的閒職。該閒職沒有實權,灰色收入半點也無;明面待遇也不高,工資福利加起來僅約年薪32銀元,甚至遠遠不如當年在小魏家商行工作的錢發群。魏東生願意為這樣的閒職出價300銀元,誰能搶過他?

魏東生為何願意為該閒職耗費300銀元呢?

答案是官身。

魏東生需要的,僅僅是閒職所代表的官身。

蓋因為吳國制度並不禁止官員行商,許多知名商會商團背後都是高官勳貴。即使有禁止本人經商的忌諱,官員也可透過親戚代持、同學代持、白手套代持等方法遙控大商會大商團。只要吳國內閣沒有真正杜絕官員行商的極端想法,官商勢力永遠比民商勢力強橫。商會用於利潤攫取,官身用於政治保護,這是吳國商人都習以為常的潛規則。

魏東生履任閒職次日,就在杭州府郊區成立魏和商行。

詞面意思解釋,魏是魏東生的魏,和是和氣生財的和。

而實際上,魏指代魏夏王朝的魏,和則寄託著魏東生希望魏夏二十藩國不再頻繁內戰的樸素願望。

魏東生首先把他持有的34.5%魏五家商行股權(股份改制初的30%,錢發群轉讓的4.5%)注入魏和商行,令魏和商會有了實體;其次成立了隸屬魏和商會的子公司魏和證券,令其專項負責魏五家商行的股票交易,並適機擴大業務範圍內。

接下來日子,魏東生頻頻調查杭州府商業潛力,尋找能夠最快崛起的捷徑。

1588年夏,魏東生正嘗試說服某小型海洋貿易商會與魏五家商行合併,北方突然傳來戰爭訊息。

毛九忠開戰了!

毛九忠說到做到,說魏國需要海洋就向海洋鐵血進軍。

但是出乎世人意料,毛九忠選擇的擴張目標,不是大家都以為的趙國,而是意料之外的燕國。

毛九忠的選擇令人驚訝。

蓋因燕國經過多年擴張,不僅面積雄踞魏夏二十藩國之首,人口規模更有1500萬之巨。反觀魏國,才區區210萬人口規模,不足燕國的七分之一,哪有資格一己之力對抗燕國?在毛九忠之前,魏國必須和晉國、趙國、樂浪國等藩國締結遏制燕國擴張的同盟條約,才能有效約束燕國不敢吞併緩衝區的科爾沁部落。

毛九忠瘋了嗎?

事實證明,毛九忠並沒有瘋。

啟動魏燕戰爭之後,毛九忠駭然屢戰屢勝,一路殺到燕國王都遼東府城下。尖門山之捷、廣寧之捷、沙嶺之捷、遼東之捷、海州之捷、蓋州之捷、金州之捷……,毛九忠長驅直入燕國境地,所到之處寧無一合之敵。

魏燕戰爭的發展,驚呆了世人。

早就曉得毛九忠是一員吳越戰爭期間崛起的名將,可誰也沒有想到他竟然厲害到這種地步。

究竟是毛九忠太強,還是燕國太弱?

眼見燕國一路潰敗,各藩國開始事後諸葛亮分析燕國為何敗的如此悽慘。原因找來找去,輿論漸漸歸罪於年老體衰的燕國藩王魏吉雷,若非魏吉雷執意搞中央集權,燕國怎會一觸即潰?若非魏吉雷肆意打壓貴族群體,貴族群體怎會默契地按兵不動,坐視魏兵長驅直入?事後調查毛九忠的進軍路線,各國軍事觀察家甚至懷疑所謂的魏燕戰爭,完全是燕國貴族和毛九忠的裡應外合。

但是,毛九忠沒能完全征服燕國。

燕國畢竟是1500萬人口、700萬平方公裡疆域的大國,隨著各地勤王兵的到來,魏燕戰爭漸漸有持久戰趨勢。甚至因為魏吉雷緊急調來野戰部隊增援王都,哪怕毛九忠野戰時三戰三捷,也沒能撕破燕國王都周邊密密麻麻的稜堡要塞。魏吉雷防備貴族突然叛亂突襲王都的稜堡要塞後招,竟成了阻滯毛九忠攻陷燕國王都的意外之喜。

隨著魏燕戰爭持久化,形勢漸漸對魏國不利。其它藩國都不願意見到魏國間接吞併燕國,即使魏國佔領泰半遼寧行省有了出海口,列國也默契地以種種名義封鎖遼寧行省海岸線,間接導致魏國發展海軍的難度暴增十倍。

奈何,人算不如天算。

時間走到1590年,燕國藩王魏吉雷突然逝世。魏吉雷逝世當晚,一些憎恨魏吉雷已久的偽裝者率兵作亂,除了一名近親結婚產生的低能兒,魏吉雷的所有直系血脈都被殘酷屠戮。叛亂者把低能兒魏逢祥捧為燕國新國王,旋即與魏國簽署恥辱的城下之盟,以遼河為魏國東方新邊界,把通遼市、阜新市、盤錦市、錦州市、盤錦市、葫蘆島市等沃土割讓給魏國;北方以貝爾加湖畔為邊界,科爾沁部落及蒙古高原部落全部讓給魏國,魏國則承認燕國貴族對貝爾加湖及更北方的所有權。

此城下之盟,史稱魏燕遼東之盟。

遼東之盟震驚了魏夏帝國所有藩國。

燕國屈辱求和並不意外,燕國內亂到貴族餘孽把魏吉雷直系血脈屠戮殆盡,根本不可能再與魏國進行持久作戰。最讓大家震驚的是燕國割地求饒,不是越國間接傀儡魏國的暗操作,也不是魯國三分河南行省的委婉,而是*裸的割地擴張。(未完待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明克街13號光陰之外宇宙職業選手深空彼岸我有一劍7號基地神秘復甦
相關推薦
了不起的神豪我是如何當神豪的重生之神級豪婿醫療聖手以嫡為貴洪荒戰蠻我的蠻荒部落蠻荒爭雄蠻荒霸主蠻荒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