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 1644年的另一條路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第4571644年的另一條路

3銀元360文錢是魏東生僅有的可用資金,每一文錢都有一文錢的用處,連報紙都不敢多買一份。此前,即使最窮的第六世,魏東生也能坐著不動就有小魏家商行每年百餘銀元淨利潤,想去復讀就去復讀,哪像現在這般需要為吃穿住行發愁?稍不留神,魏東生就要餓肚子。

越是窮困,越是不得自由。

如果大量時間被迫浪費在衣食住行,上完班就累得想癱倒在床上,哪還有精力進一步學習?

當然,這難不倒魏東生。

魏東生六世歷練積攢了無數經驗,彷彿開國皇帝穿越來到新亂世,彷彿白手起家富豪返老還童。即使沒有穿越者主角知曉未來大勢的金手指,他們也能輕鬆解決衣食住行等難題。

但是,魏東生的目標不是王侯將相,也不是億萬富豪。

十世轉生是一堂課。

十世轉生的“十世”,是把魏夏帝國按照社會地位分成十大階層;轉生歷練的每一世“歷練”,恰是希望魏東生能夠親自體驗十大階層眼中的世界。同樣的魏夏帝國,皇帝怎樣看待它,藩王怎樣看待它,閣臣怎樣看待它,地方大員怎樣看待它,行業精英怎樣看待它,成功人士怎樣看待它,中產階層怎樣看待它,不同的器量肯定有不同的認知。唯有熟知十大階層的所思所想,魏東生才能看清魏夏帝國的真面目。

或許,這才是十世轉生的真諦。

既然如此,不妨花點兒時間瞭解瞭解第七世的生活環境。

十八年前,魏東生逝世於魯藩青島府魏和學院;十八年後,魏東生降臨在距離魯藩青島府魏和學院不遠的某居民區。

說到魏和學院近況,則須簡單綜述近些年的魯藩體制變遷。

1631年,魏順會繼任魯藩藩王,內閣脅迫他與吳藩簽署和平條約。魏順會當時屈服了,卻把此事視之為奇恥大辱,待王位稍稍穩定,即開始和內閣鬥爭,王權和內閣之間的矛盾越發激烈。

魯豫共和國期間,範必克推行《考成法》,要求各級官員“事必專任,立限完成;層層監督,各負其責”。魏順會父親魏道乾復辟時,內閣威權相對強勢,魏藩遂延續了《考成法》,部院監控地方,六省監控部院,內閣監控六省,把王室的絕大部分權力轉移到內閣。

魏順會最討厭這條政治改革,屢屢想突破《考成法》限制,任命外戚近臣督管六省部院。

內閣自然不會讓魏順會得逞,再三強硬否決魏順會的任命。

僵持到1635年,魏順會索性撕破臉皮,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

內閣制度源於魏東生所創,傳承三百餘年之後越發成熟,內閣的閣臣慣例需要得到王權(皇權)和內閣的共同認可。如果群議推舉某臣,藩王也予以批准,他方可入閣;如果藩王想提攜某臣,內閣內部也多數選舉透過,他才能正式入閣,每名閣臣的誕生幾乎都來源於王權和內閣的相互妥協。魏順會厭惡內閣攝政,發話說,如果內閣不肯允許他指定的官員入閣,他就再也不會批准群議推舉的官員入閣。

內閣頓時失去新鮮血液補充。

最初,此事影響較少。可隨著時間延長,當年邁的內閣閣臣病逝卻無法及時補充內閣時,內閣逐漸意識到危機來臨。倘若既有的內閣閣臣全部老死病死,內閣還能怎樣運營?甚至,何須閣臣全部病死,閣臣缺席四五人時,官僚制度就開始深陷泥潭。

內閣會屈服嗎?

答案是絕不。

恰逢小冰河氣候來臨,天災人禍旋即成為王權和內閣的鬥爭利器。

1638年為始,魯藩猛地多災多難起來,今月甲府旱災,次月乙府蝗災,又次月丙府風災,再次月丁府旱災。與此同時,工商業突然間凋敝,稅銀急劇減少,開支猛增,收入猛減,魯藩的財政危機越來越嚴峻。最初,魯藩小朝廷逢災必救,當真一副愛民如子模樣;待魯藩國庫逐漸空虛,內閣才驟然發難,請求藩王魏順會慷慨解囊。可惜,莫說魏順會能否真心憐憫百姓,即使他真新想救災,又怎能變出數千萬銀元和海量糧食?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於是乎,魯藩多災多難起來。

某府遇到天災,朝廷無力為救,饑民相聚為禍;朝廷派遣軍隊鎮壓民亂,結果兵餉越欠越多,士卒怨氣沖天;藩王緊急手段強制徵稅,結果得罪天下富商,紛紛把財富轉移到其它藩國。

士卒無戰心,饑民猛如火。

1644年4月,一群饑民攻入濟南府王都,魏順會遁入枯井時被亂石砸死。

1644年6月,魯藩在青島府緊急重組內閣,魏順會不予批准的名臣全部入選。新內閣旋即活力四射起來,高效率從盟友吳藩請來三萬步騎,迅速平定組織度薄弱的饑民亂賊。而後,內閣以魯藩主權擔保向吳藩借款解決眼前困窘,又向南洋諸藩國貸款購買糧食,短短數月時間,魯藩轉危為安。

魯藩內閣順利恢復權力,而魏順會則成了魏夏帝國有名的昏君或者說昏王。

遇到流民作亂很正常,流民攻入王都也屢見不鮮,但是窩囊到逃都逃不掉,魏順會絕對智商有限。要知道,分封制秩序下,各藩國都存在貴族或世家尾大不掉現象,緊急時刻逃命它藩是每一名藩王必學的救命知識。譬如趙藩藩王魏順宗,當年幾乎深陷貴族包圍圈,他仍能單騎逃到魏藩;又譬如魏順會伯父,面對範必克派出的精銳輕騎攔截,他仍能安全逃到皇室轄區。反觀魏順會,簡直蠢到無法想象,竟然被一群缺少輕騎的饑民亂黨圍殺在王都。

但是,魏順會當真這樣蠢嗎?

此事恐怕值得商榷。

如果魏順會當真如此蠢笨,內閣豈會被他壓制十三年?

一些逃亡它藩國的魏順會親信近臣,怒氣衝衝指責說,這一切都是內閣陰謀,1644年民亂疑點叢叢。

首先,早期各府自然災害並沒有想象中的嚴峻,但內閣控制的朝廷卻拼命的鋪張浪費或者說貪汙腐敗。據說,所謂的某府水災,其實僅僅是一條小河因為下游被堵而溢水,最多損失數百田地,而內閣卻撥給當地五百萬石糧食救急。當然,這批糧食並沒有真正發給百姓,而是經此府週轉運到自然災害更加嚴峻的晉藩、周藩、唐藩等三地走私倒賣,經手人員都賺的盆滿缽滿。而其後真正的受災府縣,內閣卻以國庫空虛藉口遲遲不予救災,間接逼迫當地饑民作亂。

其次,這支饑民的戰鬥力並不強。明面上固然屢戰屢敗,這些部隊的實際損失卻微乎其微,疑似故意放縱這支饑民攻入王都。至於魏順會派出的嫡系部隊,為何也慘遭全軍覆沒?答案也很簡單,據幸運逃生的部分士卒說,臨戰前一天,儲存*的倉庫突然爆炸,後勤供應的*也全部潮溼不堪用,魏順會嫡系部隊等同拎著燒火棍和饑民拼命,潰敗才是正常結果。

再次,王宮某內臣爆料,嫡系部隊出征未久,魏順會就被內閣間接控制在王宮。直至饑民攻到王都城門下,魏順會才遲遲獲知嫡系部隊被潰滅的噩耗。魏順會情知這支饑民亂黨疑點叢叢,自然不會蠢笨死守濟南府,當即就想單騎出宮逃向臨近的趙藩。豈料,宮門守衛卻悄然無息間被內閣調換,守門士卒硬心腸亂箭把魏順會射回。

再次,這支饑民主體是受災難民,他們倉促集結成軍,理該不熟悉也不精通火炮戰術。可是,這支饑民亂黨卻奇怪地擁有一隊精銳炮兵,比魏順會嫡系部隊還厲害。甚至,或許仍然害怕饑民戰鬥力有所欠缺,待饑民攻至王都城門下遲疑巡遊時,竟有人偷偷開啟城門放他們火燒王宮。若非如此,堡壘體系完善的濟南府怎會驟然陷落?

最末,又有人說,饑民並沒有捉到魏順會,事實上魏順會還曾想與饑民頭目誠心誠意談判。奈何,一支看起來就曉得是精銳士卒的小股私兵,穿著饑民戰袍直闖王宮,並不由分說把魏順會推入枯井,亂石砸死。

等等。

濟南府陷落和魏順會之死,都疑點叢叢。

可惜,饑民亂黨都被吳藩僱傭兵和魯藩部隊屠殺殆盡,沒有可靠證據;魏順會舊日嫡系近臣也被內閣以種種罪名逮捕通緝,都是道德虧欠的大大貪官,些許流言蜚語根本無法影響魯藩政治局勢走向。

1644年7月,內閣推舉魏順會的八歲長子魏勝清為魯藩藩王。

與歷代王位繼承有所不同,內閣趁機進行大幅度政治改革,要求傀儡藩王魏勝清全面接受內閣約束。內閣更高調更改內閣補入制度,藩王仍然有權提名某官入閣,但是最終結果必須取決於內閣多數選舉;而內閣擴大化群議推舉出來的某官,無須藩王批准,即可補入內閣;藩國所有軍事力量,名義繼續效忠藩王,但內閣限制藩王不得私設近衛軍,所有將領的任命都必須透過內閣批准。

也即是說,藩王業已變成橡皮圖章傀儡,內閣從此成為魯藩真正的最高權力機構。(未完待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明克街13號光陰之外宇宙職業選手深空彼岸我有一劍7號基地神秘復甦
相關推薦
了不起的神豪我是如何當神豪的重生之神級豪婿醫療聖手以嫡為貴洪荒戰蠻我的蠻荒部落蠻荒爭雄蠻荒霸主蠻荒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