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文道大興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謝文淵想要封聖,可是以他現在的積累,距離封聖還差了一線。

只這一線的差距,卻如同天塹一般,難以逾越。即便是再積累數十年時間,恐怕也未必能夠達到封聖的要求。所以,謝文淵便把目光轉向了‘教化’上面!

文道修行,首重學問積累,次重教化傳播。

‘教化’作為文道體系的另一種修煉方式,對於文道修行有著巨大的輔助作用。謝文淵想要封聖,在學問的鑽研和積累上若是不夠的話,可以用教化之力來彌補。

如果他能教導出一位大儒,可以大大縮短他封聖所需的時間,若是能教出兩位以上的大儒的話,這個時間還能再縮短。若是他能教導出十位大儒,反饋給他的教化之力,足可以讓他立地封聖。

眼下,琳琅書院的書院長顧延釗有大儒之姿,副院長蘇蘭舟雖然差了一些,但也有一成的希望,能夠晉升為大儒。

花應明四人的資質比蘇蘭州更差,卻也未必不能晉升大儒,只是這個希望非常渺茫而已。

謝文淵也不嫌棄,大儒之姿的人才難找,但有大學士資質的可以說是一抓一大把——既然質量不夠,那就數量來湊!

在接下來的三個月時間,謝文淵留在琳琅書院,指點著書院長幾人修行。

……

文道修行前面三重非常簡單,蒙童積累知識,開啟智慧,學子思考知識,化為己用,儒生鑽研知識,參悟道理。

儒生參悟的道理越多,文氣產生的越多,文宮也就愈發廣闊。

不過,參悟再多的道理,也不及親身踐行道理來的重要。

如果說,文道修行的前三境的核心重點是‘學’的話,那麼從修煉文心的教喻文位開始,文道修行將轉向‘用’的方面。

正所謂是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從修成文心開始,文道修行已經不是簡單的學習就能滿足了。必須透過‘用’來提升自己對道理的理解。

‘教諭’文位正是透過教導學生,踐行著自己的學問道理,以此來提升自身學問積累。

顧延釗和蘇蘭舟早就跨過開拓‘文宮’這一境,邁入了凝結‘文心’的層次。

文心者,文道之心也。

文道修行者積累學問道理,可以不斷開拓文宮。只是,學文道理參悟得再多,若是沒有一個核心重點來統合這些道理,自身所學到的知識和道理仍舊是一盤散沙而已。

所以在將文宮開拓到一定程度後,就需要梳理知識和道理,找到一個核心重點,並以這一點為中心,將所有道理統合於其中。

簡而言之,所謂文心既是學問道理的核心。

譬如諸子所說的仁、義、禮、智、信之五常。許多諸子的道理,都是圍繞著‘仁、義、禮、智、信’這五常展開,故而儒家五常可作為核心,演化出相應的文心。

顧延釗和蘇蘭舟凝結文心的過程非常順利,他們只花了一個月,就凝聚成了‘仁、義、禮、智、信’五種文心。

作為書院山長顧延釗,甚至額外凝聚出了浩然文心與公正文心,比蘇蘭州還要多出兩種。

謝文淵知道後,還頗為意外。

不過,能夠凝聚出七種文心,就說明顧延釗學問積累深厚,否則便不可能凝聚出七種文心來。

倒是花應明他們就差了許多,他們只能選擇一種或兩種文心來凝聚,再多的話就會因為學問積累不足,難以調合各種道理之間的衝突,從而導致文心崩潰。

修成文心後,便是塑造文骨。

文骨有虛實兩幅,虛文骨便是將自身的學問道理統合之後,將其梳理明白,建立起一個學問道理的框架,以後的所有學問道理,都會化作框架的一部分。

這一步至關重要,甚至關係到以後封聖的根基,所以必須要慎之又慎!

除了虛文骨,與之相對的便是實文骨。實文骨既是指自身的骨架,文道修煉到文骨境,便可開始以文氣淬鍊骨骼。

待到全身骨骼全部淬鍊完成後,便可將自身壽命延長到二百歲,和武道人仙相當。

可惜,三個月的時間,根本不夠顧延釗修成文骨。隨著一位位學子修出文氣,謝文淵在琳琅書院的傳道之舉,也慢慢接近了尾聲。

這一日,等最後一個學子養出了文氣後,謝文淵便向顧延釗提出了告辭。

“謝夫子不肯留下來麼?”顧延釗不捨得看著謝文淵,竭力想要挽留。

不僅是他,就連蘇蘭舟和花應明等人,也想讓謝文淵繼續留在書院,繼續討論文道修行之力。

可惜,面對顧延釗等人的挽留,謝文淵堅決地說道:“不了,老朽還要繼續到其他書院去傳播文道,若是偏安一隅,那我文道何時才能大興?”

知道留不住他,顧延釗等人只能送他離去。

……

謝文淵想要封聖,可是以他現在的積累,距離封聖還差了一線。

只這一線的差距,卻如同天塹一般,難以逾越。即便是再積累數十年時間,恐怕也未必能夠達到封聖的要求。所以,謝文淵便把目光轉向了‘教化’上面!

文道修行,首重學問積累,次重教化傳播。

‘教化’作為文道體系的另一種修煉方式,對於文道修行有著巨大的輔助作用。謝文淵想要封聖,在學問的鑽研和積累上若是不夠的話,可以用教化之力來彌補。

如果他能教導出一位大儒,可以大大縮短他封聖所需的時間,若是能教出兩位以上的大儒的話,這個時間還能再縮短。若是他能教導出十位大儒,反饋給他的教化之力,足可以讓他立地封聖。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眼下,琳琅書院的書院長顧延釗有大儒之姿,副院長蘇蘭舟雖然差了一些,但也有一成的希望,能夠晉升為大儒。

花應明四人的資質比蘇蘭州更差,卻也未必不能晉升大儒,只是這個希望非常渺茫而已。

謝文淵也不嫌棄,大儒之姿的人才難找,但有大學士資質的可以說是一抓一大把——既然質量不夠,那就數量來湊!

在接下來的三個月時間,謝文淵留在琳琅書院,指點著書院長幾人修行。

……

文道修行前面三重非常簡單,蒙童積累知識,開啟智慧,學子思考知識,化為己用,儒生鑽研知識,參悟道理。

儒生參悟的道理越多,文氣產生的越多,文宮也就愈發廣闊。

不過,參悟再多的道理,也不及親身踐行道理來的重要。

如果說,文道修行的前三境的核心重點是‘學’的話,那麼從修煉文心的教喻文位開始,文道修行將轉向‘用’的方面。

正所謂是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從修成文心開始,文道修行已經不是簡單的學習就能滿足了。必須透過‘用’來提升自己對道理的理解。

‘教諭’文位正是透過教導學生,踐行著自己的學問道理,以此來提升自身學問積累。

顧延釗和蘇蘭舟早就跨過開拓‘文宮’這一境,邁入了凝結‘文心’的層次。

文心者,文道之心也。

文道修行者積累學問道理,可以不斷開拓文宮。只是,學文道理參悟得再多,若是沒有一個核心重點來統合這些道理,自身所學到的知識和道理仍舊是一盤散沙而已。

所以在將文宮開拓到一定程度後,就需要梳理知識和道理,找到一個核心重點,並以這一點為中心,將所有道理統合於其中。

簡而言之,所謂文心既是學問道理的核心。

譬如諸子所說的仁、義、禮、智、信之五常。許多諸子的道理,都是圍繞著‘仁、義、禮、智、信’這五常展開,故而儒家五常可作為核心,演化出相應的文心。

顧延釗和蘇蘭舟凝結文心的過程非常順利,他們只花了一個月,就凝聚成了‘仁、義、禮、智、信’五種文心。

作為書院山長顧延釗,甚至額外凝聚出了浩然文心與公正文心,比蘇蘭州還要多出兩種。

謝文淵知道後,還頗為意外。

不過,能夠凝聚出七種文心,就說明顧延釗學問積累深厚,否則便不可能凝聚出七種文心來。

倒是花應明他們就差了許多,他們只能選擇一種或兩種文心來凝聚,再多的話就會因為學問積累不足,難以調合各種道理之間的衝突,從而導致文心崩潰。

修成文心後,便是塑造文骨。

文骨有虛實兩幅,虛文骨便是將自身的學問道理統合之後,將其梳理明白,建立起一個學問道理的框架,以後的所有學問道理,都會化作框架的一部分。

這一步至關重要,甚至關係到以後封聖的根基,所以必須要慎之又慎!

除了虛文骨,與之相對的便是實文骨。實文骨既是指自身的骨架,文道修煉到文骨境,便可開始以文氣淬鍊骨骼。

待到全身骨骼全部淬鍊完成後,便可將自身壽命延長到二百歲,和武道人仙相當。

可惜,三個月的時間,根本不夠顧延釗修成文骨。隨著一位位學子修出文氣,謝文淵在琳琅書院的傳道之舉,也慢慢接近了尾聲。

這一日,等最後一個學子養出了文氣後,謝文淵便向顧延釗提出了告辭。

“謝夫子不肯留下來麼?”顧延釗不捨得看著謝文淵,竭力想要挽留。

不僅是他,就連蘇蘭舟和花應明等人,也想讓謝文淵繼續留在書院,繼續討論文道修行之力。

可惜,面對顧延釗等人的挽留,謝文淵堅決地說道:“不了,老朽還要繼續到其他書院去傳播文道,若是偏安一隅,那我文道何時才能大興?”

知道留不住他,顧延釗等人只能送謝文淵離去。

謝文淵想要封聖,可是以他現在的積累,距離封聖還差了一線。

只這一線的差距,卻如同天塹一般,難以逾越。即便是再積累數十年時間,恐怕也未必能夠達到封聖的要求。所以,謝文淵便把目光轉向了‘教化’上面!

文道修行,首重學問積累,次重教化傳播。

‘教化’作為文道體系的另一種修煉方式,對於文道修行有著巨大的輔助作用。謝文淵想要封聖,在學問的鑽研和積累上若是不夠的話,可以用教化之力來彌補。

如果他能教導出一位大儒,可以大大縮短他封聖所需的時間,若是能教出兩位以上的大儒的話,這個時間還能再縮短。若是他能教導出十位大儒,反饋給他的教化之力,足可以讓他立地封聖。

眼下,琳琅書院的書院長顧延釗有大儒之姿,副院長蘇蘭舟雖然差了一些,但也有一成的希望,能夠晉升為大儒。

花應明四人的資質比蘇蘭州更差,卻也未必不能晉升大儒,只是這個希望非常渺茫而已。

謝文淵也不嫌棄,大儒之姿的人才難找,但有大學士資質的可以說是一抓一大把——既然質量不夠,那就數量來湊!

在接下來的三個月時間,謝文淵留在琳琅書院,指點著書院長幾人修行。

……

文道修行前面三重非常簡單,蒙童積累知識,開啟智慧,學子思考知識,化為己用,儒生鑽研知識,參悟道理。

儒生參悟的道理越多,文氣產生的越多,文宮也就愈發廣闊。

不過,參悟再多的道理,也不及親身踐行道理來的重要。

如果說,文道修行的前三境的核心重點是‘學’的話,那麼從修煉文心的教喻文位開始,文道修行將轉向‘用’的方面。

正所謂是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從修成文心開始,文道修行已經不是簡單的學習就能滿足了。必須透過‘用’來提升自己對道理的理解。

‘教諭’文位正是透過教導學生,踐行著自己的學問道理,以此來提升自身學問積累。

顧延釗和蘇蘭舟早就跨過開拓‘文宮’這一境,邁入了凝結‘文心’的層次。

文心者,文道之心也。

文道修行者積累學問道理,可以不斷開拓文宮。只是,學文道理參悟得再多,若是沒有一個核心重點來統合這些道理,自身所學到的知識和道理仍舊是一盤散沙而已。

所以在將文宮開拓到一定程度後,就需要梳理知識和道理,找到一個核心重點,並以這一點為中心,將所有道理統合於其中。

簡而言之,所謂文心既是學問道理的核心。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宇宙職業選手不科學御獸光陰之外唐人的餐桌7號基地明克街13號神秘復甦我有一劍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深空彼岸
相關推薦
HP走近魔法世界在林正英世界除妖一秒滿級在林正英世界除妖秒速升級999林正英世界:除妖就無敵美劇芝加哥1989慶餘年之四大宗師慶餘年之我是五竹超憶大師我只想做一個安靜的美男子我只想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