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傳道論法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講法臺上,一眾東西兩寺的高僧心思各異。

對於佛門來說,本來這一場盛會,正是宣揚佛門的最好時機,可是火龍道人師徒二人於法會之上高調亮相,卻是將佛門的風頭給徹底壓了下去。

講臺上,東西兩寺的高層僧人將下面眾僧心不在焉的模樣盡收眼底,可他們卻不能表現出絲毫表情,否則有失高僧風度,這著實讓他們感到憋屈和無奈。

而道門這邊看到佛門那邊那頻頻投向這邊的目光,這不禁讓蘆蓬中的一些年輕道人,感受到了一種詭異的自豪感。

倒是那些上了年紀的道士們,他們對蘆蓬外的情況並不關心,也沒有心思去聽和尚講法。一眾人將火龍道人圍在中間,紛紛與師徒二人見禮。

火龍道人打著稽首禮,一一與眾道友回禮,兩方見禮過後,有人對火龍道人身邊的呂岩感到好奇:“火龍道友,你身邊這位是?”

火龍道人面帶笑意,把自家徒弟介紹給了大家:“給各位道友介紹一下,這是貧道的俗家弟子。”

呂岩向各家老前輩稽首行禮:“呂岩,見過眾位前輩!”

“好一個青年才俊。”看著火龍道人身邊這位豐神俊朗的青年,各道觀的老前輩紛紛投注以欣賞的目光,“火龍道友收得如此佳徒,真是令人豔羨!”

“呵呵呵呵……”火龍道人聞言,面上露出一絲得意之色。

“我認得你!”正在這時,一群道士中,有人認出了呂岩,“你是廬山縣的縣令,江湖中傳你有劍仙之名,原來你竟是火龍前輩的弟子!”

呂岩抬頭看去,就看到一個中年道士,正一臉驚訝地指著自己。呂岩仔細思索了一番,確定自己沒有見過這位道士。

不過,其他人顯然是認得這位道士,聽到這位中年道士的話,所有人都不禁露出了一絲驚訝之色。

呂岩的劍仙之名早已經傳遍了廬山周邊,雖然他們沒有見過呂岩的本尊,但他的名聲卻是如雷貫耳般響亮。

“原來你就是那個大名鼎鼎的劍仙縣令?”眾道人看著呂岩的目光,露出了驚訝的神色。

“不敢當!”呂岩謙虛地說道,“晚輩豈當得起‘劍仙’之名?不過是江湖中人以訛傳訛罷了!”

“以訛傳訛?我看是師侄過謙了。若是以訛傳訛都能傳出‘劍仙’之名,那在場的眾位道友豈不是都成大仙了?”

“是極,是極!”眾道紛紛附和道。

太乙觀的觀主一臉好奇地看著呂岩:“貧道倒是很好奇,師侄的劍仙之名究竟因何而來?莫非你煉有飛劍法寶麼?”

“這個倒不是!”呂岩搖頭說道,看到眾人一臉好奇,於是乾脆向眾人展示起來,“他們之所以會把握誤認為劍仙,是因為這個——”

一邊說著,呂岩一邊豎起了劍指,就見一道冒著森森寒意劍芒,從指端上飛出,在眾人的頭頂上盤旋一圈後,又從他掌心中沒入。

“這……”看到這一幕,眾人先是一驚,接著便用灼灼目光看著呂岩。

他們算是瞧出來了,剛才呂岩從指端射出的是一道劍芒,那是極度凝鍊的劍氣凝聚而成,這道劍芒飛在半空之中,乍一看確實和飛劍很像——難怪呂巖會擁有‘劍仙’之名!

“果然是名師出高徒啊,連弟子都如此出色,那作為師父的火龍真人,又達到了一種什麼樣程度?”看著呂岩所展示的‘飛劍’,眾道心中的思緒翻騰不已。

想著呂岩都有著劍仙之名,那作為呂岩師長的火龍道人,得厲害到什麼程度?

在這之前,眾道人聽聞呂岩的劍仙之名時,還是抱持著將信將疑的態度。可如今真正見到呂岩的手段後,眾道人毫不懷疑對方真有劍仙之能。

“道友,你難道已經成仙了不成?”乾虛子直接詢問。

“還沒有。”火龍道人搖頭說道,“貧道的修行還差了一點!”

聽到他這話,眾人紛紛看向火龍道人——什麼叫還差一點?你這是在變相承認自己快成仙了嗎?

乾虛子聽聞此言後,不由失神:“難道這世間真的有神仙存在嗎?”

“有沒有神仙貧道不知道。”火龍道人略作沉吟,回答道:“不過,貧道的功行即將晉升為地仙,這倒是真的!”

聽到這話後,眾人不由神色一震。

要知道,從古至今雖然有仙人的傳說,可是真正確認成仙的人卻沒有一個。沒有人見過真正的仙人,也沒有人見過真正的長生不老。

有許多被傳為仙人的人,最後都是坐化而終,美其名曰‘屍解成仙’——其實不過是老死了而已!

在場的道士雖然都懷揣著修道求仙的夢想,但是他們潛意識中都很清楚的知道——這世上不存在仙人!所謂的‘仙人’,不過是古往今來所有修道者的臆想而已。

現在,火龍道人說自己即將成為地仙,不管是不是真的,大家都相信,火龍道人應當是最接近仙人的存在。

乾虛子老道心下猶自存疑,便問道:“你成得是甚麼地仙?”

眾人聽到乾虛子開口詢問,也都豎起耳朵仔細聆聽。

火龍道人澹笑著開口:“得天地之半,有神仙之才,卻無神仙之能。其始也,法天地升降之理,取日月生成之數,五行顛倒,四象配伍,三才混元,陰陽變化,煉成大藥,煉形住世而得長生不死,以作陸地神仙。”

乾虛子再問:“如何行之?”

火龍道人也沒有隱瞞:“玄關一竅乃是根本,得此關竅,成仙成神自然不難!”

乾虛子聞言,神色一震,旋即陷入沉思當中。

周圍眾人聽著兩人間的對話,只有簡寂觀,太平觀與太乙觀這三大道觀的觀主,隱約聽明白了一些對話,其他人則是一頭霧水。

簡寂觀觀主看向太乙觀觀主:“道兄,你聽明白了嗎?”

“隱約明白了一些。”太乙觀觀主皺眉說道,“但還是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

這時,太平觀的觀主在一旁懶洋洋地插話道:“這有什麼不明白的?火龍道友不是說了嗎,修煉成仙的關鍵在於玄關一竅,只有開啟了玄關才能真正踏上仙路!”

簡寂觀觀主與太乙觀觀主聽到這話後,互相對視了一眼。

太平觀供奉得雖然是九天採訪使者,但有傳聞說太平觀的道統源自於漢末太平道。如今看來,空穴來風,未必無因。

要知道,在道門各家中,‘玄關一竅’的存在乃是秘中之秘。就算是太乙觀與簡寂觀同為廬山三大道觀,關於‘生死玄關’的記載也不多,更別說去下手去修煉‘生死玄關’的秘法了。

他們之所以能知道‘玄關一竅’的存在,還是因為前人留下的殘篇,才得以知曉這一竅的秘密。可是關於如何去修煉這一竅的法門,傳承早已佚散的他們已經是無從知曉了。

而現在,太平觀觀主的話語中,隱約透露出太平觀不但有有關“玄關一竅”的記載,甚至連如何修煉這一竅的秘法都有可能存在,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非傳承久遠者,這等道門秘傳根本就無從知曉!

沒有理會兩位觀主的小心思,看著陷入沉思的乾虛子,火龍道人在心下暗道:這次將要再添一位道友了。

蘆蓬外,東西兩寺的和尚仍然在宣講佛法。

哪怕他們的風頭已經被火龍道人給奪走了,他們也依舊在認真地宣講著佛法,期望能讓下方心不在焉地眾僧能多聽進去幾句。

時間慢慢流逝,法會從己時開始一直講到午時。

用過午食之後,眾人稍作休憩之後,眾僧再度登臺講法。每一位僧人講法半個時辰,一共登臺了四位僧人。

未時末,等最後一位說法完畢之後,東林寺的方丈重新登上講臺,目光看向了道門所屬的蘆蓬。

“阿彌陀佛,貧僧聽聞簡寂觀、太乙觀與太平觀的三位觀主道法精深,今日特請三位來登臺辯經,不知三位道長願意賞臉否!”

來了!

聽到東林寺方丈的話,蘆蓬中所有的道人心裡不約而同地閃過了這個念頭。

蘆蓬中,三位觀主臉上同時閃過一絲不悅之色。

東林寺方丈這話一出,就算他們不想登臺,也由不得他們了。如果他們在此退縮的話娿,被下得可是他們三大道觀的臉面!

被人如此指名道姓地擠兌,任誰也心裡不會痛快!

不過,三人的目光在火龍道人身上掃過之後,又恢復了往常那古井無波的模樣。三人各自甩了甩臂彎上的拂塵,互相對視了一眼,一同走出了蘆蓬。

來到場中,三人目光望向高臺上。

整座講法臺高約八尺,站在上面居高臨下,能把下面一切都一覽無餘。同樣,站在講法臺上,下面的人也能把臺上的一舉一動都看得非常清楚。

三位觀主同時足尖一點,整個人騰空而起,飄然落向了講法臺。

就在這時,臺上的東林寺方丈目中精光一閃,也未見他有什麼動作,忽然有一股莫大的潛勁湧了上來,向著三人逼迫而來。

半空中,三人立刻察覺到了東林寺方丈的小動作。

三人心中冷笑一聲,面上神色不變,但是身上同樣有一股暗勁湧出,與東林寺方丈的勁力碰撞到一起,在空氣中傳出了沉悶的聲響。

一邊是單打獨鬥,一邊是三人合力,兩邊勁力甫一碰撞,東林寺方丈便吃了個暗虧。眼看著東林寺方丈身形一晃,差點就要被逼出高臺之外。

這時,一旁蒲團上坐著的法照和尚,微微抬了抬手臂。頓時間,一股沛然莫御的潛勁,匯入了東林寺方丈的勁力中,幫他擋住了三大觀主的聯手。

有法照和尚及時暗中出手相助,終使得東林寺方丈免於在眾目睽睽之下出醜。

就在兩邊勁力互相碰撞牽制的過程中,三位觀主的身形落在了高臺上。三人依舊保持聯手的姿態,頂著法照和尚與東林寺方丈的暗勁,穩穩地站在了對面。

三人儀態絲毫未亂,甚至因為那一手漂亮的輕功,惹得不少人暗暗喝彩。

看到三人如此姿態,東林寺方丈與法照和尚便收了手。

“阿彌陀佛!”東林寺方丈長宣了一聲佛號,手臂一引,“三位道長請入座!”

太乙觀觀主目光流轉,在法照和尚與東林寺方丈身上來回打量了一陣,然後才一言不發地坐上了給他們準備的蒲團上。

其他兩位觀主也依次落座,分別坐在了太乙觀主左右兩邊。東林寺方丈也在三人對面落座,坐在了法照和尚的左手邊。

兩邊各自坐定之後,太乙觀主當先開口道:“和尚,請出辯題!”

“既然如此,那貧僧就不客氣了。”東林寺方丈故作沉吟,而後扔出了第一個問題,“何謂‘道’?”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

因為問得範圍太廣了,或者說太過籠統,沒有人能給出準確答桉。

但就在這時,太平觀主忽然開口作答道:“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執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之曰‘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東林寺方丈聽到太平觀主的回答,心中勐地一跳:這一段回答實在是太過精闢,短短的三十四個字,幾乎說盡了大道之根本,也不知是出自那部經書?

連太乙觀主和簡寂觀主都吃了一驚,兩人向太平觀主問道:“道兄,你這段經文出自那部經書?”

太平觀主神色澹澹:“此話出自《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此經系本觀秘傳,乃是老君所著,世上鮮少流傳,兩位道兄不知此經也是情有可原。”

太平觀主解釋過後,緊接著向三僧反問道:“何謂‘佛’?”

東林寺方丈定了定神,開口回答道:“佛者,乃覺悟之人,斷絕煩惱,究竟涅槃,明了緣起性空之理,解脫宿業……此謂之‘佛陀’!”

就這樣,兩邊一個問,一個答。有時是和尚問,道士答;有時是道士問,和尚答。

剛開始的時候,兩邊各自挑著對方的經文中的問題進行問答,隨著問題漸漸深入,兩方的辯論不再侷限於問答,而是開始辯駁對方經文中的思想。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宇宙職業選手不科學御獸光陰之外唐人的餐桌7號基地明克街13號神秘復甦我有一劍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深空彼岸
相關推薦
HP走近魔法世界在林正英世界除妖一秒滿級在林正英世界除妖秒速升級999林正英世界:除妖就無敵美劇芝加哥1989慶餘年之四大宗師慶餘年之我是五竹超憶大師我只想做一個安靜的美男子我只想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