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拜見越王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這一次出發,李世民再不是輕裝而行了。

在張千道伺候之下,他在衣內套了一層軟甲,腰間佩戴了一柄長劍。

顯然,對於李世民而言,從這一刻起,他已預設自己陷入了比較危險的境地。

通俗一些來說,此時是戰時狀態。

他此刻宛如指揮若定的將軍,面容冷峻地道:“派一個快馬,拿朕的手諭,速去山東調一支軍馬來,行事一定要機密,齊州都督是誰?”

一旁侍候的張千忙道:“齊州都督好似……好似是楊乾。”

“楊乾……”李世民口裡念著這名字,顯得若有所思。

他手指又不禁打起了拍子,過了半響,輕描淡寫地道:“讓他急調三千驃騎……卻需掩人耳目……”

“陛下。”張千一臉擔憂地道:“三千驃騎,是不是有些少了?”

李世民冷冷地看著張千:“一千就足夠了,三千不過是朕說的順口而已。”

張千:“……”

吩咐完這件事,李世民便帶著眾人出發了,一路急行,隨即那小吏所說的河堤便遙遙在望了。

這裡竟有許多人,越發的密集起來。

沿途可見一些小吏押解著一些婦孺百姓,他們見了李世民的人馬,自是上前盤查。

這一次,陳正泰學聰明了,直接取了自己的令牌,此次陳正泰畢竟是得了旨意來的,對方見是長安派來的巡查,便不敢再問。

倒是李世民見那一隊蓬頭垢面的壯丁和婦孺皆是神色呆滯,個個如喪考妣之態,便下了馬來。

蘇定方見李世民朝一老婦走去,幾個差役見狀想要上前,便也下馬,和幾個將士很有默契地用鐵塔一般的身子,將這些小吏和婦孺們區隔開來。

李世民不由得欣賞地看了蘇定方一眼。

事實上,蘇定方早已令他大開眼界,而對於蘇定方下頭的這些驃騎,他也格外的滿意。

李世民比任何人清楚,這驃騎衛的人,個個都是精兵。

這些人,個個都是龍精虎猛,不知疲倦,一路跟著自己趕路,連續幾個時辰,也覺得輕鬆,他們的精神和氣力,包括了彼此之間的協同,都令李世民大開眼界。

這蘇定方,真是個人才啊,無疑的,這樣的人……將來可以大用。

當然,發掘了蘇定方的陳正泰,也很令人刮目相看。

李世民快步到了老婦的面前,老婦紅著眼眶,畏畏縮縮的樣子,見了李世民,早已嚇得臉色慘然,一副如驚弓之鳥的樣子。

李世民皺了皺眉,安慰她道:“你不必害怕,我只是想問你一些話。”

“使君想問什麼?”老婦顯得很驚慌,忙朝那些小吏看去,誰知道,驃騎們已將小吏給擋著了,這令老婦更加失措起來。

此時,她又見李世民臉色嚴峻,更是嚇得大氣不敢出,下意識地後退了幾步,又搖著頭,口裡喃喃念著什麼。

陳正泰見狀,便上前,笑容可掬的樣子。

他知道李世民嚇著了這位老婦人了,於是便和顏悅色地道:“老人家,你不必害怕,我等乃是奉命來此的官差,只是有事相詢而已。”

說話之間,如行雲流水一般,自袖裡掏出了一張欠條,偷偷地塞給這老婦,一面道:“老人家年紀幾何了?”

老婦不認得欠條,不過看對方塞自己東西,卻也曉得這可能是值錢的玩意,她忙搖頭:“官人,老身無功不受祿,我不敢要的。”

陳正泰只當她害怕,又不知道欠條的價值,便道:“這是一貫錢,拿著這個,到了街面上,隨時可以兌換銅錢,這只是小小心意。”

誰曉得聽到是一貫錢,這老婦更是倒抽了一口涼氣,更不願意要了,拼命地將錢塞回去。

老婦道:“官人有話便問吧,老身自當有什麼說什麼,不敢隱瞞,若是答不上來的,也絕不強答。只是錢是萬萬不能要的,這世道掙錢都辛苦呢,不曉得要縫補多少衣衫,才可換來一些散碎的銅錢。一貫錢這不是小數,官人還年少,不曉得這錢的金貴,若是你爹孃知曉,還不知氣成什麼樣子呢。”

先前她還很是驚懼的樣子,可現在她態度卻很堅決。

陳正泰反而覺得尷尬了,第一次竟有送不出去的錢,很不給面子啊。

可偏偏,陳正泰卻不敢說給臉不要臉的話,只得訕訕的暫時將欠條收了回去。

見李世民臉色更凝重了,他便問道:“老人家年歲幾何了?”

老婦道:“已是四十有三了。”

這個年紀,在這個時代已屬於高壽了。

不過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老婦怕是有六十好幾了,臉上滿是溝壑和褶皺,頭髮枯白,極少見黑絲,眼睛似乎已經有了一些疾病,目視得有些不清楚,吊著眼才能瞧著陳正泰的樣子。

不過,這樣的年歲,在大唐,只怕早就抱孫子了,說不準,孫子都快能討媳婦了!

陳正泰心裡頗感慨,卻道:“你何故來此?”

“自是官家們的差遣,說是要治河……”老婦又是顯得有些惶然,無所適從,她不敢去看臉色沉重的李世民,反而覺得陳正泰和悅一些。

陳正泰露出了狐疑之色,皺眉道:“這官府裡的徭役,抽的難道不是丁嗎,怎麼連婦孺都徵了來?”

“我……我……”老婦顯得戰戰兢兢:“家裡已沒有丁口了。”

所謂都丁,便是男丁的意思。

陳正泰見這老婦說到此處的時候,那吊著的眼睛,隱隱有淚,似在強忍著。

陳正泰莫名的有些心酸,忍不住問道:“這又是何故?”

老婦帶著幾許明顯的悲哀道:“老身的男人,當初要征戰,抽了丁從了軍,便再也沒有回來過。老身將三個兒子拉扯大,其中兩個兒子早夭了,一個得了病,總是咳,咳了一個月,氣息就越發微弱了……”

大概是因為說到了傷心處,老婦的聲音越來越低,眼裡噙著淚,她此時無意識的喃喃念道:“都是老身不好啊,老身真糊塗,他年紀又小,得了重病,無論如何得要去請揚州府的百濟堂看病的,那裡的大夫好,可老身真糊塗,只想著少借一些錢,哪裡想到,病就耽誤了,他咳了一個月,終是不成了,臨去的時候,只躺在稻草裡,又咳嗽又咳血,還念念叨叨的喊姆媽,老身……老身……”

陳正泰剎那之間,突然意識到為何這天下有這麼多的寺廟了。

若是設身處地,自己也是這婦人,這般的苦不堪言之下,只怕除了求神拜佛之外,還有什麼出路嗎?

此時,老婦口裡繼續碎碎念著:“還有一個兒子,是在河裡淹死的,也不曉得他什麼時候撈魚,一夜沒有回來,到處去尋,尋到的時候,就在十幾裡外了,肚子脹得有八個月的身孕那樣大,從河裡衝到了河灘上,他心心念念的就想吃魚,龍王要發怒的,這是罪過。”

老婦於是低頭,似在念著什麼經,痛苦不堪,卻又好似從經文裡得到了什麼啟示一般,面上多了些許的安詳!

她繼而道:“只有三子,養到了成年,他還結了親呢,新婦有了身孕,現在不是發了大水,官府徵募人去河堤,官家們說,現在府庫裡艱難,讓帶糧去,可三子倔得很,不肯多帶糧,想留著一些糧給有身孕的新婦吃,後來聽河堤裡人說,他一日只吃一點米,又在河堤裡忙碌,身子虛,眼睛也昏花,一不留神便栽到了河裡,沒有撈回來……我……我……這都是老身的罪過啊,我也藏著私心,總覺得他是個漢子,不至餓死的,就為了省這一點米……”

“現在官府還缺人上河堤,說是越王殿下仁慈,關心著百姓們的安危,為了這場大災,已哭了許多次了,連日來都是粗茶淡飯,就是為了賑災。咱們這些小民,倘若還不肯上河堤,這還是人嗎?我們家裡已沒了男丁,可官府催促得急,要將我那新婦帶去河堤上給人生火造飯,天可憐見,她還有身孕哪,老婦花了兩個錢,疏通了他們,天幸他們還憐憫老身,這才勉強答應,是以來這河堤,都是老身情願的。”

李世民一時無言,只是眼眸中似乎多了幾分怒意,又似帶著幾許哀色。

陳正泰在旁嘆了口氣:“這裡的人,大多都是如此嗎?”

“老身不知道……”婦人搖搖頭:“老身也不敢多嘴去問,今歲高郵遭災,越王殿下要治河,不也是為了我們百姓嗎?他是賢王,人人都這樣說。我……我時運不好,想來上一世造的孽太多,今生該受這樣的罪。”

李世民聽到此處,身軀竟禁不住打了個寒顫,於是胸膛起伏,而後深深吸了口氣。

陳正泰一時不知該說什麼好,他沒辦法去斥責別人愚蠢,因為如果自己是這老婦,想來境遇不會比她好,此時也不會比她更聰明,若是老婦不這樣想,只怕早就氣死了。

他見老婦已收了淚,便堅決地將欠條重新掏了出來,口裡道:“這些錢……”

老婦連忙道:“官人真不必如此,家裡……還有一點糧呢,等天災結束,河修好了,老婦回了家裡,還可以多給人縫補一些衣衫,我縫補的手藝,十裡八鄉都是出了名的,總不至捱餓,至於新婦,等孩子生下來,十之八九要再嫁的,到時老婦只顧著孫兒的口,斷不至被逼到絕境。官人可要珍惜自己的錢財,這樣大手大腳的,這誰家也沒有金山銀山……”

陳正泰一改剛才的親和樣子,語氣冷硬地道:“你還真說對了,我家裡就是有金山銀山,我成日給人發錢,也不會受窮,這些錢你拿著便是,囉嗦什麼,再囉嗦,我便要翻臉不認人啦,你可知道我是誰?我是長安來的,做著大官,此番巡視高郵,就是來發錢的,這是奉了皇命,你這婦人,怎麼這樣不知禮數,我要生氣啦。”

這一下子,將老婦嚇著了,便乖乖地將欠條收下了。

只是這一次,這欠條再不是一貫的面額,成了十貫的。

婦人便碎語道:“官人既是京裡的官,此番來高郵,等回去之後,可一定要讚揚越王殿下,越王殿下愛民如子,人盡皆知,他又孝順,又念著百姓……”

李世民深深地擰著眉心,厲聲道:“這些話,你聽誰說的?”

老婦嚇了一跳,她害怕李世民,誠惶誠恐的樣子:“官家的人這樣說,讀書的人也這樣說,裡正也是這樣說……老身以為,大家都這樣說……想來……想來……何況此次水災,越王殿下還哭了呢……”

老婦說的煞有介事的樣子,就像是親見了一樣。

李世民頓時又沒了話說,臉上神色複雜,隨即直接轉身離開。

陳正泰再顧不得其他,忙追了上去。

李世民已是翻身騎上了馬,隨即一路疾行,大家只好乖乖的跟在後頭。

等慢慢的到了河堤,這裡的人越來越多,李世民駐馬在河堤上,看著數不清的人在河堤上忙碌,無數衣衫襤褸的人,或是搬或是挑著巨石,偶有小吏們的呼喝,人們在泥濘中滾爬著,這無數的泥人們,與這河堤上的爛泥一般。

李世民眺望著河堤之下,他手持著鞭子,遙遙地指著不遠處的田地,聲音清冷地道:“這些田,便是鄧家的嗎?”

陳正泰道:“想來是吧,沿途的時候,學生聽到了一些閒言碎語,說是此處的田,十之八九都是鄧家的。”

李世民道:“越王真是好曉義。”

他沒有再稱呼李泰的小名了,遙望著遠處的目光越發的冷。

隨即李世民道:“走,去拜見越王。”

陳正泰聽出李世民的諷刺,不過陳正泰頗有顧慮,便道:“陛下,是否等一等……”

“不必等啦。”李世民立馬打斷陳正泰的話,不屑於顧地道:“你且拿你的名帖,先去拜見。“

陳正泰點了點頭。

這越王李泰賑災,並沒有在縣城裡,為了表示出自己和災民們同甘共苦的決心,而是住在靠近河堤的鄧家莊園。

揚州刺史,以及高郵縣令,以及大大小小的屬官們,都紛紛來了,加上越王府的衛士,宦官,屬官人等,足足有兩千人之多。

這浩浩蕩蕩的隊伍,不得不一部分駐紮在莊子外頭,李泰則與屬官人等,日夜在此辦公。

李泰顯得很認真,他其實好幾天都沒怎麼休息了。

這讓屬官們個個很心疼,紛紛勸李泰多休息。

李泰只溫和地搖著頭道:“本王若是休息,則高郵的百姓,可就睡不著了。”

眾人便都欽佩地都拱手道:“大王真是仁慈。”

李泰呷了口茶,鄧家為了照顧李泰的起居,調撥了許多人來,因為李泰為了祈求國泰民安,已是決心沐浴更衣,三月不吃肉,因而,為了讓李泰吃得好一些,便連揚州寺廟裡齋菜做的最好的大師傅也都請了來。

李泰此時一臉疲倦,環顧左右,道:“爾等這些日子只怕辛苦,都去休息片刻吧,鄧先生,你坐著說話,這是你家,本王在此鳩佔鵲巢,已是不安了,如今你又一直在旁侍奉,更讓本王不安,這河堤修得如何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被稱作是鄧先生的人,乃是鄧文生,此人很負盛名,鄧氏也是揚州數一數二,詩書傳家的世族,鄧文生顯得謙遜有禮的樣子,很欣慰的看著越王李泰。

當初越王要來就藩時,他就很詫異,因為長安城裡許多人都在猜測,陛下似乎有意越王繼承大統,而太子李承乾行事乖張,望之不似人君。

可誰曉得陛下竟突然讓李泰就藩,引發了很大的議論。

等李泰到了揚州,便發現他的為人果然如長安城中所說的那樣,可謂是禮賢下士,每日與高士一起,身邊竟沒有一個卑鄙小人,而且手不釋卷。

鄧文生與李泰接觸得多了,越發對這位越王殿下敬佩得五體投地。

此時,他欠身坐下,看著依舊還提筆伏案在一張張公文上做著批覆的李泰,隨即道:“大王,現今長安城對這一場水災,也很是關注,大王如今廢寢忘食,想來不久之後,皇帝得知,必是對大王越發的器重和欣賞。”

李泰的嘴角抹過了一絲苦笑。

他至現在,都覺得父皇這一次對自己苛刻了,居然直接讓他就藩,徹底想要斷絕他的希望。

他也是父皇的嫡子,只比太子晚生一些罷了。

他每日讀書,而太子不學無術。

他一向嚴格要求自己,而太子卻是率性而為。

他每日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可自己那位皇兄呢?

他不服這口氣,雖然身邊的名流高士還有屬官們,都表露出了遺憾,可李泰卻絲毫沒有表露出對太子之位的進取之心。

在他看來,只要做好自己的事,父皇終究還是回心轉意的,父皇送來的書信,語氣已越來越帶著幾分憐愛之意了,或許用不了多久,他又可以回到長安去了。

…………

更的晚了,抱歉。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深空彼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宇宙職業選手7號基地神秘復甦明克街13號我有一劍光陰之外
相關推薦
來自賽博坦的巨龍重生巨龍因為太怕倒黴就全點氣運了氣運低到滅世NBA萬界商城不想當海賊王的劍豪大人海賊王之最強傳說全職獵人記黑之死神的全職獵人生活鬥羅之二哈也瘋狂
作者上山打老虎額其他書
我的姐夫是太子 明朝敗家子 錦衣 士子風流 唐朝小官人 公子風流 庶子風流 明朝好丈夫 大文豪 嬌妻如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