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大功於朝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李靖乃是兵部尚書,此時覲見,定是有重要的軍情了。

李世民聽罷,振作精神:“宣李卿覲見。”

過不多時,李靖便入殿。

朝李世民行了個禮:“陛下………”

李世民看著李靖,面帶微笑:“卿家何事覲見?”

李靖面上帶著輕鬆之色,隨即道:“高昌……降了。”

“降了?”李世民一時詫異。

三個月……

還差七日。

就在這個時候,高昌國竟是降了!

這顯然是有些說不過去的。

李世民難以置信地道:“訊息可準確嗎?朕聞高昌國主歷來桀驁不馴,理應不會輕易乞降。”

訊息來的太快了,事先也沒有任何的徵兆。

畢竟就在此前,高昌國還做出一副要負隅頑抗的樣子,哪裡有半分降念?可可轉過頭,卻突然投降,這甚至讓李世民覺得其中有詐。

李靖正色道:“陛下,這絕非是空穴來風,就在高昌國降的前兩日,高昌國的金城縣發生了判斷,叛亂的士兵,殺死了金城司馬,此後……叛亂開始蔓延諸郡,那高昌國主,想來是看到大勢已去,於是不得已之下歸降了。”

金城叛亂……

李世民頓時明白了:“此乃天佑大唐啊。”

你說怎麼就這麼巧,就在這節骨眼上,金城怎麼就發生叛亂了呢?

李世民不禁為之大喜:“若能化干戈為玉帛,這是再好不過了,只是……金城何故發生叛亂,這一點,你知道嗎?”

李靖搖頭:“臣……這裡沒有任何的徵兆,反而是侯君集送了大量的訊息來,都是說戰事一觸即發,又說高昌國如何的狂妄,對大唐如何的無禮,這個時候,侯君集的兵峰已至西寧,現在是磨刀霍霍,正待要拿下高昌呢?”

李世民不禁嘀咕起來:“莫非是因為侯君集的三萬鐵騎起了作用?”

古代的路途遙遠,交通多有不便,一個訊息,隨便都要傳送好幾日,對於高昌的情況,朝廷可謂是一無所知。

李世民背著手,來回踱步。

他皺眉,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這些隻言片語的資訊,立即讓他猜測了幾個故事的版本。

卻在此時,有宦官進來稟報道:“陛下,銀臺急奏,陳正泰與侯君集都來奏報了。”

李世民隨即道:“統統取來。”

李世民先看陳正泰的訊息,開啟奏報,裡頭大抵的記錄了關於金城謀反的經過。

李世民看過之後,忍不住感慨道:“原來如此,倒是可惜了這突厥的騎奴,此人當好好的撫卹,倒是可惜了。金城軍民百姓義勇,此次立了大功。”

而後又看過陳正泰事先派了崔志正前往高昌勸降,李世民不禁失笑:“一個國公……而已……”

是啊,堂堂高昌國主,居然一個區區國公便答應了。

要知道,大唐封的國公不少,按理來說,若是高昌國主主動請降的話,莫說是國公,便是一個歸義王,李世民也是肯給的。

而乞降的條件,顯然是李世民完全可以接受的。

至於二十萬畝河西的土地,這河西的土地,現在本來就是在白送,但凡世族遷徙河西,陳家巴不得送人呢。

這把地送了出去,就等於遷徙了人口進來,送地根本不吃虧,而是一舉兩得。

三十萬貫……

李世民看到三十萬貫……卻還是唏噓一番,禁不住道:“遙想當初,靠精瓷……”

說到了精瓷,李世民便警惕起來,抬頭看了李靖一眼。

李靖低著頭,假裝什麼都沒有聽見。

李世民便咳嗽,他本想說的是,當初精瓷的交易火爆的時候,這三十萬貫錢,相當於陳家和皇族一兩天的收入了。

當然……這也是錢……

小小的肉痛之後,李世民轉憂為喜,龍顏大悅道:“這是攻心之術,好極,高昌國主既然深明大義,那麼朕便遂了他的心願,便敕其為……平國公吧。”

這平國公,顯然是因為那高昌國主本是西平人,倒不算是羞辱性質的爵號。

若是這傢伙恬不知恥想要一個王,那少不得要羞辱羞辱他了。

李世民隨即又道:“召他來長安,朕要見見他,將他的族人遷徙至河西,該給他的錢和田產,轉告陳正泰,大唐言而有信,一文不少他。至於西平的文武,也都在河西賜地,讓他們遷居河西。該給封爵的給封爵,給與官職的給與官職,只要遷居到了河西,當然都要善待。陳正泰遷居之策很妥當,使朕無憂啊。”

這些人都是高昌的土皇帝,可只要遷居到了河西,就等於徹底的斷了根基,這根基一斷,以後再也別想自立了。

自此之後,到了河西,人生地不熟,反而需要仰仗大唐和陳氏,才能保護自己的利益,從此往後,除了死心塌地之外,再沒有其他路可走了。

李世民覺得陳正泰這一手,辦的很漂亮,不戰而屈人之兵。

現如今,朝廷安生了許多,重要的是,這些最讓李世民頭痛的世族,現在也開始陸續遷居去了關外,用關外不毛之地,吸引世族,而關內之地,則可徹底的操控於皇族之下,朝廷任免的官職,治理地方,政令的貫徹,沒有了這些世族,顯然順暢了許多。

而至於從關內遷徙出去的人口,李世民對此倒是並不介意。

因為除了一部分的匠人和勞力之外,流失最多的,恰恰是世族的族人和部曲。

可這些人……實際上壓根就被世族們隱匿了,屬於被隱匿的人口,朝廷沒辦法管束他們,也沒辦法向他們徵收稅賦,甚至這些人,從官府的角度而言,是根本就不存在的,他們是世族的力量。

所以大唐的人口,在賬面上而言,其實根本就沒有減少,反而年年都在增加。

而這些李世民的心腹大患,現如今卻紛紛遷居河西和朔方,甚至讓關外的土地,變成了良田。

這等於是將麻煩統統都甩了出去,讓關內之地,得了幾分輕鬆,等於是徹底的甩下了一個包袱了。

又不怎麼不令李世民心情舒暢!

李靖見李世民喜出望外的樣子,卻不禁道:“陛下,此次我大唐闢地千里,這是可喜可賀的事,只是……朝廷是否向高昌派駐官吏?高昌的土地……”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李世民側目看了李靖一眼,面帶微笑道:“卿家以為呢?”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是李靖的打算。

李世民頷首:“可是朕已許諾,自朔方而至河西,乃至於關外的土地,統統為陳氏代為鎮守。”

“臣也是為了陛下考量,現在陳氏的土地,東至朔方,西至高昌,連綿千里……而如今又充實了大量的人口,臣只恐……”李靖就差一點說出將來只恐成為心腹之患的話。

這樣的思慮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只是……

李世民凝視著李靖。

他背著手,過了許久才道:“你以為……這只是朕的一句許諾嗎?”

“臣不知陛下的意思。”

李世民嘆了口氣道:“你的話,不是沒有道理,朕也知道李卿說出這些話,也是為了朝廷的利益考慮。只是……朕非不想,而是不能……”

不能?

李靖一臉狐疑地道:“陛下難道是擔心失信於天下?”

“做天子的人,怎麼能處處都講信用呢?”李世民禁不住大笑。

這話說的李靖心裡發毛。

可李世民隨即道:“可是……皇帝也不是可以什麼事想做成便可做成的!朕許諾了陳正泰,陳正泰拿著朕的許諾,招攬了這麼多的世族,遷居在了河西和朔方之地,世族為何要遷徙?除了因為精瓷元氣大傷之外,也是因為……他們已經日益感覺到,朕對他們越來越苛刻的緣故啊。這世族屹立了千年,朝中的文武百官,哪一個不是出自他們的門生故吏?他們家族之中,有多少的部曲,誰又算得清楚?因而,他們現在遷居到了關外,既是因為需要獲取新的土地,才能重新紮根。也是因為可以躲避朝廷的管束。如今到了關外,他們和陳家,已經達成了默契!彼此之間,在關外共榮共辱!若是這個時候,朕對陳家恩寵有加,這才令他們……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可若是這個時候,朕突然干預高昌,朕就不說陳家會怎樣想了,那些遷居關外的世族們,肯答應嗎?他們遷居關外的本意,就是擺脫朝廷的約束,這時候,哪裡還會願意再請一個爹來?”

李靖此時大抵明白了什麼,他畢竟是武將,此前並沒有想到這麼一層。

李世民隨即感慨道:“若是朝廷執意如此,那麼這些世族,十之八九又要離心離德了。甚至連陳氏,也會滋生不滿和怨憤。朕更要失信於天下。而朝廷的官吏即便到了高昌,難道真的可以治理嗎?說到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本就是一句空言!朕為天子,也絕不是可以隨心所欲的,皇帝者,除了要兵強馬壯之外,還要通曉制衡。只有保持平衡,才可將一碗水端平。朕既要用世族的子弟為官吏,也不得不讓他們在關外逍遙自在。”

“隋煬帝的先例,便是前車之鑑。中原乃是天下的根本,因而朕治中原之地即可,朕在中原,為根,在將來,世居關外的世族們為朕羽翼……無論是河西、朔方還是高昌,朕不干預,也絕不插手,朕必須得信守這個許諾,如若不然,便為獨夫民賊,從此,大唐永世不寧。”

李靖恍然大悟,說來說去,當初就是陳家幫著李唐將那些麻煩的世族送去了關外,以至這個麻煩,徹底的被朝廷甩開。

李唐的統治,自然而然也就更加的牢固了。

可是……這並不代表李唐可以任意胡為。

那些遷居到了關外的世族,力量依舊不容小覷,而今……已開始慢慢的達成了某種平衡。

只是……這些事許多人還沒有意識到,可實際上……深謀遠慮的李世民卻已洞見到了。

李世民隨即一笑道:“陳正泰乃陳家的家主,而……這關外之地……既賜予了陳氏,那麼就將這些世族,交給陳家去處置吧。正泰乃是朕婿,他的兒子,乃是朕的外孫,算起來,也是朕的骨血。朕要做的,不是讓朝廷去管理什麼高昌,而是確保陳氏在關外獨斷的地位即可,陳氏便是朕在關外的州牧,讓他們像管理羊群一樣,牧守關外的世族,亦無不可。”

李靖忙道:“臣萬死之罪,竟是妄言。”

李靖聽完李世民的一番話,便大抵明白了李世民的思路了。關內關外,其實已經漸漸處於一種平衡的狀態,在這種平衡之下,任何人妄圖打破,都可能遭來天下大亂的危險。這就如李世民當初不敢輕易對世族動手一般,也是有這樣的疑慮。

而關外之地,既然世族們開始聚居,這所有的世族裡,陳氏和皇族最親,那麼李唐只需確保陳氏在這裡頭的絕對地位,遏制住那些世族就可以了。

其他事,能少去管就少管,越管麻煩就越多。

“卿家無罪。”李世民深深的看了一眼李靖,他面露微笑,顯然對於李靖的印象好了幾分。說到底,人家李靖所慮也是為了李唐著想罷了!

而後,李世民又道:“所以,但凡陳正泰有什麼奏請,關於他如何處置高昌,又請誰為高昌的郡守,朝廷看都不需看,直接同意便是了。總而言之,關內之地,行王道;而關外之地,奉老莊之學,無為而治,這才是天下安定的根本。”

一直默默在一旁待伺的張千忙道:“陛下聖明。”

李世民瞪他一眼,卻也沒說什麼,而後饒有興趣地看著桌案上的另一個奏本道:“朕倒想看看,侯卿家上奏來,要說什麼。”

說著,他興沖沖的拿起奏本開啟,只是一看之下,隨即臉色變得有幾分不悅!

接著語氣清冷地道:“這侯卿家,立功心切,也沒什麼不可。只是……他還是太急了。”

李靖詫異,其實李靖對於侯君集的印象並不好,侯君集論起來,當初乃是李靖的半個弟子,是李靖帶著他學習兵法的。

原本這一對師徒,也算是一樁美談。

可哪裡知道,這侯君集在學習了兵法之後,居然上奏李世民,預告李靖謀反。

侯君集的理由非常搞笑,他說李靖教授自己兵法的時候,每到精微之處,李靖則不教授,這是故意藏私,顯然李靖肯定要謀反。

李世民聽後,便下了一道旨意,責備李靖。

李靖得了責備的詔書,是一臉懵逼的。

臥槽,這狗東西他恩將仇報。

於是李靖連忙為自己辯解,告訴李世民:“這是侯君集想要謀反。如今中原安定,我所教他的兵法,足以安制四夷。如今侯君集求學盡臣的兵法,是他將有異志啊。”

李靖其實是個老實人,若不是被侯君集咬了一口,是斷然不會反咬回去的。

自此之後,李靖和侯君集便不再來往了,徹底和侯君集反目。

可哪裡想到,李世民雖然沒有因為侯君集的誣告,而治李靖大罪。

可也沒有因為李靖的反告,而收拾侯君集,反而讓侯君集做了吏部尚書。

李靖能不憋屈嗎?

自己混了這麼多年,才是兵部尚書,就不說自己開國的功勞了,論起來,那侯君集還是自己半個弟子呢。可結果呢,這個可恨無恥的侯君集現在居然爬到了自己的頭上。

六部之中,兵部雖然非常重要,可任誰都清楚,兵部不過是掌兵,而吏部卻可以提拔和罷黜百官,因而在人們的心目之中,吏部尚書是比兵部尚書高了半個檔次的。

李靖每逢聽到陛下提到侯君集,心裡便窩火,他一直覺得自己該老成持重,因而即便被侯君集在後來各種汙衊,也不再在侯君集的事上說什麼話了。

可現在陛下又提起了侯君集,而且陛下很是不悅的反應,李靖便忍不住道:“陛下,不知發生了何事?”

李世民便皺著眉頭道:“侯君集言,高昌所謂的乞降,定為詐降。為了防範於未然,他自請帶兵前往高昌鎮守,以防生變。”

這顯然是侯君集不死心了。

總覺得自己該去做點什麼。

而李靖對此,其實一點也不意外。

侯君集這個人,心胸狹隘,容不得其他的有功之臣,自己卻又立功心切,希望自己能夠壓住其他功臣一頭,這沒有功勞也要創造出功勞,本來就是他性情。

於是李靖道:“請陛下立即召回侯君集,高昌的事,既已塵埃落定,再讓侯君集進兵,已是無益了。”

李世民點了點頭,認同地道:“兵部下書,召他回來吧。他終究乃是太年輕了,過於魯莽了。”

李靖心裡忍不住吐槽,此人也叫魯莽?此人就是中山狼,陛下的眼睛,該去看看了。

這狼心狗肺之徒……

李靖又開始鬱鬱不樂起來,他更多時候,只是將憋屈藏在心底,頓時感覺自己渾身又不自在起來。

…………

第一章送到。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深空彼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宇宙職業選手7號基地神秘復甦明克街13號我有一劍光陰之外
相關推薦
來自賽博坦的巨龍重生巨龍因為太怕倒黴就全點氣運了氣運低到滅世NBA萬界商城不想當海賊王的劍豪大人海賊王之最強傳說全職獵人記黑之死神的全職獵人生活鬥羅之二哈也瘋狂
作者上山打老虎額其他書
我的姐夫是太子 明朝敗家子 錦衣 士子風流 唐朝小官人 公子風流 庶子風流 明朝好丈夫 大文豪 嬌妻如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