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三章 祭煉成功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吳鋒將飛劍毛胚鍛造完成後,就開始對飛劍進行淬火和研磨。

淬火和研磨的過程,在太陽升起前的黎明開始,這是因為如果陽光過於強烈,則會影響飛劍加熱後的輻射火色,使得陰陽比例出現變化,影響到飛劍的成型。

他在地上用石頭圍起的範圍內,燃起與飛劍等長的一堆松木炭火,用扇子不斷的扇風助燃,直到炭火全部燃燒起來為止。

然後吳鋒用鐵鉗夾住飛劍的劍莖部分,將飛劍埋入木炭中,接著用扇子在水劍腰部附近的炭火上扇風助燃。

等到飛劍的輻射火色,變成草莓的豔紅色時,吳鋒迅速將飛劍抽出炭火,放入一個充滿淬火溶液的木槽內,木槽內的淬火溶液是由芝麻油、綿羊油、純臘和瀝青等混合而成的,並且加入了一種南荒兇獸的血液。

熾熱的飛劍浸入淬火液的時候劈啪作響,同時油煙蒸騰,劍刃迅速硬化,吳鋒讓飛劍在淬火油中冷卻數十秒之後,便將飛劍提出木槽,在未完全冷卻的炭火上快速擦過,以去除殘餘的油脂,同時飛劍得到了回火從而更不易折斷。

接著就是研磨的工作了,吳鋒用一塊木頭蘸著油和鋼石粉末不斷的摩擦飛劍全身,然後用赤鐵礦粉將飛劍精細拋光,用石灰和草灰水去除刀劍身上的油跡。

最後他用檸檬汁液塗抹刀劍,在弱酸的腐蝕作用下精金鋼獨有的黑白相間的花紋出現了。

然後就是祭煉的程式了,吳鋒意守臍下一寸三分處,舌舔上顎,自然盤坐,自然呼吸。

而那柄剛剛成型的飛劍,就豎立在他的面前懸浮著。

在這靜之又靜的環境中,吳鋒不覺間恍然有一氣自陰蹺出,這就是陰中之陽的陽氣。

繼而,漸長漸進,恍惚杳冥,一靈獨覺,終於由任督兩通而漸通了八脈十二經絡。

此番吳鋒有“四得”,就是得息、得竅、得觀和得機。

得息,就是神息相依之息,到了不知道有呼吸出入時便是得息。

得竅,就是得陰蹺氣竅之竅,在恍惚中內視到丹田之象(即玄關)時,便是得竅。

得觀,就是內視返觀之觀,在內視所觀的地方意不復轉時,便是得觀。

得機,就是得氣息之機,能掌握氣和息生滅變化的樞紐時就是得機。

而後便是“五交”,就是任督交,心腎交,手足三陰三陽交,小坎離交,中坎離交。

只有得了“四得”、“五交”後,才能貫通八脈,才能知經絡氣的來龍去脈以及陰陽、虛實、動靜的變化。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實際上是因為,吳鋒在祭煉飛劍的過

程中,得到了這個,無形之中將自己的修煉提升了一步。

而任督通,八脈即通,八脈通,百脈即通,十二經絡也相繼而通。

脈和經絡的關係,有如湖泊沼澤,大渠小溝交織如網,是互為灌注,互為增損的。

任督二脈,一在身前,一在身後,可分可合,合則為一,分則為二。

分而稱之,以見陰陽,各有注守,各司其職。合而稱之,又叫子午線,身前為子,身後為午。

子午線者,意為子午週轉,可以暢達全身之線,因此又叫做“子午河車”,意即搬運週轉的交通工具。

三焦位在人體中段、肋內、膜外,上焦在天突和膻中之間,中焦在膻中和神闕之間,下焦在神闕和會陰之間,命門穴能通三焦,是三焦的主穴。

而關於三焦的位置,還另有一說,即擅中之上為上焦,包括頭部與上肢,神闕之下為下焦,包括下肢。因為人體是個整體,氣過天突,便會上行到面部,氣過印堂,便會上行到頭部,氣行如閃電。

在通三焦時,則是循著三個迴圈圈由下而上進行的。

一為氣自神闕出,分左右二線,各經會陰繞一圈又回到神闕,這便是下焦,這二線就是丹田氣的陰陽二線;

二為左右二線回到神闕,並在神闕相交叉,左變右,右變左,向上各繞半圈而達於膻中,略停,這便是中焦。

三為二線達於膻中後,與上述相同,也是交叉易向,各繞半圈而達於天突,略停,這便是上焦。

過了三焦,就是八脈十二經絡了,從此便能步步康泰。

三陰三陽加上任督,又稱第二次通任督,稱為十四經絡,能通達全身,貫穿表裡,到半表半裡。

人有八脈,衝脈位於體中,主幹上從泥丸下至會陰,從腹中、夾脊交割之點,分枝直達上肢的中衝 從會陰處分枝直通下肢。

衝脈是八脈之衝,經脈之海,上通下達,四通八達,內外相通,是頂天立地的一脈,丹書內稱之為“桃康之路”,也叫“中脈”。

任脈位在體前,是陰脈之海,從齦交起到會陰止。

督脈位在體後,是陽脈之海,從會陰過尾椎,上升到百會,再經上星止於齦交。

帶脈位在腰圍,如人束帶而前垂。它的功能是約束諸脈,故又稱之為“六合”。

陽蹺與足正陽線交匯在腰俞。

陰蹺與足正陰線交匯在會陰。

陽維與手正陽線交匯在風池。

明維與手正陰線交匯在迎香。

陰蹺、督脈、衝脈是經脈造化之源,

而陰蹺一脈,在丹經書中名目很多,如天根、死戶、覆命關、死生根等,它是腎精之源,陰中之陽,每日產鉛之地。

病在十二經絡易治,病入八脈就難治了,氣傷八脈,必為不治之症,不是金石草木的藥力所能愈,必須自身真藥才能奏效,這個真藥就是陰蹺之氣。

人體的陰陽分佈是有一定的,不變的。氣在體內循行,也是不變的,有條理的,不紊亂的。

但是這個祭煉K劍,就是要將這飛劍,活活的硬擠進來,與人的這個氣息連成一線,成為迴圈中的一個,彷彿天生一樣的環節。

這個難度可想而知,嗯相當於化後天為先天。

第一階段,吳鋒氣自神闕出,有時是一根線,這根線不是循左行,就是循右行。

在任、督線的左右,各有一條線並列著,氣則循這一左、右的線路上下左右而行,從來不出界線。

有時氣從神闕出,一分為二,則兩線各自分左右,左在左行,右在右行,從不出界線,倘若兩線出了界,就會絞成一條線,上下絞繞。

氣感在面部,長約五寸左右,在七竅內鑽進鑽出,如從耳進,口出,鼻進,眼出,眼進,耳出,口進,鼻出,有時則相反,互為進出。

氣感在頭部,有時交叉,有時分開,在頭部到處探遊。

“內景隧道,惟返觀者能照察之。”

透過入靜,吳鋒只覺內視作用顯著,對於自身的上下、左右、前後、陰陽界限以及五官七竅的內在聯系,比較心中有數,推己及人,則對人體的陰陽分佈,也就比較心中有數了,

而“氣分陰陽”,就是氣本身經過鍛鍊,經過運動後,便一分為二,由一點產生上下、左右或前後的兩線,這兩線就是陰陽,例如下為陰,上為陽等。

至於“陰陽二氣相交”,則是在“氣分陰陽”的基礎上經過再鍛鍊,再運動,進一步就能相交,兩氣相交,與兩電相交一樣,能產生一個新的大的能量與新的大的動力,從量變到質變,產生一個新的體系。

“陰陽二氣相交”的次數,雖人各有異,但也有個固定不變的規津。

產生陰陽二氣的點和相交的區域,人人相同,這些點與區域的前後,共分五大交。

吳鋒依法將五大交行功完畢,便只聽著腦海中滴答一聲。

那飛劍的氣息,就好像那個一顆新的齒輪,融入到了整個齒輪之中,漸漸不分彼此,宛如天生一般。

吳鋒運轉真氣,那飛劍的氣息,竟然與自己的身體不分彼此,他心中一喜,知道這飛劍已經基本完成祭煉。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光陰之外7號基地神秘復甦不科學御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明克街13號唐人的餐桌深空彼岸宇宙職業選手我有一劍
相關推薦
武俠之麟動九天伊爾迷的武俠之旅武俠之血戰八方武俠之拳傾天下大千劫主星際攻略:老祖讓我來報恩我憑本事伺候的老祖魔門老祖會穿越[綜]帶著治癒技能走世界無限之技能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