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零章 拳打不知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在碑文中還提及,這刀的握持方法,是有所不同的。

以握法與雙手刀相近的棍為例,在通常的情況下,握持時,右手在前,握於棍腰,為前鋒手,左手握於棍把,為後手。

而另一種握法,則正好與此相反,握棍時,右手握於棍把,為後手,左手在前面,握於棍腰,為前鋒手。

這主要是由棍、槍的發力方向不同,和個人的用手習慣,而造成的,一般人,多數慣用右手,因為右手經常得到鍛鍊,按照用進廢退的原則,則右手比左手有力,這稱為右利手。

而有少數人,慣用左手,左手比右手力大,稱為左利手,俗稱左撇子,不過這種人所佔的比例很小。

而用槍和用棍,要求的發力是不一樣的。

用棍是前鋒手起主要作用,進行發力,後手主要起支點作用,用來掌握控制發力方向。

而用槍,則正好相反,是後手起主要作用,進行發力,而前手主要起支點作用,用來掌握控制發力方向,謂之“後手如鎖,前手如管”。這樣一來就好理解了,多數人是右利手,右手有力,因此,在使用需要雙手共同持握的兵器時,在用棍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後。

而在用槍時,則右手在後,左手在前。

二者之不同握法的目的,卻是共同的,即均為了充分發揮有力的右手之有力發力作用,以取得最大最好的發力效果。

棍的勁力,主要發自先鋒手,先鋒手主發力,後手主控制方向,這一點與槍法正好相反,槍的前手主控制方向,通常為右主發力,如果對手先鋒手受傷,則力無從發出。

所以,對方發棍攻來,控制對方攻勢的最有效辦法,就是先打傷對手的前鋒手。

同時一個人的握把持械法,由於身體結構的限制,還決定了其攻擊規律,而透過看對方的持械握把方法,還可以判斷出對方的攻擊規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而握棍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左手握棍頭在後,右手握棍把在前,右手為前鋒手,起主要作用,此為右手握棍式,簡稱右棍。

至於另一種則與此相反,右手握棍頭在後,左手握棍把在前,左手為前鋒手,為左手握棍式,簡稱左棍。

此外左棍多數由槍法變來,所以包含有較多的槍法。”

有些人慣用右棍,有些人慣用左棍。由於握棍方式不同,左、右棍的進攻方向,也不同。對方如右棍,則多數從左邊攻來,即從其右側發出,力的方向是從左指向右。

而對方如左棍,則多數從方天右邊攻來,即從其左側發出,力的方向是從右指向左。

由於握棍方式不同,左、右棍的進攻方向,也不同。

右棍,多數從方天左邊攻來即從其右側發出,力的方向是從左指向右,這時左邊為死門,右邊為生門,只有向右側閃避,才能走出其威脅圈,同時使對方進入我方的攻擊圈。

而左棍則正好相反,多數從方天右邊攻來,即從其左側發出,力的方向是從右指向左,這時候右邊為死門,左邊為生門,只有向左側閃避,才能走出其威脅圈,同時,使對方進入方天的攻擊圈。”

此中的原理和竅要,在於目視敵如何殺來,手中運槍刀如何格去,身體如何左右躲閃,腳步如何進退等法。

而每一招的攻擊,對手都可以有相應的招法來進行化解,並實施防守反擊,兩相較技,最後的勝敗存亡,其結果,全在於各人功夫的高低。

要想在對戰中取勝,首先在於知打不知。

拳就靠打的是不知,人家已知知道你所使用的拳招了,可以預先判明你招勢的用法和動作的下一步必然走勢,你還打什麼?

所謂“拳打不知”,打的就是不知招,不知其招法的攻擊規律和變化。

而在實戰中,如果在不知招的情況下,只是想著靠臨時抱佛腳,寄希望於想臨場超常發揮自己的實際水平,也往往是不現實的,其原因,就是於“唯快不破”原理。

在實戰時的攻防速度,非常之快,折以動作儘可能小,避免對手預讀後躲避,小動作也有兩條出路,一條出路是純靠手法襲擊對方面部脆弱器官,身體不參與出力,另一條是手先動,身體到最後一刻才參與作功。

而發力距離儘可能短,減少自己出拳時花費的思考和計劃時間。

人的本質,就是動物的一種,天生就具有保護自己、與敵人作戰的能力。

在平常的生活中,人的這種能力,被掩蓋了。進行武術訓練,是為了恢復人的這種搏鬥本能,並在這個基礎上,追求功力,以求超越常人。

人在受到極度刺激的情況下,其反應速度是在正常情況下透過大腦時候所作出的反應的速度的幾倍到幾十倍,這是人類保護自身的一種本能。

如果一個人想要在一場搏鬥中恰如其分地果敢行動,敏銳的反應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在搏殺中,每一招發出後,一擊不果,則有連續的招法緊隨其後,依靠一系列的殺招變化,使敵人沒有喘

息、反應、思考的時間餘地,從而最終被戰勝。

這種合理的搏殺招法,只要研習熟練,在任何情況下,不必經過思考,就能自然做出反應,發出相應的動作。

此正所謂“以不變應萬變,以熟知打不知”。

所謂“感則能應,迫則能劍。”

把對抗雙方視為一體,這便是“天人合一”的整體觀。

所謂心械合一,勢成自然,就是所有的動作都是條件反射,達到了殺敵技能的最高境界。

方天和對手都在追求一招制敵,但是一招制敵,又往往是很難實現的。

兩個實力相近的對手,經常會出現以體力互拼的相互糾纏的局面,即使是鬥刀,也要經過很久的較量,並且以刀相鬥的後果,也更為兇險。

正如碑文中所說,刀槍劍棍,兵器拳腳,其理法,都是相通的。

而招法實質上是'制人而不制於人’的徒手,或持械戰鬥的技術。

是將經過鍛鍊而獲得的各種功能內在地、外在地統一起來,組成'形神合一、內外協調’的在意識指揮下勝人的方法。

這刀的實戰技術貴精不貴多,由於刀的搏殺特點,即一擊必殺性,決定了它絕不會出現相互糾纏的局面,兩人相互碰撞的瞬間同時也就是分出高低上下的瞬間,誰抓住機會作到搶先一擊得手,誰就有可能是贏家。

所以,方天和對手追求的是快速、兇狠,一擊必殺,而不過分追求體力的旺盛和招數的繁多。

即千招會不如一招熟,惟簡能快,惟快不破,速者無解。

而刀法攻擊技法間的合理銜接,從理論上講,有兩種方式,一種叫“賦形造勢”,另一種叫“因形就勢”。

其中賦形造勢是指對最先起動的攻擊技法而言,一般在攻擊啟動時最先用於攻擊對手的技法動作結束時,要為後續實施的攻擊技法的啟動創造最佳的時機與位勢。

而因形就勢則是承接前邊的攻擊技法,也就是說後來啟動的攻擊技法,要藉助於前面的攻擊技法結束時為其創造的有利位勢與時機順勢啟動。

這樣就能在前後攻擊動作之間,剔除不必要的復位動作,進而從整體上提高了連續攻擊的速度與密度。

方天得自碑文中的雙刀刀法,就以數字“8”字形或無窮大符號“∞”字形,來有機地連線前後攻擊或防守動作的,透過沿不同形狀與位勢的“8”或“∞”的軌跡運動,可以把所有的攻擊技法有機合理地銜接起來。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光陰之外7號基地神秘復甦不科學御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明克街13號唐人的餐桌深空彼岸宇宙職業選手我有一劍
相關推薦
武俠之麟動九天伊爾迷的武俠之旅武俠之血戰八方武俠之拳傾天下大千劫主星際攻略:老祖讓我來報恩我憑本事伺候的老祖魔門老祖會穿越[綜]帶著治癒技能走世界無限之技能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