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八章 筋脈之重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當然了,吳鋒在這一段時間之內,也沒有閒著,他的境界很久沒有提升了,這一次正好藉此機會,相當於在一個時間流速相對比正常世界,不太一樣的地方,來加速進行修煉。

修煉這個東西,最基本的就是易筋和洗髓,內固精神氣魂魄,外強形體技擊搏殺手段。

吳鋒身上的秘法多的很,自然是有功法可練,不過這些都是修行者們的主要經典,世間所流傳的各俱特色理論的專門修習功法,修行者大多均將之視作枕中秘寶,從不輕易示之於人。

所謂易筋的筋,是聯結肌肉,骨和關節的一種堅韌剛勁的組織,為大筋、小筋、筋膜的統稱。

而附於骨節者為筋,筋之較粗大者為大筋,較細小者為小筋,包於肌健外者稱為筋膜。

筋的生理功能是連結骨節和協助運動,筋附於骨而聚於關節,筋連結骨節肌肉,不僅加強了關節的穩固性,而且還有保護和輔助肌肉活動的作用。

人體之所以能夠運動,全是由骨,骨連結和骨骼肌三部分組成的,筋附著於骨節間,起到了骨連結的作用,維持著肢體關節的屈伸轉側,運動自如。

這肢體關節的運動,除肌肉的舒縮外,筋在肌肉骨節之間的協同作用也很重要的。

而且筋由於幾乎是沿著十二經脈的路線行走,所以被稱為十二經筋,名稱也與十二經脈相同,其接續的部位也與十二經脈大體相似。

但是,十二經脈有順逆之不同,而經筋走向皆起子四肢指爪之間,在踝、膽、膝、臀、腕、肘、腋、髀、頸結聚,終結於頭面等處,沿行於體表,不入內臟,而與他經相結。

其中手太陰經筋,起始於大拇指之上,沿大指上行,結於魚際,行寸口外側,上行沿前臂,結於肘中,向上經過上臂內側,進腋下,出缺盒部,結於肩髃前方,其上方結於缺盆,自腋下行的從下方結於胸裡,散佈於膈,與手厥陰之筋在膈下會合,結於季脅處。

而手陽明經筋,起始於第二手指橈側端,結於腕背部上,向上沿前臂,結於肘外側,上經上臂外側,結於肩部。分出支經繞肩胛、夾脊,直行的經筋從肩上走頸,分支走向面頰,結於鼻旁顴部;直上行的走手太陽經筋之前,上左側額角者,結絡於頭部,向下至右側下頷。

凡此種種大都如此,12條經筋,都有自己的軌跡脈絡。

這十二經筋的所行部位,雖與十二經脈大致相同,但作用各異,十二經脈執行氣血,迴圈灌注,出入

臟腑肢體,而十二經筋則連綴百骸,維絡周身。

由於“肝主筋,其華在爪”,諸筋者皆屬於節,故經筋皆起於四肢指爪之間,而後盛於臂骨輔骨,結於肘腕膝膕,連於肌肉,上至頸項,終於頭面。

這筋有剛柔,手足向背直行而附著於骨之筋都堅硬而大,胸腹頭面之別橫行之筋柔軟而細,手足三陽行於外側,其筋多剛。

而手足三陰行於內側,其筋多柔,足之三陰及陽明之筋結聚於陰器,故曰“前陰者,宗筋之所聚”。

十二經筋大部分都結於關節部,相互間有密切的聯絡,一般規律是手三陽之筋結於頭部,手三陰之筋結於胸部,足三陰之筋結於陰器,足三陽之筋結於顴部。前陰是宗筋之所聚,足三陰與足陽明之筋都在該處相結。

這人身上的筋骨原是由先天的稟賦所造成。所以,筋絡紊亂者,筋絡細弱者,筋絡屈縮者,筋絡強壯者,筋絡舒暢者,筋絡剛勁者,筋絡柔和者等種種不一,都與在孃胎裡先天稟賦有關。

而在後天生命過程中,筋絡松馳則會生病,筋絡搖顫則顯瘦弱,經絡紊亂則生畸型,經絡細弱則軟弱無力,經絡屈縮則隨時都有死亡的可能。

然而,經絡強壯人則剛強,經絡舒暢人則發育良好,經絡剛勁人則勇猛有力,經絡柔和人則健康長壽。

如果一個人在先天稟賦較弱以及內心思想不能清虛,處處有阻障,則外在形體不能堅固,每每有疾病纏身,四肢乏力等。

而修行的本身就是讓人由弱變強的學問,首先透過易筋的功夫以堅固其身體,強壯內臟以輔助在外的形體。

否則的話,空有武技而沒有強健的身體和勁力,又怎能克敵制勝,以抵制風寒暑溼燥火六淫的侵襲呢。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之所以說筋要用“易”而不用“煉”,其實“易”是表示陰陽之合,運變無窮。

易者,即所有發生變化的現象都叫作易。

易的變化,雖然存在於陰陽變化之中,然而陰陽的變化,人卻可以調節把握它的。

修行者之中的大家可以撥弄體內的日月,可以在雙手中調節陰陽。

因此也可看出,人既是有病在身,也無不可以易去。

人們可以看到自然現象中,“易”的作用是多麼大,虛的可易為實,實的可易為虛,剛的可易為柔,柔的可易為剛,靜的可易為動,動的可易為靜。

這易的作用,無非就是過高過低地使用,或升或降的

方式,過先過後地使用或緩或急的方式,過正過反地使用或往或回的方式,危險的使它易為安全,混亂的使它易為治理,災禍使它易為幸福,消亡的使它易為存在,氣數將盡的可以易為挽回,即是天地,易的作用也可使它反覆。

也就是說天地間事物均可“易”之,更何況說小小之人身筋骨了。

天地萬物之易,乃其自然運化之易,其易而無常。

而修行中的易筋則是挽回調整的方法,幫助筋搖顫的易之為平舒,筋細弱的易之為強壯,筋松馳的易之為柔和,筋屈縮的易之為伸長,筋紊亂的易之為暢壯。

即是一個癱如綿泥之人,能夠做好易筋功夫,身體也可以堅如鐵石,並且內外均無障礙。

由於經筋走向皆起於四肢指爪之間,沿行於體表,不入內臟,靠四肢手足之鍛鍊,即可獲得勁大力足的功效,故而有將易筋稱之為外壯和外功。

因為筋與臟腑有著密切關係的僅肝和脾胃,故而“肝主身之筋膜”。

筋束骨,繫於關節,維持正常的屈伸運動,須賴肝血的濡養,肝血充足則筋力勁強,關節屈伸有力而靈活。

肝血虛衰則筋力疲憊,屈伸困難,肝體陰而用陽,故筋的功能與肝血的關係尤為密切。

肝血充盛,使肢體的筋和筋膜得到充分的濡養,維持其堅韌剛強之性,肢體關節才能運動靈活,強健有力。

若肝的陰血虧損,不能供給筋和筋膜以充足的營養,則筋的活動能力就會減退。

當年老體衰,肝血衰少時,筋膜失其所養,故動作遲鈍,運動失靈。在病理情況下,許多筋的病變都與肝的功能有關。

這筋是靠五臟所養,易筋功夫不僅能換勁,也即練於四肢手口,而內壯行功的洗髓之法方能練於五臟六腑。

筋靠肝血所養,而肝又靠髓生成,五臟六腑及氣、血、精、津、液、髓均是互生轉化的,所以,易筋與洗髓是相輔相存同時並進的,易筋為短期性顯效,而洗髓是長期方能入境。

在透過洗髓後,自然能補充易筋之功效。

所謂“易筋容易,洗髓難”,煉外壯之易筋易,而練內壯之洗髓難。

其實,這易筋可有時間界限,而洗髓是長期性、永久性的。

一些宗門派將此二者硬性地分作兩事,確為捨本逐末,易筋洗髓均為同時進行的,並無先後次第,只不過易筋見效快而易顯,洗髓隱藏而已。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光陰之外7號基地神秘復甦不科學御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明克街13號唐人的餐桌深空彼岸宇宙職業選手我有一劍
相關推薦
武俠之麟動九天伊爾迷的武俠之旅武俠之血戰八方武俠之拳傾天下大千劫主星際攻略:老祖讓我來報恩我憑本事伺候的老祖魔門老祖會穿越[綜]帶著治癒技能走世界無限之技能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