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工運河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益都,就是夾在淄河與彌河兩河之間的城市。

巴根臺在淄河和彌河之間畫了一條橫線,說道:“如果我們在這兩條河之間修建一條人工河,將這兩條河聯接起來。正好穿過這塊盆地中央,我們引這條人工運河的水灌溉田地,足以把這方圓數百裡的盆地改造成萬頃良田,收穫的糧食可以供養百萬人口。

而我們據守在盆地四周的山峰上,就象一道天然的城牆,易守難攻,有金城湯池之固,保衛我們的田地和糧食不成問題。有了糧食,有了田地,四面八方被戰亂和飢餓折磨的人民必然扶老攜幼投奔我們,我們能救活多少人啊!”

巴根臺簡單的說完他的計劃,把小木棍往地上一扔。大家愣愣的看著他好半天,終於,楊妙真抬起頭,說道:“這個辦法可行,棟樑,你真是老天派來幫助我們的人啊。”眾人都看到了未來豐衣足食的希望,忍不住歡呼起來。

只有賈瑀仔細盯著巴根臺在地上畫的簡圖,好久才說道:“王兄弟,你的計劃確實高明。但是挖掘這麼長的一條灌溉渠,需要多少人力啊,就憑咱們山裡這幾千號人,青壯不到2千,恐怕等不到水渠修好就都餓死了。”

眾人想想賈瑀說的確也是實情,剛剛燃起的希望之火好像被一瓢冷水又澆滅了。巴根臺看著賈瑀,很久才說道:“這是戰亂的年代,糧食是一切的根本,有了糧食就有了一切。如果我們要生存,就必須把蠻荒變成良田,把益都變成我們安身立命的家園。

我還沒有實測過這兩條河的具體資料,只能估算。修這條河大約需要挖2千萬土方,按每人工每月能掘150方土來算,需要萬2千人修1年的時間,如果要算上這1萬壯丁的妻小家屬,你們益都就有大約5萬人口。現在河朔戰亂不休,什麼都缺,唯獨不缺流民,招募5萬流民根本不是什麼難事,

賈大哥,要我們益都紅襖軍臣服宋國只有一個條件,就是一年的糧食物資支援,使我們能夠養活這5萬人民。”

賈瑀不假思索的說道:“只要你們能心向南朝,我一定給你們要來你們所需要的糧餉。只要你們在山東東西兩路扯起反金大旗,能牽制金朝多少兵力啊,金軍想從江淮地區南下侵宋已經不可能了。一點錢糧就廢了金國的東路進攻的道路,這是不戰屈人的兵法。我大宋富有南中國,這5萬人口的糧餉算什麼,總比戰事一起的損失小的多。問題是這麼多糧,怎麼才能運來呢?”

楊安兒說道:“沒有別的辦法,只能走海路。我們紅襖軍向東進攻濰州、密州,進而攻取萊州、登州和寧海州,佔領山東東路的海岸和港口,宋朝的物資就可以從海路運來。”

賈瑀一拍大腿,叫道:“著啊!就是這樣!”

棘七、史潑力、汲政等人都大聲叫好。這樣,一個圍繞改造益都荒山這個核心的戰略計劃就這樣決定下來了。由楊安率領紅襖軍主力向東進攻膠東,建立一條直通南宋的海上通道,然後大批物資由陸路運到益都。

有了糧食,四方饑民必然蜂擁而來,楊妙真、巴根臺組織利用這些人力修建運河,開墾農田,把益都建立成一個堅不可摧的堡壘,一個豐衣足食的亂世天堂,成為益都紅襖軍的根本之地。賈瑀的任務,就是回到宋國,為紅襖軍爭取糧餉。

眾人飽餐了一頓野豬肉,盡歡而散。巴根臺忽然覺得雄心又回到了身上,沙場征戰那麼多年,流盡了血汗,理想卻越來越遠。沒想到在益都的荒山之中,兒時的夢想卻是那麼近,那麼的觸手可及。他是受過現代高等教育的軍人,他掌握的知識水平遠遠超出了這個時代,無論是科技知識還是社會知識。他能改變益都,他能改變世界!

第二天,楊安兒就開始忙著整理部隊,準備東征。楊妙真一早就來到巴根臺的茅屋,急著催巴根臺組織人手,準備開挖運河了。巴根臺搖搖頭,說道:“這個先不急,我們現在首先要有計量的標準,否則我們沒法測出準確資料,這運河也修不好。”

楊妙真笑著說道:“我反正什麼也不懂,就是給你打下手的,你說怎麼就是怎麼辦吧。”

巴根臺說道:“好!那咱們要先登一次益都的最高峰鳳凰山。”

楊妙真詫異的問道:“上山?這和修運河有什麼關係?”

巴根臺說:“大有關係,到了你就知道了。”

楊妙真見巴根臺成竹在胸,知道多問無益,索性就不問。她只管準備乾糧和飲水,跟巴根臺上山。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晌午時分,兩人登上了鳳凰山頂。登高遠望,天高地闊,江山如畫,二人心情不由得為之一爽。遠遠的,看到楊安兒的隊伍正緩緩向東,紅襖軍已經出征了。巴根臺兩世軍人,大軍出征見的多了,但是紅襖軍出征實在是目不忍睹,這哪裡是軍隊呦,分明是叫花子隊伍。巴根臺不由得長嘆一聲,對楊安大哥和這支軍隊的前途不由得暗暗擔憂。

但是他現在早已脫離行伍,行軍作戰自有別人籌劃。他現在最頭疼的是沒有一個計量標準,他登上鳳凰頂就是為了掌握計時和長度的標準。

他先讓楊妙真採來一根筆直的樹枝,然後讓楊妙真比著他的身高截斷。他知道王棟樑的標準身高是178cm,這樣這根樹枝就是178cm了。然後他把這根樹枝178等分,這樣他就得到了一個誤差不大的長度計量工具。

接著他伐了一棵大木,做了一個圓盤,草原的艱苦生活使他練就了不錯的木匠手藝。他截斷一根半米長的圓木立在圓盤正中,這就是一個簡單的日晷。木盤是晷面,晷針就是圭表中竿。忙完了這些,天也漸漸暗下來了,楊妙真跟著巴根臺忙來忙去,有一搭沒一搭的和他說著話,卻不知道他在幹什麼。

二人歇了一晚,第二天日出的時候,巴根臺把日晷立在鳳凰山最高點。晷針面向正南方向,南高北低放置,這樣晷面正好與天赤道面平行。這時晷針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這就是赤道式的日晷。

太陽由東向西,晷針投在晷面上的影子也由西向東不斷變化,當晷針的投影最短的時候就是正午。現在春分剛過,太陽在天赤道的北側執行,晷針的影子應該在晷面的上方執行。巴根臺知道赤道式的日晷刻度是等分的,只要他掌握了太陽升起、落山和正午三個晷針投影在晷面上的點,就能夠在晷面上標出刻度,顯示時刻。

巴根臺和楊妙真在鳳凰山呆了整整三個白天,反覆校正,終於他們得到了一個精確的日晷,他有了相對準確的計時工具。下山的時候,巴根臺詳細的對楊妙真講了日晷的運用,告訴他從此村子裡可以晨鐘暮鼓按日晷準確報時了,楊妙真好像進入了一個她從來也沒有想象過的奇妙世界。巴根臺對楊妙真說:“數學就是力量,誰掌握了數學,誰就掌握了開啟未來的鑰匙!”

但是僅有日晷是不夠的,日晷計時沒法準確到分鐘。巴根臺早就掌握了玻璃製造的技術,他根據日晷的時刻製作了一個沙漏,可以計時到分鐘,誤差不算太大。

一切準備好,他和楊妙真帶著沙漏和米尺在彌河建立了第一個水文觀測站。他在河中央打樁,測出了水深,這樣他就得到了水流量的資料。順流而下,又測出了流速的資料。掌握了彌河的水文資料以後,他們又橫穿盆地到了西面的淄河,掌握了淄河的水文資料。

現在,巴根臺要測兩河間距,就是運河的長度。他在淄河東岸立杆測影,當影子最短的時候就是正午。巴根臺用沙漏計時,記下了這個時刻,大約是鳳凰山時間12點零3分。巴根臺又在彌河西岸立杆測影,杆影最短的時刻大約是鳳凰山時間11點56分。兩地的時差是7分鐘,巴根臺知道太陽經過每個經度需時4分鐘,這樣兩地的經度差是:

7/4=1.75度

巴根臺知道地球子午線的準確長度是40009公里,每度是111.14公里,兩地經度差是1.75度。這樣他就得到了兩河之間的準確直線間距:

111.14公里*1.75度=194.495公里

這就意味著他們要修的運河長度大約195公里。同時他還得到了兩個重要資料,即彌河到鳳凰山經度差是:

3/4=0.75度

這樣他就得到了彌河到最高峰鳳凰山的距離是:

111.14*0.75=83.355公里

而淄河到鳳凰山的經度差正好是1度,這樣淄河到鳳凰山的距離是111.14公里。

他製作了半圓的角度尺,分別測算出彌河和淄河到鳳凰山頂點的夾角。再有這兩條河到鳳凰山的直線距離,根據函式算出了高度差。即:如果以彌河為基準算,鳳凰山的垂直高度是823.12米。

如果以淄河為基準算,鳳凰山的垂直高度是759.67米。這樣他得到了一個重要資料,就是淄河的水位比彌河的水位高出足有62.45米。這就意味著他將要修建的運河將有62.45米的落差。

而且根據他的測算,淄河的流速是彌河流速的2.3倍。如果簡單的把淄河和彌河聯接起來挖通,奔騰而下的淄河水會衝入彌河的河床,將彌河河道沖垮,造成洪水泛濫。所以,如果要想將運河修築成功,必須要建水壩,把奔騰而下的淄河流量量和流速都控制住。

巴根臺勘察地形以後,決定修建三個水壩,由西向東依次是:馬山水壩、鳳凰山水壩和劈山水壩。這樣奔騰而下的淄河水將得到有效控制,舒緩的流入彌河水道,不會造成災難。更要緊的是,當山洪暴發,淄河水位上漲的時候,可以透過水壩調控運河水位,不會造成盆地內的洪水泛濫,沖毀農田。(未完待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不科學御獸神秘復甦深空彼岸明克街13號光陰之外唐人的餐桌7號基地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宇宙職業選手我有一劍
相關推薦
仙醫小神農靈魂洞天狼騎旅行日誌萬界旅行的日常番草原黑暴我不是舊日造物主神瞳聖醫舊日秘聞錄舊日獵人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