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2 我要從南走到北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張晨他們從保亭回去瓊中,在路上,他和方天成說,我們的專案,就取草棚屋草棚的這個“型”,從營造法式上來說,我覺得這船形屋的結構, 沒有可取之處,也就是一個詞“因陋就簡”,保持最原始的營造方法,要是從代系上來說,卯榫結構是它的進化版。

方天成笑道:“我也是這麼覺得。”

“以前建築工地的臨時棚,不都是這樣的做法嗎, 毛竹、竹篾和竹排,把毛竹用竹篾捆紮出框架,竹排當作牆和頂, 頂上覆蓋一層油毛氈,工棚就搭好了,可以住人和當倉庫,真的要說,卯榫結構才是最合理的,沒有人字梁,屋頂不可能牢固。

“我想,我們的專案,還是要有人字梁,椽子的佈局,也就按江南民居的做法做,椽子上面覆蓋一層防腐防水的塑料膜,塑料膜上面,再加一個草棚頂,這樣,從外型上, 做出自己的個性, 隔熱的目的也達到了。

“還有, 牛棚的通風一定要好,用泥夯牆的話,就可以改進船形屋沒有窗戶的缺點了。”

張晨說著,方天成不停地點頭,說我知道了,我們的專案還是要功能性第一。

“對,就是這個意思。”張晨說。

他們到瓊中的時候,老謝和韓先生帶著一個司機,也從海城開著一輛七座的奧迪Q7趕過來,他們是來和張晨張向北碰面,然後帶他們回海城,明天一早,張晨和張向北,就從海城回去杭城。

包天斌和方天成他們,會繼續留在瓊中。

張晨他們到老坦的酒店時,老謝和韓先生已經到了,老謝還是原來的老謝,穿著真絲的花襯衫,灰色褲子,褲子的中縫可以切豆腐,腳上一雙白皮鞋,頭髮一絲不亂,手上還戴著一塊金錶,一派老式港商的樣子。

但韓先生這個真正的香港人,已經變成了一個海南人,剪著板寸頭,穿著沙灘短褲,上面是一件藍T恤,腳上是一雙人字拖,他看到張晨朝他上下打量,就說:

“不好意思,張總,正在和朋友喝茶,被老謝拖過來了,連衣服都沒來得及換。”

張晨笑道:“好啊,看到你這樣,我也放鬆了,韓先生,要是你還是原來的打扮,反倒會給我壓力。”

老謝和張向北都笑了起來,他們是見過韓先生往日的派頭的,韓先生也笑著說: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回不去了,回不去了,最多也就是短褲換成長褲,人字拖換成皮鞋,我都想不起來,我有多久沒穿長褲和皮鞋了。”

“韓先生現在是閒雲野鶴了。”張晨說,韓先生笑著點頭同意。

吃飯的時候,張晨問韓先生,現在還去全國各地講課嗎?

韓先生搖了搖頭,他說不去了,現在大師太多,論吹牛的本事,我已經比不過他們,甘拜下風,有人來我這裡聽課,轉身就把上課的筆記做成PTT,就變成他自己的教案,然後給自己封一個什麼聯合國的專家,就開始到處指點江山,領導喜歡聽什麼就說什麼。

“這樣的事情,我可做不來,拉不下這張老臉,只好金盆洗手了。”韓先生苦笑著說。

“主要還是,韓先生是有底線的。”張晨說,“我現在每個月,還會和柳成年一起吃頓飯,提起韓先生,他可是讚不絕口,說韓先生才是那種能讓人醍醐灌頂的專家,從不迴避問題,現在這樣的專家快絕跡了。”

韓先生趕緊擺擺手:“不敢當,不敢當,我敢說,那也要有像柳成年他們那樣的領導,才聽得進去,現在大多數時候,我是知道自己說了也白說,就不說了,何必敗人家的那個興。”

“老韓是真有水平。”老謝插話說,“現在我們‘錦繡中國’出來的對房地產行業的分析報告,是各大券商最重視的。”

“這也是我最後一塊陣地了。”韓先生自我解嘲地說,“每年也就給公司內部的人做做培訓,幫助出出主意,好在譚董還不會把我的話,當成一陣風。”

老坦這裡的炸牛骨很好吃,張晨喜歡,連老謝和韓先生,第一次吃到,也說好吃,老謝奇怪了,他說,我經常來瓊中,怎麼就沒有聽說過這家店,還有這麼好吃的炸牛骨?

他說著眼睛看著包天斌,包天斌趕緊說:“不怪我,謝總,我也是上次張總來的時候,第一次來這裡吃,我這個戰友,開了這家店,就一直沒有和我說。”

這個,張向北可以證明。

……

張晨他們回到杭城,發現家裡已經多出了一個人,張向西看到張向北回來了,就拍了拍他的大腿,讓他蹲下來,張向北知道,張向西這是要騎到自己的肩膀上,就乖乖地蹲了下來。

沒想到張向西沒有爬到他的肩膀上,而是慫恿著,讓劉雯倩騎到了張向北的肩膀了,其他的人都笑了起來,劉雯倩在張向北肩膀上憋紅了臉,張向西和張向北說:

“北北,我就要是小學生了,不能再騎在你肩膀上了,我把你的肩膀,讓給劉雯倩了。”

張向北趕緊說好好。

張向西問劉雯倩:“劉雯倩,坐在北北的肩膀上,是不是可以看得很遠?”

劉雯倩飛快地點頭。

張向北當天去了永城,第二天又和向南一起回來杭城,張向北是來接田口幹也和幅先生一行,向南是來接拉姆的,他們在土香園大酒店吃了晚飯,就趕回去了永城。

第二天,張晨、劉立杆和譚淑珍,也應邀回永城參加了永城國際街頭戲劇節的開幕式。

三個人在永城回杭城的路上,張晨和劉立杆中午的時候喝了酒,譚淑珍在前面開車,他們兩個坐在後排,張晨接到了漢高祖劉邦的電話,問張晨在哪裡,張晨說在永城回杭城的路上。

“有什麼事,劉大哥?”張晨問。

“一點小事,就是我幾個臺灣朋友,碰到了一個狀況,想請你和杆子幫助出出主意,你們不是主意多嘛。”漢高祖劉邦說。

張晨說好,我們大概還有四五十分鐘回到辦公室,大哥你過來吧,杆子和我在一起。

漢高祖劉邦聽到電話那頭譚淑珍的聲音,問:“是不是珍珍也在,讓她幫助一起出出主意,涉及到土地的事,這個她懂。”

張晨也不徵求譚淑珍的意見了,就回答說好。

放下電話,張晨才和譚淑珍說:“一起去我辦公室,劉大哥有事找我們。”

譚淑珍點了點頭。

三個人到了“半畝田”大廈門口,看到漢高祖劉邦站在大門口,正和海根在聊天,見他們的車到了,海根和漢高祖劉邦說,到了到了,漢高祖劉邦轉過身,就看到張晨他們三個人,正從車上下來。

大家一起上樓坐下,譚淑珍給他們沏茶,張晨問漢高祖劉邦,大哥你現在好嗎?

“好,我現在是山野村夫,龍井老人,一個星期才進一次城,要不是受人之託來找你們,我現在應該還在龍井喝茶。”漢高祖劉邦說。

好嘛,張晨想到了前天見到的韓先生,心想,你們一個香港人,變成了閒雲野鶴,一個臺灣人,變成了山野村夫,倒是我們這三個大陸人,每天還忙得像剛解開鏈子的狗。

張晨不禁笑了起來,劉立杆問,你笑什麼?

張晨就把自己剛剛想到的,和他們說了,他們三個人也笑了起來。

漢高祖劉邦說:“那是你們放不下,你們也完全可以放下啊,現在,連兒女的大事都解決了,你們完全可以和我一樣,每天喝喝茶,等著抱你們的孫子外孫。”

“我們可不敢。”譚淑珍走過來在沙發上坐下,接過話茬:“外孫輪不到我們抱,只能給自己找點事做做。”

張晨和劉立杆大笑,知道譚淑珍說這話是什麼意思,上面還有八個老人呢,張向北和向南要是有了小孩,哪裡輪得到他們帶,那八個老人能不能擺平都不知道。

再說,這張向北馬上要南下海南再創業了,向南向北分居南北,小孩的事,肯定還不在他們的議程上,不要期待。

寒暄過後,張晨問漢高祖劉邦,他在電話裡說的是什麼事。

漢高祖劉邦說:“是這樣的,我臺灣幾個朋友,在九堡,也就離小老弟你的物流基地不遠,他們在那裡有兩家工廠,當時招商引資進來的時候,土地就像撿來的一樣,才八千塊一畝,他們的工廠,拿的地就不少,加起來有一百四十多畝。

“那個時候,老實說,他們把地拿了,做個評估,轉身抵押給銀行,連造廠房的錢都出來了,等於是自己一分錢沒掏,就在大陸有了工廠。”

張晨他們三個點點頭,那些年,這樣的事情還真不少,別說九堡,就是下沙工業園區,那些招商引資進來的外資企業,土地也不過就幾千塊錢一畝,還享受免稅政策,所有那些招進來的企業,佔地面積都很大,在廠區裡大搞綠化和花園,容積率很低。

到後來開發區土地緊張的時候,想辦法又去動員人家退一部分土地出來,結果是難上加難,吃進去的肉,有幾個人願意吐出來?

漢高祖劉邦還沒有說,他們三個就想到了,他的這幾個朋友,大概也碰到了這個問題。

果然,漢高祖劉邦接著就和他們說,現在,房地產不都擴充套件到九堡了嘛,地就是錢啊,看著這麼大塊的土地在那裡,創造的效益沒有多少,當地政府就做朋友的工作,想讓他們退一部分土地出來,最好的話,乾脆自主搬遷,也就是讓你滾蛋。

“我朋友當然不願意,守了十幾年,佔著的土地變成寸土寸金了,現在要他們讓出來,他們怎麼會願意,再說,當時拿地的成本在那裡,你就是再溢價,能溢多少?

“不管是搬遷還是縮小規模,對他們來說,都是很吃虧的事情,但要就這樣,一直賴著,把關係搞得很僵,也不是個辦法,他們就跑來,讓我幫他們出出主意,我能有什麼主意,現在都已經是山野村夫了,不折騰已經好幾年了,就想到了你們。”

“他們工廠是做什麼的?”張晨問。

“光電產品,其實也就是LED。”漢高祖劉邦說。

“效益怎麼樣?”張晨繼續說。

“就是效益不怎麼樣,變成了雞肋,不不,是比雞肋還不如,地方政府才想甩了他們。”

漢高祖劉邦搖了搖頭,接著說:

“剛開始的幾年效益不錯,現在是江河日下,一年不如一年,做LED,深圳的寶安和中山的古鎮,省裡的餘姚、上虞,江蘇的南通、常州都起來了,發揮了群體效應,當地各種原物料的成本都很低,相對來說,他們已經沒有什麼競爭力。”

張晨他們三個聽出來了,這事情確實比較麻煩,一百四十多畝,佔著這麼大一塊地又不出效益,不僅是工廠老闆壓力大,其實地方政府的壓力也很大,現在杭城周邊的村鎮,能開發的土地已經很少,用地指標很緊張,像這種地塊,就是鄉鎮無動於衷,上面也盯著呢。

三個人低著頭想著,想了一會,張晨說:“要是這樣硬耗著,肯定不是辦法,必須要轉型,轉型的同時,還要有一個故事,可以說給方方面面的人聽。”

漢高祖劉邦點點頭:“我也是這麼想的,就是為他們自己好,他們也必須轉型,不轉型是死路一條,但對他們來說,要轉型也有困難,手上沒有什麼核心的技術,也沒有多少錢,現在不是當年,有個幾十萬就可以做事情了,現在做什麼都需要大投入。”

“做創意小鎮吧。”譚淑珍說,“現在政府鼓勵做這個,創意小鎮的故事,可以一說一大把,想好一個點子,把那裡改成創意小鎮,然後再進行招商,這對當地鎮政府來說,首先面子上過得去,可以寫進自己的年度總結裡。”

劉立杆和張晨都很支援譚淑珍的這個想法,劉立杆說:

“一百四十多畝地,要是改建成一個創意小鎮,也已經夠了,而且,如果轉型成創意小鎮,他們的管理團隊還不需要解散,只要轉型就可以。”

“這個想法不錯。”漢高祖劉邦說,“如果能夠轉變成創意小鎮,確實可以改變他們現在的困境,也沒有人會再打他們的主意,可是,現在創意小鎮這麼多,而且都是建立在當地產業的基礎之上的,他們那裡,又沒有什麼產業基礎,總不能做個LED小鎮吧?”

“可以做市場!”張晨突然冒出了一句。

“你瘋了?”譚淑珍叫道,“九堡已經新建了那麼多的市場,現在都半死不活在那裡,還想去湊這個熱鬧?你就是想建,現在也沒有人敢批。”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宇宙職業選手明克街13號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我有一劍7號基地深空彼岸光陰之外神秘復甦
相關推薦
刺客公會緋聞女主播鐵血艦娘異聞錄回檔2000回檔1995喪屍狂潮重生奔騰年代影視位面完美人生影視破壞神影視女神穿越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