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番外 -後來的故事(一)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2013年10月,中國上海。

電影《小山謠》的在滬舉行媒體見面會。

這是一部小成本影片,講述文-革後期教書老師王志的故事。

導演是新人,名叫範池,只有三十歲,據說是從法國專業電影學校留學歸來,之前在國外擔任助理導演,拍攝過一些電影短片,在國際上也獲了不少獎項。

電影《小山謠》,是他第一部長片處女作,入圍了本屆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

不過因為國內除了關注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對其它單元並不是太熟悉,所以國內關注度不是很高。

現場記者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看在電影出品公司的面上,出席了媒體發佈會。

還有極少部分,是聽說發佈會現場,會來一位重量級的嘉賓助陣。

很多記者都猜測大概是國內某個二三線的藝人或者當紅人氣小生,分量也就那樣,不過因為好奇,大家還是懷有期待。

電影《小山謠》的演員陣容並不吸引人,幾位主演,只有一位記者能叫得出名字,其他絕大部分都是舞臺劇演員或者乾脆就是某個影視基地的群眾演員。

製作班底也不吸引人,據說因為節約成本,基本上所有的後期工作,都是導演擼袖子自己上的。

導演本人倒是比較幽默,大概知道在場記者都是電影出品方花錢請來的,沒有一點文藝片導演的架子,非常會自我調侃。

因為導演機智有趣,現場氣氛很好。

臺上臺下互動頻繁,聽了這麼久導演的單口相聲,臺下有記者坐不住了,“導演,你那位神秘嘉賓什麼時候來啊,我們都等急了。”

話音一落,記者哈哈大笑,紛紛起鬨,要求神秘嘉賓速速亮相。

年輕的導演也不含糊,他拿著話筒對著那位帶頭嚷嚷地記者笑道,“好了,好了,他們早就來了,現在有請神秘嘉賓到場,你們的掌聲可要熱烈一點,給點面子啊。”

臺下記者又是一陣鬨笑,無論是否期待,在導演的要求下,大家都大力鼓掌。

然後導演衝後面工作人員說了什麼,工作人員一路小跑,開啟側門,然後一個身材高挑纖細,棕色捲髮的外國人在記者的掌聲和攝影師的閃光燈下亮相。

不是記者之前猜測的二三線藝人,也並非什麼當紅小花生,來人甚至不是中國人。

“她看起來好面熟啊,我在哪裡見過她……”記者a對坐在身邊的同行小聲嘀咕道。

“我也覺得眼熟,我不記得在哪裡見過了,真的好眼熟!”同行b尋思著是不是哪個國家逼格比較高,但是知名度在國內並不高的演員。

這張臉太熟悉了,名字似乎就在嘴邊。

很快,記者中有人叫出了來人的名字。

“是塔瑪拉·霍恩!”

“啊啊啊啊,是塔瑪拉·霍恩,《哈利·波特與鳳凰社》、《黑暗將逝》、《大新聞》的導演,塔瑪拉·霍恩!”

提起塔瑪拉·霍恩中國記者或許還會遲疑,想一想這個人是誰,但是一提“哈利·波特”,記者們立刻想起,臥槽,這不是“哈利·波特”系列唯一一位女導演,還是國際著名導演,電影刷獎無數,年初憑藉一部紀錄片,不僅刷了金熊獎,還拿到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

最重要的是,幾年前宣傳“哈4”的時候,曾來到中國做宣傳。

雖然這一撥記者早就不是當年採訪霍恩那撥,但這位法國女導演熟練的用中國話報菜名,還是讓很多記者印象深刻,這可是許多中國“哈迷”津津樂道的段子!

原本記者們的掌聲還很敷衍,當知道對方身份時,現場分貝高了一倍不止,現場二百多家記者愣是發出了兩千多家記者拍出的掌聲。

這可真是重量級來賓,雖然不一定是頭條,但絕對可以登上電視娛樂新聞,要知道這可真是實打實的國際大導演,塔瑪拉·霍恩的影片除了《哈4》就沒有在中國大陸公映的,近期也沒有聽說她有什麼作品,所以說,此行霍恩的目的,就是單純為了宣傳《小山謠》來的。

很多記者心裡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制片方到底花了多少錢,請來塔瑪拉·霍恩,又或者說塔瑪拉·霍恩要來中國拍戲?

不過,還不等記者問出來,霍恩就非常直接地說起這個問題。

她用生澀的中文一句一頓地說道,“這是我在中國最好的朋友,範池,他是我的同學,希望大家罩著他的新片,謝謝。”

說完,霍恩微笑著看著臺下,似乎有懷疑臺下記者是否聽懂了她的法式中文。

不過很快,她露出了微笑。

因為臺下雷鳴般的掌聲表示臺下的記者聽懂了她說的什麼。

於是她做了雙手相扣握拳,對臺下記者做了一個作揖。

臺下記者的掌聲更加熱烈。

塔瑪拉·霍恩不會中文,這麼長的一句話,霍恩卻全部用中文說出來,雖然口音非常重,但是可以聽出來對方到底說什麼,這就非常不容易,可以看出霍恩來之前一定私下練習了好多遍,比起很多外國來中國圈錢開口就是“我愛中國,我喜歡中國”,塔瑪拉·霍恩更有誠意。

更重要的是,她清楚的說明,她並非制片方請來的,而是因為導演的私人關系。

若說那句“在中國最好的朋友”、“同學”讓臺下記者詫異,那霍恩的中國話以及說完後的那個作揖,就徹底讓記者們激動了。

這可是塔瑪拉·霍恩,塔瑪拉·霍恩,人家竟然這麼客氣,這麼有禮貌,對中國人這麼友好,對比那群純粹來中國圈錢的傢伙,霍恩這個真正為朋友來的,可讓大家感動多了。

除了日本人,會說中文的外國人在中國普遍都會受到比較善意的對待,這是一個非常熱心和包容的國家。

很多記者開始搜尋範池和塔瑪拉·霍恩的百度百科,然後發現兩人確確實實是同學,而且這個叫範池的年輕導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在塔瑪拉·霍恩的b&h工作室裡工作,範池擔任了霍恩多部電影的助理導演,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哈4》!

塔瑪拉·霍恩來了以後,現場氣氛明顯熱切很多,儘管霍恩並非妙語連珠的人,之後的發言也一直用英語,但這不妨礙臺下記者高漲的情緒。

臺下記者問了許多問題,關於霍恩和導演範池的友誼,關於霍恩的中國印象,也詢問了霍恩是否有到中國拍攝電影的可能。

霍恩都好脾氣地一一作答,當然她也沒有忘記此行目的,霍恩無論回答什麼,都不忘記叮囑記者,這是電影《小山謠》的媒體發佈會,讓他們回去寫新聞的時候,別忘記多寫一些《小山謠》的內容。

自從去年塔瑪拉·霍恩柏林電影節宣佈《沉默的鏡頭》後,會將大部分時間交付於家庭,媒體就很難在公眾場合見到這位天才導演。

沒想到今天,大家竟然如此近距離的見到這位才華橫溢不拘一格的法國導演,記者們都感到非常興奮。

範池並不在意霍恩的“喧賓奪主”,事實上,沒有霍恩,現場氣氛根本不可能這麼濃烈,他很很感激霍恩的到來,霍恩一直在幫忙宣傳,她和以前一樣不善言辭,不善於處理和記者的關係,只能用很笨拙的方式提醒記者,這裡是《小山謠》的電影發佈會現場。

媒體發佈會後,霍恩謝絕了媒體採訪,先行離開。

若是霍恩剛出現時,大家還懷疑,導演很有可能是片方請來的,媒體發佈會結束,這種懷疑已經徹底消失,因為發佈會現場,這位範導演表現的和霍恩相當熟稔,而霍恩也像大家透漏了一些事情,她的中文很多都是跟著範池學的,範池和霍恩的熟悉程度,甚至比百度百科上說的更加密切。

霍恩先行離開,但是記者卻意猶未盡,他們非常想知道這位法國導演接下來的行程,讓他們失望的是,霍恩只在中國待很短的時間,這次她純粹是來中國玩兒的,並沒有工作的打算。

“他們接下來要離開上海,去別的城市。”範池說道。

“那您會作陪嗎?”記者忍不住問道。

“我才不做電燈泡呢。”範池哈哈大笑。

記者一愣,這言下之意豈不是來的不僅僅是霍恩一人,她的丈夫,英國作家雷蒙德·培根也來到了中國。

可惜記者怎麼追問,範池就是不給記者路線圖,甚至連電影出品公司希望透過範池搭上塔瑪拉·霍恩,也被範池拒絕了,至少這一次不行,對方是因為私人交情,願意幫他一個忙,他要是仗著交情,讓人家幫更多的忙,甚至佔用人家原本出行的時間,那就是他的問題,做人要心懷感激,總不能那麼不靠譜。

饒是有塔瑪拉·霍恩同門這個噱頭,又有戛納電影節入圍“一種關注”等榮譽,這部名叫《小山謠》的影片,票房依然非常慘淡,最終只有一百萬人民幣,其中過半還是高校組織的讓學生觀看的,若非電影已經賣出不少海外版權,回本都是一個問題。

得知範池的處女作中國票房慘淡,也從一些人口中瞭解文藝片似乎在中國還未形成一個規範化多邊化的市場產業鏈,雷蒙德再次向範池提出要讓回法國發展,中國確實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很有潛力,但是目前來說,這個市場遠沒有成熟到可以讓範池這樣的文藝片導演如魚得水的地步。

範池依然拒絕。

雷蒙德嘆一口氣,只能作罷。

》》》》》

2015年,沉寂許久的法國導演塔瑪拉·霍恩帶著她的新片《18號禁區》亮相今年第68屆戛納電影節,這是她繼《精神病人》,十年後,第二次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

對於一貫高產的塔瑪拉·霍恩導演,三年沒有作品問世,其實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議地事情,霍恩拍戲非常快,她是業內公認的前期快手,前期拍攝幾乎不會超過三個月。

《18號禁區》以女性同性戀為題材,講述了兩個寂寞的家庭主婦,互相慰藉,因同病相憐漸漸產生滋生了非同一般的情愫。

這部電影不僅取材大膽,內容也相當的驚世駭俗。

不同於當年風靡全球的影片《斷背山》那種隱晦的愛情,《18號禁區》兩位女性戀人表現愛的方式相當直白露骨。

親吻挑逗,互相攀比誰的技巧更加高超。

霍恩的床戲一直花樣百出,哪怕到了女同題材的影片,也毫不遜色,讓人看了面紅心跳,口乾舌燥。

但故事的結局卻相當的出乎意料,她們並沒有像她們表現的那麼勇敢,當各自的丈夫回來後,她們選擇迴歸各自的生活,切斷聯絡,見面假裝從不認識。

這是一部看似淺顯露骨,事實上卻非常耐人尋味的影片。

兩位女主角並非活躍在銀幕上經驗老道的明星,而是兩位籍籍無名的舞臺劇演員。

事實上,兩位女主角曾經邀請過凱特·溫斯萊特和伊莎貝爾·阿佳妮,前者是因為檔期問題,後者則是因為無法接受太多的露骨戲份而拒絕。

既然心儀的演員拒絕出演,導演乾脆啟用新人,親自上陣調-教。

出演該片主演之一的女星薩琳娜在媒體見面會毫不避諱地指著另一位演員說,“我熟悉她每一寸肌膚”。

同性題材影片歷來都是各大電影節非常常見的題材,巧合的是,包括《18號禁區》在內,今年有多部女同題材影片亮相戛納電影節。

其中不乏質量上乘之作。

塔瑪拉·霍恩這部迴歸之作,在二十多部主競賽入圍影片中,絕對算是比較好的片子,電影十分搶眼,無論是劇情節奏還是畫面都無可挑剔,或許是因為女同題材影片,今年氾濫,評審團總覺得和霍恩以往的作品相比,總少了一些新意。

看過了《大新聞》、《沉默的鏡頭》這樣驚豔的影片讓大家對霍恩的期待值更高,《18號禁區》縱然是一部上乘之作,但是和大家心理期待值還是有差距。

霍恩是戛納電影節體系培養出的嫡系,又是法國人,評審團成員中,許多是塔瑪拉·霍恩的推崇者,縱然《18號禁區》並非最好的那批,評審團還是決定將評審團大獎,也就是銀棕櫚獎頒發給她。

不過,這個獎還是受到了不小的爭議,媒體的爭議焦點其實很奇怪,《18號禁區》在霍恩過往作品的評分中不上不下,處於中游,比它分數高的有好幾部電影,其中就包括多年前入圍戛納的那部《精神病人》。

在《精神病人》尚未獲得如此殊榮,多年之後,塔瑪拉·霍恩卻憑藉一部還不如《精神病人》的女同題材影片,拿到了評審團大獎,難道這是戛納遲到了近十年的補償不成?

當然,也不會有媒體覺得這個獎塔瑪拉·霍恩不配得到,要知道《18號禁區》還是一部非常不錯的電影,媒體雖然覺得電影趕上今年的女同大軍,有些審美疲勞,但還是一部非常不錯的電影。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過,因為電影的禁忌畫面比較多,估計這又是一部15禁或者13禁題材影片。

估計明年的凱撒獎也不會有《18號禁區》什麼事情,畢竟權威獎項很少將大獎頒給一部限制級電影。

》》》》》》》》》

塔瑪拉·霍恩三十五歲那年,被is正式聘為導演系講師,負責電影編劇公開課和視聽語言專業課,授課學生不僅包括導演系,還有劇作系。

她也是導演系最年輕的講師,沒有之一。

馬修·卡索維茨聽到這個訊息,忍不住羨慕嫉妒恨起來,嗯,當年他也想考is,可惜沒考上,等到他水平夠了,年齡又不夠了is只招收27歲以下的學生。

沒想到自己這個好友不僅考上了,多年以後還成為了講師,真是“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的節奏。

塔瑪拉·霍恩的公開課,是學生們最喜歡的課程之一。

因為霍恩老師拍戲經驗豐富,例子也是隨手拈來,聽她的課非常有趣。

當然霍恩老師也不會將他們當成小孩子,事實上,進入is學習的無一例外,都是電影行業的佼佼者,他們根本不像是剛入門或者根本沒入門的學生那樣需要老師講述基礎課,霍恩傳授他們的,都是一些技巧和經驗。

相比起很籠統的教學,霍恩似乎更喜歡因材施教,她比較喜歡先讓學生做作業,做完作業在給學生講問題。

當然,也不是所有學生都非常吃霍恩老師這一套,桀驁不馴的學生也大有人在,畢竟他們中,很多學生入校以前,已經有非常成熟的作品,有時候霍恩講得,對他們來說是老生常談,又或者他們認為自己的是對的,堅持己見。

這麼多學生,總有那麼一兩個刺頭兒。

這個時候,霍恩老師的做法就非常讓人意外了,她根本不和這些學生溝通,而是直接交給系主任。

霍恩的說辭也非常明白,我只負責講課,這些學生聽不下去我的課,那就說明我的教學方式不適合他們,讓適合的老師去教他們吧!

如此一來,大家對霍恩老師的性格大概也有了一個準確的瞭解,這是一個看上去非常細膩,內心卻異常簡單粗暴的人。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神秘復甦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宇宙職業選手光陰之外我有一劍明克街13號7號基地唐人的餐桌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
相關推薦
逆流十八載帶著蟲族降臨異界這件事在下慎二,有何貴幹幽冥黑蛇我沒想荒野直播啊靈主無極天命靈主末日靈主我必翻天男人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