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削藩之爭(一)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削藩之爭(一)

“這裡有一份奏本,你們看看吧。”李修遠從龍案上拿起一張摺疊著的白紙,方孝孺連忙起身取了過來。

奏本,是明、清時期臣工向皇帝上奏的文書之一。明初定製,臣民具疏上於朝廷者為奏本,也就是,在當時,臣民有事要向皇帝上奏時都使用奏本。後來歷史上的永樂二十二年對此進行改革,增加了題本,並且規定題本、奏本並行,官員公事用題,私事用奏。

至於大家所熟知的奏摺,其實是康熙年間才正式開始使用的,清初以前並無奏摺一,只是受電視劇及部分參考書的誤導,很多人都以為歷朝歷代均有奏摺,其實是大錯特錯。不是常有一句話是這麼的麼:有本上奏,無事退朝。這本,就是奏本的意思,不過後來奏摺也包括其中。

方孝孺接了奏本,立即仔細閱讀起來。看著奏本上的內容,即使方孝孺有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膽魄,此時也不禁大驚失色。不過方孝孺終究是方孝孺,大驚之後,便恢復如常,只是臉色漸漸變得凝重起來。

“念。”李修遠沒時間讓方孝孺他們一個一個慢慢的看,直接對方孝孺道。

“奏:燕王智慮絕人,雄才大略,酷類先帝。北平形勝地,士馬精強,金元所由興。今宜徙封南昌,萬一有變,亦易控制。夫將萌而未動者,幾也;量時而可為者,勢也。勢非至剛莫能斷,幾非至明莫能察。謹具奏聞。洪武三十一年六月九日,戶部侍郎卓敬。”

方孝孺抑揚頓挫的將奏本的內容一字不差的念了出來,其餘三人在方孝孺念出‘燕王’二字時臉上還有些疑惑不解,等到方孝孺將全文內容全部唸完,他們的臉色早已變得和方孝孺之前那般震驚的面無血色。

別方孝孺等人為何會這般失態,實在是因為茲事體大,由不得他們不震驚。

燕王何許人也?那可是自秦愍王朱樉、晉恭王朱棡相繼死後,不僅在軍事實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為諸王之的燕王朱棣,是歷史上動‘靖難之役’,把建文帝朱允炆趕下皇位,自己當皇帝的雄才大略的明成祖。

雖然現在燕王還沒有明顯的叛變跡象,但朱元璋在未死之前就已察覺到了朱棣對朱允炆皇位的威脅。如果老天爺能給朱元璋再多活幾年,或許朱棣的問題完全可以輕而易舉的解決,而不必等到朱允炆登基後再來煩惱。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朱元璋自詡一生英明神武,當年更是跟自己的大兒子朱標,我要把一根全是刺的棍子打磨的乾乾淨淨的再交到你的手上。朱元璋嘴裡是這麼,他實際也是這麼做的,因為他後來把滿朝文武中全部能威脅到自己子孫皇位的功臣們幾乎全部屠戮殆盡,同時還把自己的其他兒子全部封了親王,讓他們鎮守戍邊,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朱家皇權的統治。這時,朱元璋以為自己設計的非常完美,他可以放心的去了。

直到臨死之時,朱元璋才突然現,自己雖然把那根棍子上的刺都除的乾乾淨淨了,卻又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在那根棍子上釘下了一枚比刺更可怕的大大的釘子。只是他就要死了,再沒力氣和時間親自把那枚釘子除掉,於是他期望著自己的皇孫朱允炆能夠靠自己的努力拔掉這枚釘子。

當初朱元璋要分封親王之時,就有都察院的一名御史冒死進諫,絕不可分封親王,否則必造成西漢時的‘七王之亂’,朱元璋當時一刀直接咔嚓下去,就把那御史給送上了西天。

後來明初能臣卓敬上書,指出了分封諸王將帶來的弊病,而到山西任職平遙儒學訓導的葉伯巨則更加明確的:‘秦、晉、燕、齊、梁、楚、吳、蜀諸國,無不連邑數十。城郭宮室亞於天子之都,優之以甲兵衛士之盛。臣恐數世之後,尾大不掉,然後削其地而奪之權,則必生觖望。甚者緣間而起,防之無及矣。’

結果卓敬幸運的活了下來,葉伯巨卻被朱元璋以離間骨肉最給下獄處死。此後再沒人敢向皇帝諫言。

靖難之役的爆,葉伯巨的的遠見均一一得到了充分的證實,只可惜已經晚矣。

隨著時間越來越久,燕王的實力越來越強,尤其是秦王、晉王都死了之後,朱元璋才猛然醒悟自己犯下了大錯。而對此洞若觀火的幾位大臣們也同時感覺到了來自燕王朱棣對新皇建文帝皇位的巨大威脅。

如方孝孺、黃子澄、齊泰及陳迪等人才會在李修遠當皇帝前,三番兩次進宮與皇帝密商削藩之事。

削藩之事非同可,絕不能走漏半風聲,否則一旦引起燕王警惕,必將造成藩王造反,舉國大亂。

只是方孝孺他們沒想到,在自己與皇帝密謀此事之時,居然還有其他人直接向皇帝上奏了削藩事宜。如此,也就意味著密謀削藩之事很可能已經走漏了訊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陛下,這……”黃子澄好不容易回過神,指著方孝孺手中的奏本憂心忡忡的看著李修遠徵詢道。歷史上,黃子澄是最早與建文帝朱允炆談及削藩一事的,因此他對皇帝心中的憂慮自然比別人更加清楚。

“無妨。卓愛卿朕還是比較瞭解的,此事關係重大,他斷不會私自向外宣傳。不過諸愛卿對此事可有什麼看法?”李修遠搖搖頭示意大家不用擔心。卓敬雖然只是一個戶部侍郎,但卻是對建文帝朱允炆最為死忠的臣子之一,他既然敢向皇帝進言,也就表示他早已做好了接受任何結果的準備。

“微臣以為,卓大人所言甚是。然則,燕王雄踞北方,勢力已成,徙封於南昌並非輕而易舉之事,且諸王分封異地,大強弱勢不同,而順逆之理異也。是以微臣認為,先擒燕王,震懾其餘諸王,再逐一破之,方為上上之策。”齊泰率先從位子上走出來,委婉的表達了自己對卓敬所提出的將各藩王南遷北、北徙南的提議持反對意見的態度,同時也提出了自己對削藩一事的看法。

“陛下,齊大人所言不無道理。但燕王勢大,且無劣跡,更無叛逆之跡象,削之無名,不易破之,而周、齊、湘、代、岷諸王,在先帝時,尚多不法,削之有名。今欲問罪,宜先周。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黃子澄也緊隨其後的闡述了自己的觀,並否定了齊泰先從燕王下手的建議。

“你們呢?”對於齊泰與黃子澄的提議,李修遠早就預料到了,但為了表示一定的尊重,他雖然不同意他們二人的觀,卻也不打算直接否決他們的提議,因此不予任何評論,直接把目光落在了一語不的方孝孺與陳迪兩人身上。

黃子澄和齊泰兩人也目光炯炯的望著一向被皇帝倚為老師的方孝孺及皇帝先父的故交好友陳迪身上,心中暗自揣測他們究竟會同意誰的觀。

因為只要他們二人都同意自己的觀的話,那麼這削藩一事便就算定下來了,由此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必將再提高一些。是以齊、黃二人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方、陳兩人的看法。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我有一劍深空彼岸神秘復甦明克街13號不科學御獸7號基地唐人的餐桌宇宙職業選手光陰之外
相關推薦
道系大佬緋彈之超電磁炮穿越電影世界旅行冷麵老闆仙狂神癲超腦小子我真不是如來大佬失憶後只記得我祝你安息可負如來可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