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162曲端和吳階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名正而言順,言順而事成。

官封了,儀式也搞了,張浚想知道曲端下一步的打算,就派遣張彬以招募禁軍為藉口,到渭州觀察曲端的狀況。

張彬見到曲端問道:“公常患諸路兵不合,財不足;今兵已合,財已備,婁宿以孤軍深入吾境,我合諸路攻之不難。萬一完顏宗翰並兵而來,何以待之?”

這話的意思是:您常常憂慮各路兵馬不能集中,財用不足,現在兵馬已經集中,財用已經齊備,婁宿以孤軍深入我境,我會合各路軍隊向他進攻並不困難。萬一宗翰集中兵力前來,怎麼對付他?”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曲端說:“不然,兵法先較彼己,今敵可勝,止婁宿孤軍一事;然將士精銳,不減前日。我不可勝,亦止合五路兵一事;然將士無以大異於前。況金人因糧於我,我常為客,彼常為主。今當反之,按兵據險,時出偏師以擾其耕穫。彼不得耕,必取糧河東,則我為主,彼為客,不一二年必自困斃,可一舉而滅也。萬一輕舉,後憂方大。”

這話的意思是:你說的不對,兵法先比較敵我雙方情況,現在敵人可以戰勝,只有婁宿孤軍一件事。但金軍將士精銳不減以前。我們以前不戰勝他們,現在僅僅做了集中五路軍隊一事,但將士和從前沒什麼不同。我們怎麼可能戰呢?況且金軍困糧於我,我常處於被動,敵人常處於主動。當今應當反其道而行之,指揮軍隊佔據險要,不時派出偏師擾亂金軍耕耘收穫。敵人不能耕種,必然到河東奪取糧食,這樣我就處於主動,敵人就處於被動,不到一二年時間敵人自己必然發生困敝,可以一舉殲滅。萬一輕舉妄動,必然留下無窮後患。”張彬將曲端的話上報,張浚沒有採納曲端的意見。

曲端不救延安也好,不救李彥仙也好,都是曲端的錯。但是感覺曲端這段話還是很靠譜的。

張浚沒有認同曲端的計策,這也為張浚和曲端的不合埋下了伏筆。

建炎四年(1130)春,金朝大將完顏婁室攻陷陝州,長驅直入潼關,“曲端遣吳玠拒之於彭原(今甘肅慶陽),而自擁兵邠州為援。”。

金軍前鋒撒離喝晃晃悠悠的就來了,他根本沒想到,還會有人敢於和大金勇士對抗,被吳玠打得滿地找牙。

這一仗估計打非常狠,撒離喝是“懼而泣”,內牛滿面。

打敗仗的事情,金國也越來越多了,但是你一大老爺們,淚腺也太發達了吧。所以金兵都笑話老撒為為“啼哭郎君”。

完顏宗弼也哭過,金國這些將領有點意思。

首戰雖告捷,不久雙方再次交戰,這一次,老撒是做好了相當的準備,一定要把吳玠給打哭。

吳玠兵少便向曲端求救,結果曲端不予發兵,吳玠戰敗,金軍乘勝焚燬邠州城。

吳玠埋怨曲端不派兵救援,曲端指斥吳玠違犯節度,“由是二人有隙”。

這位曲端以後的死埋下了伏筆,吳玠豈是好惹的?

吳玠因敗降職,不就之後張浚又升吳玠為秦鳳副總管。

張浚拔用吳玠,也是表達對曲端的不滿。

曲端看似精明實際很蠢,你不救其他部隊就罷了,連你手下第一大將吳玠你也不救,簡直太搞笑了。

他這一系列的動作,幾乎把所有能得罪的人,都給得罪了。當秀髮去無蹤的時候,你的頭屑就很出眾了。

金兵進攻潭州(在下沒查到是今天的哪裡,估計應該就在陝甘地區。),帥臣向子諲率兵抵抗。

雙方激戰八日,二月初二,金軍攻陷潭州。

王日柬、劉價、趙聿之戰死,向子湮率軍逃走,金兵大肆劫掠,屠殺潭州城。

向子湮(1085-1152),字伯恭,號薌林居士,臨江(今江西清江縣)人。

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蔭補官。

說到這裡又有要解釋的名詞了。以蔭補官可以濃縮為兩個字:補蔭。

簡單點說,就是老子是大官,兒子就能直接當小官。

咱們把話題扯遠一點。

在秦漢以前,中國都是世卿世祿制,老子的官兒子可以繼承。

這種選官方式很容易滋養出一批廢物來,並不是英雄的老子都有英雄的兒子。

咱們隨便舉個例子,司馬家從司馬懿開始,到司馬師、司馬昭,即便是司馬炎也都能談的上是有本事的人。

可是司馬炎卻生出了一個傻兒子司馬衷,弄漢人天下是雞飛狗跳,整出一個五胡亂華,十六國戰亂出來。

由此可見,血脈傳承很不靠譜。

咱們在說一個題外話,曾經在一個酒局上,在下說:“戰國末年秦國統一天下是歷史的必然。”

當時有一個哥們抬槓,說:“憑什麼秦國是必然,其他幾個國家就不能統一嗎?他們為什麼不是必然呢?”

這個問題好,其實很多歷史書都說了這句話,秦國統一是歷史的必然,卻沒有人解釋秦國統一為什麼是必然。

在下是這麼解釋的:“因為秦國玩的平民政治,無論是平民還是貴族,只要你有才華,秦國就會重用你。比如說商鞅、張儀、范雎、白起、李斯……,他們都是平民。其他六國玩的基本都是貴族政治,只會重用貴族,以至於那些有才華的人,得不到重用,於是這些就去了秦國,於是秦國就越發強大,那幾個對秦國有決定性作用的人除了白起,都不是秦國人,也都不是貴族。”

在下的解釋,在下覺得是很完美的。

歷史在進步,貴族世襲政治不行了,歷史需要新的選擇,在新的歷史選擇中,蔭補制度漸漸興起,漢代有“二千石九卿得蔭子弟為郎”的說法。

但是這種補蔭制度並沒有大行其道,因為這畢竟是不公平的,為了拉攏當時的老百姓,更多的是察舉制度。

可能會有看官要問了,什麼是察舉制啊?

在下不能在解釋了,因為跑偏的太遠了,若有機會寫漢代的故事,咱們在解釋,這裡您就記住他是一個選官制度就行了。

(本章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我有一劍神秘復甦7號基地宇宙職業選手明克街13號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光陰之外唐人的餐桌
相關推薦
勿cue,小飯桌開業了[重生]男神原來是痴漢郡主的痴漢夫君華娛天下毒舌律師:嘴下,請留情劍蕩北朝重生之大工程師穿越之大唐任務穿越在諸天萬界的巫師小可憐操作手冊[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