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忘我禪師目光堅毅,雙手合十俯首,“柳居士對貧僧有救命之恩,又是我佛門大德高僧轉世重修,忘我是自願跟隨柳居士,貧僧一簞食一瓢飲,皆由自己親力親為,不會給柳居士增加任何負擔,希望柳居士不要嫌棄!”

現在很多僧侶不事勞作,不讀經書,長得肥頭大耳,像忘我這樣的苦行僧極少,柳滄海又怎麼會嫌棄忘我,只是內心比較敬重,所以不希望忘我跟著他而已,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似乎忘我已經認定他了。

他接下來的行程是剩下的幾座書院,以及孔聖的故鄉曲阜,一路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去,一直把忘我禪師帶在身邊的話不太方便。

柳滄海想了想,對忘我禪師道,“禪師,您是有有德高僧,能得到您的垂青是小子的福氣,不過我還要繼續出去遊學,您實在想跟著我的話,不如先到我的南石縣老家九峰山等著我?”

忘我禪師儘管性格執拗,但並非是不懂變數之人,對柳滄海道,“那貧僧就先行前往九峰山,恭候柳居士歸來。”

柳滄海滿口答應。

忘我禪師也跟乾脆,頭都沒回,直接轉身離開了。

柳滄海此行的目的除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外,是想瞧瞧儒道佛三教中,道、佛都有傳承流傳下來,便想探尋天下之是否儒教傳承,不過從目前來看,他已經遇到了佛、道傳承的人,但是身懷儒教傳承的人卻一個也沒有,從嶽麓書院的嶽麓寺碑中得到了失傳已經的《神人筆法》傳承,也算是有點小收穫。

四大書院中,他已經逛了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剩下應天書院,嵩陽書院、和石鼓書院則存在爭議,但是石鼓書院院都曾在戰火中毀滅,估計即便是有什麼東西流傳下來,也早就消失在戰火中了。

柳滄海心中有了決定,便坐高鐵前往豫中省,第一站就是應天書院。

應天書院坐落在睢陽市南湖湖湖畔,書院前身為“南都學舍”,是五代後晉時的睢陽人楊愨所創辦,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正式賜額為“應天書院”,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應天書院改升為府學,稱為“應天府書院”,慶曆三年(1043年),應天府書院改升為“南京國子監”,成為北宋最高學府。

當時北宋書院多設於山林勝地,唯應天府書院設立於繁華鬧市之中,人才輩出。隨著晏殊、范仲淹等人的加入,應天府書院逐漸發展為北宋最具影響力的書院,成為中國古代書院中唯一一個升級為國子監的書院。

靖康國難時(1126),金兵南侵,中原淪陷,應天府書院被毀,學子紛紛南遷,華夏書院教育中心隨之南移,應天府書院沒落,歷朝雖有人曾重修書院,但未能成功,應天府書院只剩下殘存的建築,供人瞻仰。

現在的應天書院是零幾年新建的。

柳滄海在應天書院狂了一圈,並沒有太多的感覺。

物非人也非。

書院毀了可以重建,可書院傳承的精神卻沒了,只是仿製了一個軀殼罷了。

書院內的一個廣場,人聲鼎沸,屋簷下掛著一個紅色的橫幅,上面寫著‘熱烈歡迎國學大師金也文蒞臨我院講學’,廣場中坐著各式各樣的人,似乎都是國學愛好者。

柳滄海本來打算走,但是看到這個橫幅卻留下來了。

金也文畢業於燕京大學中文系,師從一位蜚聲中外的世紀國學大師,現在是某著名大學的教授,在華夏國學圈子裡非常有名氣。

柳滄海之前看過金也文一些講座的影片,沒想到居然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了,心中便想著一睹金也文的風采。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金也文帶著一副金絲眼鏡,身材微胖留著寸頭,坐在講臺上喝了口茶就開講。

“龍江省一所普通的大學有四位社會學專業的學生,讓我十分佩服,我要是有時間,我一定親自登門拜訪,來表示我對他們的敬佩!”

金也文說完就停頓了下,目光掃過全場。

而場下的人霎時間就提起了興趣,一所普通大學四個社會專業的學生,竟然能得到國學大師金也文的敬佩,並且表示要登門拜訪?

“這個社會專業的大學做了什麼呢?他們利用自己的暑假,自費到曲阜去做了一項社會調查,曲阜是什麼地方?是中華文化的聖地,是孔夫子的故鄉,但是他們做的孝道調查,卻在曲阜發現了一百多個逃兒村!”

下面有些聽眾心中疑惑,便問到什麼是逃兒村。

“什麼是逃兒村?這邊有個村子,那邊有個村子,幾個村子中間不是往往都有塊空地嗎?突然發現在這種空地上,出現了一種搭的這種破棚子啊,全是一些老人自動形成的村莊,行政區域劃分上沒有,為什麼?”

“子女不贍養、子女虐待,老人待不下去啊!逃兒,逃離兒女,躲出來,幾個村莊的一些老人聚集在一起,六十歲的照顧七十歲的,七十歲的照顧八十歲的,所以如果我們這個民族,陶醉在我前面講的巨大的物質財富當中,陶醉在我們的經濟成就之中,而看不到我們民族面臨的巨大危機,我們這個民族將不會有前途的!”

“諸位,我們這個民族所有的經濟成就都將失去意義,我們這個民族所有的經濟成就都將化為烏有,我們這個民族所有的經濟成就等同於罪惡!”

……

柳滄海聽著有些不對味。

首先資訊的來源十分模糊,龍江省一所普通大學的四位大學生,幾乎是和大海里的一滴水一般,沒法確定資訊的真假,再者即便是真的,用一個點發生的事情,來否定一個面、否定一個民族的成就,只是為了來闡述孝道的重要性。

“書房裡治學,捨本逐末!”

同一片時空,書院中講學的人境界相差太遠了。

柳滄海想起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柳滄海背著手搖頭嘆口氣,“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這一刻。

柳滄海彷彿感受到了范仲淹當時的孤寂之感,轉身離開了應天書院。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明克街13號7號基地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唐人的餐桌神秘復甦光陰之外宇宙職業選手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我有一劍
相關推薦
白澤精怪錄極惡之龍重生之農門嬌女農門嬌女:拐個丞相慢慢撩聯盟之天王巨星重生洪荒之佛門三教主超級狂龍進化系統超強神龍進化系統永生工程幽靈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