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用人之道(上)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這便是北京城了——明朝的第二個帝都。

三人由右安門進城,又往前走了好長一段路,兩邊建築逐漸稠密,行人商賈也漸漸多了起來。楊天義開口詢問,方知此處稱為西城,屬外城範圍,而紫禁城所在的皇宮則屬內城,兩城之間有護城河相隔。

張海、肖蓮雖曾久居北京,但一直身處皇宮大內,對這外城景象也十分生疏,雖然此處繁華程度或許還比不上一些省城,但畢竟是京師所在,兩人看得也是津津有味。

倒是楊天義,終究是兩世為人,此刻身處這百年古都,騎行於青石古街之上,徜徉於青磚壁瓦之間,心中竟是說不出的滋味。想象著近四百年之後,北京城那現代國際化大都市的傲人氣魄,不由得心生滄海桑田世事變幻之慨。

他努力地回想著記憶中北京城的街道方位,試圖找出能夠對比的一些痕跡,但不知怎麼,對現代北京的印象竟變得極為模糊,淡化得只剩下高樓林立、高架似網、車流如梭等輪廓性的景象,到最後,甚至連這些輪廓是不是北京也不太敢肯定了。

現代都市,長得都跟孿生兄弟似的,在鋼鐵水泥造就的都市叢林裡,還有多少獨一無二的地方?

今天是八月十五,照理說這樣的節日,應該是非常熱鬧歡騰才對。但在楊天義看來,雖然人流熙熙攘攘,但是卻怎麼也感受不到那種節日的喜慶氣氛。人們表情上的興高采烈,總讓他有一種奇怪的感覺,那就是——這種興奮來自於劫後餘生。心中便不由有些納悶。

在經歷了許多的人和事之後,楊天義對於身處世界的觀察與思考,已慢慢的從冷眼旁觀的局外人,變成了置身其中的參與者。只是這種變化,他還沒有察覺到罷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此時已近傍晚,正是飲酒賞月的最佳時刻,但是今夜陰雲厚重,月色晦暗,恰似這中秋的京城,雖逢其時,未見其景。

三人找到一家客棧,先訂了兩間上房,然後便叫上一桌酒菜,美美地吃了一頓。一路上多日奔波勞累,三人倒也不怎麼交談,只是靜靜聽著旁邊食客們的議論,好似在說明天西市有什麼大人物要開刀問斬之事。京師重地,天子腳下,小道消息最多,三人也不以為意,吃罷飯便各自回房休息了。

楊天義和肖蓮合住一間房,這也是肖蓮一貫的強烈要求,只說若楊天義不在身邊,自己便心慌難眠。張海深悉原委,倒也沒說什麼,楊天義雖然略感尷尬,只是對肖蓮愛憐漸濃,便也依了她的意。

一番洗漱之後,楊天義照舊在地上打坐練功,肖蓮脫去外衣躺在床上,卻是饒有興趣地看著楊天義,一時半會倒也睡不著。

此時的北京,風雲激盪,暗潮洶湧,難以入眠的,又豈止肖蓮一人?

金碧輝煌的紫禁城中,便有一人,此刻正坐在乾清宮內,手捧著一份奏摺,默默不語。這便是大明王朝的最高領導人——崇禎皇帝。

面前的這份奏摺,是刑部剛剛呈上的關於原薊遼督師袁崇煥的議罪折。十天前,崇禎詔諭群臣:“崇煥擅殺,逞私謀款,至敵欺藐君父,失誤封疆”,“限刑部五日內具奏”。現在,這份幾經修改的奏摺擺在面前,崇禎卻又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

袁崇煥,這個自己在崇禎元年欽命的薊遼督師,這個自己曾寄予厚望的抗金(後金)名將,僅僅在兩年之後,便要以這樣悲慘的方式,死在自己的手上嗎?

回想當年,袁崇煥在遼東抵禦後金入侵的戰鬥中,曾經立下過赫赫戰功。天啟六年正月,袁崇煥任寧遠按察使,適逢努爾哈赤親率後金大軍,號稱三十萬,奔襲寧遠,袁崇煥與總兵滿桂、參將祖大壽、守備何可綱等集結將士,誓守寧遠。待後金兵攻至,袁崇煥等倚城奮戰,槍炮齊發,傷敵無數,後金汗王努爾哈赤亦被炮火擊中而受傷,八個月後死在回瀋陽的路上。這次重大的勝利便是“寧遠大捷”。

天啟七年五月,皇太極又率大軍進攻寧遠錦州。袁崇煥以遼東巡撫之職,據城死守,再次大敗後金軍隊,取得了“寧錦大捷”。兵部議敘寧錦之捷,魏忠賢等內官以“籌邊勝算”獲首功,而袁崇煥則因其“東林黨”的背景,非但徒勞無功,反而遭到魏忠賢的排擠,最終罷職回籍。

崇禎登基之後,立即大力清剿閹黨,並起用了大量“東林黨”被黜大臣充任內閣,隨著東林黨和閹黨勢力此消彼長,袁崇煥也被重新起用。崇禎元年,他擢升袁崇煥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使,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等處軍務,等於將整個遼東防務交予一人之手。

七月十四日,崇禎在紫禁城的平臺召見了袁崇煥,袁崇煥慷慨陳詞,誓言以五年時間收復遼東,並疏陳方略。崇禎大喜,慶幸自己找對了人。之後,崇禎滿足了袁崇煥所提出許多要求,包括錢糧裝備,人事任免以及自主決策等,並賜給他尚方寶劍,以“便宜行事”。

不料,一年多以後,也就是崇禎二年十月,皇太極率十萬大軍繞道蒙古,避開袁崇煥的山海關防線,從長城龍井關和大安口兩處攻破關隘,長驅直入,直取北京。袁崇煥聞訊,親率九千關寧鐵騎星夜馳援京師。崇禎在這兵臨城下的關鍵時刻,再次起用被罷免的兵部尚書孫承宗官復原職,並任內閣大學士,全面負責協調各路勤王軍隊的佈防事宜。

孫承宗統攬全局,立即下令袁崇煥趕到京郊昌平、三河一帶佈防,意圖阻敵於外圍。然而此時的袁督師卻並不買自己這位老上司、老伯樂的賬,依舊按照自己最擅長的打法,試圖將皇太極的軍隊引到北京城下,以便背城一戰。

孫承宗認為袁崇煥此舉極為不妥:京師重地,天子廟堂,豈容你當作最後之籌碼?若戰事稍有不如意,皇帝受驚,你便是粉身碎骨只怕也難以彌補罪愆之萬一。於是派出使者曉以利害,極力勸阻,但是,袁崇煥卻沒有把老師的逆耳忠言放在心上。

十一月二十日,皇太極大軍壓境,以南北並舉戰術,分別進攻北城的德勝門和南城的廣渠門。袁崇煥帶領關寧鐵騎,在廣渠門外血戰八小時,終於打退了後金軍隊的進攻,殲敵一千餘人。二十七日,皇太極親率勁旅進攻左安門,袁崇煥率軍豎立柵欄,嚴守死戰,再次擊退敵軍。

十二月一日,崇禎以“議餉”為名,召袁崇煥、滿桂等在平臺相見,以“擅殺毛文龍”、“致敵兵犯闕”等事,將袁崇煥逮捕,投入錦衣衛大牢。

此後,皇太極數戰不利,只得撤軍退回瀋陽。沿途燒殺搶掠,並攻佔遵化、永平等四城,派二貝勒阿敏留軍駐守。在孫承宗的指揮下,去而復返的錦州總兵祖大壽所率關寧鐵騎,以及千里赴援的四川石柱女總兵秦良玉所率白桿兵等各路人馬,於崇禎三年五月,連挫阿敏,收復四城,取得“遵永大捷”。阿敏率殘部狼狽逃回瀋陽。

“己巳之變”至此方告結束。

然而,如何處置袁崇煥,卻讓崇禎大傷腦筋。袁崇煥雖有必死之罪,卻也有免死之由。崇禎現在所關注的焦點問題,並不僅僅在於一個薊遼督師的生死,而是整個朝政的平衡。

自崇禎元年東林黨重新崛起,到目前整個內閣和六部大都是東林一派。袁崇煥下獄之後,多名內閣大臣及其他東林黨官員紛紛上書為其開脫,甚至用以身替罪或罷官頂罪之言以相要挾,隱隱已成權傾蓋主之勢。深諳帝王心術的崇禎不能容忍內閣的“鐵板”局面形成,要想打破這種局面,只有借勢。

這個勢,便來自於禮部尚書溫體仁和禮部左侍郎周延儒。

溫、週二人為謀求內閣大學士之位,檢舉揭發競爭對手錢龍錫等人以權謀私和接受袁崇煥賄賂等罪名,崇禎以此為由,黜置多名東林黨官員,內閣大臣錢龍錫、禮部右侍郎錢謙益等相繼亦遭罷免。後來,溫、周終於如願以償,先後入閣,成為了大學士。

在被罷免的人中,錢龍錫是以與袁崇煥同謀殺死毛文龍之罪罷官入獄的。為了平衡政局,鞏固皇權,堂堂的文淵閣大學士也要犧牲掉,袁崇煥連累其中,再加上誤戰之罪,不死又怎能說得過去?於是,袁崇煥便成了朝廷黨爭的殉葬品。

或許,溫體仁並非想要袁崇煥死,崇禎也並非不知道袁崇煥死得冤枉,袁崇煥卻並不知道自己因何而死。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這就是政治,很荒唐,很諷刺,也很無奈。

殺一個人很容易,關鍵是定個什麼罪。

刑部最終擬定十二條罪狀,崇禎反覆考慮之後,提起硃筆,劃去了其中“通敵叛國”和“擁兵自重”兩條。他慢慢地抬起頭,看了一眼始終在階下垂首長跪的戶部尚書何如寵,說道:“何大人,你說的話不無道理,朕依你便是。你起來吧。”說罷,在奏摺之上又加了幾道硃批,長嘆一聲,緩緩的放下了手中的毛筆。

“明日早朝,便將這詔書發下去吧。”崇禎心力交瘁地說道。(未完待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我有一劍不科學御獸7號基地光陰之外神秘復甦宇宙職業選手唐人的餐桌明克街13號深空彼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
相關推薦
守望之鋒一拳爆仙開局煉體三千層復興利物浦血色復興復興中國人類復興計劃異界之潘德帝國溺愛成癮:高冷燕少套路深符文裂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