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0七章 心與宇宙同體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尋微信公眾號“qdread”並加關注,給《超級程式》更多支援!

吳為對自己曾經有過的奇異體驗,一時找不到恰當的語言來形容。●⌒小說,後來獲得佛知,才知道那便是清淨心,又遺憾沒有進一步悟得心的虛空。已經過去了多少年以後,他總覺得搭建宗教與世俗相通橋樑之志未遂心願。一天夜間,他正在讀佛經,在字裡行間尋找答案,讀到心體字樣,恍然大悟,忽然明白,心也有體,心可以理解成從我所坐的電腦桌到旁邊電視機之間這個虛空,這個虛空清淨無比,當然要把裡面空氣微塵的成分忽略掉。既然是虛空,它與屋子外面的宇宙虛空有什麼區別?不過是隔著一堵屋牆而已。於是又想到心的虛空,是存在於我身體裡的虛空,與我身體外面的宇宙虛空又有什麼區別?亦不過是隔著我的**而已,這樣就把心的虛空放大到漫無邊際的宇宙虛空中。心性的虛空與宇宙的虛空本來就是同體,同是由虛空構成的。這樣的理解一下子就把他過去的認識連線為一個整體。佛者清淨,佛心清淨,我心亦清淨,佛心是虛空,我心亦虛空,佛心與我心原無分別,自己苦心想搭建的宗教與世俗相通的橋,其實只在自心中,所謂僧俗兩界人為劃分,原為一體。證得清淨自心即佛心,兩界的分別也就不存在了,也就無所謂溝通的橋樑。

心亦有體,心若無體就是徹底不為人所感知,也就與人絕緣,不會為人所意識到。心若有體能夠為眼耳鼻舌身感觸到,又不會讓人感覺難以認識把握。心有形又無形,有體亦無體。難怪神秀說心如明鏡臺。六祖慧能卻道,明鏡亦非臺,各說心的有形與無形。心植根於人體,與眼耳鼻舌身相連,又為眼耳鼻舌身所拴束。心又是超越眼耳鼻舌身而有靈性。

他又想到與王為的那一番對話,是關於心如何放下的話題,當時,他只是提出,要想把心放下,存在著把心放在什麼地方的問題。使王為受到啟發,光想把心放下,卻沒想到把心放在什麼地方啊,感覺朝著解決問題的方向前進了一步。現在的吳為,悟出心與宇宙同體,同屬於虛空,再回到放下心的問題上,這個問題頓時變得豁然開朗,為心選擇安放的場所。如同選擇安放宇宙的地方一樣。

吳為繼續讀經悟經。心是觀見,觀見有形亦無形。觀見也可以理解成看見。看見即是眼見又不是眼見,裡面還有心見。看見是眼見又不限於眼見。眼見只限於目視所及範圍,眼見所不及的便是心見。心見大大超過眼見。心明勝過眼見。心見如同親眼所見。講的就是此理。看見分出眼見心見,二者合一又有本質區別。眼見沒有辦法超越時空,幾年幾十年幾百年後的事情,眼見不及。卻可以心見。眼見相同的事物心見卻完全不同。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分別,抽象思維即是心見,形象思維便是眼見。六祖悟性太高。不識字是眼見不行,一聽即明,是他的心見能力超凡脫俗。

人心真奇妙,人反而不知心為何物。人們只見物卻看不到心性,看不到自性本體。觀見無自體,並沒有脫離萬物而自存的心性本體,也不是從物象中剝離出來另有自身本性。物象本無觀見。心性有形又無形。心性若無形,人無從感知它的存在,它就會永遠與人類絕緣。心性又是無形的,更難於認識把握。觀見即心體。似有若無。悟出心體有形亦無形。心是無形的光體,神秀慧能偈語分別說的是心性的有形與無形。光體即是粒子體。心電腦電,心腦本是一體,皆有粒子組成。心心相印,心靈感應,說明心體由粒子組成,具有導電功能。經過這樣一番複雜的心智活動,吳為長期形成的零星感悟忽然獲得了質的飛躍,巨大無比的心體,無數粒子組成,難怪會生出那細數不盡的想法念頭。心性能量巨大,會形成巨大的能量場。心體無限盈滿於世界中,自體卻如一粒塵埃,若存若亡。我心在我體,又不專屬於我。

眼見亦是心見,眼見卻掩蓋了心見。眼見裡面隱藏著心見。眼睛看到的東西,眼睛本身並不能識別,是心在識別,心識或者我們通常所說的意識,就是心見。心可在一瞬明了一切,非眼力所能為。

心見即內心想象的景象。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心靈體驗:當自己放縱思緒處於自由聯想狀態時,浮現在腦海中的想法、念頭、畫面,相互之間雖然互不關聯,呈現一種發散、跳躍狀態,卻大體與人的生活經歷、生**驗、生活追求、欣賞偏好有關,是生活之根潛在地控制著它們。就象藤蔓之根在控制著藤蔓的舒展一樣,可以按照它們的不同習性,或匍匐前行,或攀援而上,或纏繞猗眷,從容和緩,不屈不撓,使它如女孩盛妝、美髮如瀑、細密如織、長臂伸遠,無論院落、田間、野地、山澗,不管平坦曲直還是嶙峋陡峭,任何東西任何處所,都可以成為它舒展鋪排的舞臺。這很象大家手筆,樸實無華,隨手拈來,得心應手,隨處感受,隨處拾取,隨意解讀,融入筆端,卻洋洋灑灑,精緻散漫。

如同藤蔓攀附達到地形地貌舒展鋪排一樣,心性也依生活之根,有秩序地展示出它的意境,它的舒展鋪排具有特定思想內涵、社會內容,當然也是可以由心性的主人記錄、破譯、解讀和賦予;它也是人生足跡的採集和提純,哲理的體悟,情感的凝聚,生命能量的蓄積;更是人生的梳理,人生意境的極致拓展,充滿了對未來的嚮往的憧憬,成為生命力的另樣宣洩和展示;它有回憶的真實,想象的虛幻,新奇的發現,欣賞的美景,心魄的震顫;它無邊無際。縱橫騰越,它比眼界宏偉壯觀、瑰麗多彩,它比流星閃電更迅捷,可以包容天地萬物,馳騁浩大的宇宙時空。

心性的無限,固然使**得到激發和釋放,這樣的激發和釋放會使心性變得難以安穩。心性的安穩,需要一種沉重。崇高、道義、責任、榮譽,既是拴束心性的文明要素,又是使心性得到安穩的基石、定心丸。沉重與輕鬆。就是實現心性安穩的兩個平衡點,透過兩極平衡實現心性的安穩。過重,使心靈失去彈性和活力,由安穩走向死寂;過輕,則導致一種放縱。過重過輕都將造成心性失穩。心性的兩極平衡需要藝術,施壓加重不能推向極致,失去彈性使人難以忍受;也不能輕鬆變得難以收束。人生需要沉重帶來的那種充盈和充溢的體驗,那是在注入和蓄積生命的能量,在渴望的期待著生命活力的迸發和釋放;也需要輕鬆的舒展和宣洩。品嚐那種淋漓盡致的暢意;更需要在沉重和輕鬆兩極之間的迴旋調適,惟有這樣才有可能賦予心性以藝術的魅力。

人類的心性,張顯出神奇的特性,蘊含著無窮的創造力。虛無。是心性擺脫了拴束獲得自由的狀態,輕鬆以至於無,這種無,並不是什麼都沒有、也不是什麼都有的狀態。是一種選擇取捨自如的狀態。心性,說小,小至容不下一人一事一物一念。被一種念頭想法牢牢佔據彷彿扎下根鎖定一般,對其他人、事、物、念產生極強的排斥力。說大,容得下人間事人間人人間情人間理,其大簡直要用整個宇宙去稱量衡量。心小,俗稱小心眼,小心眼不是壞心眼但卻極容易壞事;心大,固然有助於成就大事,但也容易忽視細節功虧一簣,釀就終身遺憾。心量有如此大的伸縮性,關鍵在想。心量的狹小令人感到悲哀,心量的宏大使人榮幸。心性的狹小任何東西也填充不進去,心性的宏大任何東西填充進去也填充不滿。心性的宏大,滋生出天地心、

吳為反省自己曾經有過的那場奇異經歷。他說,他正在思考如何使人心安,忽然意識到自己內心深處的勢利心,想攀附權勢之心,意識到任何權勢其實都是不牢靠的,是轉瞬即逝的,不必為它的有無患得患失。如嬌妹所言,人恰如一葉扁舟,風雨飄搖,患得患失,世人便常以結交有權有勢為心安依靠。世人以為有權勢的人為自己說句話夠自己幹幾年甚至一輩子的,至少引以為依靠,獲得安全感。卻漸漸發現勢利人並無常勢利,勢利不常有,轉瞬即無,於是心生厭離勢利之意。由此斷除依傍勢利之念,靠勢利靠不住唯有靠自己。

佛教講的無常,想寄託於任何外在的權勢來安心,只是枉然,只能使自己陷入飄搖境地,感受著又極難找到使自己心安的場所,恰在此刻,一種難以用語言準確描述清楚的靈異現象出現了,內心中彷彿被什麼東西忽然照亮一樣,大腦中感覺轟的一下,感到的是進入到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極度喜悅安寧祥和境界,人間任何喜悅快樂與之相比都會遜色,隨即感到擺脫了外在人生目標的纏繞困擾拴束,心靈獲得了舒展的自由。

對吳為來說,這種奇異的體驗,雖然只是出現一瞬間,卻整個改變了自己人生的意義、人生的態度,內心中感覺有了一種顯著的淨化和提升,自己再活下去已經別無所求,再活下去就是多做一些濟世救人的事情。這種奇異的體驗,幫助他認識到人生各種遭際命運都是教化人生的機緣,意識到感通萬事萬物性理的重要。

從此彷彿受到超級智慧點化一樣,無論遇到何種事情,都可以貫穿透達,心靈再無阻滯之感。吳為意識到,人的內心,有一種深度需要,而這種需要恰恰又只能由內心生成的感受體驗得到滿足。求解心靈安穩的密碼原來就存在於自己的內心之中。外在的目標只是成為滿足內心深度需求的手段工具,它們不再成為拴束自己心靈的枷鎖。這種體驗出現後,我依然在不斷反思它的意義,它神奇地消解轉化了長期存在的為道與為人的雙為意念,他存在著的那種很強烈的執著心,被一種濟世救人的意念取代了,彷彿使自己達到了心靈歸宿的那種感覺,意想不到的進入到一種寧靜安詳的境界。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他達到了那種意境,心靈找到了安放的場所,卻不知如何幫助他人達到這樣意境的途徑。時下傳授成功之術、心安之道可謂文山書海。根據世人經驗,成功之術易學,心安之道難覓。成功之術屬於方法知識類的層面,過去我就曾經把知識分成不同等級,相應地把人分成高貴低賤。如今思考心安之所,找到心安之所不屬於知識,你即使告訴某個人如何才能心安,可他就是不去那樣想,就是難以心安,知識在尋求心安之所的問題上是無效的。如何安放心靈完全屬於智慧。

透過悟佛,幫助他找到了答案。心和宇宙同體,同是虛空。想為心找到安放的場所,如同想為宇宙找到安放的場所一般。心是無形與有形的同一。吳為當初把心安之所放到濟世救人上面,濟世救人也是浩大無邊,是有形質又無形質,無邊無際浩浩蕩蕩,無時不在無處不有,是不可琢磨又可以琢磨,心就安放在這樣的場所中,無邊無際又落實到日用常行。條分縷析,再聯想起與王為談論的心如何安放的話題,至此,透過讀經悟佛,使他來到了與佛祖智慧最為接近的所在,把心不是放在房子、車或者其他什麼有限的存在,而是安放在濟世救人這樣浩淼無邊之上,惟有如此放法才最為適合心性。

眼睛是心靈的視窗,再恰當不過的反映了心性的特徵,眼睛只不過展示心性的一角。目力所及的範圍所表現的心體還是太有限了。六識中最能接近心體的是意識,意境無限才最為接近心性本體。證悟心性又離不開體,是發生在我自體內的感悟,屬我的,離不開身識。六識分別從不同的角度為證悟心性做出貢獻。

吳為繼續想象道,心性的開悟有什麼意義?一是心性原本清澈無比;二是本無糾結煩惱;三是為心尋找安放的場所,如同為宇宙找尋安放的場所一般,是愚見妄見,心性是自在自安;四是心性太奇妙,堪與宇宙比美;五是心清淨了,如同大地,播撒種子,生長繁衍植入各種良善觀念;六是佛心人心一體,心本清淨,兩界劃分乃人為劃定,原無分別,兩界溝通無需什麼橋,原本在心中,既然在心中,心本相同,所謂搭橋之念也是妄念。無所謂橋。如同佛說,佛法也是世間法,原無分別。

關於心性的知識,屬於萬能型知識。心是萬有萬能的。愛因斯坦說,光線經過太陽表面會彎曲,他是根據物理引力斷定,光是由粒子組成。我們得知雖遠隔上億公里,卻如同親眼所見一般。愛因斯坦的心可以到達那裡,我們的心也可以到達那裡。人心同體。

心寓於人體又不限於人體,卻造成錯覺偏見,又有人體器官,生出六識,產生一系列利己的觀念。心,原本最容易讓人明白的,卻因六識反而最不容易讓人明了。佛陀是開發人體心性寶藏的超級大師。

心根在人體,必為人體所限,要靠證悟。悟得心性,受用無窮。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我的《超級程式》將在官方微信平臺上有更多新鮮內容哦,同時還有100%抽獎大禮送給大家!現在就開啟微信,點選右上方“+”號“新增朋友”,搜尋公眾號“qdread”並關注,速度抓緊啦!)(未完待續。。)u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我有一劍不科學御獸7號基地光陰之外神秘復甦宇宙職業選手唐人的餐桌明克街13號深空彼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
相關推薦
別那麼摳門無限流玩家退休以後傲慢與偏見之伯爵夫人土地神的世俗生活[傲慢與偏見]門當戶對東方不敗之暖陽夢通未來都市修仙之貼身兵王都市之戰神歸來從戰神歸來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