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青雀不敵雉奴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李泰字惠褒,小名青雀,李世民的第四子,也是長孫皇后所生,跟李承乾是同胞兄弟,年齡只比李承乾小一歲。

李泰一出生就被自己的祖父唐高祖李淵冊封為宜都王,次年(公元621年)三月,李泰進封衛王,加授上柱國。

作為當時秦王的嫡次子,李泰日後的爵位原本最高不過是從一品的郡王,然而李淵卻將其封為了正一品的衛王,而不是從一品的嗣衛王,由此可見李泰受寵愛之深。

上柱國是勳級,是對作戰有功的人的特別表彰,有點類似於現代軍隊裡軍人的榮譽稱號,如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一等戰鬥英雄、特等戰鬥英雄等等。唐代勳級分十二等,最高等級是上柱國,從士兵到將領都可以獲得各種勳級。現在也一樣,一個普通士兵可以是特等戰鬥英雄,而一個將軍可能連三等功也沒立,所以立功是不分級別的,只看你在戰鬥中的表現和貢獻。榮獲上柱國勳級的人,換成現代的名詞,大概就是特級戰鬥英雄吧!

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年僅九歲的李泰改封越王,並受封為揚州大都督與越州都督,封地更是多達22州。同時受封的皇子李恪,封地只有8州。

貞觀五年(公元631年),李泰在任揚州大都督的同時,兼領了左武候大將軍一職。

貞觀六年(公元632年),李泰受封州大都督兼夏、勝、北撫、北寧、北開五都督,餘官如故。

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李泰兼領左武候大將軍的同時,又被授予了雍州牧之職。雍州即指京兆府,也就是大唐王都所轄之地,自此李泰又兼任了掌管西京長安的長官。

貞觀十年(公元636年),李泰徙封魏王,遙領相州都督,督相、衛、黎、魏、、邢、貝七州軍事,餘官如故。

按照唐朝的禮制,成年的皇子依例應當前往自己封國。然而李世民不僅捨不得李泰離開自己去封地,甚至還一度下詔想讓李泰搬進武德殿居住。武德殿是極為靠近東宮的宮室,魏徵曾說過“今武德殿近儲後焉”“在東宮之西”,其地理位置之重可以見一斑。更何況當年的李元吉就是住在武德殿與李建成互通有無的,可見武德殿是一個多麼重要敏感之地,也就怪不得魏徵要極力諫止此事了。

李世民對李泰百般寵愛幾乎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李世民不但經常帶著他四處遊幸,有時甚至短短一日見不到他,也要派自己養的一隻名為“將軍”的白鶻去送信,一日之內鴻雁往返數次。李泰“腰腹洪大”,李世民覺得兒子這樣上朝參拜一定會很辛苦,心疼之下特別准許他乘著小轎子到朝所,一個皇帝對沒有被立為太子的皇子這種種逾越禮制的寵愛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有李世民這樣的父親和李泰這樣的弟弟,李承乾不擔心自己的太子之位被李泰取而代之才怪呢!

但是,李世民對李泰的寵愛不是無緣無故的,李泰確有過人之處。

李泰“聰敏絕倫”,“體業貞固,風鑑凝邈,學綜策府,文冠詞林”,雅好文學,工草隸,集書萬卷,是當時著名的書畫鑑賞家。李泰有兩枚書畫鑑賞印,分之為“龜”、“益”二印,而周穆王的《八駿圖》也是因為李泰才得以流傳下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傳說周穆王有八匹駿馬,一日賓士三萬裡。晉武帝時所得的《八駿圖》古本,乃穆王時的畫,黃絹上作的影象,腐爛模糊漫漶,而氣韻宛然存在。晉武帝就詔令史道碩照原樣描繪出來,宋、齊、梁、陳作為國寶,隋文帝滅亡陳朝,圖書散失,此畫為賀若弼得到。齊王楊知而請求得到它,報答以駿馬十匹,美錦五十段,後來又進獻隋煬帝。到唐貞觀年間,李世民敕令借給魏王李泰,因而此畫被傳移模寫後傳於世上。

正是由於李世民對李泰的過度寵愛讓李泰產生了錯覺,李泰認為自己擁有與大哥李承乾爭奪儲位的實力和資本。

李承乾擁有太子的名位卻缺乏足夠的自信,害怕失去李世民的寵愛卻又不愛惜自己的羽毛。他在公開場合努力維持忠孝仁愛、勤敏機警的太子形象,私下裡卻喜怒無常,恣意妄為,不但拉幫結派,培植勢力,而且縱酒作樂,寵幸**,殊不知,他的一舉一動都被李世民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李承乾與李世民父子間的距離由此越拉越大。

相比之下,李泰的城府和心機遠在大哥李承乾之上。

李泰待人接物彬彬有禮,言談舉止優雅從容,每天只呆在府中跟李世民特許設立的文學館那幫學者聚在一起談詩論賦,著書立說,從來不與朝廷重臣私下往來,對不屬於自己職權範圍內的事務從不染指,在朝野內外給自己樹立了一個有學問、有修養、無野心、無劣跡的良好公眾形象。

李世民對李泰自然是越看越順眼,越看越喜愛。

李治字為善,小名雉奴,是李世民第九子,是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的同母親弟弟。

李治生於貞觀二年(公元628年),貞觀五年(公元631年)被封為晉王。李治年齡比李承乾和李泰小將近十來歲,跟李承乾和李泰的關係都非常親近。

李治岐嶷端審,寬仁孝友,五歲的時候就由著作郎蕭德言教授《孝經》。

有一次,李世民問李治《孝經》中什麼最重要。李治對答道:“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君子之事上,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李世民聽聞大喜,說道:“你如果真的能按此行事,你就完全可以做一個道完美的君子。”

貞觀十年(公元636年)六月,長孫皇后去世,九歲的李治號淘大哭,捶胸頓足,其悲哀思母之情感動了左右之人,唐太宗多次加以好言安慰,李治從此特別受到寵愛。

貞觀七年(公元633年)李治遙授幷州都督,從貞觀十年起一直被唐太宗親自撫養,不之官。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李治開始上朝參政後就更不用之藩了。所以一直到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被立為太子,李治都沒有去過自己的封地。

李世民對李治的寵愛跟民間普通百姓家庭老父親對么兒幼子的垂憐沒有任何區別,李治後來之所以能夠被李世民冊封為太子,主要原因不是因為李世民對他有多麼的寵愛,而是因為李承乾和李泰這兩蚌相爭,他這個漁翁白撿了一個大便宜的結果。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明克街13號深空彼岸不科學御獸我有一劍唐人的餐桌光陰之外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7號基地宇宙職業選手神秘復甦
相關推薦
腹黑竹馬套路深剩女閃婚:錯嫁腹黑竹馬腹黑竹馬:萌物青梅騙回家腹黑竹馬:青梅你別逃腹黑竹馬:小青梅,吃不夠!無敵小皇子皇子奮鬥日常霸愛獨寵:蘭陵王妃穿成蘭陵王怎麼破綠茵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