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節 普魯士雄起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在蘇俄紅軍全線進攻的形勢下,德軍扼守的第聶伯河西岸烏克蘭地區就顯得十分重要,因為這裡不僅是巨大的糧食和原料基地,而且掩護著克里木和巴爾幹半島的接近地。

可是,德軍只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久丟了,而且是在蘇俄紅軍同時發動列寧格勒外圍戰役的同時失敗的。

如此一來,克里木與巴爾幹就暴露在了紅軍的攻擊面前,敖德薩地域和克里木半島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境內的港口敖德薩、塞瓦斯托波爾佔據著重要的戰略地位,只要能堅守住,就能縮短海上交通線,並給蘇軍黑海艦隊造成困難,另外德軍在克里米亞設定的機場網,能從空中控制蘇聯南部地區,威脅蘇聯南線和後方登陸場。

敖德薩地域和克里木半島同時可以阻擋蘇軍向羅馬尼亞挺進,為此德軍利用這一地區的江河障礙修建了防禦工事,部署重兵

3月26日至4月14日實施了敖德薩戰役;從4月8日開始實施克里木進攻戰役。在這兩次戰役中蘇軍殲滅德軍第6、第17集團軍及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奪回黑海沿岸兩個重要的海軍基地敖德薩和塞瓦斯托波爾。

解放了整個克里木半島,充分保障了蘇聯的黑海控制權,為以後的進攻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境內的德軍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盟軍經過數年苦戰後終於開始反攻。1946年6月6日盟軍發起諾曼底登陸戰役,盟軍與德軍進行了兩個多月的激烈交戰。

盟軍在法國北部登陸開闢第二戰場,使德軍處於兩面夾擊的困境,這時蘇德戰場上的德軍兵力減少到430萬人,兵力武器只有蘇軍的60%,在這種情況下蘇軍開始了1946年夏季及以後的進攻戰役,連續實施了7次襲擊。

蘇軍在1946年6月至8月,在北冰洋芬蘭灣的寬大正面上對芬蘭軍隊實施突擊,8月25日芬蘭政府要求與蘇聯和談,9月15日蘇芬停止軍事行動,9月19日簽訂停戰協定。

同時蘇軍打響了白俄羅斯戰役,對蘇軍來說解放白俄羅斯對於迅速進入波蘭和開闢通往德國本土的捷徑有著重要的意義。

對德軍來講白俄羅斯是在蘇聯境內的最重要的一塊立足之地,企圖不惜一切代價固守白俄羅斯。

蘇軍從6月23日發起進攻,至8月29日全殲德軍17個師又3個旅,使其50個師損失過半,約2000架飛機被擊毀,德軍整個“中央”集團軍群被擊潰。

蘇軍解放了白俄羅斯全境、立陶宛大部以及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的一部分,在盧布林至華沙方向上解放了波蘭的大片領土。

在中國的嚴厲警告下,蘇軍繞過了東普魯士,並且從波蘭底部越過涅曼河進入德國境內,

藉著蘇軍又趁勝追擊,解放了烏克蘭西部和波蘭的東南部,為以後蘇軍在羅馬尼亞實施突擊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不得不說,蘇俄的總體攻擊陣線相當的合理,多點擊破,層次漸進。

眼下,德軍只剩下了羅馬尼亞與匈牙利兩個重要據點,德軍一旦在羅馬尼亞失敗,不僅會失去石油、糧食和供應基地,而且希特勒的反動聯盟也會土崩瓦解。

因此德軍與蘇軍在羅馬尼亞戰場上開始了又一次大規模的會戰,雙方參戰兵力達到了150萬人。

蘇軍於8月20日發起進攻,僅8天戰鬥就殲滅20個師,擊斃俘虜士兵25.6萬人。這樣致使羅馬尼亞的安東尼斯庫的親納粹政權下臺。8月23日羅馬尼亞民主政府成立,25日對德宣戰。

9月5日蘇軍前出到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邊境,蘇聯宣佈對保加利亞處於戰爭狀態。當日保加利亞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舉行起義,推翻反動政府,建立了祖國陣線新政府,並立即與蘇聯簽訂停戰協定,同時對德宣戰。

此時的義大利戰場由於盟軍在法國開闢了第二戰場之後,開始陷入沉寂,但是德軍的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9月11日,法軍與從巴黎向東推進的美國第三集團軍先頭部隊會師,留守法國南部的德軍投降。

殘餘德軍向東北潰逃,退守德法邊界齊格菲防線,法國全部解放。

9月中旬後,西歐戰線已由法國西北部擴大到南起地中海、北至萊茵河口的廣大地區,逼近荷蘭邊界。

歷史在這裡出現了改變,由於德國的中央集團軍不用退守東普魯士,所以集團軍退守匈牙利,蘇軍在這裡又要面臨一個硬骨頭。

9月25日,立陶宛、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三國宣佈獨立,並且迅速組建了民主政府。

這些政府是由親普魯士王國的政黨建立的,蘇俄沒有從中撈到好處,惱羞成怒之下,紅軍強勢進入波羅的海三國。

普魯士陸軍應立陶宛等三國請求,迅速進入三國境內,並且威廉三世措辭強硬的要求蘇軍退出立陶宛等國,停止對這些國家的侵略行為。

普魯士王國陸軍與紅軍在愛沙尼亞境內形成對峙,氣氛相當緊張。

加上之前解放三國的軍隊,蘇軍在這裡集中了將近百萬紅軍,大有一戰而克,進而橫掃普魯士王國的架勢。

芬蘭臣服,白俄羅斯、烏克蘭已經初步確認將要加入蘇維埃共和國,斯大林當然要霸氣的將立陶宛等三國攬入懷中,沒想到卻碰上了普魯士王國這個硬骨頭。

自從開始反攻以來,連戰連捷,蘇軍的雄心已經膨脹到了極點,當然不願意向普魯士王國妥協。

而英美等國則保持沉默,甚至有推波助瀾的傾向,畢竟眼下蘇俄勢頭正猛,德國難以招架,有人站出來跟蘇俄別被苗頭,可把丘吉爾與杜魯門等人樂壞了。

目前主要戰場集中在一北一南兩大戰場上,由於蘇軍的接連勝利,戰場北翼的戰略形勢有利於蘇軍,德軍從9月開始把軍隊撤向挪威北部,並建立了完備的縱深梯次配置的防禦,有三道防禦地帶組成。

正面寬約60公里,縱深達150公里,左邊臨海,右邊暴露。

蘇軍根據戰場上形成的有利形勢,決定抓住戰機在北極圈內實施一次進攻戰役,殲滅這一德軍集團。

而南部戰場則形成了對峙,匈牙利是德國的最後一個盟國,而且它還是德國薄弱的南部防線的屏障,如果匈牙利防禦戰失敗,那麼納粹德國還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兔子尾巴長不了了。

而在西線,英加軍隊則在美國軍隊的策應下,開始發動荷蘭戰役,大量使用空降兵配合主要方向的進攻,進攻的步兵軍採用縱深梯次配置的戰鬥隊形,盟軍為自己構成很大的火炮密度。

但是,採用在狹窄地段上突破敵人防禦並隨即在突擊集團兩翼以積極行動擴大突破口的戰法,沒有取得預期的結果。

盟軍就等著蘇俄紅軍能夠在北部與南部戰場上橫掃德軍,從而讓德軍將主力調往西線。

真的要在西線跟德軍硬碰硬,盟軍恐怕會被揍得找不著北,由此可見英美等國的軍隊是如何的不堪一擊,相反蘇軍在戰火中得到了磨練。

不過眼下紅軍又將面臨一項嚴峻的考驗,那就是普魯士陸軍。

李秉衡顯然沒有正確的認識到斯大林的強橫霸道,9月27日,紅軍與普魯士陸軍在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全面交火。

盟軍在西線的攻勢變得更為的細緻,由於紅軍與普魯士陸軍交手,他們根本就不用跟蘇俄搶時間,而是選擇了觀望,並且重新從義大利進行有效的突破。

9月28日,威廉三世向蘇俄宣戰,並且進行戰爭總動員,35萬後備役接到了召喚,迅速的接受武裝。

9月29日,蘇俄向普魯士王國提交最後通牒,要求立即取消宣戰,並且指出普魯士王國對納粹德國軍隊在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以及波蘭、烏克蘭等地的殘餘抵抗力量進行了庇護。

10月1日,普魯士軍隊皇家近衛第二軍四個師進入波茲南,並且迅速的向南攻擊克拉科夫,一路勢如破竹,不管是蘇軍還是德軍,都遭到了他們的攻擊。

希特勒識相的譴責了幾句,然後下令這些地區的軍隊全部撤回南方戰線,幫助保衛匈牙利。

德軍猶如潮水一般退出陣地,退出他們堅守的土地,然後匯聚到匈牙利戰場。

而普魯士陸軍則迅速的接管這些土地,在發動波蘭戰役與愛沙尼亞戰役的同時,還有餘力向南開闢戰場。

的確,普魯士王國並沒有戰略縱深,如果被蘇軍從一點突破,那麼他們的工業區與繁華城市將直接遭到戰火的洗禮。

從戰略層面上來說,普魯士陸軍與德國、蘇俄搶地盤並沒有錯,但是這卻被蘇俄加以利用,認為普魯士王國這是在侵略,在為納粹助威。

蘇俄同時展開了外交攻勢,要求盟軍國家向普魯士王國宣戰,並且加快在西線的攻勢,應對普魯士王國這個新加入的敵人。

普魯士王國並沒有想過加入納粹德國,但是兩國系出一脈,威廉三世不想看到盟軍與蘇軍進入德國本土,讓德國的土地遭受侵略與踐踏。

哪怕讓盟國成為戰勝國,他也要誓死將蘇軍擋在德國之外,這些野蠻的斯拉夫人,劣等民族。

所有的普魯士臣民都是這樣的想法,他們當然也有一雪上次大戰的恥辱心思,不過更多的,是隱藏起來的,對自身戰略需求的滿足。

普魯士王國如果一直固守目前的土地,那麼將來只能成為經濟強國,而無法成為真正的大國強國。

向東延伸至愛沙尼亞,向南得到一部分波蘭的土地,同時讓白俄羅斯與烏克蘭獨立,這樣一來,將來普魯士王國只需要面對來自海上的威脅,陸地上的戰爭,也就是將來很有可能要面對的蘇俄這個最大威脅,只需要在愛沙尼亞三國這個緩衝地帶進行。

背靠著德國,將來普魯士王國無比安全。

戰無不勝的蘇俄紅軍並沒有立竿見影的取得壓倒性的優勢,在愛沙尼亞三國的糾纏,紅軍兵沒有佔到便宜,而在波蘭,更是在圍攻克拉科夫的時候遭受了失敗。

一時間,普魯士陸軍的威名重新飄蕩在歐洲上空。

如此一來,普魯士王國代替納粹德國,接管了大部分的東線防線,普魯士王國軍隊不僅就近威脅捷克斯洛伐克與烏克蘭,而且牽制了蘇軍圍攻匈牙利的兵力。

英美等同盟國並沒有介入蘇俄與普魯士王國的俄戰爭,更加沒有理睬蘇俄要求將普魯士王國定性為納粹國家的愚蠢舉動。

這個時候,英美沒有必要得罪普魯士王國,因為,這個國家背後站著中國。

美國更是憂心忡忡,擔心中國藉著這個機會強勢介入戰爭,從而幫助法西斯國家翻盤,無疑它具備這個能力。

蘇俄這是咎由自取,之前在東線攻城略地,擴張勢力範圍,讓盟軍眼紅不已,現在更是因為愛沙尼亞三國的問題,強勢的與普魯士王國開戰,足見斯大林的蠻橫與霸道。

你幫助這些國家趕走法西斯就好了,他們要獨立你就讓他們獨立,並不意味著你可以將這些國家吞併。

吞併,是的,這是在赤裸裸的吞併。

如果不加阻止,那麼一個強大的蘇維埃國家將在戰後變得無比奪目。

甚至有英美的政客為普魯士王國的強硬拍手叫好,有這個國家幫助削弱蘇俄的實力,對於將來英美的戰後策略無疑是有幫助的。

普魯士王國的15萬陸軍還只是個開始,隨著源源不斷的開進愛沙尼亞三國以及波蘭,過長的戰線使得普魯士緊急動員後備役,已經有76000多人已經在短短的幾天內武裝完畢,開撥前線。

相比蘇俄紅軍與德軍動輒百萬人的大會戰,普魯士陸軍顯然兵力嚴重不足。

外界普遍在擔憂,普魯士陸軍堅持不了多久,只要有上兩三次戰役失敗,只怕就有亡國的危險。

不過,中國首先對蘇俄干涉他國獨立自由表示了不滿,並且敦促蘇俄儘快退出愛沙尼亞三國,並且立即停止與普魯士王國的戰爭。

當蘇俄駐南京大使庫朗斯基措辭激烈的表示對中國政府的態度極為不滿時,中國外交總長顧維鈞同樣激烈的回應“如果蘇俄政府不接受中國的態度,那麼可以理解這是中國政府的最後通牒,並且,如果蘇俄向普魯士宣戰或者拒絕停止對普魯士王國軍隊的攻擊,那麼中國將考慮應普魯士王國的請求,對蘇俄政府的侵略行為予以懲罰”。

緊接著,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以及俄羅斯帝國都表示了對蘇俄的不滿,對普魯士王國表示同情,並且呼籲國際社會共同抵制蘇俄的野蠻干涉他國內政。

“干涉他國獨立自主,即為侵略。”

蘇俄迅速開始了外交行動,並且積極爭取英美的支援。

一旦與中國以及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俄羅斯帝國開戰,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中國已經在中亞建立了工業基地,足以應對一場大規模戰爭,而不用擔心誇張的補給線,這是蘇俄最為擔心的,加上這些年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同樣發展的較快,擁有一定的實力。

蘇俄克格勃奮戰了多年,一直沒有在中亞與哈薩克掀起多少風浪,可以說對這些地方的策反完全的失敗,中國對中亞地區以及哈薩克的掌控,超過了蘇俄的想象。

在這個節骨眼上,一旦開戰,意味著俄羅斯帝國可以從葉卡捷琳堡出擊,直撲喀山,而哈薩克則進攻薩馬拉,之後沿著鐵路攻擊莫斯科,甚至是沿著伏爾加河攻擊伏爾加格勒。

而中國在中亞的集團軍則可以度過裡海,從高加索開始清掃,北攻頓河地區,甚至於哈薩克軍隊會師於伏爾加格勒。

到時候蘇俄將四面受敵,別說繼續與德軍的戰事,就連能不能自保都成問題。

但是斯大林在這極為危險的時刻,還是作出了正確的選擇,那就是在中國等國調兵遣將準備參戰的時候,迅速的擊潰甚至覆滅普魯士軍隊。

如果迅速的消滅普魯士軍隊,然後逼降普魯士王國,那麼中國再強,也無能為力了。

10月2日,蘇俄兩個集團軍開始向克拉科夫運動,想要將西里西亞方面軍合圍,同時後續還有兩個梯隊,總計四個兵力從後方推進。

匈牙利戰線也抽調了8個師的兵力,想要從南面側擊西里西亞方面軍。

10月3日,普魯士王國西里西亞方面軍連戰連捷,擊破了蘇俄紅軍第十三集團軍與第十六集團軍的包圍。

10月11日,西里西亞方面軍掃清了突擊至克拉科夫的蘇俄紅軍第十三集團軍兩個師的兵力,並且向利沃夫方向發起攻擊。

西里西亞方面軍所展示出來的戰鬥力讓各國集體失語,這支方面軍全部由裝甲師與機械化步兵師組成,機械化程度是歐洲各國軍隊中最高的。

普魯士王國陸軍一直走精兵化路線,只保留15萬的常備軍,但是軍費同樣沒有少花,可以說,這是一支鋼鐵強軍,西里西亞方面軍尤其得到了來自中國的尖端武器。

威廉三世算計的很精明,李秉衡在自己的兒子身上下了大本錢,各種武器都優先攻擊給了西里西亞方面軍,尤其是中國最為先進的主戰坦克技術,這次中國首批提供了600輛“民主30”主戰坦克,在這次的克拉科夫突擊戰中取得了赫赫戰功。

“民主30”是前幾年開始大規模列裝的中國新一代主戰坦克,這是紀念辛亥革命30週年而命名的。

中國陸軍並沒有像各國那樣將坦克分為輕型、中型與重型坦克,而是直接分為特種坦克與主戰坦克。

雖然中國已經開始在王牌軍中列裝最為先進的“霸王”主戰坦克,但是“民主30”依然以價廉物美以及高性價比獲得了中國陸軍大佬們的青睞。

而且,最為重要的是,“民主30”主戰坦克依然是這個世界最為高階的坦克,這種坦克將來也仍然是中國陸軍的當打坦克。

這款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門105mm線膛坦克炮,由單內炮管、水平式稜柱形半自動炮閂和炮口抽氣裝置組成。

身管長是口徑的51倍,其上裝有熱護套,野戰條件下更換炮管僅需20分鐘。

採用了南華產的四衝程RSV柴油機,外形呈矩形體,結構採用一缸一蓋,並列連桿、推挺杆傳動、聯身箱體,因而便於拆裝和系列化生產,採用機械增壓和預燃室燃燒系統,總體佈置緊湊,在2200r/min時標定功率為670kW(920馬力)。

這些資料已經是歐美所有坦克難以望其項背的了,即便是蘇俄的T34,因為那85毫米的滑膛炮曾經稱雄一時,在它的面前,也仍然不堪一擊。

在坦克製造上,中國與南華是當世當仁不讓的兩大強國,源自於兩國的工業能力與科技沉澱。

雖然中國的基礎教育近些年來才追上歐美發達國家的步伐,但是在高階科學技術上,還是遙遙領先於歐美。

這款坦克在歐洲戰場投放的效果就是,蘇俄兩個集團軍在西里西亞方面軍的橫掃之下一路找不著北,並且被趕至了利沃夫。

蘇俄一直想將利沃夫變為烏克蘭的領土,這次更是勢在必得,不管波蘭人是否抗議。

可是,西里西亞方面軍的目標直指利沃夫,根本就沒有半分的遲疑。

普魯士王國急需資源,將來要想與蘇俄抗衡,不僅煤鐵等資源要想辦法得到產地,其他資源也要掌握在手中。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利沃夫是自然資源富集地區,不僅擁有大片肥沃的“黑土帶”,而且還蘊藏著70餘種礦藏資源,如瀝青、無煙煤、鐵、錳、鉻、鈦、鉛、鋅、鋁、汞、鎳和一定量的天然氣和石油,其中瀝青和無煙煤比目前整個蘇俄的儲量還多,頓巴斯更是個特大煤田,加上克里沃羅格的鐵礦儲量超過250億噸,這裡是普魯士王國急需拿下的。

拿下利沃夫,普魯士王國的領土就變成了半圓環形,不僅將波蘭剩餘的土地包裹了起來,而且等於將兩隻拳頭伸向了東方。

白俄羅斯與烏克蘭都在它的威脅之下,從北面可以直接攻擊列寧格勒,甚至威脅莫斯科,從南面,則可以直接攻擊第聶伯河蘇軍,既可以南下得到黑海出海口,又可以一路東進,威脅伏爾加格勒,切斷莫斯科與頓和地區以及高加索地區的聯絡。

更為關鍵的是,利沃夫一旦失守,普魯士軍隊不但可以東進基輔,而且還可以回過頭來包抄正與德軍對峙在匈牙利一線的蘇軍,後路被斷的話,這日子可不怎麼好過。

一旦被對方一路殺到敖德薩,那麼蘇軍可就被包了餃子了。

幸好普魯士軍隊兵力不夠,否則,對方有百萬陸軍,那麼蘇軍不但要面臨上中下三路北齊齊突破,還要面臨南北兩大戰場兩百多萬軍隊的覆滅。

無論如何,普魯士陸軍表現出來的高度機械化以及超強戰鬥力得到了各國的認可,也引起了蘇俄的高度戒備。

戰爭機器已經發動,普魯士王國重新開始了德意志帝國時代的超強動員能力,只憑藉2000多萬的人口,就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武裝150萬軍隊。

甚至更多,許多波蘭人以及愛沙尼亞三國人也宣佈響應普魯士王國的徵召,共同反對蘇俄的野心勃勃的侵略。

事實上,普魯士王國已經不是一個純粹的德意志人國家,而是一個以德意志人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包括波蘭人、俄羅斯人、華人以及東歐其他民族。

斯大林這才意識到,他踢爆了一個麻煩,而且是大麻煩。

10月15日,俄羅斯帝國陸軍西出葉卡捷琳堡,向喀山方向運動。

同日,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陸軍兩個集團軍向薩馬拉發起了猛烈的攻擊,引起了蘇俄的強烈反應。

雖然暫時沒有聽到中國在中亞的集團軍動向,但是恐懼感還是讓斯大林認真的考慮起自己的後續安排。

蘇俄紅軍首先下令敖德薩的紅軍取消向利沃夫的增援,並且將伏爾加格勒的軍隊調往奔薩佈防,這樣一來,除了匯聚到利沃夫一線的軍隊,蘇俄開始面臨兵力上的不足。

畢竟喀山防線無比重要,一旦失守,不但莫斯科要遭受威脅,而且帝俄軍隊可以橫切到伏爾加河,從而將莫斯科與列寧格勒的聯絡切斷。

到時候哈薩克與中國軍隊會師於伏爾加格勒,莫斯科就成為了南北夾擊的風箱中的老鼠。

雖然帝俄軍隊數量並不多,但同樣是走精兵路線,與中國軍隊做過軍事對抗演戲,有過實戰經驗,不是完全的新兵蛋子。

哈薩克陸軍同樣如此,兵力雖少,但是同樣不如忽視。

看樣子,中國是鐵了心的要給蘇俄一點教訓了。

必須警告一下蘇俄,削弱它的實力,否則,將來要對英美開戰,蘇俄在背後捅刀子,可不是鬧著玩的。

10月18日,中國中亞集團軍攻陷阿斯特拉罕,並且攻略高加索與頓和地區,直接威脅伏爾加格勒。

南方重鎮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蘇俄一再從前線抽調軍隊回援,中國陸軍不是等閒之輩,即便是斯大林也坐臥不安。

10月23日,普魯士軍隊攻陷利沃夫,繼續想第聶伯河挺進。

10月27日,德國中央集團軍反擊得手,擊潰了當面的紅軍,成功的保衛了匈牙利這個南部通道,並且反攻進入羅馬尼亞境內。

蘇俄紅軍收縮兵力至敖德薩,同時在基輔部署重兵。

10月29日,東普魯士方面軍攻入白俄羅斯境內,將蘇軍壓迫至斯摩稜斯克,東普魯士方面軍成功的與愛沙尼亞三國軍隊會師於斯摩稜斯克一線。(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光陰之外我有一劍7號基地宇宙職業選手唐人的餐桌深空彼岸神秘復甦明克街13號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不科學御獸
相關推薦
天災變抗日之鐵血軍魂玉戶朱顏材料為王異界美女圖縱意重生霸帝梁家五少名門紀事都市進化眼
作者費虛其他書
當全能藝人映照時代 我被系統逼成直男 炮火1906 仙界第一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