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日之戰 第兩千六百零六章 格局成形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南江西線日軍近衛四軍;

殘陽如血,血染南江,中澤三夫視野中近處呈現的爆炸猶如地動山搖。

整日的穿插攻擊,自後掩殺的合成化軍團101裝甲旅、101摩托化師“豹式”坦克終於將鋒線挺進到日軍近衛第四軍指揮部所在區域。

中澤三夫第四軍已經避免不了全軍覆沒的命運,非但無法避免,反而因為薛語嫣和蔣米男的部署,朝鮮半島南端南江東線日軍控制區域在陸戰隊兩棲突擊部隊、裝甲營、戰車團攻擊下在不斷的丟失。

後撤線路正面被漢華軍兩個合成化師截斷,馳援而來日軍多兵種叢集“忍者”編隊在漢華軍合成部隊“白暨豚”打擊下僅有十多架“忍者”撤出,隨後日軍摩托化部隊、裝甲部隊遭受到加裝有“飛魚”滑翔炸彈的“白暨豚”猛烈攻擊損失慘重。

日軍41軍、44軍同樣被虞哲軍、王佔廉所部牽制,持續攻擊中近衛第四軍裝甲旅團覆沒,已經沒有什麼可以阻擋漢華軍“豹式”坦克的突進攻擊,外圍兵力分割後被漢華軍海軍陸戰隊、張景榮第三軍、十五軍包圍,孤立無援。

刺眼的光亮在中澤三夫視線內閃出,一瞬間撕裂黃昏下的殘陽光線,數百米距離外一輛突擊而來的“豹式”坦克發射出穿甲彈。

尖銳的金屬破空聲急速而至,裝甲碎裂聲響起的同時近距離一道火流對映入眼簾。

“天皇……”

“噗”

嘶聲力竭的效忠聲和骨骼碎裂聲同時交織在一起,九七式裝甲指揮車扭曲變形,日軍近衛第四軍指揮官中澤三夫敦厚的身體在飆射出的血線中炸開。

夜色徹底覆落在朝鮮半島南端,農曆十一,鉤月逐漸圓潤,但皎潔的月色難以穿透交戰區域低空厚結的硝煙,槍炮聲依舊,夜色中不斷有炮彈落地,火球此起彼伏綻開。

日軍近衛四軍覆沒在即,白日近衛第四師團先是被殲滅,落日之前近衛軍指揮系統又被摧毀,只剩下兩萬多的日軍士兵及其萬人規模的地方兵力被分割包圍後負隅頑抗。

4小時之前漢華軍“蠶式”飛彈打擊下日軍承受了十多個機場被輕重程度的打擊損失,數百架戰機損毀,在木浦漢華軍建立機場的強勢攻擊下日軍依舊沒有挽回白日的制空權劣勢。

這是一個必然,漢華軍的主攻方向產生在朝鮮半島南端,但空戰卻在各個方向發生,東西伯利亞、興安盟、遼西走廊方向火鳳凰、延安空軍不斷的牽制性出擊。

錫林郭勒盟日軍戰事的潰敗導致興安盟一線延安第三、第四野戰軍以及朱紹良所部極度靠近到安達油田西線,東西伯利亞方向漢華軍作戰部隊距離伯力軍工區又只有1000千米距離,區域完全處在漢華軍戰略轟炸機、高速轟炸機的打擊範圍之下,更不用提及漢華軍自堪察加半島的航空出擊。

遼西走廊日軍、蘇軍的防禦工事部署牢不可破,但自昌黎前沿升空的漢華軍轟炸機十分鐘之內就可以進入核心地帶展開轟炸。

在這種空間被不斷壓縮前提下,即便多個方向沒有爆發地面猛烈的戰事,日軍、蘇軍也因為漢華軍、延安空軍的不斷出擊需要保持攔截能力而無法大範圍調動戰機馳援向朝鮮半島南端。

真正能夠調動戰機馳援的只有日本本土方向。

但本土也非高枕無憂;

依舊無法精準定位距離的漢華軍飛彈威脅無處不在,鹽城方向漢華軍戰略轟炸機同樣可以攻擊向日軍鹿兒島一線,漢華軍控制堪察加半島西南島嶼,升空戰機在空中受油後同樣可以出擊向北海道島。

對於大本營而言,潛在的危機已經四下存在;

漢華軍軍工高科技技術進入井噴狀態,大本營、伯力研究所也在死守著一線希望,克格勃傳送而來的資訊顯示華盛頓聯邦已經到了崩塌瓦解的程度。

從克格勃所搜集情報分析,華盛頓聯邦分裂無法避免,聯邦或許不會消失,但絕對會被削弱,這種前提下美軍撤出戰場的可效能在不斷增加,只要華盛頓軍隊撤出,和漢華軍素有嫌隙的英國軍隊獨木難支,如此以來首先緩和的就是新幾內亞戰況,大本營也有足夠的時間調動兵力再一次佈防。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在這種希望的刺激以及國家戰爭生死存亡的危機壓力下,不缺乏技術的莫斯科、日本軍工領域也在不斷的突破發展。

月15日,位於伯力軍工區的莫斯科三大設計局組建的航空研究所在多次的實驗技術改進之後終於定型了加裝“片麻岩”雷達的圖-預警機。同時實現了“片麻岩”雷達的小型化並加裝與雅克-7A夜間戰鬥機。

但即便如此,蘇軍夜間戰鬥機裝備機載雷達、預警機的時間依舊比漢華軍火鳳凰晚了半年時間,之前半年時間對於漢華軍而言是科技跨越式發展的時期。

同日,日本軍工成功研發出“櫻花”飛彈。

漢華軍“蠶式”飛彈最初被日軍、蘇軍技術人員稱作為超級火箭彈,更改命名為飛彈的來源就產生於日軍研發即將定型的“櫻花”飛彈。

但日軍‘櫻花’飛彈和漢華軍“蠶式”有本質的不同,“櫻花”飛彈是一款依靠飛行員駕駛,加裝有1800公斤烈性炸藥的自殺性武器。

飛彈全長8米,主翼為木質6米,輕合金板式尾翼,重840公斤,發射後靠尾部的枚火藥火箭推進,最快時速為90KM。

毫無疑問,因為日本遠遠超出後世的軍工科研能力,歷史中大本營用於抵禦美軍登陸作戰研發的“櫻花”飛彈不僅僅提前問世而且效能也超出後世。

也在相同的時間,大本營因為漢華軍飛彈壓力以及四面產生的防空重壓,組建出日本軍史首支火箭軍。

和漢華軍火箭軍的戰術打擊能力截然不同,日軍火箭軍的主要職能卻是防空作戰。自191年起日本就開始研發了一款後世歷史中雖然簡陋但令美軍頭痛不已的武器。

噴進炮;

噴進炮實際就是發射三式燃燒霰彈,在多門齊射前提下能在低空形成一道密集彈幕,後世歷史中日軍在不斷技術改進下與44年成功裝備00毫米噴進炮並部署向本土用於決戰美軍,但戰爭的程序卻因為原子武器的出現而超出所有人預料的結束,噴進炮成為廢銅爛鐵。

當今歷史已經脫離後世,日軍技術始終在發展,繼三式對空彈成功小型化並部署艦隊防空作戰後日軍正式組建以裝備噴進炮為主可用地對空、地對地作戰的火箭軍部隊。

噴氣式戰鬥機研發層面莫斯科首先出現了過渡性型的混合動力戰鬥力,巨大的壓力下莫斯科軍工爆發了後世歷史一月時間可以研發定型一款戰鬥機並投入生產的創造能力,技術人員熬油費火,通宵達旦,繼混合動力戰鬥機米格-1成功研發裝備並在戰爭初期彰顯出絕對威力後莫斯科兩款噴氣式戰鬥機米格-9、蘇-11噴氣式戰鬥機正式進入到飛行實驗階段。相錯的時間,日本軍工的心血之作‘秋水’噴氣式戰鬥機也完成飛行樣機升空。

日本海軍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對壘英美艦隊的巨大勝利以及漢華軍海軍艦隊從無敗績的兩種因素同樣刺激著日本船塢工業。

經濟危機,國內政亂,外戰失利,人才流失,恐怖襲擊,導致了華盛頓後世歷史引以為傲的船塢工業頻臨破產,發揚光大華盛頓分包流水線作業技術的卻是克里木、青島、錫蘭島船塢基地以及日本和莫斯科船塢工業。

莫斯科在逐漸失去巴倫支海船塢基地,但日本船塢工業卻毫髮無傷,非但沒有損失反而因為莫斯科不斷的技術人才轉移和整合澳大利亞資源、珍珠港資源在不斷的提升。

日本形成了以本土、澳大利亞為主的兩大船塢基地,澳大利亞主要生產技術改進又可以快速生產的“最上級”重巡洋艦、‘祥鳳’級航空母艦以及高速驅逐艦,本土則是以打造八八艦隊和重型航母為主。

分包作業提速了日本的造艦速度,對於朝鮮半島、新幾內亞資源的攫取日本則到了涸澤而漁的瘋狂。

最初日軍控制局勢期間對於朝鮮半島後世歷史亞洲最大的茂山鐵礦及其幾內亞勘探開採的精銅礦採取漸進開採,利用滿洲國深度開發的資源擴充,大本營計劃性開發、原礦石囤積雙管齊下的策略。自印度洋戰事惡化開始,日本開始對茂山鐵礦採取了破壞性開採,區域內所有朝鮮半島民眾都被集中開挖,鐵礦石不斷運送向本土投入軍工製造的同時在國內方向開始大規模的囤積。

時間不允許海軍部如若以往的完整接收第三支八八艦隊訓練成軍交付軍隊,只能採取建造一艘,訓練一艘,裝備一艘的節奏。

這種變數下本土方向日本海軍開始再一次接收戰艦及其各種獵潛艦、驅逐艦,同時破天荒的大量經過苛刻訓練朝鮮半島海軍士兵及其本土女性海軍士兵登陸上艦。

實力同樣擴充的還有莫斯科鄂霍次克海艦隊,鄂霍次克海尚塔爾群島北部海域已經完全的被漢華軍控制,但遠東莫斯科船塢基地集中在符拉迪沃斯託克,莫斯科鄂霍次克海艦隊遭受飛彈打擊卻沒有實質性損失,太平洋艦隊自印度洋之戰開始也是從無折損,在這種前提下庫茲涅佐夫、戈洛夫科的太平洋艦隊、鄂霍次克海艦隊不斷補充戰艦勢力也發展到了極致。

比較遠東蘇軍地面部隊已無人員補充,海軍、空軍卻依舊在保持質量的發展。

朝鮮半島南端戰事主動權不斷被漢華軍掌控的同時千島群島、日本海海域集中了莫斯科太平洋艦隊、鄂霍次克海艦隊、日本近藤艦隊三支實力強勁的海軍力量,這還不包括隨時可以馳援到位的清水光美、山口多聞混合艦隊。

海軍實力蘇軍、日軍處於絕對的上風,但局勢的走向卻是顧忌漢華軍飛彈打擊以及後續出現的噴氣式戰鬥機在空戰中的剽悍,龐大的蘇日艦隊無法進入相對狹窄的黃渤海海域。

日軍艦隊活動因為戰事的走向開始向日本海、千島群島集中,而漢華軍潛艇編隊也大量的進入到日本海。

相對弱小的中國海艦隊不僅僅控制了鹽城到木浦、大黑山群島制海權,潛艇編隊也再一次守株待兔式的潛伏開始等待機會。

戰爭即是實力的較量也是謀略的對壘;

制海權只是區域性時間的掌控,這取決與巨齒鯊噴氣式戰鬥機彪悍的發揮及其蠶式飛彈對日軍前沿機場的摧毀,一旦對手調集足夠數量的混合動力戰鬥機、紫電、飛燕,制空權依舊有變數,火鳳凰不至於無力招架,但至少不會如若只之前從容。

在這種前提下文建陽、蕭飛羽需要利用任何出現的一線之際。

朝鮮半島南端登陸開始之前,漢華軍另外一支藏鋒已久的部隊就已經調動。

吳求劍第三軍團;

48小時之前,吳求劍第三軍團就從昌黎一線開始利用鐵道線大範圍調動,同時活動在燕山北麓的延安兩個野戰軍兵力區域性調動補防。

文建陽、蕭飛羽都不擔心這種調動產生的空隙被對手利用,在錫林郭勒盟蘇軍、日軍過百萬精銳被圍殲,東西伯利亞鄂霍次克海尚塔爾群島漢華軍裝甲部隊雲集,朝鮮半島南端局勢惡化的前提下蘇軍、日軍不可能再一次實施大規模的戰略反擊。

遼西走廊地形狹窄,梅里茨科夫把守的走廊被部署的固若金湯,但同樣漢華軍在區域內防線也無懈可擊。

調動出吳求劍第三軍團,陳子鳴第六軍團、延安野戰軍對蘇軍、日軍的牽制依舊存在。

翼中平原到山東半島鐵路線暢通,鐵路、公路、近海航運、空運及其飛艇運輸,只用了6小時漢華軍就將吳求劍第三軍團及其所有作戰物資在對手毫無察覺下運送到青島沿線而海域內早就匯聚了完成首次登陸部隊投送後抵達的漢華軍運輸編隊。

漢華軍朝鮮半島、東北的戰略攻擊已經成形;

利用錫林郭勒盟的一次戰略伏擊圍殲對手百萬精銳,導致對手失去戰略反擊能力,興安盟、燕山一線因為地形原因無法大規模調動裝甲、機械化部隊,以步兵為主採取側擊牽制戰術。堪察加半島、千島群島東北島嶼方向牽制日本本土力量,放棄對手嚴防死守的遼西走廊,從東西伯利亞尚塔爾群島一線及及其朝鮮半島南端開啟缺口,一南一北穿心攻擊。(未完待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宇宙職業選手明克街13號我有一劍唐人的餐桌7號基地不科學御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光陰之外深空彼岸神秘復甦
相關推薦
我怎麼成了土匪小精靈之與世界為敵東岑西舅漢武揮鞭狂暴大領主撿了個女鬼俏媳婦黑道大姐的穿越生涯:無賴王妃黑道爭霸絕色黑道皇妃我在王者榮耀撿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