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日之戰 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 無人機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東北海峽東南陸地方向;

夜色下荒野宛若一個巨大的裝甲墳場,到處都是鬼火般幽幽浮動的火焰,偶爾火球自金屬廢墟中噴濺而出隨後寂滅。

照明彈在空中拉出一片慘白的光澤,二十多輛四式、一式坦克組成的編隊出現在視線中,四面是圍攏未來的“終結者”

日軍第十叢集司令秦貞次五官凹陷,血灌瞳仁,鬍鬚鋼針一樣聳起。

白日空戰的膠著,日軍、蘇軍攻擊機不惜代價馳援推後了日軍第十裝甲叢集覆沒的時間,但也僅僅是推遲。

而整日的激戰中莫斯科坦克第一集團軍始終被合成化集團軍110裝甲旅、110摩托化師和火箭軍飛彈、空軍攻擊機編隊拖住無法前行馳援。

直到夜色!

入夜低空威脅盡除,合成化集團軍跳出戰場,在莫斯科坦克第一集團軍有所動作之前朱赤、成耀東裝甲軍如山壓來。

日軍第十叢集所剩無幾,覆軍已成定局,而後續參戰的莫斯科多兵種集團軍坦克師、摩托化師、炮兵、火箭軍部隊也在哲布裝甲第四集團軍、合成化集團軍110陸航旅聯手攻擊下折損了三分之二兵力。

“射擊,射擊”絕望的指令聲從一式坦克中傳出

“嗤”伴隨空氣中拉出的尖銳嘀音,無閃光穿甲彈飛掠而至擊中前衝的“終結者”。

火星四濺,氧化鋁陶瓷裝甲碎塊迸濺四射,“終結者”停頓在原地。

只是稍微節奏頓挫,遂即“終結者”粗長的炮管移動炮口指向完成射擊的一式。

空氣再一次被破空聲穿透,穿甲彈命中一式,濃煙、烈焰從裝甲縫隙中噴湧而出。

各方向發射的穿甲彈呼嘯聲交疊在一起,秦貞次視線中一道空氣被拉開的彈道自數百米延伸而來不斷放大。

“轟”穿甲彈命中九七式裝甲指揮車,車艙內火星四濺,秦貞次身體肢解炸開,血水粘附向四周。

日軍裝甲第十叢集被殲滅,莫斯科裝甲第一集團軍面對朱赤、成耀東強攻,越來越深沉的夜色中火鳳凰也再一次拉開了出擊的序幕。

只不過這一次主角不是“颱風”!

尚塔爾群島西南山谷基地;

巨大的軍事地圖上醒目的標註了一個紅色區域;

南北間距近150千米,東、西跨度00千米。

這是自開戰以來漢華軍對阿穆爾共青城以南蘇軍、日軍軍工區核心區域的定位圖。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東北海峽偏南陸地100千米區域;

隨著朱赤、成耀東裝甲軍團的推進,4小時之前爆發了激烈對戰的區域烽煙已經被呼嘯的冷風吹散,只有低矮山丘間遍佈的裝甲殘骸說明區域內曾經爆發了一場激烈的坦克大會戰。

入夜時分,就有一支漢華軍部隊從山谷基地中而出進入到軍事地圖上名為加西納的區域。

加西納東南110千米,就是1小時之前合成化集團軍110裝甲旅伏擊日軍裝甲叢集地點。

特殊部隊有漢華軍一個機械師規模,但從部隊肩章圖案分析又絕對不是漢華軍合成化部隊。

從裝備判斷,只是接近;

以自走防空部隊、無線電部隊為核心,但卻擁有遠超出合成化師,加裝各種無線電裝置的特殊牽引車輛和大型羚羊指揮車。

這是一支從未在戰場露面的部隊,依附在漢華軍火箭軍編制當中,指揮部稱之為‘無人機部隊’。

東西伯利亞重燃戰火,雙方由空中延伸開的大戰已經持續並超過一週時間,期間爆發了雙方單日數千家架次各型別飛機對戰長空的激烈空戰。

也大量有日軍、蘇軍和漢華軍高空高速偵察機的不斷滲透偵查,但對於蘇日軍工區的核心地標定位,直到8小時之前漢華軍指揮部適才完成了相對準確的圖示。

起決定作用的就是火鳳凰1小時之前入夜對伯力軍工執行轟炸的四支戰術編隊。

“颱風”戰鬥轟炸機是可以擔負遠端夜間偵查任務。

所有出擊向蘇日軍工區“颱風”戰鬥機在突入以及完成轟炸後撤途中拍攝了區域內大量照片。隨後就是基地內技術人員根據照片以及白細胞所提供概略資料分析定位出蘇軍、日軍軍工核心區域地標。

最終拉開了漢華軍又一次跨時代的出擊序幕。

漢華軍的戰爭從來不能以常規論斷定型,就像王耀武所評價,武器的先進只能說具備了取得戰爭勝利的基礎,真正決定作用的是兵法韜略以及指揮員運籌帷幄。

東西伯利亞戰事打響,漢華軍有利用老式伊-15取得對蘇軍多兵種集團軍‘雌鹿’武裝直升機的完勝,這就是戰場的審時度勢和對武器效能的充分利用,也是指揮官睿智的體現。

但漢華軍又從來沒有放棄過高科技裝備的追求,更多時候高科技武器確實能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或者巨大的戰略威懾力。

比如蠶式飛彈,蠶式飛彈的出現讓漢華軍海軍輕而易舉掌控了黃渤海區域制海權,這是武器效能的體現。

在具備一定程度雷達隱身能力的“颱風”戰鬥轟炸機、戰略威懾效能的“蠶式”飛彈研發期間,唐宮同時在不斷的投入技術力量開展了代號為“流星”的無人機研發專案。

無人機研發投入實戰,看似在文建陽穿越的時代遙不可及,其實不然。

後世歷史,無人機的誕生可以追溯到1914年,英國名為卡德爾的將軍就向軍方提出了研發一種可以不用飛行員駕駛,利用無線電操控的小型飛機,小型飛機進入地方區域投彈攻擊,這種建議被提出立刻得到英國軍事航空學會支援並進入實際開展層面。

1917年,英國研發出無人機,但因為技術的不成熟,無人機在實驗中因為屢屢發生故障最終軍方層面的研發終止。

但無人機的研發卻沒有夭折,負責專案人佛裡·德哈維蘭自籌資金繼續研發並最終在197年獲得成果。

名為“喉”式的無人機在戰艦試飛成功,無人機可以攜帶11公斤炸彈。

相同的時間,華盛頓聯邦也在發展無人機專案,並製造出由陀螺儀裝置控制飛行方向,膜盒氣壓表自動控制飛行高度的“空中魚雷”無人機。

到珍珠港事件爆發時,華盛頓聯邦研發出更加先進的“RP-4”無線電遙控上單翼無人機,

安裝大功率的發動機,飛行速度可達每小時5公里,飛行高度達000米。

但因為後世戰爭的走向以及實際應用,無人機更多的被用於空軍靶機少有投入之戰的先例,

無人機轟炸地面目標也存在精準技術難題障礙。

現世,倫敦、華盛頓聯邦早就沒落,而漢華軍卻擁有無線領域獨領風騷的技術,更不用提及文建陽、高傳輝、蕭飛羽、方天浩等對無人機戰場應用有真知灼見的‘先知’。

漢華軍發展無人機技術的歷程並不晚,甚至超出漢華軍獨立研發期間任何一項軍工專案。

漢華軍成軍初期,尖嘴嶺組建部隊時就開始了工匠利用木製模型從山崖投放為防空部隊訓練的原始手工技術積累。

軍工發展及其戰爭的程序中包括氣球炸彈都在為漢華軍無人機專案完善技術。

“流星”無人機真正定型是在漢華軍成功發展出“行者”遙控炸彈之後。

廣西反擊戰開始定型到樣機飛行,錫林郭勒盟戰事時漢華軍正式生產“流星”無人機。

“流星”無人機總重10公斤,由一臺活塞式發動機作為動力,地面鋪設滑軌,無人機發動

帶動滑車在滑軌上滑行達到絕對速度升空,陀螺儀裝置控制飛行方向,膜盒氣壓表自動控制飛行高度,時速10千米,航程80千米,可攜帶150公斤航空炸彈或者一枚小型凝固汽油彈。

因為無線電技術存在的障礙,“流星”無人機無法達到遠距離的無線電控制回收,特殊定義也是“自殺式無人機”。

“流星”無人機的生產技術要求和“颱風”無法比較,隨之而來的就是產量。

從山谷基地運動而出的漢華軍無人機部隊裝備有640架“流星”無人機,而且軍工還可以源源不斷的補充損耗。

夜色深沉,各區域“后羿”釐米波雷達系統建立,大型羚羊無線電指揮車工作,地面60條滑軌在技術人員高效工作中不到1小時時間鋪設而出。

萬事俱備!

無線電資訊回傳,邱米坎機場空指揮部發出排程指令,6架幹擾機升空。

大面積的碳纖維干擾是前奏,低成本的無人機可以大量生產製造,“流星”無人機存在機體面積小的優勢,但因為000千米飛行高度限制,進入阿穆爾共青城方向被雷達定位隨之遭受的就是蘇軍、日軍各種防空武器火力的絞殺。

000米高度,任何一款防空武器都能產生出致命威脅,何況日軍、蘇軍還裝備有類似漢華軍“浮屠”系統的對空燒霰彈,日軍不斷技術革新的三式對空燒霰彈就是“流星”無人機的剋星。

對雷達實施全方位的干擾才能最大化的發揮出“流星”無人機威力。

6架幹擾機升空隱沒入夜色,10分鐘後隨著地面指揮官口令的響起,60架“流星”無人機自滑軌加速後騰空而起不斷拉昇高度向南掠飛。

“后羿”釐米波雷達監控飛行動態,大量無線電指揮車開始排程運轉。

阿穆爾共青城西北小型機場機場;

冷風呼嘯,機場臨時指揮部內燈火通明,葉捷琳娜、庫爾尼洛娃顏容憔悴。

白日的空戰持久而慘烈,負責爭奪制空權的玫瑰編隊、58編隊以及日軍航空特設隊傾盡全力也僅僅是保證了制空權的僵持。

編隊先後三次升空作戰,葉捷琳娜、庫爾尼洛娃都取得了擊落漢華軍噴氣式戰鬥機戰績,但承受的代價玫瑰編隊、58編隊合計60多架混合動力戰鬥機損失。這對於精銳為主的編隊而言,損代價沉重。

葉捷琳娜、庫爾尼洛娃在根據同漢華軍噴氣式戰鬥機的對戰經驗總結應對戰術,也在分析如何應對漢華軍白日出現在薩哈林島的新式戰鬥轟炸機。

目前為之,關於漢華軍新式戰鬥轟炸機的資料還是朦朧。

只知道擁有噴氣式戰鬥機的航速和令人畏懼的飛行高度。

刺耳的防空警報聲就在葉捷琳娜和庫爾尼洛娃的戰術商討中自機場響起。(未完待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宇宙職業選手明克街13號我有一劍唐人的餐桌7號基地不科學御獸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光陰之外深空彼岸神秘復甦
相關推薦
我怎麼成了土匪小精靈之與世界為敵東岑西舅漢武揮鞭狂暴大領主撿了個女鬼俏媳婦黑道大姐的穿越生涯:無賴王妃黑道爭霸絕色黑道皇妃我在王者榮耀撿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