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的進擊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2015年10月17日,山東師範大學網絡文學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山東師範大學隆重舉行,揭牌儀式由山東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國家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魏建主持。揭牌儀式後由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網絡文學研究會、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山東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國家重點學科和山東師範大學網絡文學研究中心共同舉辦“文化視域中的網絡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會上17K小說網創始人劉英從行業角度提出,應當推動從業界向學界的轉化,研究中心應成為兩者的交流平臺,致力於網絡文學體系的建立、網路文學史的書寫、對作家與編輯的培養。針對如何解決這一熱議問題,杭州師範大學的單小曦教授認為,建構讀者、作者、編者、學者四方主體的合作型批評,可能是一條符合中國網絡文學現實需要的批評路向。

以下是我現場發言稿:

學界的進擊——網絡文學主流化的最後一座天王山

網絡文學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有主流化和商業化兩大趨勢。

相比於突飛猛進的商業化乃至產業化程序,網文的主流化道路卻一直比較坎坷。這些年以來網絡文學受到社會上各種不公平待遇,一談到網絡文學,必然要談泥沙俱下,要談不出精品,甚至前兩年還有人放出來“垃圾論”,對網絡文學傷害巨大。

今年***主席提出來要“大力發展網路文藝”,確實是給網絡文學定了調子,也給從業者以巨大的鼓勵,長期籠罩在網文主流化道路上最大的陰影沒有了,對我們來講,真正是豔陽高照,當然我們也要感謝中國作協及其他官方機構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網絡文學的主流是大眾文學,是型別文學,是通俗文學,它是一個文學場,也是一個名利場。我們不應諱言,也不應刻意避開不談商業化對網絡文學的巨大推動作用,不應迴避盛大文學、中文線上等業界商業公司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因為這不是做學問的態度,不是求真求實。

同樣,我們也不能忘記學界同仁在網文大發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歐陽友權、馬季老師等諸多網文研究大家在1999、2000年網文尚未成氣候時,就開始關注,並且十餘年以來一直給予網文鼎力支持。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正是因為業界與學界的共同努力,讀者、作者、編輯、評論家四大群體的合力齊進,才造就了網絡文學今時今日的地位。

在過去的十多年時間裡,業界一直在尋求建立自己的創作理論和批評體系,但最終的結果仍然是“三缺一”,理論批評、創作研究的工作主要由編輯代為完成,在座的有我多年的好友也是資深的編輯楊晨和謝思鵬,說實話,我們這塊工作完成的也不好。業界在評論體系上的缺失,導致了讀者、作者、編輯、評論家四大群體不能形成自洽的體系,不過對於剛開始批次入場的學界來說,因為天然的學院派教學相長傳統,卻恰恰可以做到“四大全補”。

我曾經刻意的探求過武俠小說大家金庸的主流化程序,說實話,金庸有今時今日的地位,學界同仁尤其是北大功不可沒。今天北大的邵燕君老師也在,她這幾年為網絡文學做的各種貢獻很大,尤其是她和莊庸老師帶北大的同學們對網文進行“入場式”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為業界和學界搭建了一條橋樑,也給我很大的啟發。

可以說,沒有學界的參與,網絡文學圈就缺一塊。

今天,山東師範大學成立了網絡文學研究中心,這個事情並不是一件小事,也不是一件孤立的事,它有可能帶來一個根本的變革:重塑大學的文學院教育。

我們現在的文學院教育很發達,基本大學都設定這個專業院系,下設有中文系,有新聞系,有文秘專業,有影視文學,有編輯出版等等,看起來蔚為大觀。

但這幾年我去了不少大學做落地活動,我發現我們現在的文學院教育存在著巨大的問題,最主要的是不接地氣。

好多學生喜歡的東西,老師們不關注,甚至是刻意貶低。老師們不睜眼看世界,不“入場”研究,都只講書本上的東西,只靠過去的經驗積累,對時興的當下的,看不上、看不起、看不懂。

做活動時,學生們經常問我的問題是具體而詳細的:網絡文學是什麼,網絡小說怎麼寫,怎樣看小說改編的熱播影視劇?

我說:這些你們老師不教麼?

學生們說:老師們都不看網絡小說。老師也說了,文學院不培養作家。

我大學讀的是法學,所以我真不知道文學院不培養作家,那培養什麼?

我認為文學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光看看紙書,學學文藝理論就能把文學學好。

讀書、創作、評論、編輯必然都在其中,不談創作,那還叫什麼文學院?

當然,我知道學界入場,面臨的壓力很大。政策的風險之前肯定有,我們在場的一位教授曾和我講:他研究網文的時候,同事和他說,你研究網文有什麼用啊,能發核心期刊,還是能評職稱?

所以,得感謝現在還在研究網文的學界同仁,這些年大家都過的不容易。

另外,想當好一名研究者,首先得是一名合格的讀者,網絡文學的文字量很大,讀一本幾百萬字的長篇,可能要花掉很多人幾個月的時間。

但沒有海量的文字閱讀,又不和作者進行細緻深入的交流,導致很多想研究網文的人不得其門而入,提到網文也是人云亦云,講大面的現象多,看誰都知道的問題多,講到點子上獲得作者認可的少。

我們大多數想入場的學界研究者,並沒有準備好,沒有第一手資料,看書也只看紙質書,對網路閱讀並不在行。

客觀的困難一定很多,但我覺得,首先咱們態度得端正,不能以俯視的態度入場。我也不主張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時候,就貿然開口“批評”。

我認識的一個網文作者,在聽了山師大李掖平教授的講課後,讚不絕口,因為李教授是真把網絡文學當文學在研究,把網路作家當作家在看。

網文積累了十幾年,並不是一個淺薄的東西,即便是最簡單的現象,也有它形成的內部機制,有它的歷史沿革。一上來就要探求本質,要直指人心,我覺得是不負責任。

不研究外在的東西,就很難理解網絡文學的實質。

比如我們就拿最簡單的作品“更新”來講。網文為什麼一章是2000字,3000字,網文的更新頻率為什麼選在中午和晚上的多,作者凌點更新是為什麼?

這還只是表面的現象,沒有深入到創作裡面去,更不用談如何評價了。

(囿於篇幅,創作的問題我在另一篇論文裡《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寫作》會提到,本篇不贅述)

讀,寫,編,評,最終還是會落到“評”上面。

網文的批評家應該怎麼做,網絡文學的精品如何挑選、如何推介,網絡文學的歷史地位如何評價,這些問題,都是學界要去解決的。我這裡拋磚引玉,先談談我自己的看法。

我認為,我們評論界應主動承擔網絡文學發展的三大使命:

第一,為網文保駕護航。我們瞭解網絡文學,但這並不足夠,我們還應以專業的學識和嚴肅的態度,承擔一部分與政府監管部門、行業協會、主流媒體溝通的職責。

第二,為網絡文學評獎做準備。現在我們已經有不少網絡文學的評獎活動,包括中國作協在推的網絡文學榜,浙江舉辦的網絡文學雙年獎等。困難很多,我們專業的評論家數量不足,也缺少統一的評價標準。但我建議大家迎難而上,不要求大求全,先建立自己的評價規則,然後再求同存異,逐步形成共同的評價標準。

第三,要開始做“網文入史”的準備了。網文入史是必然的,但誰來寫文學史,誰能進文學史,這兩個問題得先解決。之前我在上海的網文高峰論壇裡提了一次,剛從我聽說社科院的陳定家老師和中南大學的歐陽教授都在做這方面的準備工作,蘇州大學的湯哲聲教授待會也要談這個問題,我很高興,沒有什麼比這更振奮人心的了。

從業界到學界,是網絡文學主流化程序要爬的最後一座高峰,跨過去海闊天空,中國通俗文學的傳統一脈相承,得以延續,跨不過去業界與學界就只能分道揚鑣,各幹各的,我想這對網絡文學來說,必不是福。所以,諸位同仁,無論如何爭吵,請為網文大業保持正常的溝通和交流,讓兩界四大群體能在我們建構的網絡文學研究平臺上和諧相處。

如此,功在千秋,善莫大焉。

本文作者為17K小說網創始人、網文大學常務副校長劉英。筆名血酬,著有《網絡文學新人指南》《網絡小說寫作指南》等。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宇宙職業選手我有一劍7號基地唐人的餐桌神秘復甦明克街13號深空彼岸不科學御獸光陰之外
相關推薦
先婚後寵:腹黑老公找上門拳皇之一枝獨秀極品辣媽不好惹被趕出家門後我暴富了七界之帝夢訣無限次元召喚系統鬼首傳說強撩人生若只如初見我的恐怖外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