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金日成“耍酒風”之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朝鮮半島歷來是一個民族,現在卻冒出了韓國、朝鮮兩個新國家,一南一北,一個是共產主義,一個是資本主義,相互不承認。兩個國家都認為朝鮮半島只能有一個國家,都說自己是朝鮮半島的真正代表和未來發展方向,於是不同的意識形態在這裡開始碰撞,雙方互不服氣,而且堅信自身的實力。在談判失敗的情況下,其結果只有一條——兵戎相見。但是,作為美國、蘇聯和中國,從1949年的國際國內環境與各自的利益出發,並不願意看到在朝鮮半島立即發生戰爭。

(一)蘇、中、美制止大戰

應該說,1949年整個亞洲局勢的發展對蘇聯和共產主義的發展具有轉折性意義的,紅旗席捲遠東地區,也動搖了美國人戰勝共產主義的信心:中國革命在沒有美國軍隊大規模兵力干涉的情況下已經順利地取得了根本性的勝利,蔣介石跑到了臺灣;美國軍隊已經撤出了朝鮮半島,只留下數量很少的軍事顧問;朝鮮人民表現出高漲的革命情緒,經濟發展社會穩定;韓國社會內部的經濟和政治則處於極不穩定的狀況等等。1949年9月日,蘇聯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國的核壟斷(美國的核武庫中已有00多枚核武器彈)。然而,斯大林認為蘇聯與美國實力對比還是有差距,為防止不必要的衝突,還是拒絕在朝鮮半島採取軍事行動。

早在1949年月金日成訪問莫斯科時,便提出了以武力解決朝鮮半島的統一問題。但斯大林說“沒有必要”進攻南朝鮮,只有在對南朝鮮軍隊進行反擊時才可以越過三八線。

1949年9月15日,蘇聯駐朝鮮大使什特科夫給斯大林的電報說:“我認為,人民軍的人數和他們擁有的物質保障現在不能保證徹底打垮南方軍隊並佔領南朝鮮。但他仍然強調“發展朝鮮南部的遊擊運動並給予各種各樣的支援和領導是可能的和適宜的”,在有利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僅僅佔領甕津半島和開城地區的區域性戰役。為此,可以利用南朝鮮人在三八線一帶的挑釁活動,並且作為對他們破壞三八線的懲罰,佔領甕津半島和開城地區,從而縮短陸地戰線。”

對於蘇聯駐朝鮮大使什特科夫的報告蘇聯極為重視,1949年9月4日,聯共(布)中央政治局專門討論了朝鮮的局勢,並十分慎重地做出決議,責成什特科夫嚴格按照決議的文字向金日成和樸憲永宣告:“由於目前朝鮮的武裝力量與南朝鮮相比沒有佔必不可少的優勢,因此不能不承認,現在進攻南方是完全沒有準備好的,所以從軍事角度看是不允許的。”由於南方的遊擊運動和群眾鬥爭沒有積極開展起來,建立解放區和組織人民起義的工作進行得很少,甚至還出現誤導,“從政治方面看,你們建議的對南方的進攻也是沒有做好準備的”。此外,進攻甕津半島和佔領開城地區的區域性戰役就意味著“朝鮮南北戰爭的開始”,而戰爭的永續性“可能給美國人對朝鮮事務進行各種干涉提供藉口”,所以,如上所述,朝鮮北部無論在軍事方面還是在政治方面都沒有做好準備。決議要求“目前爭取朝鮮統一的任務要求集中最大力量:第一,開展遊擊運動,建立解放區,在朝鮮準備全民起義,以便推翻反動政權和成功地解決整個朝鮮統一的任務;第二,進一步全力加強人民軍的力量。”實際情況是朝鮮已發出“朝鮮祖國統一民主陣線成立大會呼籲書”,韓國共產主義游擊隊和群眾已經採取了積極的配合行動,而蘇聯又不讓朝鮮進攻,且韓國軍隊全力對游擊隊進行嚴酷討伐,南部遊擊運動和建立解放區以失敗告終。

1949年10月4日。什特科夫大使至斯大林的電報,報告了與金日成和樸憲永的談話情況:“金日成和樸憲永勉強地接受了通報。金日成聽我講完後說:好吧。樸憲永講得比較明確:這是正確的,我們需要更廣泛地在南方開展遊擊運動。為了指導遊擊運動,他們向南方派了800人。”

上述決議表明,莫斯科此時的方針,顯然不想採取大規模軍事手段統一朝鮮,而是希望透過南朝鮮內部的人民鬥爭來達到統一朝鮮半島的目的,然而這和朝鮮當時領導人的思想有很大衝突。蘇聯的布爾加寧、葛羅米柯等人起草的另一份指示稿中還要什特科夫大使提醒金日成:“他們遠沒有充分利用爭取以和平方式統一國家的一切可能性,如祖國陣線關於和平統一國家的宣言這樣一個重要的和政治上對他們十分有利的檔案。”這也說明,蘇聯領導人主要考慮的還是不訴諸武力解決朝鮮問題。

金日成等朝鮮領導人雖然非常勉強地接受了莫斯科的意見,但是並沒有完全停止採取軍事行動的計劃,只是推遲了一些時間,規模也小了一些。10月14日,三八線附近又發生了激烈戰鬥,朝鮮民主義人民共和國第警備旅對侵入三八線以北1.5公里法音山高地的韓國軍隊展開攻擊,並佔領了這兩個高地。由於蘇聯大使和軍事顧問事前參與討論並默許和支援了這一軍事行動,事先沒有請示,事後又未向莫斯科報告,斯大林對此極為不滿。蘇聯外交部長葛羅米柯嚴厲指責什特科夫大使沒有“嚴格地、堅定地”執行“禁止未經中央允許而向朝鮮政府建議對南朝鮮採取積極行動”的指示,以及“中央關於防止三八線形勢複雜化的指示”,並對他提出警告。據目前掌握的俄國檔案文件顯示,至遲到1949年底,斯大林都沒有改變對朝鮮半島的政策。

斯大林之所以不同意以軍事手段解決朝鮮半島的統一問題,其擔心可能有三個:一是美國可能捲入朝鮮衝突;二是平壤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三是避免蘇聯捲入戰爭。在斯大林的決策考慮中,對亞洲的共產主義發展還是非常滿意的,在沒有絕對把握的情況下,在朝鮮半島的問題上並不急於訴諸戰爭,也沒有必要,他把美國是否會對朝鮮衝突進行干涉是第一個也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斯大林對外政策的最終目標和底線始終是保證蘇聯自身的國家利益安全。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1949年4月底,朝鮮金日成委託朝鮮人民軍政治部主任金一秘密訪問中國。金一先到瀋陽與高崗會面,並與中共中央進行了聯絡。在北平,金一先後四次會見朱德和周恩來,一次會見最高領導人毛,與中國領導人討論請中國支援朝鮮的相關事宜,包括把中國人民解放軍編成中的朝鮮師轉屬朝鮮政府、朝鮮的局勢以及成立東方情報局等問題。5月,中國領導人毛等在瞭解朝鮮半島出現的緊張局勢以及朝鮮民主義人民共和國需要援助的情況後,毛答應要幫助金日成,但並不主張金日成主動採取軍事行動。

蘇聯駐朝鮮的什特科夫大使向蘇聯報告了朝鮮與中國商定情況。電報說,中國最高領導人毛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三個朝鮮師中有兩個駐紮在瀋陽和長春,另一個正在作戰。中國隨時準備把駐紮在東北的兩個師連同全部裝備移交給朝鮮政府,另一個師只有等戰鬥結束後才能從南方回來,並至少也得一個月後才能調回。對於金一提出的這三個師所需彈藥能否給予支援的問題,毛回答說他們能製造彈藥,朝方需要多少他們就能給多少。毛和朱德對朝鮮的情況十分關心,並詳細詢問了朝鮮形勢。毛說朝鮮隨時可能發生軍事行動,金日成應估計到這個情況,並做好周密準備。在朝鮮,戰爭可能是速決的,也可能是持久的。毛說:“持久戰對你們不利,因為這樣日本就可能卷進來,並幫助南朝鮮‘政府’。你們不用擔心:蘇聯就在旁邊,我們在東北。必要時我們可以給你們悄悄地增派中國士兵去,都是黑頭發,誰也分不清。”

蘇聯駐中國大使科瓦廖夫也向蘇聯報告了中國與朝鮮商定情況。電報說,關於援助朝鮮軍隊幹部和武器的問題與朝鮮通報的情況基本一致,但談到朝鮮局勢和中國的態度時則有很大不同。根據這個通報,中國最高領導人毛說,如果朝鮮發生戰爭,中國將提供力所能及的一切,特別是上述師的給養和武器。當金一說美軍撤出南朝鮮後南方可能借日本人的幫助對朝鮮發動進攻時,毛勸他們進行反擊,但如果有日軍參加就要慎重。毛還說有可能出現敵人佔優勢的情況,並勸他們要使黨、軍隊和人民做好這種思想準備。毛又特別指出:“如果美國人走了,日本人也沒有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勸朝鮮同志不要向南朝鮮發動進攻,而是等待更有利的形勢,因為在這個進攻過程中,麥克阿瑟能夠迅速把日本部隊和武器調到朝鮮來,而我們又不可能迅速地有力地給予支援,因為我們的全部主力已到長江以南去了。”毛還說:“當日軍入侵朝鮮時,我們能迅速派自己的精銳部隊消滅日軍,”“所有這些步驟只有同莫斯科協調後,我們才會採取。”雖然兩個電報不完全一樣,說明當時報告反映的情況各有側重,對不同的國家表述應有所區別,這都是正常的。從中國的電報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最高領導人不同意發動戰爭。

1949年9月1日金日成與蘇聯駐朝鮮大使館臨時代辦頓金進行會晤。據頓金報告,金日成談到朝鮮半島的軍事局勢時提到“今年春天,在中國最高領導人毛同朝鮮代表金一談話時,毛曾說,按照他的意見,北方現在不應採取軍事行動,因為,第一,這在政治上不利;第二,中國朋友正忙於自己國內的事,不會給他們有力的幫助”。這一點與朝鮮反映的情況是一致的。總之,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中國最高領導人在1949年春天並不贊成在朝鮮採取軍事行動,至少是等到中國內戰結束以後再說,而且此事要與莫斯科商議。

1949年,有兩件事對美國人的刺激極大,甚至動搖了美國人在冷戰中取得勝利能力的自信心:一是49年9月日,在北太平洋上空。一架美軍用於測試同溫層中核輻射強度的遠端偵察機收集到了放射性空氣標本。經專家分析、研究,確定這是蘇聯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彈的確鑿證據,代號“約瑟夫1號”。杜魯門說,美國的情報專家“沒有一個人預料俄國能在195年以前能設計出任何原子裝置”,“俄國人能以出乎我預料的速度獲得這樣進展,當然使我震驚。”二是蘇聯原子彈爆炸幾周後,中國共產黨就在北京建立了自己的政權。蔣介石被從大陸驅逐出去,流亡到了遠離大陸的臺灣島上,美國人只能詛咒和憎恨,卻無能為力。這樣,1950年初,杜魯門總統指派政府和國防部門的官員開始認真研究世界上對美國利益存有的威脅因素,為了提高軍費,艾奇遜指派國署院政策規劃司副司長保羅?尼采撰寫一份核心檔案,其結果導致了一次最高機密的研究,也就是代號NSC-68的研究(NSC是美國安全委員會名稱的縮寫,是一個向總統提供對外政策事務諮詢的機構)。它警告說,由於中國國民黨政權的垮臺和美國對原子彈壟斷地位的結束,美國在世界事務中的威信已經受到嚴重威脅。

1950年1月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聲明說,美國“無意攫取”中國的任何領土;“也不擬使用武裝部隊干預現在的局勢;美國政府不擬遵循任何足以使美國捲入中國內爭中的途徑。”這是美國對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種策略,也可理解為一個試探,也是離間中蘇關系的一個計謀。但是,在美國的“中國院外活動集團”和保守的共和黨坐不住了,他們緊急呼籲支援蔣介石,阻止紅色中國接管臺灣。

1月1日,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全國新聞俱樂部的演說中,宣佈了由國家安全委員會透過和杜魯門批准的遠東戰略: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防禦環帶”從阿留申群島起,經過日本,直至琉球群島和菲律賓。朝鮮和臺灣沒有被劃在這條防線以內。而這一遺漏,也使共產主義國家,特別是蘇聯、朝鮮和中國既震驚又高興。美國人說:“美國沒有將韓國納入其在亞洲的防禦範圍之內,從而鑄成大錯”。韓國人氣憤地說:“有關‘太平洋防線’的‘輕率愚蠢’的言論,促使了韓國戰亂的爆發。杜魯門和艾奇遜的講話“好象把肥肉主動送給伺機吃人的獅子一樣”,是向敵人發出“歡迎進攻”的邀請。從這個意義上說,艾奇遜逃脫不了對他的尖銳的譴責:一個不懂韜略‘蹩腳外交官’”,美國的遠東戰略是導致朝鮮戰爭的根本原因之一。

1月1日,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雅可夫·A·馬立克退出安理會會議,宣告除非驅逐國民黨人,否則蘇聯將不參與也不承認任何行動的合法性。這是一個十分不理智的行為,是蘇聯外交鬥爭上的一次嚴重失誤以致在後來幾次重要的聯合國會議上,蘇聯代表等於自動放棄了使用否決權的機會,為美國利用聯合國干涉朝鮮提供了條件。

1月19日,美國眾議院以19票對191票否決了政府提出的對韓援助法案。

1月9日,美韓雙方締結了美韓互助條約,其基調是維持現狀。

月15日美國議會透過的1097萬美元的對韓軍事援助案,據說主要是通訊器材和裝備零件,首批援韓物資在美國出港的優先順序被排得很後,直到6月下旬才到達,而且僅僅是價值50美元的電線。

(二)“酒後吐真言”之後

1950年1月17日,朝鮮副首相兼外相樸憲永舉行午宴,歡送朝鮮大使李周淵赴中華人民共和國就職。出席午宴的有金枓奉、金日成、樸憲永、李周淵和蘇聯駐朝大使什特科夫等。宴會是在親切友好的氣氛中進行的,而且主要是歡送朝鮮駐中國的大使,應該重點談論與中國的關係問題。金日成在祝酒時,當著蘇聯駐朝鮮大使表達了對蘇聯政府和斯大林同志為朝鮮提供的無私的援助表示了友愛和感謝之情,接著,話鋒一轉說:“如果將南朝鮮人民的解放和祖國的統一事業拖延下去,我就會失去朝鮮人民對我的信任。”金日成對斯大林的忠告提出了意見,他說,蘇聯要求北方不要向南方進攻,當李承晚軍隊向北方進攻時,可以對朝鮮南方進行反攻。但是,李承晚至今未發動進攻,南朝鮮人民的解放和國家的統一便拖延下來,所以金日成想,必須再到斯大林那裡去一趟,接受指示並獲准讓人民軍發起進攻,解放南朝鮮人民。藉著醉意,金日成質問蘇聯大使,為什麼不許他進攻甕津半島,本來人民軍在三天之內就能拿下這個半島,如果發動一次總攻,人民軍幾天之內就能進入漢城。蘇聯大使也看出來,金日成並沒有醉,而是借酒訴情,告訴蘇聯人,金日成一直都想發動進攻。

金日成酒桌上的一番話肯定要傳到斯大林的耳朵裡,時間不久,1天以後,也就是1950年1月0日,斯大林給蘇聯駐朝鮮大使館發了一封00多字的電報,看起來電報的篇幅不長,內容就兩條,一是安慰金日成,並隨時準備接見他和支援他。二是希望每年至少能得到朝鮮5000噸鉛。這封不經意的電報,看起來似乎平常,但是卻有一個極為重大的歷史決策的改變,斯大林的回電允許金日成來蘇聯,隱含著同意金日成對南朝鮮進行“重大的舉措”,既然蘇聯要東西,同時象徵蘇聯將給朝鮮提供援助。

月7日,收到斯大林電報的金日成心領神會,他並沒有急於去蘇聯商談,而是請求蘇聯政府把1951年提供的貸款用於1950年。並把這筆貸款用於為計劃組建的個步兵師購買蘇聯的裝備,以便把軍隊總人數增加到10個師。朝鮮則相應地保證向蘇聯提供價值1.億盧布的黃金(9噸)、白銀(40噸)和鉬精礦(1.5萬噸)。

1950年月14日,中國和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廢棄舊約、簽定規定和協定、給予中方貸款和購買進攻臺灣的海軍裝備,中蘇的戰略關係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

月0日,也就是斯大林發電兩個月後,金日成在樸憲永副首相的陪同下胸有成竹的訪問了莫斯科,在半個月時間與斯大林3次會面,討論“國家南北統一的途徑和方法”及“經濟發展遠景”等問題,樸憲永這位原朝鮮南方共產主義領導人保證,南方人民會在北方發出信號的第一時間內一呼百應、揭竿而起。金日成堅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穩操勝券。莫斯科同意了朝鮮人的要求,但是還要求金日成訪問北京,將此情況通報中國領導人。金日成考慮到中國已支援個朝鮮人步兵師和裝備,向斯大林表示他不再需要中國的援助,“因為他的一切要求在莫斯科已經得到滿足”。但斯大林還是要求必須得到中國最高領導人的同意。從這一點上看,斯大林考慮問題非常周到,朝鮮作戰必須有中國作後盾,蘇聯人才有底氣。

1950年月底。中國最高領導人毛在北京會見了朝鮮民主義人民共和國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李周淵。會上提到了金日成與毛會見的問題。“毛對會見金日成一事持肯定態度,並將會晤時間定在今年4月底或5月初。毛把預期的會晤同朝鮮統一問題聯絡起來,指出如果已經有了統一朝鮮的具體計劃,那麼會晤就必須秘密進行;如果還沒有統一朝鮮的計劃,那麼就可與金日成進行正式會談”。從毛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共的考慮十分周到,盡量避免給世人中國與朝鮮同盟並參與朝鮮戰爭的印象。毛進一步說,“如果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朝鮮不可避免也要參戰,因此,朝鮮民主義人民共和國必須讓本國軍隊做好準備“。朝鮮還將此次談話情況向蘇聯進行了通報。“毛又補充說,用和平方式是不能統一朝鮮的,統一朝鮮必須要用武力才行。對於美國人,不要怕他們。美國人不會為了這樣一塊小地盤就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這也是毛的一貫想法。

1950年4月份,美國NSC-68號檔案出籠,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檔案,它奠定了美國在冷戰中對蘇聯的整體戰略,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將國防開支增加到原有的三倍,並提出如下建議:第一,反對與蘇聯進行談判,因為強迫克里姆林宮“顯著改變其政策”的條件還不夠充分;第二,研製氫彈,以便抵消蘇聯在1954年前可能會擁有有效的核武庫所帶來的影響;第三,迅速發展常規武器,以便在不必打核戰爭的情況下保全美國的利益;第四,大幅增加稅收來支付這種新的、代價高昂的軍備設施所需的費用;第五,動員美國社會,包括由政府在美國民眾中營造關於“犧牲”和“團結”的必要性的“共識”;第六,建立由美國人領導的強大的同盟體系;最後,透過“使蘇聯人民在這項事業與我們結盟”來從內部侵蝕“蘇聯極權主義者”。對於如何做到這一點,檔案肯定講不清楚。不過沒關係。杜魯門和艾奇遜對遏制已不再感到滿意,他們想要的是蘇聯的敗退和一場徹底的勝利。可以說,在朝鮮戰爭之前,美國就確立了與蘇聯對抗與冷戰的藍圖,現在需要的是一個導火索。

蘇聯人說:在金日成於1950年5月訪問北京期間,中國最高領導人毛同他談話時強調指出,他確信美國不會“為象朝鮮這樣的區區之地”而捲入戰爭。毛還提到,中國政府將在瀋陽地區部署一支部隊,以便在南朝鮮拉日本軍人參與軍事行動時,向朝鮮提供必要的援助。中國領導人一直認為美軍不會介入戰爭,因此沒有打算以派遣大量兵員的方式幫助朝鮮。

1950年5月1日,金日成根據斯大林的要求決定秘密訪問北京,其目的是向中國“通報他們以武力統一國家的意圖和在莫斯科會談此問題的結果”。當晚,與中國領導人進行了會談。會談在開始進行不久便意外的中斷了。當天晚上時0分,周恩來到蘇聯大使館,要求羅申大使立即向斯大林報告“毛委託轉告”的事項:“朝鮮同志通知了菲利波夫(斯大林)同志的如下指示:現在的形勢與過去不同了,朝鮮可以開始行動了;但這個問題必須與中國同志和毛本人討論。”“中國最高領導人毛想要得到菲利波夫同志本人對這一問題的說明。”電報最後說:“中國同志請求速回電。”顯然,會議中斷的原因是對於金日成所說的情況中國領導人感到十分突然和半信半疑,因此,當時只好暫停,並連夜要求莫斯科給以證實。直到這時,斯大林才第一次向中國領導人表明蘇聯在這一問題上的態度。5月14日蘇聯副外長維辛斯基轉來斯大林給毛的電報:“在與朝鮮同志的會談中,菲利波夫同志和他的朋友們提出,鑑於國際形勢已經改變,他們同意朝鮮人關於實現統一的建議。同時補充一點,這個問題最終必須由中國和朝鮮同志共同解決,如果中國同志不同意,則應重新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會談詳情可由朝鮮同志向您講述。”在這種情況下,毛就不便再提出反對意見了。

5月17日,中國將中朝會談情況向蘇聯進行了通報。可轉交個師給朝鮮,此外,還可訓練00名軍官,如果北南朝鮮發生戰爭,我們將提供力所能及的一切,包括個朝鮮師的給養和武器。“朝鮮同志認為,美軍在最近期間可能撤出南朝鮮,但他們擔心日本人來接替美軍,南方可能借日本人的力量對朝鮮發動進攻。我們勸他們反擊這些軍隊,但這時要估計南朝鮮軍隊中有無日軍。如果有日軍參加,那麼就要審慎,當敵人佔優勢時,為了儲存自己的軍隊,最好犧牲某些地區,以便在較有利的條件下包圍並消滅入侵的軍隊。我們勸他們要使黨、軍隊和人民做好思想準備,出現這種形勢是可能的,這並不意味著民主朝鮮的失敗,這僅僅是戰略轉移。”

這樣,中國在朝鮮戰爭爆發前的4天,得到了將要進行戰爭的訊息。

(三)煙霧和情報

1950年5至6月的朝鮮半島,處在各種煙霧和迷忙之中。

1950年5月,為了加強對朝鮮軍事行動的指導,蘇聯派瓦西裡耶夫,赴朝鮮任朝鮮人民軍軍事總顧問。

1950年5月0日,韓國舉行了第次大選。在總數10名議員名額分配是:執政黨54,在野黨,無黨派(傾向在野黨)10,左翼。這對於李承晚的執政黨來講,可以說是大敗。

6月8日,朝鮮向韓國國民發出呼籲,建議實現“除李承晚匪幫以外的全朝鮮的和平統一”。

6月10日,朝鮮繼續丟擲橄欖枝,建議將被朝鮮監禁的曹晚植先生和他的兒子,與被韓國警察逮捕的南朝鮮勞動黨地下工作隊隊長李舟河、金三龍進行交換。

當天,朝鮮民族保衛省召開師、旅長級以上指揮官的作戰會議,下達了在6月日前到達進攻出發地域的命令。

6月15日,美國駐韓國軍事顧問團團長威廉·羅伯特准將退休。

6月17日,杜勒斯率領的國務署代表團與由國防部長約翰遜、參聯會主席布雷德利率領的國防部代表團同時到達東京。因受到華盛頓重視而頗為得意的麥克阿瑟當然知道雙方的目的:一個為了日本,一個為了臺灣。為此,麥克阿瑟準備了兩個長篇備忘錄,其核心是,如果美國要在東亞地區奪得主動,就必須締結對日和約並保證臺灣不受到侵犯,二者不可缺一併互為補充。在訪問的最後幾天,兩個代表團與麥克阿瑟數度會談。最後經麥克阿瑟從中斡旋,雙方達成妥協。可以說,朝鮮戰爭前美國對臺政策及對日媾和方針的前景已經明朗化。

6月18日,美國國務卿特使約翰·杜勒斯視察了三八線,還饒有興趣地與韓國士兵合影。

6月19日,朝鮮再次提出了“為建立統一政府而派遣協議團”的建議。朝鮮的作戰準備與和平倡議“兩手”都很硬。

6月0日,美國駐韓國軍事顧問團團長威廉·羅伯茨准將向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彙報朝鮮局勢時斷言:“韓國軍隊完全經得住朝鮮人施加的任何壓力”,韓國政府對“北進”的勝利充滿信心。美國和韓國雙方曾多次召開“高級將領會議”,詳細地討論了“有關完成戰鬥準備的問題”和“北伐計劃”,並調整部署,將陸軍部隊8個師分為兩個梯隊,第一梯隊在三八線沿線展開5個師,組成兩個戰鬥司令部,並配備了陸軍總部直屬的炮兵部隊和技術兵種部隊,主力集中於開城、漢城和議政府地區。第二梯隊展開個師,集中於漢城附近。

6月日,也就是開戰的前兩天,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羅斯科·希倫科特海軍上將在美國國會外交委員會上作證時說:“據情報局所知,朝鮮是平穩的,現在和可以預料的將來,我認為不會發生問題”。美國人評價該上將局長是美國“海軍的三流人物,他當局長是因為湊巧這次該由海軍出人了”。這也難怪,當時美國中央情報局在亞洲沒有一個根深蒂固的立足點,其東京“站”總共才人,麥克阿瑟的遠東司令部甚至拒絕為他們提供一個辦公場所,情報局的人只好在一家旅館的客房裡工作。

1950年6月,朝鮮人民軍共有10個步兵師、1個坦克旅和空軍、海軍及警備部隊共1.5萬人,裝備有T—4型坦克150輛、各種飛機0架和1毫米榴彈炮等重型火炮98門。軍隊的主要職位都由從蘇聯回國和從中國回國的人擔任,非工農出身的不任用為軍官。據說,人民軍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曾在中國共產黨部隊中服過役,這些人給人民軍帶來了豐富的作戰經驗和不怕犧牲的戰鬥勇氣。

1950年6月,韓國軍隊有8個師、海岸警衛隊、空軍、警察共15萬人,裝備有裝甲車7輛、各種迫擊炮火炮1191門、飛機架和作戰艦船71艘等重型武器。第1師配置在開城,員額9715人,師長白善燁上校(偽滿洲國軍官)。第師配置在大田,員額7910人,師長李亨根准將。第師配置在大邱—釜山,員額7059人。第4師配置在光州,員額776人,師長李應俊少將。第5師配置在春川,員額911人,師長金鐘五上校。第7師配置在議政府,員額9698人,師長劉載興准將。第8師守備東海岸,員額6866人,師長李翰林上校。第8師配置在甕津半島—漢城,員額7061人,師長李鍾贊上校。韓國軍隊的主要職位大都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也有出身偽滿洲國的將軍,可以說主要是“日本派”。

1950年6月,美國在遠東的兵力部署:陸軍主力是第8集團軍,下轄4個師,駐守日本。其中,司令部在橫濱;第7師在北海道;第1騎兵師在關東;第5師在關西;第4師在九州。空軍主力是第5航空隊和1個輕型轟炸機聯隊、1個運輸機聯隊,以及戰略轟炸機司令部所屬的轟炸機部隊共有各種作戰飛機117架。機型以防空戰鬥機為主,為了防備蘇聯,主要部署在日本。海軍以巡洋艦為旗艦,由4艘驅逐艦和若干運輸艦組成。遠東美軍聯合部隊司令官(兼日本佔領軍指揮官)是麥克阿瑟,兼遠東陸軍司令官,負有確保遠東主要是日本、琉球的安全,不使臺灣落入敵方,保護美國在朝鮮人員的安全。對韓國的防務麥克阿瑟不負任何責任,韓國是由國務署管轄,以威廉·羅伯特少將為首的48名軍事顧問團成員,都在美國駐韓國大使穆喬的指揮下工作。因此規定,駐韓國軍事顧問團獲得的軍事情報,直接報告國務署,抄件送東京。

蘇聯人說:在進攻即將開始時,朝鮮的軍事力量與南朝鮮相比佔有很大優勢。北南朝鮮雙方力量對比的情況如下:軍隊人數1∶;步槍1∶;機關槍1∶7;衝鋒槍1∶1;坦克1∶6.5;作戰飛機1∶6。

1950年6月日0時,韓國解除非常戒嚴令,據說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官兵放假外出。

6月4日,聯合國軍事觀察小組在視察三八線半個月後,向聯合國提出了如下要點報告:“朝鮮軍隊在三八線南側佔據有利的突出據點,韓國軍隊進行了防禦編成,因而不具有對朝鮮軍隊實施大規模進攻的態勢”。

6月4日,也是一個星期六,韓軍參謀總長蔡秉徳少將一如既往在6點鐘起床了。這位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49期畢業生,二戰結束時是少校,韓國建軍後出任參謀總長。“肥仔”是蔡秉徳少將的雅號,因為他1米67的身材,體重卻有110公斤,肥胖的身材使得他缺少了點優雅。飯後,蔡秉徳看著窗外的天空,用手絹擦了擦額頭的汗水,然後把手絹摺好放入口袋,理了下軍裝,正了正儀容,在夫人白慶和的目送下,進了來接他的汽車。蔡秉徳在陸軍本部辦公室裡聽取了參謀們關於禁止軍官出入酒吧、禁止酗酒的命令的報告。雖然,韓國軍官們在酒吧的活動引起的不滿越來越強烈,遭到社會各方的非議,但是一旦全面禁止,又會影響和美國軍事顧問的“親密關係”,“肥仔”自然不會批准此報告。

這一天,從三八線剛剛視察回來的韓國國防部長申性模也進入了辦公室。他是船長出身,曾在中國和印度生活過,後來接受了李承晚的邀請而回國,竟然被任命為總理兼國防部長。申性模在韓國國內不可能有什麼根基,對軍事問題的認識也很膚淺,對於前線的防禦狀況,也自然不在他的視線範圍。

《韓國戰爭史》(韓國國防部編)對國防部長申性模、參謀總長蔡秉徳的評價是:對美國奉行“事大主義”,對軍備漠不關心,是忘掉了豐臣秀吉“壬辰倭亂”的使韓國蒙難的人物。

6月4日快要過去了,這一天似乎和住常的日子沒有什麼區別。

然而,也就是這一天,朝鮮半島看似平靜的三八線,已處在一觸即發的狀態了。經過五年的孕育,仇恨的種子就要發芽了,朝鮮半島將要成為亞洲的“火藥桶”。(未完待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神秘復甦光陰之外不科學御獸7號基地深空彼岸唐人的餐桌宇宙職業選手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我有一劍明克街13號
相關推薦
醫道兵王極道兵神極道兵王陽間生死判致命未知竊國睥睨群雄三國之傲視群雄鬥羅:從簽到女神開始少年醫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