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陰謀破產(一)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一九九九年三月三十日,星期二。粵城市博物館C廳。創造中國畫拍賣記錄的宋徽宗《黃鸝戲柳圖》就在這裡展出。

在展出的前一天,麗人公司策劃部給粵城各大媒體都發了傳真,邀請他們派記者前來採訪。現在,C廳旁邊的記者接待處,就有很多記者圍在那裡簽到。

來採訪的記者之所以這麼多,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因為宋徽宗是中國歷史上難得一見的皇帝畫家,他的字畫藝術造詣非常高,被歷代書法家畫家所推崇,再加之《黃鸝戲柳圖》又以一千三百八十萬元的價格創造了中國畫拍賣記錄,因此,麗人公司舉辦的展出有很好的新聞價值;第二個原因就是,一般企業主動發傳真邀請媒體前來採訪的新聞活動都會有紅包可拿,根據媒體自身的規格等級不同,紅包的大小也會有所不同。但是按照粵城的行情,即使最小的媒體,企業派發的紅包也不會少於兩千塊。到展覽會上隨隨便便走走,寫份稿子應應景,就有兩千塊好拿,這樣的好事誰會錯過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對麗人公司來說,這樣做也是物有所值。記者在拿了紅包之後,自然會拼命在報紙電視等媒體上拼命為麗人公司,為《黃鸝戲柳圖》造勢,經過輿論的大肆宣傳,誰都會知道麗人公司有幅創造了中國畫拍賣記錄的宋徽宗真跡《黃鸝戲柳圖》,到時候水天長拿這幅畫到工業銀行去抵押貸款,還不是水到渠成啊?

C廳大門已經開了,可是外面還有一道紅繩攔著,現在是八點三十分,展覽要到九點才會正式開始。除了媒體記者外,水天長還邀請了粵城市工商界、金融界的頭面人物。按照安排,展覽會開始後,首先要請這些頭頭腦腦欣賞《黃鸝戲柳圖》,記者跟蹤採訪。然後才是對公眾開放,讓記者拍攝一下前來參觀畫展的人們人頭攢動的情形。

為了防止出什麼亂子,水天長對要舉辦《黃鸝戲柳圖》畫展的訊息非常保密,只是在畫展的前一天,才讓策劃部的人開始邀請相關人士,對普通公眾來說,幾乎沒有人知道這個畫展的訊息。

那麼畫展不是沒人參觀了嗎?倒也不是,既然放在粵城市博物館,前來參觀博物館的人總是有的吧?他們自然會順便參觀一下畫展。至於氣氛不夠熱烈,沒辦法拍出人頭攢動的場面也好解決。策劃部已經讓麗人公司全體員工放假一天,一會冒充觀眾進來參觀,場面一定會弄得轟轟烈烈熱熱鬧鬧,舉袖成雲,揮汗成雨。

董勇和齊小石兩人已經扮做普通觀眾,在C廳附近等候。畫展九點開始,他們八點半就過來了。此時,董勇正在聆聽齊小石教授畫經。

“其實,書畫贗品的產生開頭並沒有什麼商業目的。”齊小石慢慢踱步,對跟隨在身後的董勇說道:“書畫贗品的產生,幾乎是和書畫與生俱來的。因為絕大多數書畫家總是先從臨摹名作起筆的。而把名作臨摹得惟妙惟肖,幾乎是許多書畫家成功的必由之路。何況,書畫家還有文人的野趣逸興。因此,造贗品是書畫家的功課,贗品是成功畫家的扶手。靠扶手站起來的不知有多少成功的、甚至很傑出的書畫家。 ”

齊小石接著道:“可惜後來,贗品逐漸沾染到銅臭,成為某些不良文人和商人的牟利工具。例如明代董其昌名噪不已,於是陳繼儒以銀兩求沈士充畫幅山水大堂,充作董畫。”

他最後嘆道:“丹青史便是如此,一些書畫家成功了,一批贗品誕生了。 倘若這個世界上,書畫永遠不成為商品,那麼所有的可以亂真的贗品,永遠會給人帶來銷魂蝕骨的美感。我們也不會為鑑別贗品而耗費心力了。”

董勇道:“追名逐利本是人類的天性,齊老大可不必為此事掛懷。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贗品手段再高,也逃不過你們這些專家的法眼。”

說話間,C廳外的紅繩撤去,畫展對外開放了。董勇扶著齊小石,跟隨眾人一同進了展覽廳。

C廳的正中,擺放著一個巨大的玻璃壁櫃,壁櫃中掛的正是《黃鸝戲柳圖》,這時,眾多記者正圍著一個頗有藝術家氣質的中年人進行採訪。聽記者的稱呼,董、齊二人才知道,此人就是粵城市畫院的副院長,黃申昌。

董勇掃了一眼,赫然發現江靜也混在記者中間。此時,她正在向黃申昌提問。

“黃申昌先生,我是新華社粵東分社的記者,可以問你個問題嗎?”

黃申昌眼睛一亮,這個女記者怎麼這麼漂亮?他老黃身為粵城書畫院的院長,也可謂見過無數美女,可是象這個女記者這麼漂亮的,他還是第一次見到。即使是當前最紅的影視明星,在姿色上怕也要輸給這個女記者幾分。

“呵呵,你儘管提問,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黃申昌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

“黃先生,既然這幅《黃鸝戲柳圖》是宋朝的古畫,怎麼看起來這麼完美?難道說從宋朝到現在,它都沒有受到一點點損壞?它會不會是贗品呢?”江靜問道。

“噢,這個問題嘛,其實很簡單。我首先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說,這幅《黃鸝戲柳圖》絕對不是贗品。至於為什麼儲存的這麼完美,是因為它經過了專家的修復。”黃申昌微笑地回答道:“修復一般來說,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是考古修復,它只是簡單的復原形狀,出具考古報告。第二種是展陳修復。修復後的效果要達到從遠處看大體一樣,近處看,能看出區別,讓觀眾知道是經過修復的。在國外,展陳修復就是進行復原,不做舊,不隨色。第三種,就是拍賣修復,修復越完美越好,幾乎和原始狀態一樣,讓一般人看不出痕跡。這幅《黃鸝戲柳圖》就是經過了拍賣修復,所以才看起來這麼完美。這位小姐,不知道我這樣的回答你可否滿意?”

“謝謝黃先生。我可以再問你個問題嗎?”江靜繼續說道。

“可以,你儘管提問。”黃申昌風度翩翩。

“有訊息說,在書畫界收藏界贗品氾濫,請問,怎麼判斷中國畫作品是不是贗品呢?”江靜句句話不離贗品,看來是要和贗品較上勁了。

黃申昌笑了起來:“呵呵,判斷一幅畫是不是贗品,需要專業的書畫知識。就我們來說,判斷一幅中國畫是不是贗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下手。

第一、書畫家的藝術風格。一個書畫家長年累月所形成的筆法習慣,無論其作品題材如何變化,總能看到他的筆法軌跡和風格特徵。所以要熟悉主要書畫名家的藝術氣質、師承淵源、作品境界以及創作筆法、用墨用色等獨特之處,這樣儘管一些偽冒品極其相似,仔細端詳也能看出破綻。因此,瞭解和掌握書畫大師的藝術風格和特徵有利於辨別真偽。

第二、書畫的時代風格。書畫作為文化藝術,既有其自身的積累和師承,也有自己發展的歷史,是歷史文化演變的結果,同時,也受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物質條件及生活習俗的影響和制約。不同時代的繪畫有不同的風格特徵,如果一幅繪畫不符合時代特點,那很可能是贗品。以花鳥畫為例,五代、北宋以後才有寫意的花鳥畫,而五代、北宋時花鳥畫著重寫生;如一幅標明唐代的寫意花鳥畫,那肯定就是假貨。因此,符不符合書畫的時代風格,是鑑別真偽的關鍵。

第三、書畫的落款和印章。書畫作偽者常常利用無款字畫或殘破字畫,在落款和印章上做手腳,有的偽造簽名,有的偽造印章。對簽名真偽的鑑別,一是從筆法和書法功力上辨認。二是從書畫家名、字簽署習慣上辨認。對印章的鑑別也可以從兩方面看:一是看印章。不同時代印章的形狀、刻法、篆文以及印章的用料質地多有不同。如宋代印章以銅、玉居多;元代印章質料有木、銅、玉、石;明代中後期印章質料以石質居多。二是看印泥。元代以後印泥是以油調朱而成;而宋代以前多用水印,以水調朱,南宋以後至元代也有用蜜調朱的。調治方法不同,印跡顏色也不同,以此可發現破綻,辨別真偽。另外,也要注意落款年月與作者出生年月是否相符,與事實有無出入。

第四、畫紙畫絹。書畫所用的紙和絹,因朝代不同也有所不同。宋、元所織的絹無論精細、色度都有差別;而一些朝代的造紙用料也有不同。如隋、唐、五代都用麻紙,北宋時期用樹皮造紙。如書畫上落款的朝代與絹、紙的朝代不符,也可斷定為贗品。

第五、畫面表現的內容。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們的審美標準不同,如在人物畫法上,唐代仕女多體態豐腴,而明清仕女多弱柳扶風、典雅清秀。另外其服飾、髮式、擺設、器物式樣等也有明顯不同,如果一幅畫落款是元代,而人物的服飾是明代才有的,那這張畫肯定是偽品。所以,熟悉各時代的服飾、器物等知識,是我們這些鑑別專家的必修功課。”

“黃先生,你也是透過以上方面判斷《黃鸝戲柳圖》的真偽的?你真的可以確定,這幅畫是宋徽宗的真跡嗎?”江靜追問道。

“呵呵,我前面已經說過。我可以再重申一遍,我以我的名譽擔保,這副《黃鸝戲柳圖》絕對是宋徽宗的真跡!”黃申昌依然不慍不惱。

“不!這不是真跡!這是贗品!”一個蒼老的聲音從人群裡響起!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神秘復甦光陰之外不科學御獸7號基地深空彼岸唐人的餐桌宇宙職業選手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我有一劍明克街13號
相關推薦
尋道傳奇之長生絕上東宮鬼夫難纏開局養了九年的貓要變身了帶著光環闖仙界男權都市貼身狂少男神圈套甜蜜蜜大叔寵妻甜蜜蜜追婚鎖愛之甜蜜小媳婦
作者夏言冰其他書
金色年代之我的1988 全職醫聖 一號首長 寒蟬變 升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