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章 朝聖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歷史的發展有時候非常詭異,好像有一支無形的巨手在背後操弄著,巨手的主人似乎不想讓以華夏文明為代表的東方文明太過強大而硬生生扭轉了文明的程序。

明末是歷史最重要的轉捩點,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在這個轉捩點上,中國可以走向愚昧,也可以走向輝煌,繼續把西方文明遠遠甩在身後。

只要不是滿清入住中原,那不論最後是誰得到天下,歷史的程序都將無可阻擋。明末不僅產生了以李贄為代表的近現代思想啟蒙,也有以東林黨為代表的資產階級萌芽,更有以徐光啟為代表近現代科學啟蒙。

但歷史就是如此詭異,把不可能硬生生變成了可能,把華夏文明推上了唯一一條必然走向沒落的道路。

燈下,廖南無掩卷長嘆,他看的是徐光啟的奏章和一些著作。徐光啟的奏章和著作廖南無已看了好多遍了,每看一次,廖南無心頭的遺憾都會愈發濃重。

徐光啟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天才人物,在天文曆法、數學、農學、軍事科學等等方面,徐光啟都站在了他那個時代的頂峰,無人可與之相比。

惆悵許久,廖南無站起身來,在屋中來回踱步,默默思索著。

第二天早上,廖南無又睡到了日上三竿。洗漱完畢,一進到飯廳,廖南無不禁矜起鼻子長吸了一口氣,太香了。及至看到餐桌上青綠色的大米粥、烤得焦黃的饅頭和四碟顏色各異的小菜,廖南無還沒吃就已胃口大開。

坐下後,看到王根柱侍立在一旁,廖南無問道:“夫人吃了嗎?”

王根柱回道:“小人家裡的服侍夫人吃了點。”

既然吃了飯,想來就不會自殺了,廖南無放下心來,拿起碗筷開始吃飯。

廖南無吃飯完全沒有一點士大夫們該有的風度,不一會兒,風捲殘雲,廖南無就把早飯吃完了。放下碗筷,廖南無回到書房,半躺在太師椅上閉目養神。約摸過了小半個時辰,廖南無從太師椅上站起身來,走到書案前拿起了一個包裹。

巳時左右,廖南無獨自一人站到了一座簡樸而莊重的府第前,數十幾名侍衛都隱身在遠處,嚴密監控著過往的行人。

府第裡的主人是禮部尚書徐光啟,在徐府門前,廖南無默默佇立,默默凝望著紅牆綠瓦上的斑駁塵跡,凝望著每一塊方寸之地。

廖南無是懷著近乎朝聖的心情來的。

今天來見徐光啟不是偶然動念,而是早就計劃好了的,在廖南無的名單上,徐光啟排在第一位,徐光啟是無論如何都要被請到遼東的人。

把徐光啟請到遼東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可以說徐光啟的作用無人可以替代。

“六合之外,存而不論。”

孔老夫子這句話使得明末出現了一個由一群文人士大夫組成的西學集團,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徐光啟,孫元化,王徵、李天經、瞿式耜、陳於階等人。他們大都是天主教徒,與西洋傳教士關係密切,這些人的名字在中國歷史上都赫赫有名。

徐光啟是西學集團的領袖,其他人大都是徐光啟的朋友和弟子,他們這批人掌握著天文曆法、農業種植、機械制造、礦山冶煉、火器製造等等最尖端的科學技術。如果徐光啟能到遼東,自然會對這些人今後的走向有極大的影響,意義自是非同凡響。

除此而外,把徐光啟請到遼東更有廖南無內心的渴望。對徐光啟,廖南無懷著和對袁崇煥相似的心情。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徐光啟譯著的《幾何原本》所傳達的邏輯思維對中國人而言是全新的,是從未有過的。徐光啟言道《幾何原本》百年後必將大行於天下,但實際上,《幾何原本》大行天下的時間又比徐光啟說的晚了兩百年,直到民國廢科舉,興學校後才開始把《幾何原本》作為必讀教材使用。

近代中國有幾個兩百年可供蹉跎?如果真如徐光啟所言,那中國必非今日之中國,但……明末,令後人扼腕的事情太多太多……

徐光啟是中國近代科學的先驅和奠基者,是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廖南無覺得徐光啟要比袁崇煥更務實。如果能把徐光啟請到遼東,徐光啟將是他最重要的支持者,而最為關鍵的是徐光啟可能會對袁崇煥產生的影響。

說實話,對於他要做的事情,袁崇煥能在多大程度上予以理解和支援,廖南無並無多大把握,他對自己能對袁崇煥施以多大影響同樣沒有多大把握,而所有這些事情,如果離開了袁崇煥的支援……

廖南無始終清楚認識到一點,在才智上,他在二十一世紀是個普通人,在十七世紀也依然如此,沒有任何變化。不要說和袁崇煥、徐光啟這些人相比,就是和任一個歷史上叫得出名字的人,他都可能無法與之相比。他唯一的優勢是那多出來的四百年的見識,憑著這四百年的見識他雖可以輕易就成為最偉大的聖哲,但要想把“思想”變成現實,卻遠非他自身的能力所及。他的“思想”不是來自於自身的才智,所以他缺乏這些“思想”所應具有的內在力量。

一切都必須依靠袁崇煥,一切都必須最終以袁崇煥的決定為依歸,實際上,袁崇煥就是他自身缺乏的內在力量,只有如此,他的“思想”才能發揮出真正的效力。

在廖南無的心目中,徐光啟是影響袁崇煥,讓袁崇煥向他希望的方向轉化的最合適的人選。

徐光啟雖是心中志在必請的人,但廖南無知道要請動徐光啟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崇禎這個人有千不好萬不好,但有一點無可否認。在對待科學技術這方面,崇禎要比把這些當業餘愛好的康熙乾隆等聖主們好得根本沒法比。

如果崇禎接手的不是這麼爛攤子,如果情況能稍好一點,那以崇禎的勤勉和對科學相對開放的心態,或許崇禎的成就當真可以拳打秦皇漢武,腳踢唐宗宋祖,但,嗨……如果不是太過反感,崇禎應該更令廖南無扼腕。

對徐光啟,崇禎的恩德是實實在在的皇恩浩蕩,不僅如此,更是最難得的知遇之恩,崇禎對徐光啟堪稱信之,任之,愛之。

在中國歷史上,那些千古留名的偉大詩人和學者都必定仕途坎坷,否則又怎會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放在學問上?徐光啟也是如此,他專注的天文、曆法、農學、水利、製造等學問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考中進士時,徐光啟已經四十三歲。考中進士後,徐光啟大部分時間都在翰林院閒呆著,始終沒有機會施展滿腔抱負。閹黨時,徐光啟不受籠絡,引起閹黨不滿,被劾去職。

崇禎繼位,徐光啟迎來了仕途上的第一個春天。崇禎元年六月,徐光啟奉詔入京,官復原職。八月,充日講官,經筵講官,為天子師。崇禎二年,徐光啟又升為禮部左侍郎,三年升禮部尚書,成為朝廷重臣。

崇禎五年六月,徐光啟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參予機要。十一月,加徐光啟為太子少保。崇禎六年八月,再加徐光啟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至此,徐光啟位極人臣。

相較於仕途上的春風得意,廖南無覺得,崇禎在科學上的開明態度可能更令徐光啟感激和敬重。

編制曆法是關係到“授民以時”的大事,為歷代王朝所重視,但是到了明朝,由於長期執行不準私習天文,嚴禁民間研製曆法,有“習歷者遣戍,造歷者殊死”的嚴刑峻法,結果到了明末,曆法已經嚴重不準。

徐光啟始終強烈建議修改曆法,但最終都不了了之,直到崇禎二年,因崇禎的大力支持,修改曆法的工作才真正走上正軌。

感恩圖報,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何況是徐光啟,更何況是徐光啟還極可能把崇禎視作明君聖主,所以說服徐光啟的困難可想而知。

淡淡的墨香流連,輕輕撫摸著手中的《幾何原本》,廖南無感慨依舊。幾何、直角、鈍角、銳角、平行線、相似……這些個早已融在血液裡的詞語在這一刻是多麼親切!

《幾何原本》是從公元前三世紀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的著作《原本》翻譯而來的。歐幾里得的這部著作是用拉丁文寫的,拉丁文和中文語法不同,詞彙也很不一樣,書裡的許多數學專業名詞在中文裡都沒有相應的現成詞彙。要譯得準確、流暢而又通俗易懂,是很不容易的。今天的中國人所習以為常的詞彙都是當年徐光啟嘔心瀝血,反復推敲而確定下來的。

不知不覺間,廖南無在徐光啟的府門前已默默佇立了半個時辰。肅殺的秋風中,幾片飄落的黃葉撫過廖南無的臉頰。(未完待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7號基地我有一劍宇宙職業選手神秘復甦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不科學御獸光陰之外深空彼岸明克街13號唐人的餐桌
相關推薦
爆笑小萌妃:王爺榻上來重回人類童年文明科學系統陰陽異能師銀龍國度詭域萬人迷神尊兵王屑王之子重生之貴族囚徒海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