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引錢鍾書辨正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發貼人:白色帝企鵝

發貼時間:2010-4-3

對於凡人的價值,我一貫的觀點認為重要的有兩個,一是文學性即故事性,在此方面凡人的強大眾所共見,毋庸置疑;二是諷刺性即對世情的投射,也許wy有意為之,也許無意為之,無論怎樣都是了不起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對於修仙所反映的“道”,這方面不是太重要,凡人的好就好在沒有大加闡釋,例如月票榜總領先的那兩位,那樣做反而落了下乘,成了糟粕。

但是透過凡人的人物和情節,讀者自己有所體會另當別論,如邊荒道友,他的幾個帖子都很可觀。

有的道友就不同了,看重這個道但是又沒弄透徹,當真是不取精華,反取糟粕。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我絡小說不多,好像是從誅仙開始,這句話成為網絡小說的名言了,有道友以指出,誅仙根本沒搞懂這句話的含義,可謂謬種流傳,貽害無窮。

借錢鍾書老先生的觀點,今天說說老子的這句話。

註解一:芻,音chu除,辭海解釋有三義,一為割草,二為喂牲口的草,三為草把。

芻狗,一說為草和狗,一說為古代祭祀用茅草紮成的狗,祭祀後則棄去。二說不同,但都指輕賤無用的東西。

註解二:“不仁”,下面一段兩#之間是錢老的論述,原文為文言,我略為增加點字詞,後面都如此處理。

不仁有兩種含義,不可不分辨。一如《論語。陽貨》之“予之不仁也”或《孟子。離婁》之“不仁暴其民”,是涼薄或兇殘的意思。二如《素問。痺論》第四三之“不痛不仁”或《廣韻。三十五》之“傻、不仁也”,麻木或痴頑的意思。

前者忍心,後者無知。“天地不仁”屬於後義。杜甫《新安吏》雲:“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是解釋老子這句話天然渾成之語。

現在對於老子這句話的解釋,一般都是這樣,天地聖人對萬物百姓是淡漠的,當作芻狗。無愛無憎,不加干涉。

老子全書,講道法天地,道法自然。“聖人”以天地為儀型,五千言中大書不一書。天地不仁,因此聖人也不仁。但是人真的能做到太上忘情嗎?

求“合”乎天地“不仁”之“德”,以立身接物,強橫的人一定會慘酷而無慈憫,懦弱的人一定會脂韋(阿諛或圓滑)而無羞恥。黃老道德入世而變成韓非子的刑名苛察。《史記。韓非傳》“其極慘少恩,皆原於道德之意”;《三國志。魏書。鍾會傳》:“於會家得書二十篇,名曰《道論》,而實刑名家也”,這可以作為佐證。

曰“天地不仁”,明事之實然,格物之理也。曰“聖人不仁”,示人所宜然,治心之教也。前者百世之公言,後者一家之私說。至於人與天地合德而成聖,則事願或相違,心力沒不副,仰高鑽堅,畫虎刻鵠,宜然者又未必果然。此不可不熟察而分別言之也。

上面就是錢老先生的觀點,出自《管錐編》第二冊《老子王弼注》第四則。

我很認同,老子的這兩句話應該分別對待,上句是客觀真理,天地也可以說整個宇宙是物理的,自然的客觀存在,不具備思想、意志、感情,無所愛憎,更非主宰。

而下句,無論是針對哲人,還是治民治世的人,都是不可能做到的期望,勉強去做,反而畫虎不成反類犬。

人能法效天地,泯滅人性嗎?如果泯滅了人性還能算是人嗎?古往今來哪能找出一個能做到這般淡漠忘情的人,包括老子本人。

白居易《讀老子》:“言者不知知者默,此語吾聞於老君。若道老君時知者,緣何自著五千文?”

這一點,倒是魏無涯看得清楚,他在面對古魔的魔氣灌體誘惑時,對王天古說的最好,“你二人範什麼糊塗!真以為灌注了魔氣後。你二人還會是原來地你嗎。”

因此,建議各位道友以後不必引用老子的這句話了,其實也沒有什麼意思。我們大家都知道宇宙是按照自身規律執行的了,這方面進化論、物理定律講的更清楚。

至於治世之術,漢初用黃老之術,有文景之治,漢宣帝說的清楚:“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無論外儒內法,還是外道內法,都相似。這個話題說下去就遠了,暫且打住,還是接著看小說吧。

。。。。。。

收集整理人:纖纖jojo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明克街13號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光陰之外神秘復甦宇宙職業選手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唐人的餐桌我有一劍7號基地
相關推薦
聯盟之我有很多英雄池極品人生凌天尋命錄在霍格沃斯種蘑菇逆襲都市開外掛最佳拍檔(重生)我老婆來自修真家族路明非挑戰FGO重慶姐妹他是重慶方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