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三個如一話慎獨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元放先生頓了頓,又說:“這是因為條件環境變了,人的心境也會隨之而變。

尤其是你作為一方司牧,萬眾矚目,人皆有求於你,若不嚴以律己,則很快就會蛻化變質。

如此一來,不僅你個人前功盡棄,而且也會影響到上天的萬世基業。所以,不可不察。”

馬騰道:“請師父訓示。”

元放先生說:“所以在以後的日子裡,你要勤加內省,善以自律。尤其是在慎獨一節上,要多下功夫。”

馬騰問:“師父,何謂慎獨?”

元放先生說:“慎獨,是自律的最高境界。

慎獨一詞,出自《禮記?中庸》一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所謂慎獨,就是在別人不能看見的時候,能慎重行事;在別人不能聽到的時候,能保持清醒。”

馬騰說:“願聞其詳。”

元放先生說:“最隱蔽的東西往往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品質,最微小的東西同時最能看出一個人的靈魂,而慎獨說到底其實就貴在這三個如一。”

“哪三個如一?”馬騰問。

元放先生說:“一是言行如一,此為情操。

《論語?為政》記述了這樣一段對話:子貢問老師孔子怎樣做一個君子。

孔子告訴他:‘先行其言,而後從之。’意思是先做好你想說的,之後再把它說出來。

雖是簡單的一句話,但孔子卻用它一語道破了成為君子的要訣之所在,而他自己本人其實就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最好典範。

儒家以推行仁政為己任,把道德教化作為實現這一理想的重要渠道,而德不僅要言傳,更要身教。

孔子作為儒家的一代宗師,不僅建立了一個以仁為核心的完整倫理思想體系,把社會道德規範集於一體,更是幾十年如一日,率先垂範,積極踐行。

如果不先行其言,而誇誇其談,用自己沒要驗證過的理論來教訓、說服別人,往往只會適當其反,正如孔夫子所說的:巧言令色。

這樣的人,大多數都是取於利而鮮于仁。”

馬騰說:“弟子受教了。請問師父,第二個如一是什麼?”

元放先生說:“第二個即是心口如一,此為良知。

心與口是人發語的兩端,按照佛家的觀點,心為善生,而口為妄生。唯有心口若一才是可信之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後漢有一名臣,曰楊震。少年時即好學,跟隨太常桓鬱學習《歐陽尚書》,通曉經術,博覽群書,專心探究。

當時的儒生稱其為‘關西孔子楊伯起。’楊震居住湖城,幾十年都不應州郡的禮聘。

後來有冠雀銜了三條鱣魚,飛棲在講堂前面,主講之人拿著魚說:“蛇鱣,是卿大夫衣服的象徵。三是表示三臺的意思,先生從此要高升了。”方才應聘。

楊震風雅清正,為官數載一直以公正廉明著稱,一次因公路過昌邑縣,恰逢舊交王密在此任縣令,當夜王密懷揣十金前往館驛相贈,以謝楊震知遇之恩。楊震拒而不受。

王密急切之下說道:‘此時深夜,無人知矣。’

楊震卻正聲而說:‘豈可暗室虧心?舉頭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這就是歷史上傳為美談的‘楊震四知’。

這世間口若懸河、信誓旦旦之人太多,然而真如楊震一般,話從口出後即使無人監督,心卻一如既往遵從己言的人卻是寥寥無幾。

常言道人善之首,即是心口如一。

這話正是告誡眾人:口中所言皆應出自肺腑,語出之理也當極盡恪守。”

馬騰道:“弟子明白。請問師父第三個如一又是謂何?”

元放先生說:“第三個即是始終如一,此為坦蕩。

中國人做事貴在一個‘恆’字,而‘恆’要的就是始終如一與不忘初心。

始終如一可謂是慎獨中的最高境界,因為它的背後是一個人處事的坦蕩之志。

因為長久的慎獨,講求的是內在的定力,是古人常說每天三省吾身的省思,是在無人時、細微處,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

是以慎獨,之於他人是坦蕩,之於自己,則是心安。

一個表裡如一的人,事無不可不對人言,就少有愧疚、猜疑、顧忌等種種陰暗,心中自然綠意盎然,步步花開。”

馬騰躬身言道:“弟子記住了。

師父請放心,弟子雖說不才,然在師父多年薰陶之下,無時不刻不以師父的教誨秉持心智。

這一年來,無論是與上司、同事相處,還是與曾經的敵人相待,弟子均能做到言行如一,誠懇處事。

在日常生活中,弟子不論是做事,還是做人,均能發乎心,動乎情,做到心口如一。

這些年來,不管是在村中打獵、在山上學藝,還是後來去居延投軍、在張掖主政,為人處事都能做到表裡如一,而且一以貫之。

我也知道師父對我不放心,畢竟我太年輕,經歷的事情少,見的世面小。

這幾年來,尤其是自從居延投軍以來,遇事太過順利,幾乎沒碰到過什麼挫折。

我想這也許是上天對我太過偏愛了,但我自覺這不是什麼好事。

今天我向師父保證,此後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人前還是獨處,都牢記師父的教導,做好慎獨的功夫,做到言行如一、心口如一、始終如一。”

元放先生欣慰地說:“如此甚好。”

馬騰自從當年在山中與元放先生巧遇,到如今也快十年了。

其實在這十年之中,馬騰與元放先生真正在一起相處的時間加起來並不長。

但是,每次與師父短暫的相處,馬騰都覺得受益匪淺。

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元放先生是對馬騰影響最大的人。

是以馬騰格外珍惜與元放先生相處的機會,總想從先生那裡得到更多的資訊,回去以後慢慢地消化吸收。

有時,馬騰也會不自覺地將永嘉先生與元放先生放在一起進行進行對比,覺得他們兩人都是人世間少有的奇才。

別人得見一面已是不易,而自己在未及弱冠之年,就遇到了這樣兩位,而且得到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實是人生之大幸!

馬騰對先生依依不捨。他想請師父下山,到家裡一同享受人倫之樂。

但他知道師父的脾氣,也知道師父早已進入辟穀的境地,不喜與外人多加交往。

最後,只好遺憾地與範吉七人拜別師父,離開了這間讓他經常夢迴縈繞的山洞。

一路之上,範吉等人非常興奮,紛紛問馬騰師祖是不是神仙。

馬騰笑著說,是不是神仙,我也不知道。

他們又問,師祖目前究竟到了什麼境界。

馬騰意昧深長地說,神龍見首不見尾,我也不清楚。不過,比我們要高得多吧?

詩云:

諄諄復諄諄,鑿鑿且鑿鑿。

恐負蒼天意,山樑繞清簫。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明克街13號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光陰之外神秘復甦宇宙職業選手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唐人的餐桌我有一劍7號基地
相關推薦
甲斐的野望此生長水果人[無限]三國之白馬天下三國之一馬平川重生1999帶著傳奇遊異界盛世風華:洛王妃仙尊始亂終棄以身償債:愛妻,要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