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求勿訂』孟龍文臣 之 顧雍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顧雍,字元嘆,蔡邑之徒。孟龍穿越之後,請帥遠征山越,而揚州顧家的勢力不小,蔡邑於是推舉其為孟龍效力。一生兢兢業業,成為孟龍麾下得力助手,協助荀彧治理內政,多出實策,不但保證了前方戰事的耗費需求,也讓百姓得到休養生息,功不可沒。

歷史傳記(收錄資料,供參考)

顧雍,字元嘆;吳郡吳縣人,三國時期有影響的政治家,東吳重臣。幼時拜蔡邕為師,學習彈琴和書法。他才思敏捷,心靜專一,藝業日進,深受蔡邕喜愛。蔡邕贈之以名。故顧雍與老師蔡邕同名(“雍”與蔡邕的“邕”同音)。又因受到老師稱讚,故字元嘆。

他仕東吳為相19年,以德輔政,多進良言,使東吳邦內清肅,國富兵強。在朝秉公執正,不為權勢所屈,雖每每和顏悅色進諫,但不苟合取容。公孫淵背魏臣吳時,顧雍同張昭一樣竭力諫阻孫權遣使封賞公孫淵,孫權不聽,他追至宮中伏地叩首不起,繼續進諫,“以死爭之”。孫權令左右扶他出宮,他陳說不止。他以國事為重,忠心輔政,深得孫權及朝臣的信任和敬重。

顧雍淡於爵祿,廉潔自奉。孫權為吳王后,顧雍連連升遷,但他從不告訴家人屬下。事後得知,都驚嘆不已。孫權曾以堂女嫁顧家外甥,孫權請顧雍父子及顧雍長孫、選曹尚書顧譚歡宴以賀。顧譚大醉失態,不能自持。次日,顧雍厲聲斥責之:你謙恭不足,日後必將毀我顧氏家族。貴為國相而謙恭克己,給吳國以很大影響。他死後十多年(58年),景帝孫休下詔稱“故丞相雍,至德忠賢,輔國以禮”,並封其次子承襲爵位為醴陵侯。吳國末年,陸凱稱“漢有蕭(何)、曹(參)之佐,先帝有顧、步(騭)之相”,比之漢蕭何、曹參,可見顧雍之德在東吳歷史上的影響。

正史傳記:顧氏是江南名門望族。顧雍從小聰明機靈,少年時曾從因避怨而隱居於吳的東漢文學家、書法家蔡邕(原名雍,字伯喈)學琴與書法。蔡邕對顧雍的才華十分賞識,認為將來必定有所成,於是將自己的名字相贈。顧雍像弱冠之年,顧雍即由州郡官吏表舉推薦,擔任合肥長。後歷任婁縣、曲阿、上虞地方官,所到之處都有政績。

建安五年(00),孫權兼任會稽太守,以顧雍為郡丞,代理太守處理一切事務。後累遷大理奉常,兼領尚書令,封為陽遂鄉侯。

黃武四年(5),改為太常,進封醴陵侯,替代孫邵當上了丞相、平尚書事,直至逝世。當上宰相後,顧雍時常訪察民間疾苦,提出了不少適當而有效的辦法,功績不小,但他從不居功自傲,不仗勢凌人。他與孫權相處注意君臣禮節,對國家忠心耿耿,一切以國家利益為重;對同事和部下,則態度和藹,十分謙虛。他辦事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和主意,考慮問題周到全面,處理問題穩妥,很講究方式方法。在他的精心輔助下,吳國在不長的時間內出現了全面興盛和繁榮,人稱他為“東吳名相”。

赤烏六年(4)十一月,顧雍病逝。孫權身穿素服親臨弔唁,賜諡號“肅侯”,墓葬在藏書小王山。景帝孫休即位,詔曰:“故丞相雍,至德忠賢,輔國以禮,而侯統廢絕,朕甚愍之。其以雍次子裕襲爵為醴陵侯,以明著舊勳。”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三國演義。

三國時、公孫淵(據有遼東)想欺詐魏國,認為如果不和吳國絕交,魏國必定不會相信,若是誘騙吳國的使者來殺了,那麼魏國就會相信,並且可以得到寬緩喘息的機會,慢慢地再自立為王。因此就對吳國稱藩,並且獻馬給吳國。

吳王孫權非常高興,討論要派遣張彌、許晏等人,率一萬隨從兵士前去為公孫淵賜爵封位。議論決定之後,群臣紛紛慶賀。顧雍卻哀弔說:“太過份了,上下竟然互相欺瞞。這是件可悲可嘆的事,竟然為它慶賀。”孫權說:“遠方的藩國嚮慕公義,首先臣屬於我國,世祖(曹丕)即位之前得到了河右(河西)之地,比起我們今日,哪些比得上呢?而丞相一人卻為此哀弔,為什麼呢?”顧雍回答說:“臣下哀弔張、許兩位使者回不來。陛下雖然威名恩德遠播,比起魏國,哪個力量強大呢?現在公孫淵不稱臣於魏,而稱臣於吳,如此捨棄鄰近的強大外交援國,卻結交遠方窮乏的國家,這不人之常情。”吳王說:“那為何要稱藩(臣)於我國呢?”顧雍說:“公孫淵想自立為王,怕魏攻打他的後方。想要臣事魏國,又因已經稱臣於吳,怕被認為立場搖擺不定;如要進貢一些物質,臣事吳國,那麼吳國一定派使者回報,並且加以冊封。如此一來,他一方面既可圖得我們將送他的金銀寶器等貴重物資,同時趁此扣留我國的使者,再向魏國輸誠。魏國必然認為他已經斷絕和吳國的關係,一定更加重視公孫淵,而不去討伐他。公孫淵便可藉此得到休兵養民、稱雄遼東的機會。”“陛下如果不相信,只要去一封信責備他過於輕率,他的詭計馬上就拆穿。依臣下的辦法,只要派遣士兵百人護送使者就好。魏國知道此事後,一定認為公孫淵奉事吳國非常誠心,最後依然不會相信公孫淵,那麼他的詭計就不能得逞了。”後來,公孫淵果然背叛吳國,完全如顧雍所預測的一般。

歷史記載:《三國志吳書七》

顧雍字元嘆,吳郡吳人也。一蔡伯喈從朔方還,嘗避怨於吳,雍從學琴書。二州郡表薦,弱冠為合肥長,後轉在婁、曲阿、上虞,皆有治跡。孫權領會稽太守,不之郡,以雍為丞,行太守事,討除寇賊,郡界寧靜,吏民歸服。數年,入為左司馬。權為吳王,累遷大理奉常,領尚書令,封陽遂鄉侯,拜侯還寺,而家人不知,後聞乃驚。

「一吳錄曰:雍曾祖父奉,字季鴻,潁川太守。二江表傳曰:雍從伯喈學,專一清靜,敏而易教。伯喈貴異之,謂曰:“卿必成致,今以吾名與卿。”故雍與伯喈同名,由此也。吳錄曰:雍字元嘆,言為蔡雍之所嘆,因以為字焉。」

黃武四年,迎母於吳。既至,權臨賀之,親拜其母於庭,公卿大臣畢會,後太子又往慶焉。雍為人不飲酒,寡言語,舉動時當。權嘗嘆曰:“顧君不言,言必有中。”至飲宴歡樂之際,左右恐有酒失而雍必見之,是以不敢肆情。權亦曰:“顧公在坐,使人不樂。”其見憚如此。是歲,改為太常,進封醴陵侯,代孫邵為丞相,平尚書事。其所選用文武將吏各隨能所任,心無適莫。時訪逮民閒,及政職所宜,輒密以聞。若見納用,則歸之於上,不用,終不宣洩。權以此重之。然於公朝有所陳及,辭色雖順而所執者正。權嘗諮問得失,張昭因陳聽採聞,頗以法令太稠,刑罰微重,宜有所蠲損。權默然,顧問雍曰:“君以為何如?”雍對曰:“臣之所聞,亦如昭所陳。”於是權乃議獄輕刑。一久之,呂壹、秦博為中書,典校諸官府及州郡文書。壹等因此漸作威福,遂造作榷酤障管之利,舉罪糾奸,纖介必聞,重以深案醜誣,毀短大臣,排陷無辜,雍等皆見舉白,用被譴讓。後壹奸罪發露,收系廷尉。雍往斷獄,壹以囚見,雍和顏色,問其辭狀,臨出,又謂壹曰:“君意得無欲有所道?”壹叩頭無言。時尚書郎懷敘面詈辱壹,雍責敘曰:“官有正法,何至於此!”

「江表傳曰:灌常令中書郎詣雍,有所諮訪。若合雍意,事可施行,即與相反覆,究而論之,為設酒食。如不合意,雍即正色改容,默然不言,無所施設,即退告。權曰:“顧公歡悅,是事合宜也;其不言者,是事未平也,孤當重思之。”其見敬信如此。江邊諸將,各欲立功自效,多陳便宜,有所掩襲。權以訪雍,雍曰:“臣聞兵法戒於小利,此等所陳,欲邀功名而為其身,非為國也,陛下宜禁制。苟不足以曜威損敵,所不宜聽也。”權從之。軍國得失,行事可不,自非面見,口未嘗言之。江表傳曰:權嫁從女,女顧氏甥,故請雍父子及孫譚,譚時為選曹尚書,見任貴重。是日,權極歡。譚醉酒,三起舞,舞不知止。雍內怒之。明日,召譚,訶責之曰:“君王以含垢為德,臣下以恭謹為節。昔蕭何、吳漢並有大功,何每見高帝,似不能言;漢奉光武,亦信恪勤。汝之於國,寧有汗馬之勞,可書之事邪?但階門戶之資,遂見寵任耳,何有舞不復知止?雖為酒後,亦由恃恩忘敬,謙虛不足。損吾家者必爾也。”因背向壁臥,譚立過一時,乃見遣。徐眾評曰:雍不以呂壹見毀之故,而和顏悅色,誠長者矣。然開引其意,問所欲道,此非也。壹奸險亂法,毀傷忠賢,吳國寒心,自太子登、陸遜已下,切諫不能得,是以潘浚欲因會手劍之,以除國患,疾惡忠主,義形於色,而今乃發起令言。若壹稱枉邪,不申理,則非錄獄本旨;若承辭而奏之,吳主儻以敬丞相所言,而復原宥,伯言、承明不當悲慨哉!懷敘本無私恨,無所為嫌,故詈辱之,疾惡意耳,惡不仁者,其為仁也。季武子死,曾點倚其門而歌;子鴋創發,子產催令自裁。以此言之,雍不當責懷敘也。」

雍為相十九年,年七十六,赤烏六年卒。初疾微時,權令醫趙泉視之,拜其少子濟為騎都尉。雍聞,悲曰:“泉善別死生,吾必不起,故上欲及吾目見濟拜也。”權素服臨吊,諡曰肅侯。長子邵早卒,次子裕有篤疾,少子濟嗣,無後,絕。永安元年,詔曰:“故丞相雍,至德忠賢,輔國以禮,而侯統廢絕,朕甚愍之。其以雍次子裕襲爵為醴陵侯,以明著舊勳。”(未完待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唐人的餐桌神秘復甦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明克街13號不科學御獸宇宙職業選手7號基地深空彼岸我有一劍光陰之外
相關推薦
洪荒:我成了女媧娘娘捏的泥人三國之權傾河北回到民國當名媛三國之亂世劉禕三國之搗亂天下網遊之亂世領主來自彼方的少女斗羅大陸V重生唐三鍊金術士闖未來教主請饒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