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義和團運動風生水起

義和團運動的起源義和團,又稱義和拳,貶稱“拳匪”、“拳亂”等,是19世紀末發生在中國的大規模群眾運動。起初,以反對滿族統治、“反清復明”為口號;隨著帝國主義的侵華加劇,民族矛盾代替了滿漢之間的矛盾。義和團的口號改為“扶清滅洋”。義和團運動,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激發了中國人民的覺醒。

義和團運動發源於山東、直隸(今河北)一帶,正是洋教活動猖獗、教案頻發的地區,是與白蓮教等秘密團體有關的民間秘密會社。他們利用設神壇、扶鸞、畫符、裝神弄鬼、刀槍不入等迷信方式聚攏人心。義和團的起源有多種說法,諸如白蓮教說、大刀會說、鄉團說、拳會說等,義和拳在長期發展中蒙上濃厚的民間宗教色彩。

源於仇外心理中國甲午戰爭失敗後,被迫簽署《馬關條約》,導致洋務運動的失敗,再次勾起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對清政府提出建鐵路、開礦山等無理要求。1897年11月,山東發生“曹州教案”,兩名作惡多端的德國傳教士被村民打死,德國藉此出兵強佔了膠州灣和膠澳(今青島)地區。接著,俄軍佔領旅順,英、法分別佔領威海和廣州灣(今廣東湛江)……

受外國強盜佔領、列強瓜分、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等事件的影響,從而激發起山東各地的仇外情緒。從1860至1899年間,共發生次反洋教高潮:光緒十年(1884)有48宗,光緒廿一年(1895)有60宗,光緒廿四年(1898)有77宗。1899年,漢裔旗人毓賢出任山東巡撫,釆取對義和拳“撫”的策略,將其招安納入民團。於是義和拳成了“義和團”,而口號亦由“反清復明”改成“扶清滅洋”。義和團四處燒教堂、殺教士、抵制洋貨。在義和團的仇外心理下,外國人被稱為“大毛子”,一律殺無赦;對中國教民稱為“二毛子”,其他通洋學、懂洋語、以至用洋貨者,被稱為“三毛子”等,輕則被毆辱搶劫,重則有殺身之禍。

複雜的階級成分義和團中既有貧苦農民、手工業者、城市貧民、小商販和運輸工人等下層民眾,也有部分官軍、富紳,甚至王公貴族;後期混雜進不少流氓無賴。上自王公卿相,下至娼優隸卒,幾乎無人不團。由於成分複雜,思想混亂,使得義和團組織鬆散、紀律松施,很難集中力量打擊敵人。

義和團的組織大致分為:“壇”,義和團的基層單位,又稱壇口,也有“廠”、“爐”、“團”、“公所”等稱呼。首領一般稱大師兄。“總壇”,為壇的上一級單位;“門”或“團”為總壇的上一級單位。義和團按照八卦方位分為八門(團),如“乾字門(團)”、“巽字門(團)”等。

此外,義和團還有“紅燈照”、“藍燈照”、“黑燈照”(寡婦組成)“花燈照”(妓女組成)等婦女組織。

義和團又可分為官團,私團與假團。所謂“官團”是指接受清廷招撫,聽從清官統領,領取糧餉的團體;“私團”則系團民自發組織,帶有很大的獨立性,自行設壇或從事“滅洋”鬥爭;“假團”是不被清政府承認,被稱為“偽團”、“假團”,遭清政府鎮壓的組織。。

義和團有自己的一套紀律,既有官方頒發的十條團規,也有自己獨特的規定,如“毋貪財、毋好色、毋違父母命、毋犯朝廷法、殺洋人、滅贓官、行於市必俯首、不可左右顧,遇同道則合十”等。這些戒規在初期得到較好的遵守,後期由於成員日益複雜,出現許多違法亂紀、胡作非為的現象。

義和團著名首領有閻書勤、趙三多、朱紅燈、王立言、倪贊清、曹福田、張德成、劉呈祥、景廷賓等。

“誅不勝誅”的義和團

清政府對義和團剿撫不定1899年,袁世凱就任山東巡撫,對義和團始終持敵對態度,從嚴格限制義和團的活動,到血腥鎮壓。義和團在山東遭遇不利情況後,開始向直隸等地轉移。1900年5月1日,淶水縣高洛村發生教案,練軍分統楊福同前往彈壓。數千義和團設伏擊斃楊福同,被稱為“淶水大捷”。這次戕官事件使清廷大為震驚。隨後的1900年5月7日,萬義和團佔據涿州城,知州龔蔭培無計可施,便以絕食自斃。這是義和團佔控的第一座州城。此後,清政府派出聶士成等參與鎮壓,與義和團多次交戰。但此時直隸地區的義和團已呈現“誅不勝誅”的局面。

1899年冬,山東肥城發生英國聖公會傳教士卜克斯被殺教案,在西方各國連續抗議後,毓賢被清廷免職。他在覲見慈禧太后時,提出招安義和團的建議。戊戌政變後,完全控制了朝廷的慈禧,對西方反對她廢黜光緒感到不滿。經過權衡後,1900年1月,慈禧不顧西方外交人員的抗議,釋出維護義和團的詔令。直隸總督裕祿,對義和團也由“主剿”改為“主撫”。除向團民發放餉銀外,他還邀請義和團首領大師兄到天津開壇聚會。於是山東的團民紛紛湧入直隸。天津、涿州、保定等城鄉::起壇請神、燒教堂、殺洋人、毀壞鐵路、電線杆等洋物。涿州知府更被萬名團民佔據。慈禧派軍機大臣、協辦大學士剛毅和順天府尹趙舒翹到涿州調查,他們回京後,向慈禧報告“拳民忠貞,神術可用”。朝中的莊親王載勳、端郡王載漪、輔國公載瀾亦主撫義和團,向洋人開戰。

慈禧對義和團轉“剿”為“撫”1899年5月8日,英國公使竇納樂感到局勢危殆,要求停泊在大沽附近的17艘戰船增援。7名外國水手及陸戰隊員在1900年5月1日登岸,乘火車於當日抵達北京。另有89名德國及奧國陸戰隊員於6月日也抵京。6月9日,慈禧調董福祥的武衛後軍進城,駐紮在天壇和先農壇附近。董軍中不少士兵參加了義和團。次日,義和團約10萬人陸續入京。北京外國使館對外通訊聯絡中斷。

6月11日,日本駐華使館書記杉山彬被清兵所殺。駐津各國領使組織000人,由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爾帶領,乘火車進京,增援11國公使館。因為鐵路被拳民破壞,西摩爾受阻於天津城外的楊村、廊坊一帶,與清兵及義和團展開激戰,西摩爾聯軍不敵義和團和清軍而退回天津。該戰被清政府認為是一次抗擊外敵的重大勝利,並被命名為“廊坊大捷”。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緊接著,義和團和清軍在北京燒燬外國教堂、會館11所,000多天主教徒、法兵逃入天主教北堂,000多名基督教徒逃入東交民巷的使館區。前門一帶約千家商鋪因老德記西藥房大火而被燒成廢墟,北京4家鑄銀廠遭燒燬。莊王府前大院一度成為集體大屠殺的刑場。除屠殺教民外,義和團更濫殺無辜,姦殺婦女,團民不同派別也互相殘殺。除屠殺姦淫外,義和團及清軍也擄掠洗劫平民、商戶,將贓物公開拍賣……

6月17日,聯軍攻佔大沽口炮臺。慈禧得到虛假情報,以為外國人要求她還政於光緒皇帝。她的態度作出180度大轉變,轉而支援義和團向洋人開戰。命剛毅、載漪、載勳、載濂、載瀾統領清軍和義和團公開聯合對外宣戰

6月0日,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代表各國前去總理衙門要求保護,由於克林德是槍殺義和團的劊子手,途中遭義和團和清兵伏擊,釀成戰爭的導火線。

清政府向聯軍宣戰

聯軍輕取北京城1900年6月1日,清政府以光緒的名義,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奧1l國同時宣戰。清廷向各國宣戰的同時,開始懸賞捕殺洋人,規定殺一洋人賞50兩、殺一洋婦40兩、殺一洋孩0兩。義和團及清軍圍攻各國使館,使館區內被圍人數達000多人,其中包括外國士兵、為外國人做事的中國教民、使館工作人員及其家眷,使館區武裝有挺機槍、4門小口徑火炮。各使館築起防禦工事,由英國公使竇納樂負責指揮。

八國聯軍的實力:日本出動艦船11只,海陸軍0840人;英國艦船8只,海陸軍l00人;俄國艦船10只,官兵l150人;法國艦船5只,官兵50人;美國艦船只,官兵40人;德國艦船5只,官兵900人;義大利艦船只,官兵80人;奧地利艦船l只,官兵75人。西班牙、比利時、荷蘭未出兵,因侵略中國的是上述8國,故稱八國聯軍。開戰之初聯軍總數僅有萬多人,而沿途清兵和義和團民有15萬之眾,時值8月,氣候炎熱而潮溼,加上沿途濃密的莊稼形成天然屏障,為八國聯軍進軍增添困難。

8月14日凌晨,聯軍來到北京城外,經過兩天激戰,北京各城門相繼失守,清軍、義和團與聯軍在京城展開巷戰,不久,聯軍控制北京城。慈禧及皇室成員倉皇逃離京城,避禍西安。

俄國除與聯軍進攻北京外,更趁火打劫,出動0餘萬大軍從南北兩路侵犯中國東北。8月北路俄軍攻佔黑龍江省城齊齊哈爾,9月佔領吉林省城吉林;南路8月佔據領營口,10月佔領瀋陽,不久兩路會師,佔據了東北全境。

慈禧突然變臉義和團運動的興起與發展,嚴重威脅了列強的在華利益,他們一方面向清政府施壓,脅迫其加緊鎮壓;一方面積極策劃出兵進行武裝干涉。

1900年4月,英、法、美、德四國駐華公使聯合照會清政府,限“兩月以內悉將義和團一律剿除,否則將派水陸各軍馳入山東、直隸兩省,代為剿平。”各國艦隊也集聚大沽口外,隨時準備發動武裝侵略。

1900年6月10日,美、英、法、德、俄、日、意、奧8個帝國主義國家組成聯軍,在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和美國上校麥克卡拉的率領下,從天津向北京進犯,正式開始了侵華戰爭。

詭詐多變的慈禧及其統治集團,見洋人勢頭兇猛,再與洋人對抗下去有喪權亡國之虞,於是忽然變臉,把肇禍之源歸咎於義和團。。最終站在帝國主義一邊,共同對義和團兵進行鎮壓。

9月7日在逃亡途中釋出上諭,稱“此案初起,義和團實為肇禍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剷除不可”。同時,清政府派慶親王奕劻及李鴻章為全權特使,與各國和談。中外勢力相勾結導致義和團運動的失敗。

在清廷態度變化後,許多義和團組織迅速消亡。但也有部分義和團堅持抵抗。劉呈祥帶領義和團在天津郊區抵抗侵略軍,保定義和團首領周老昆率部在山區堅持戰鬥,義和團首領郭逢春在廣昌與侵略軍和官軍戰鬥……侵略軍在華北的其它許多地區遭到當地民眾的反抗,清軍和侵略軍分兵前往鎮壓。

八國聯軍的暴行

八國聯軍在攻佔津、京的過程中,進行了駭人聽聞的燒殺搶掠。據記載:從大沽到天津之間的村莊,以及天津城的重要街區,已成一片片荒蕪破敗景象。所有沿途村舍,皆成頹垣廢址。塘沽系5萬居民的小城,已看不見民眾足跡。從天津到北京的一路所過之處也是一片淒涼荒廢景象。即使北京,也因燒殺搶掠而大受破壞,失所流離之民,據估計有0萬之眾,實際上可能比這更多。從大沽經過天津直到北京之路上,至少有50萬人已無屋可居,散居於荒野之地。沿途房屋未經被毀者極為罕見,大都變成瓦礫之場。八國聯軍所到之處,燒殺搶掠幾乎無一倖免。南至正定,北至張家口,東至山海關,均在聯軍勢力範圍之內,往來梭巡,足跡殆遍,凡拳民巢穴,無論官衙民居,遇則焚燬,往往全村遭劫……

在天津,幾乎每日皆有殺人及暴行事件發生。俄人所踞之地,燒殺姦淫尤其嚴重。天津城破後,洋人登上城樓,見北門人群擁擠,便放槍放炮,人群粉粉倒斃。自城內鼓樓到北門外水閣,積屍數里,高數尺,清街日清不盛清。

在北京城破之日,洋兵殺人無數,到處是槍炮聲,婦女兒童的哭叫聲。大街上屍骸枕藉,血流成渠;禁城之內,十有八九被殺。燒殺同時是姦淫、搶掠和破壞。侵略軍佔領京、津後,不僅強入民宅強X婦女;更令人髮指的是,他們還將擄獲的婦女集中一處任意蹂躪。在北京,聯軍將所獲婦女,不分良賤老少驅趕在一起而居,作為官妓任聯軍隨意奸宿……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不僅平民百姓遭此蹂躪,就連清王朝的皇親貴戚及其家屬也難逃厄運。直隸總督裕祿家居京師,城破後亦被搶掠,居家7女為聯軍所擄。貴族崇綺的眷屬盡為聯軍所拘,驅趕至天壇處被數十人**。大學士靄仁之妻已年逾9旬,也遭侵略軍奸辱而死……

燒殺搶掠是一切侵略者的共性,而庚子之難中,八國聯軍匪徒在中國搶掠的範圍之廣,數量之多,毀壞之慘,真是罄竹難書。在北京,以樊國梁為首的教士公然發出“佈告”,下令天主教徒隨意搶劫,規定凡搶劫不滿50銀兩的不用上繳,悉數歸己;超過50銀兩的部分歸公集中均分。從8月18日開始,教徒們連續搶劫8天。法國媒體曾刊登回國士兵的陳述:“……我們奉命在城中為所欲為天,愛殺就殺,愛拿就拿,實際搶了8天……”。

根據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撰文揭露,僅在河北任丘縣一處,美國基督傳教士梅子明以“人頭抵人頭”為口號,一次殺害中國無辜農民680人!

侵略軍的搶劫,以我國價值連城的歷朝歷代保留的青銅器、古玩字畫、金銀玉器、珍珠瑪惱、文物典藉、奇珍異寶為多;次則為絲織、繡品、皮貨、漆器之類。從皇宮、頤和園、各級官衙、王公府第直至普通民居,毫無例外地遭到洗劫。參加搶劫的不僅是軍隊,也包括公使、教士、洋官等,無不乘機出掠,大滿其欲。

八國聯軍到底從中國搶劫了多少財物,其詳細數目難以查清;但其數量之大、破壞之重實屬罕見。在天津,僅日軍搶劫所得即有00萬兩之多!在北京,日軍將戶部所存之庫銀一搶而空,其數目在百萬兩以上;各處存款,所失約計6000萬兩,並將內外銀庫所貯銀兩及制錢、法堂存貯的新鑄制錢數百萬串,以及糧倉貯存之祿米,均皆搬運一空。民間被搶劫者更無兩樣,各國洋兵在各街巷挨戶踹門而入,臥房密室,無處不至,翻箱倒櫃,無處不搜。凡銀錢鐘錶細軟值錢之物劫擄一空。稍有攔阻,即被戕害……

帝國主義侵略軍的搶掠焚燒,給中華民族文化造成災難性毀壞,這是繼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的重大洗劫。清王朝的皇宮、許多衙署、王公大臣及民間,存有大量文物典籍、奇珍異寶,經過侵略軍搶劫、焚燬後所剩無幾。自元、明以來之積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國寶奇珍,盡皆掃地殆盡。清王朝欽天監之古銅儀器,如直徑兩公尺的天球以及四分儀、六分儀等,均是十七世紀清康熙年間所制設,已有00餘年歷史。法、德兩國都想奪,最後由德軍統帥瓦德西直接插手分贓,一部分歸德國,一部分歸法國。另外,翰林院所儲、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侵略軍洗劫後殘存的百世之珍《永樂大典》,此次又失去07冊。其它遺失的珍貴圖書經、史、子、集等共4。6萬餘本。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在中國的暴行難以用語言表述,給中國人民造成的災難和損失是無法用數字統計的。

簽訂虎狼條約

《辛丑條約》也稱《辛丑議定書》或《辛丑各國和約》。條約是在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即辛醜年簽訂的,故稱辛丑條約。

其實,早在八國聯軍攻陷天津後,慈禧老妖婆就變了臉,命李鴻章為全權代表赴天津議和。1900年8月14日北京陷落,15日凌晨,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和少數親信臣僕倉皇逃離北京,1901年9月7日《辛丑條約》正式簽訂。

從北京陷落到條約簽訂拖了一年。這是因為:一方面侵略者意在脅迫清政府徹底屈服,以取得更大特權;一方面帝國主義之間為爭奪在華利益各不相讓。1900年1月,11國公使團提出“議和大綱”1條,逃亡西安的慈禧看到後,見各國沒有把她當作禍首懲辦,仍願保留她的統治地位,她不勝感激,詔報奕劻、李鴻章全部接受議和大綱。之後,各國在強迫清政府懲辦禍首和勒索最大賠款上,又展開長達9個月的爭執。1901年9月7日,英、法、美、德、俄、日、意、奧、西、荷、比11個國家的代表,與清政府代表奕勖、李鴻章在北京簽訂《辛丑條約》,共1款,另有附件19個。

條約主要內容是:

1、清政府向各國賠款白銀4。5億兩,以海關、常關和鹽稅作擔保,分9年還清,年息4釐,本息共摺合9。8億兩。

這項賠款等於清政府年財政總收入的10倍之多!這些白銀重達06噸,用50噸的車皮來裝,可裝60多車,連起來有10華里長。這項“庚子賠款”,是鴉片戰爭以來最大的一次。這麼大一筆財富,輕而易舉被帝國主義者瓜分,從此,大清國的重要稅收,除田賦外,幾乎全被帝國主義所控制。

、在北京東交民巷劃定“使館區”。中國人概不準在界內居住,而帝國主義各國卻可以在使館區常駐軍隊。

從此,使館區成了“國中之國”,成了帝國主義侵華的大本營,各國公使成為清政府的“太上皇”。

、將大沽及到北京的炮臺一律拆除,允許外國軍隊在北京和京榆鐵路沿線的山海關、秦皇島、昌黎、灤州、唐山、蘆臺、塘沽、軍糧城、天津、楊村、廊坊、黃村等1處駐防。

從而清政府完全處於侵略軍控制之下,帝國主義各國可隨時直接出兵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鬥爭。

4、清政府向侵略者“謝罪”並懲辦在義和團運動中同各國作對的清朝官吏,共有96人分別處以死刑、終身監禁或革職抄家,永不敘用等刑罰。永遠禁止中國人成立或加入各種反帝性質的組織,違者皆斬。在外國人遇害受辱的城鎮,停止文武各種考試5年。清政府分派5大臣赴德、日兩國,向被義和團殺害的德國公使克林德、日本公使館書記生杉山彬家“謝罪”,並在克林德喪命的地方建立牌坊……

從此,清政府顏面掃地,對列強只能唯命是從,俯首貼耳了。

5、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首”,指定由皇族親貴擔任大臣,提高外務部地位。

此舉更便利各國直接干涉清政府的內政,目的是使清政府成為地地道道為洋人服務的工具。

《辛丑條約》是帝國主義者套在中國人民的頭上的沉重枷鎖。清政府為了拼湊鉅額賠款,下令各省按省份大小、財力多寡分攤。陡增的巨大賠款,無疑全部轉嫁到老百姓頭上,使人民生活更加痛苦,民族危難更加深重,使帝國主義列強進一步加強了對中國的侵略、掠奪和控制。同時,清政府自己立下一紙“賣身契”’,已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慈禧恬不知恥的表示,此後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死心塌地充當帝國主義的走狗。《辛丑條約》簽訂後,帝國主義各國得寸進尺,加緊對中國進行侵略、奴役和壓榨。它們為攫取更多的權益,相互之間進行了激烈的角逐。

義和團失敗之因

義和團運動的領導是農民階級,基本群眾是農民和小手工業者,他們提不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最初,他們是以“反清復明”為宗旨,屢遭清政府鎮壓;在嚴重的民族危機面前,把鬥爭矛頭直指帝國主義,提出“扶清滅洋”的口號。由於農民階級的局限性,看不清統治階級本質,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政府,為了避開義和團的鋒芒,被迫向義和團妥協;在帝國主義勢力的高壓下又投降帝國主義,轉對義和團打壓,使義和團處於內外夾擊的境地,在內外敵人的夾擊下遭到滅頂之災。

義和團組織鬆散、紀律松馳,愚氓無知。它們除殺害無辜的外國人外,也直接造成對大量無辜中國人的傷害。而且針對的物件從光緒帝、李鴻章、奕匡、京官大臣到洋人、教民全部該殺。除屠殺外,也姦淫搶掠,其不人道處比八國聯軍有過之而無不及,不管從中外傳統道德,還是天理良心都是無知和野蠻殘暴的。據記載死者多達10數萬人!京師盛時,人口有400萬。自拳匪、暴軍之亂,劫盜乘之,滷掠一空,無得免者。坊市蕭條,狐鼠晝出,如行墟墓之間。義和團殺害無辜備常殘忍睟不忍睹。

義和團濫殺無辜的同時,組織內部也互相火併、殘殺,從而消弱了抗擊外敵的能力。包括清軍在內,真正反抗西方侵略者的軍隊少之又少。

在中國士紳階級看來,清政府在事件中對聯軍勢力無能為力,統治階級的權威性大大降低。東南各省總督各懷異心,採取“自保”策略,各地督撫開始出現不受中央控制的政治意向,統一集權的態勢開始解體,也是這次戰爭失敗的原因。(未完待續)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宇宙職業選手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7號基地不科學御獸光陰之外我有一劍神秘復甦唐人的餐桌深空彼岸明克街13號
相關推薦
不滅劍神逐道在諸天天下因緣此貨出售:總裁快來買火影:開局簽到八門遁甲火影:開局製造六道之身天機第四季末日審判天機第三季 大空城之夜天機第二季 羅剎之國人間上卷 誰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