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向法外之地要錢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蕭穎聽懂了楊集那句“今晚只好鞠躬盡瘁、為民捐jing”的葷話,白了他一眼,嬌嗔道:“說著說著就不正經了。”

楊集蓄滿了柔和的笑意,卻故意一本正經的說道:“娘子這番下了大功,可你又不是我的屬下,當眾封賞肯定不行的。,而且咱們是兩口子,如果額外獎勵的話,那又太過見外了,我也只好賞你個孩子了。”

“不聽你說啦,油嘴滑舌的。”蕭穎羞得滿臉通紅,可是心中卻湧起濃濃的期待之感,對於她來說,這一輩子最重要的事就是有個心愛的男人、再為這心愛的男人生兒育女,如今心愛的男人有了,如果再為他生個孩子,那她的人生就沒有一絲遺憾了。

楊集笑了起來,略過了這個話題,言歸正傳的說道:“你剛剛說你有幾點想法,而戰爭訛詐草原各部只是其一,接著還有什麼?”

“我知道有個地方相當有錢、相當有糧,如果郎君取為國用,涼州的糧食困難不告而破。”蕭穎的眼睛閃閃發光,神情與老孃獨孤敏一模一樣,彷彿是一隻狡黠精明的小狐狸。

楊集皺眉的問道:“地方豪強麼?”

涼州境內雖然沒有什麼大世家大門閥,可號稱是郡望的地方豪強卻是不少,比如說瓜州張、索、汜、陰、宋、令狐六姓,比如說瓜州敦煌高、陳、宇文等六大家族,這些家族的影響力雖然限於本州,可也都是實力雄厚的地方豪強。

這些家族牛羊成群、戰馬過萬、僕從如雲,擁有大量牧場和牧人,間接也有了大量軍隊,他們在瓜州簡直就是一方土皇帝。

楊集如果搞了他們,確實可以得到許多錢糧、土地、人口、牲口,以解涼州缺糧之需。但是這些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大族,朝廷一向是恩威並用,因此這些家族哪怕在大隋王朝也是屬於上流階層,享有一定的政治地位,而且在之前的各項政策施行之時,這些人也確實是比較配合,他豈能無緣無故去搞這些比較有民望的家族?

當然了,這些家族在地方的稱王稱霸無數年,楊集要想抓到他們的罪證,可謂是輕而易舉,但問題是涼州現階段經不起折騰了。如果現在就把舊秩序全部打爛、打倒,他根本沒有精力應付來自朝廷、地方豪強、外敵、民生的壓力。

“不是地方豪強!”蕭穎咬了咬嘴唇,眼簾微微垂下,似乎還有些猶豫。

“那是什麼?”楊集感到十分好奇,笑著問道:“涼州除了地方豪強,我實在想不出誰這麼有錢,你就別賣關子了。”

“我記得涼州的佛門寺院不少。”蕭穎輕輕的說道:“這些佛寺打著佛陀的名義斂財數百年,個個富得流油。對於這些佔據大量良田沃土、錢財鉅萬的寺院、佛徒,便是世家門閥、地方豪強也不敢伸手,因為大家都怕遭到報應。而且世家門閥每年都捐贈大量錢糧、土地,以求心中安寧。至於普通百姓,只要進入寺院,寺院裡的和尚就說他和他的家人怎麼怎麼的不好、怎麼怎麼的危險,然後話鋒一轉,說他只要長期供奉某尊佛,就能逆天改命,如果不供奉,就有血光之災……對於佛徒這種說法,有人深信不疑,然後將全部家當合盤託出;而不信的人,也過了自己心中那道關,於是也乖乖的上交無數錢財。”

“佛門在盛世打著超然於世俗的幌子,拼命撈錢;到了亂世,則是以報應之說來恐嚇人,便是地方亂兵都不敢動他們。此之以外,又用轉世輪迴之騙百姓錢財,有的佛徒因為被佛徒蠱惑,將勞動所得盡數捐獻給所謂的佛,自己支落了一個飢寒交迫、家破人亡的下場,可是這個時候,卻從來沒有一個佛、一名和尚去挽救他們。”

蕭穎將目光凝注在丈夫的臉上,語氣幽幽的說道:“我們家在大隋王朝算是相當有錢、非常有錢有大戶人家了,可是我們和歷史悠久的白馬寺、大興善寺、淨居寺等等寺廟比起來,頂多能有人家一半。”

“……”楊集聽得目瞪口呆,他原以為家中之財已經步入大隋頂尖之列,可是一聽蕭穎這麼說,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而自己這個親王、女首富之子,竟然還不如一個門派的繼承人,真是貧窮限制了他的想象力。

但是楊集對於蕭穎這番長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的話,卻是深信不疑。

比如說京城中的大興善寺,始建於晉武帝泰始二年,大興城興建之時,此寺也趁機擴張,足足佔了整個靖善坊;而稍微次一點的青龍寺、龍華尼寺、丙明寺、崇聖寺、崇濟寺、大雲經寺也是各佔半坊之地,而且所在位置都是大興城北部,光是土地的價值就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這些寺廟的排場一個比一個大、裝修一個比一個豪華,這些排名靠前的寺廟的正殿極盡奢華之能事,動用金玉珠寶之多、雕刻工藝之精湛,便是連大興宮三大殿也遠遠不如。

佛教在漢朝的時候,由於傳入時間不長、流傳地區有限,所以佛教信徒比較少。後來由於大量佛經被翻譯,使佛教傳播越來越廣。到了南北朝時期,眾多寺院和石窟拔地而起,佛教儼然成為天下第一大教,發展了不少位高權重的忠實信徒,其中就有蕭穎的祖宗梁皇帝蕭衍。

蕭衍晚年接連遭受打擊,便開始迷信起了佛教,他不但在都城內興建近千座寺廟,連本人也多次避位為僧,蕭梁臣子為了從並不存在的“佛陀”手中贖回皇帝,便向代替“佛陀”在人間活動的“佛使”交納了大量財富。正所謂上有所好下有所效,蕭衍之舉也使佛教在南朝極為鼎盛。

北朝皇室貴族比起南朝,堪稱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北魏王朝就時常興建佛寺、雕刻佛窟,並且要求奢華程度必須超過南朝,以此表示自己比南朝更加信佛,希望“佛陀”更加偏向自己。

佛教之所以取得如此輝煌,其主要原因是因為佛教思想迎合了亂世百姓想要消極避世的思維,而且南北兩朝的歷代皇帝既要盤剝百姓更多財富來供養軍需,又怕百姓造反,十分需要工具來讓慘遭盤剝的百姓逆來順受,於是兩朝皇帝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善於蠱惑民心、佛徒無數的佛教。

當然了,佛教能迅速壯大也與政策有關,因為僧眾不用繳納賦稅,於是被重稅高壓盤剝的勞苦百姓紛紛避入沙門,而且在大隋王朝,僧人向來逍遙於法外,罪犯們一旦犯了大罪,只要躲進寺廟之內,就不會受到法律制裁,所謂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便是如此了。

佛門面對上門的執法官員之時,往往也十分霸道的堅稱犯罪只要剃度出家,那就是佛門中人,世俗律法對他們無效。如此一來,便讓這個時代的佛門成為地位崇高、超然物外的法外之地。他們手中掌握大量人口和土地卻從來不用交稅,而且每天都在接受天下信徒的供奉,吞食大量百姓的血汗錢。

因為供佛而變成了窮光蛋的信徒們,也紛紛化作社會動盪的因素,給朝廷的治安帶來了巨大壓力;佛門的瘋狂擴張態勢到了北周時期,變成了社會最不穩定因素之一,也終於惹惱本身也是佛教信徒的周武帝宇文邕,並且促使他在建德三年下詔“斷佛、道二教,經像悉毀,罷沙門、道士,並令還民。並禁諸淫祀,禮典所不載者,盡除之。”

正因為周武帝宇文邕十分成功的滅佛行動,才使北周國力大增,為北周滅北齊奠定了堅實的人力、兵力、財力基礎。而北周滅了北齊以後,又立即在北齊舊毀寺四萬座、強迫三百萬僧尼還俗,這對急需兵源和財力的北周王朝來講,其意義之重要不言而喻。

只可惜宇文邕英年早逝、後人平庸無能,從而使他的一切努力、一切成績,白白便宜了竊國之賊“楊奸”。

大隋王朝的佛門比之南北朝時期,也是不遑多讓,光是大興城就有近千多座寺廟。而據宗正寺統計,大隋各地僧尼加起來,又發展到了四百多萬人左右,其比例約有總人口的十四分之一,如果再把民間的信徒算上,那就更多了。佛門長期有這麼多人當免費勞力、這麼多人供養,能不富嗎?

儘管佛門的這些財富是分攤到各個寺院之中,但是白馬寺、大興善寺這種大寺院,堪稱是佛界裡的大世家大門閥,它們仍然有著普通人難以想象的財富。

涼州雖然窮困、貧瘠,可是各地的寺院也不少,尤其是敦煌的寺院多得離譜,而涼州百姓之所以變得貧困潦倒,也跟他們把希望寄託於虛無飄渺佛陀、紛紛將勞動成果捐給寺院有極大的關係。而各地的寺院如同寄生蟲一般,吞食幾百萬百姓的血液來壯大自身,過著比朝廷、官府還要優越的生活,卻把乾屍一般的民眾甩給朝廷和官府。

假如楊集按照蕭穎的建議,把屠刀捅向佛門這頭大肥豬,涼州總管府就能憑空獲得一筆橫財,幾乎不用朝廷援助、不用訛詐草原各部,就能順利度過難關。

想到這裡,楊集忽然又想到了一件事,向蕭穎說道:“蕭家人好像都比較信佛,而娘子卻給我出了這樣一個主意,難道你不信佛?”

“其實我也信一點點。不過我更相信郎君,只要郎君諸事皆順,我就很滿足了。”蕭穎說到這兒,忽然抬起頭,緊張地看著楊集道:“如果佛降罪下來,由我承擔好了。”

楊集看著她那副楚楚可憐的神情,不免有些好笑,但是同時又泛起了深深的感動。

這年頭的人受限於知識,把大自然中的求解之迷通通歸咎到神仙鬼怪的頭上,每個人都比較相信神仙鬼怪之說,某個人一旦迷信了宗教,就會變得異常執著,要想剷除他的信仰和迷信,其難度不弱於殺了他。而蕭穎不但出身於信佛世家,而且她自己也信佛。然而她在自己遇到難題的時候,卻教自己去對付她信仰的教派。若非她在意自己,豈會把這法子說出來?若非真的信佛,又豈會說出這法子這後,變得如此患得患失、忐忑不安?

楊集心中湧起了一陣柔情,安慰道:“傻丫頭,多數僧尼是騙子、逃出法網的犯罪,如果官府剷除這些敗類,那也是維護神佛清譽。而你秉承正義,提出這個建議也是為神佛著想,神佛日後獎勵你還來不及,又怎麼可能懲罰你呢?”

蕭穎望著楊集,求助一般的問道:“真的不怪麼?”

“自然是真的。”楊集因為自己的緣故,對於虛無飄渺的神仙鬼怪,是相信了一點點,但是活在大隋的幾百萬僧尼,絕對沒有一人是他相信的物件。

“那就好!”蕭穎其實也知道僧尼多數是假的,可她卻捱不過自己的心魔,一聽丈夫這麼說,忐忑的心頓時也安了,暗自想道:“我教郎君滅偽佛、濟世人,本身也符合神佛普度眾生的理念,神佛又怎麼會怪我和郎君呢?”

夫妻二人又閒聊了一會兒,楊集便和嬌妻分開。他走向了書房,然後讓人將宋正本、郝瑗、魏徵、凌敬、薛舉、尉遲恭叫來議事。

對東突厥/南北兩部的戰爭訛詐的設想是好,但是北上之軍卻要跨過大湖區各部、東/突厥的地盤,所以在行動之前,必須考慮到大湖區各部、東/突厥、薛延陀是否會進攻這支孤軍。

雖然楊集認為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不大,可是關係到一支大軍的生死存亡,也不敢盲目的樂觀。

至於滅偽佛濟世人之設想,沒有什麼好猶豫的,因為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和周武帝宇文邕,已經用實際行動來證明是利國利民之舉。但是這種行動不僅觸動了佛門利益,還關係到廣大佛徒的信仰;要是考慮不周、處理不慎,搞不好會爆發神權和法理之戰,而教徒軍之恐怖同樣被張角、洪秀全證明了的,所以這一個想法也大意不得。

而且楊集身為涼州之首,他的每個決定都和幾百萬人息息相關,若是過於武斷,即便沒有犯錯,卻也搶走了屬下發揮才智的機會、挫傷了大家的做事的熱情和積極性。作為上位者,唯有集合眾人之智為己用,才是克敵制勝、利人利己的不二法門。

。。。。。。。。。。。。。。。

楊集的私人幕僚都住在楊府之內,六人聽到楊集召喚,很快就結伴來到書房,一起向楊集行禮道:“參見公子!”

“坐吧!”楊集等六大親信入座,便把涼州糧荒之憂,以及蕭穎的戰爭訛詐、滅偽佛濟世人的解決辦法,原原本本都說了一遍,最後說道:“你們覺得這兩個法子行不行?如果有什麼想法,不妨說出來與大家探討。”

“公子,我先針對第一個設想說說自己的看法。”宋正本拱手道。

“好!”楊集將目光定在了宋正本身上,宋正本、郝瑗、薛舉從一開始就跟在自己的身邊,自己的一切行動都有他們三人參與,他們比起魏徵、凌敬、尉遲恭這三個後來者,有著極大的優勢,不但瞭解涼州政策、瞭解涼州周邊一切,而且還瞭解自己每一步、每一個決定的深層用意。

“大湖區各部集中到慕容卑麾下,已經是自成一體的國家。其東是啟民可汗、東北是阿史那懷德、西北是薛延陀,南部是我大隋。”宋正本介紹至此,分析道:“啟民可汗、阿史那懷德視之為反賊,時刻想將之吞併為己用。薛延陀也想入主富饒肥沃的大湖區,要是再與南部的大隋為敵,那慕容卑就只有死路一條了。我認為他非但沒有進攻我大隋過境之師,反而還巴不得我大隋大軍多留一些時日,幫他逼走另外三個勢力。所以這個敵人完全可以排除。”

“而啟民可汗,一旦與我大隋為敵,便陷入南大隋、北阿史那懷德的南北夾攻之困境,故我大隋之軍無敵於天下,諒他也沒有與我大隋為敵的膽量。”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楊集聞言點頭,宋正本的分析與他和蕭穎的猜測不謀而合。

“唯一不穩定的便是薛延陀了。”宋正本又說道。

楊集問道:“原因是什麼?”

“我出使過薛延陀,透過各方面的瞭解,發現乙失缽是一個相當有野心的人。”宋正本冷冷一笑,說道:“當初我說服他從北方進攻大湖區的時候,他推三阻四,後來雖然出兵了,可是始終袖手旁觀,直到公子擊潰了阿史那懷德,才全力進攻貪汗可汗。保存實力固然是其一,但我感覺……他對我大隋的敵意遠遠超過其他勢力。”

楊集想了想,說道:“你的意思是說我軍如果北上,乙失缽有可能聯合阿史那懷德襲擊我軍,並趁機滅了慕容卑?”

宋正本點了點頭,“在我出使薛延陀之時,乙失缽的孫子夷男一路相伴,他無意中說漏了薛延陀的遠景目標:大致是說‘乙失缽企圖跳出西突厥是非圈,到富饒的大湖區休養生息,然後坐觀射匱可汗、處羅可汗、契苾歌楞廝殺,等到三方殺得不可開交之時,再左右逢源、謀取好處’。當時我就在想,乙失缽早已圖謀大湖區之心,就算我們沒有主動去邀請,他也會在公子與步迦可汗作戰之時謀取大湖區。”

“宋主薄說得對,當初我們遠征大湖區之時,乙失缽就在考慮從背後捅我們一刀了,我們在烏桑赫特林山口與阿史那懷德交戰之際,他就在北方按兵不動,準備把貪汗可汗的薩滿軍放到南方來和我們決戰,而我們打贏了阿史那懷德以後,乙失缽又拼命攻打貪汗可汗。可見乙失缽是一個利字當先的人,如果我們和孤軍北上,此人極有可能從背後給我們一刀,然後嫁禍給其他勢力。而我大隋與東/突厥南北幹部廝殺,同樣符合他在西突厥執行的左右逢源戰術。”郝瑗說到這裡,拱手道:“公子,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防肯定要防,但是好處,我們不能不要。”楊集倒是比較看得開,畢竟人活在世上,如果不算計他人,自己怎麼可能活得好呢?再說了,他們不也在算計人麼?而且楊集也不擔心敵人,他擔心的是這種特不靠譜的似敵非敵、似友非友的關係,既然大家都把乙失缽定義為敵大於友的關係,那一切就好辦了。

薛舉聽楊集這麼說,稍微想了想,就問道:“公子打算讓李刺史、堯司馬從庭州牽制薛延陀嗎?”

“還有伊州。”楊集說道:“我們可以讓王威留下兩千名州兵維持治安,本人帶上剩餘軍隊,坐鎮於蒲類海北部;而李靖則坐鎮於隔壁的鹹泉軍鎮,從南方威懾薛延陀,並且嚴密的監視薛延陀的一舉一動。”

這是王府內部協商,楊集明天還要與總管府官員說明情況,故而只是說出了自己的戰略思路,並沒有直接下令。

“可行!”宋正本點了點頭,又問道:“但不知北上草原的帶兵主將是誰?兵力是多少?”

“主將是我,兵力嘛……總計兩萬人!”楊集想了想道:“主力就是我從京城借來的軍隊,另外讓張須陀從祁連山帶五千兵馬下來,差額就從甘、涼二州的州兵抽來。”

宋正本皺眉道:“公子乃是千金之軀,不可輕易涉險,我認為張將軍為主將、薛舉將軍為副將,郝參軍為行軍司馬,由他們三人北上即可。”

郝瑗微微一笑:“宋主薄,我倒覺得,此事非公子親自出馬不可。”

“郝參軍,你怎麼能這樣?這不是讓公子置於險地麼?”宋正本板著臉,不悅的向郝瑗說道。

“方才已經分析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所以危險倒不至於!”郝瑗緩緩的解釋道:“此行不僅是撈好處那麼簡單,帶兵主將還要代表大隋王朝與啟民可汗、阿史那懷德面談,而我涼州上下,除了公子之外,還有誰勝任此項重任?換成其他人的話,他們說的話,豈能讓人相信?”

“這……”宋正本頓時熄火了。

郝瑗繼續說道:“另外,我們正在與吐谷渾商談‘議和’之事。公子這時候離開涼州、張將軍從對峙的關鍵點撤兵,正好起到麻痺敵人的效果,從而為薛總管、麥總管、錢將軍創造致勝之機。”

“此事就這麼說定了。”楊集見宋正本無話可說,便笑道:“啟民可汗、阿史那懷德倒不是那麼重要,我主要是想會一會啟民那幾個兒子,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是!”宋正本無奈一嘆,不再言語。雖然他不知道楊集要見啟民可汗的兒子做什麼,但稍微動點腦子就能猜出是挑撥離間。

想了想,宋正本最終還是說道:“不過此事關係重大,公子還是先向朝廷通報和請求為妙。”

“自然!”楊集深以為然。

“至於滅偽佛、濟世人之事,還需從長計議。”宋正本沉吟半晌,建議道:“躲入寺院中的罪犯比比皆是,可以先行取證,然後再將其罪行公示於眾,如此即可讓人看清偽佛的真面目,屆時將之抓捕,便會順理成章。”

“也好!”楊集將目光看向了魏徵,相傳這貨做夢都能斬龍頭,讓他對付只要招搖撞騙的佛門,應該是手到擒來,於是便說道:“玄成,此事由你和李大亮負責。”

“喏。”魏徵不僅是一個正統的儒士,還是一個推崇法治的儒士,對於惡跡斑斑、逍遙法外的佛門早已是深惡痛絕了,所以楊集這項任命讓他十分振奮。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宇宙職業選手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我有一劍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光陰之外明克街13號唐人的餐桌神秘復甦7號基地
相關推薦
西遊:開局抽了個至尊寶極品至尊寶圖先天宗修真從培養靈根開始快穿宿主:腹黑男神,真要命大唐天外客大唐破軍龍珠之完美世界斬男色小戶千金
作者碧海思雲其他書
大隋第三世 都市傲訣 神鵰變 大唐天外客 大唐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