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承包運河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日常早朝有點類似於後世公司的晨會,持續時間通常都不久,議題一般在頭一天就由殿中省下發各部了,讓文武百官做好準備;等到第二天一上朝,文武百官就能在第一時間發表自己的主張和意見,而不需要斟酌再三。這樣可以保證早朝在最短的時間內結束,使各級大臣不會因為早朝而耽誤本職政務。

但畢竟不是卡著時間來算,有的時候也會臨時增加議題,所以每天早朝有長有短。而今天的早朝本身只有兩個議題,再加上楊廣武斷而定,導致早朝不到半個時辰就結束了。

這種辦事效率,或許是聖心獨/裁、霸權的罕見好處之一了。

楊集是個遲到的旁聽人士,他到來之時,正好是啟動“開鑿大運河”這個議題的時候,等到楊廣三言兩語的打發了朝臣以後,便宣佈散朝了,最終楊集在千秋殿的時間不到一刻。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不外如是。

“王叔、衛王叔!”等他心事重重的出了千秋殿正南門肅章門,旁邊忽然有人叫他,楊集回頭一看,見是楊昭滿面笑容的向自己走來,旁邊大臣見是太子出來了,紛紛向他躬身行禮。

“太子!”這裡是皇宮,且有那麼多大臣在一旁看著,楊集連忙上前行了君臣之禮。

楊昭還了一禮,笑著說道:“王叔今天怎麼來上朝了?我都沒有見到你。”

楊集隨口說道:“這幾天風雪較大,武舉也受到了影響,未免武士考不出好成績,我已經把比武的時間定在了下午。今天一大早也沒有什麼事,便跑來旁聽,多多感受一下早朝氛圍。”

“未來的相國必有王叔一席之地,提前感受也好。”楊昭也不疑有他,笑著說道:“聽說王叔昨天打斷了十多名兵部操縱武舉貪官的手臂,沒有弄死他們吧?”

“自然沒有!”楊集笑道:“我打算先讓他們做事,等武舉結束以後,再交給朝廷審判也不晚。”

“大快人心。”楊昭哈哈大笑。

兩人正在說話,一人向楊昭深施一禮:“老臣參見太子。”

叔侄二人一眼看去,竟然是宇文述,他他二人看來,又滿臉笑容的向楊集抱拳一禮。

楊集冷冷的看了他一眼,雙手抱胸、無動於衷。他還沒有下賤到向謀害自己的人客氣的地步,也是楊諒那裡沒有什麼證據,死無對證,否則,他非砸了宇文述的府邸不可。

他為何創立天門?

首先任務便是尋找、蒐集宇文氏父子的犯罪記錄,其他的,全都不重要。

楊昭是太子,不可能不知道兩人的恩怨,見氣氛有些尷尬,連忙笑著向宇文述說道:“宇文大將軍滿面春風,看來最近又發財了啊?”

宇文述訕訕一笑,拱手道:“太子說笑了,老臣就靠俸祿過日子,家境勉強湊合。唉,京官不像地方官有賺錢的門路,那些地方官吶,可謂是財源滾滾呢。”

“地方官賺再多的錢,最終還不是要來京城燒香拜佛?”楊集不鹹不淡的說道:“據說京城某位大將軍不僅掌控了大隋的生鐵生意,還有假子三千。這些假子個個都是武藝高強、身家鉅萬的人物,只要他們進貢的賭錢足夠,升官發財不在話下。可惜的是,別人只以為這位大將軍貪財,但我卻覺得這名大將軍野心不小吶!如果這名大將軍的三千名假子是皆火長,那麼此人便掌控了我大隋三萬大軍,如果是皆是隊正,那就是十五萬大軍。而我更聽說,更恐怖的是此人一直以北周皇族的名義在招賢納士。如果這名大將軍用手中錢財購買糧食、用生鐵可以鑄造兵器,想必這名大將軍隨隨便便就能拉出十多萬大軍了吧?大將軍,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楊昭心中暗自一驚,宇文述好收假子之事並非是什麼秘密,只是人人都以為宇文述貪圖那些假子的家產,是自汙的表現,但是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些假子集中起來的實力。再聯想到宇文述一直以北周皇族後裔自居,他也不由警惕了起來。

宇文述臉色微變,冷聲道:“我不知衛王此話是何意思。”

“我又不是說宇文大將軍,著急什麼呢?但我覺得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所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而我恰好知道這名大將軍的很多假子,想要從狗變成人,而這些想當人的假子,又恰好有這位大將軍的許許多多見不得人的證據。”楊集呵呵一笑道:“比如說,這名大將軍派家將告訴楊諒,說我楊集要去幽州抓捕竇抗、讓楊諒派兵在半路截殺我。此人雖然只是傳了個口訊,但卻忘了,幷州當時是楊諒的天下,要想跟蹤一個人還是輕而易舉的,楊諒雖然沒有將之抓捕,可也是知根知底呢。而我手中的證據雖然不足,便我覺得要是順藤摸瓜的查下去,終究可能找到這名大將軍反隋復周的充足證據。”

楊集意味深長的話,使宇文述的臉色一變再變,一顆心也忍不住砰砰直跳了起來,他現在十分被動,既不知楊集想做什麼、怎麼報復自己,更不知他掌控了自己的多少假子,又從假子手中蒐羅到了多少罪證。

但是他畢竟是老奸巨猾之輩,雖然心亂如麻,可臉上卻沒有什麼驚恐之色,他故作平靜的向楊昭拱了拱手:“太子,老臣有軍務在身,先行告辭了。”

他瞪了楊集一眼,轉身便離開了。

楊昭對楊集很瞭解,心知他說這些更多是恐嚇,而不是真的有什麼真憑實據,待宇文述一走,便語重心長的說道:“王叔,阿耶現在倚他為心腹重臣,便是楊素也不如。你不該這麼往死裡得罪他。”

楊集注視著宇文述的背影,笑著說道:“你不覺得他已經是內荏色厲了嗎?如果他問心無愧,何須如此驚恐失措?我今天教你句俗語,那就是‘生平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而宇文述顯然是做了虧心事,所以草木皆兵。以他這種心如堅冰的人,竟然被我嚇成這樣,你覺得他犯下的罪會小嗎?”

楊昭轉頭看去,果真發現宇文述離開的背影異常倉促,便是一些大臣向他打招呼,也沒有理會,顯得十分心不在焉,同時也給了他一種做賊心虛、落荒而逃的感覺。

他扭頭問著楊集:“所以呢?”

“所以?”楊集笑了笑:“對於一些罪犯,有時候不需要真憑實據,也能判斷他是否有罪。”

楊昭搖了搖頭:“沒有真憑實據,又有什麼用?”

“至少可以防著他,免得被他坑害了還不知道。”

“確實如此。”楊昭左右看了一眼,便拉著楊集走到一個偏僻的地方,低聲問道:“王叔,你覺得阿耶開運河的想法好不好?”

楊集向四周看了看,儘管他們站在比較僻靜的地方,但是旁邊的大臣依舊故意放緩了腳步,一些人眼中的嫉妒之色難以掩飾。畢竟楊昭已被封為太子了,可是楊集和太子有說有笑、關係這麼親密,著實會令很多人羨慕妒忌恨。

他笑了笑:“好肯定是好,可如果急於求成,那便是弊在當代、利在千秋了。”

楊昭嘆息了一聲,苦笑道:“正是如此。可是你也看到阿耶的態度了,他分明就是想立即開鑿。”

楊集沉吟半晌,說道:“或許有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什麼辦法?”

“分段承包。”

“什麼玩意?”楊昭算是與楊集交往多的人,也聽慣了稀奇古怪的話,可此時聽著這句話,仍舊不明就裡、一頭霧水。

“太子。”就在楊集準備解釋之際,一名官宦跑了過來,向楊昭行禮道:“聖人請您到中華殿御書房議事。”

楊昭點了點頭,向這些偉旨宦官問道:“聖人只召見我一人嗎?”

“不是!”宦官答道:“還有安德王楊雄、尚書右僕射蘇威、內史令楊約、黃門侍郎裴矩、內史侍郎虞世基、吏部尚書牛弘、民部尚書李子權、兵部尚書蕭瑒、太常卿高熲、御史大夫張衡、將作大匠閻毗。”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我明白了。”楊昭向楊集說道:“應該是與運河有關,王叔也去吧。”

楊集皺眉道:“我要去軍營觀看武舉!”

“你都把武舉改到下午了,現在時間尚早,去聽聽又有何妨?”楊昭說道:“而且你說招商引資、分段承包是兩全其美辦法,說不定用得上呢。”

“也好!”楊集不再拒絕,便與楊昭一起去了御書房。

寬闊的御書房內暖洋洋的,在火盆裡燃燒的木炭在火盆裡了出淡淡的香氣,火紅的火苗偶爾‘噼啪’的噴出兩三點火星子,轉眼便又蟄伏下去。

楊廣和楊雄、蘇威、楊約、裴矩、虞世基等人都在,就等楊昭了。

大隋君臣對於楊集的到來,都感到十分意外,要知道楊集這傢伙,他沒事不會上朝、有事更不會上朝。只有到了涼州需要朝廷資助的時候,他就來了,天天蹲在尚書省索要物資,得了物資以後,再催促各部及時傳送。

相互見禮過後,楊廣揶揄道:“衛王居然也會上朝,真是稀客啊!”

“聖人,其實我每天都在旁聽,只是你們不知道而已。”楊集聒不知恥的說道。

“既然來了,那就坐下吧。”楊廣都懶得拆穿他,旁聽一兩次或許可能,如果楊集每天都雜在旁聽官員之中,那殿中省就是嚴重的失職了。

“喏!”由於這裡是私底下的見面,禮儀廣大比較隨意,楊集向楊廣行了一禮,便坐在老堂兄楊雄的後面。

“我找大家來,主要還是說說運河之事。”楊廣說道:“其實認真想想,你們就會發現運河所耗人力、財力,並非想象中那麼多。”

楊廣也知道強行命令與說服的效果截然不同,只要令這些重臣心服口服,接下來,事情就好辦了。說完開場白,便命令道:“將大隋山河社稷圖搬上來。”

“遵命!”在門口待命的宦官應聲而退,不一會功夫,便將一塊塊規則不一、大小不同、顏色各異的木刻搬了上來,很快就在書房之內拼接成了一幅嚴絲合縫的大隋疆域圖。宦官們又取來—個大木架,將地圖抬上木架,然後都退了下去。

這是楊廣嫌棄紙圖、絹圖無法迴圈使用,畫一張立刻廢一張,一場戰局畫來畫去以後,弄得最後誰也不知是什麼意思,於是便令工匠按照地圖雕刻這副地圖,然後再給天下各州刷不同顏色的油漆,不僅一目瞭然,而且畫線以後,一擦便能使用。

“好東西啊!”楊集看到這精準的拼圖,忍不住說道:“聖人,給我一幅。”

“可以!”楊廣也明白這地圖在軍事上的價值,笑著說道:“只可惜你打下來的伊州、庭州、西州、鄯善、且末,還沒有精準的地圖,所以那五個地方,比較模糊。”

楊集忙道:“給我安排一些厲害的勘輿工匠,我保證全力配合。”

“……”眾人深感無語,能不能別這麼無恥?你下一步是不是準備索要雕工、漆工了?

“行!”楊廣倒是爽快的答應了楊集,他把眾人集中到了巨大的地圖前,他用一根木杆沿著廣通渠緩緩劃了一下,說道:“從先秦至今,歷朝歷代開鑿了大量運河,其公佈幾乎遍及天下。西到關中、東到大海、南達交州、北抵幽州,都有大量運河。這些舊有運河,從客觀上為我們創造了條件,如果我們將這些四通八達的運河與天然河道連接起來,可以通達大半個天下。開皇四年,先帝利用漢朝留下的槽渠,命令宇文愷開廣通渠,這條運河在渭水之南,傍南山而東,到潼關銜接黃河,全長三百餘裡,可是整個工程從當年六月開工,僅僅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就勝利建成了。”

這到這裡,又指著南方的山陽瀆,介紹道:“開皇七年又於揚州著手開挖山陽瀆。山陽瀆南起江都縣的揚子津、北至山陽,長約三百裡,溝通了江水和淮水。名義上是開鑿,實則是全程利用了吳國邗溝故道,所以用時也只有幾個月。”

“這兩條運河說是開鑿,實際上涉及開鑿的河段其實並不多,主體工程是把湮塞的舊運河疏浚、把汙泥挖走,這也是完成得那麼快的原因所在。”

楊廣放下手中木杆,用長長的炭筆畫了幾條線,將洛水、黃河、汴水、泗水、淮水連了起來,然後繼續對眾人說道:“黃河和淮水之間的水運,戰國時已為鴻溝所溝通,到了漢朝,慢慢被汴渠取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又進一步對汴渠進行整修,至今依然可以通行小船。”

“我設想中的通濟渠是引澗水入谷水、匯合於洛陽新城西部的洛水,一起東流至偃師,又與伊水交匯,繼續東流則從鞏縣之洛口進入黃河,然後再沿黃河至板渚,歷滎澤入汴渠而達於淮。再從淮水東進到山陽,經山陽瀆可抵江水(長江)。”

“洛水到黃河這一段,主要是疏浚、拓寬東漢所開鑿的陽渠故道,工程量並不大。板渚至淮這一段,到底是走鴻溝舊道、還是走汴渠,則需要閻卿去勘探了。但不管是走哪邊,主體工程都是將舊道和天然河道連線在一起,需要花大力開鑿的地方,或許只有連接處、裁彎取直之處。”

經過楊廣這一番詳細的解說,高熲、蘇威、裴矩等人竟然都覺得這項工程其實也不是那麼的勞民傷財。

先帝在三個月的時間內,就修好了總長三百多裡長的廣通渠,雖然動用了關中不少民夫,但是由於安排合理、監督到位、民力有償幹活,所以根本就沒有出現什麼怨聲載道。如果皇帝設想中的數百裡運河,動用兩到三倍的人手,並且安排合理、監督到位,那麼半年之內,一樣可以風平浪靜的將之修成。

再想到廣通渠開通以後,對關中商貿往來、經濟發展、文化交流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眾人心中的堅持竟然隱隱約約都鬆動了。

書房內沉默良久,蘇威這個尚書省左路僕射長長的籲了一口氣,向楊廣拱手道:“啟稟聖人,民工所耗糧食,可以由運河經過的各州官倉提供,但是民部官倉沒錢了!”

“朝廷窮到沒錢了?”楊廣也嚇了一跳,向民部尚書李子權說道:“李卿,你來說!錢都跑到哪裡去了?”

“喏!”李子權拱手道:“聖人,朝廷確實是沒有錢了,這幾年我大隋花錢的地方太多了。這其中,花錢最厲害的人,非衛王莫屬。”

“是嗎?”楊集心中盤算了一下,好像自己確實是最會花錢的臣子。

“沒錯!”李子權沒有絲毫給楊集面子,惡狠狠的瞪著他,說道:“衛王你先是花大量的錢去大鬥拔谷開路,接著你又打了突厥,於是朝廷又給你一大筆錢撫卹陣亡將士、獎勵有功將士。之後,你一直在打仗、一直在打仗,朝廷一直給你武器裝備和錢糧。與此同時,你又開貫穿雍涼的直道,這也要錢。甚至你連農具你都要我們幫你買,你說,你過不過分?”

“過分是很過分。”楊集認錯完畢,認真道:“但是你還得幫我買。”

李子權差點氣死,他緩了緩,向楊廣說道:“第二個花錢大戶是滕王。河南發水災時,朝廷撥了一大筆錢糧給楊納言(楊達)去賑濟災民,接著又撥錢給滕王恢復民生、建設地方、修黃河大堤,然後又花錢給衛王安置災民、建設地方,可是這些錢到了涼州以後,都沒有回來了。”

楊集聽到這裡,大致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雖然朝廷給他的錢都用到實處了,而百姓有了錢以後,也紛紛拿出來使用,固然是盤活了涼州的經濟,但是大隋沒有商稅,所以那些銅錢只是在涼州境內流通,迴流不到朝廷手中了。

但是對於朝廷而言,大隋王朝產銅量本來就不高,這些代表財富的錢一旦收不回來了,朝廷可以用來流通的貨幣自然就少了。

這麼一一算下來,楊集也終於明白蘇威所說的“沒錢”,指的並非是真正的財富,而是代表財富的銅錢。

李子權接著說道:“楊諒造反雖然被平定了,可是朝廷還要是花錢獎勵和撫卹,正要建設的長塹、新都,批下去的無疑也是兩個天文數字。現在哪有錢僱工開運河啊?”

其餘的幾人也紛紛議論起來,商量著這運河到底該不該開。畢竟,朝廷手中沒有錢啊。

楊廣並沒有因為李子權所說的話不滿,只是在那裡默不作聲,很顯然,這些他也是考慮到了的事情。他想了一會兒,問道:“能不能用糧食、布帛、絹等物代替錢?”

“恐怕不行。”李子權說道:“糧食、布帛、絹本身就是百姓換錢的物品,他們不差這些,差的就是錢。”

“錢都哪去了?”楊廣也感到頭疼了,他一生下來就不用為錢發愁,親自花錢的機會更是少得可憐,這剎那間,真想不到錢都跑哪裡去了。

李子權說道:“百姓有糧、有布、有菜,頂多就買些油鹽肉,他們有了錢以後,都捨不得花,於是便存在家裡了。”

蘇威搖了搖頭:“百姓收藏的錢只是一部分,其中大部分都在達官貴人、世家門閥府庫之中。這是因為嫌錢的行業都在達官貴人、世家門閥的手中。假設他們每天賺到一貫,花出去只有一錢,那麼剩下九百九十九枚銅錢自然都收藏了,如此一來,各家府庫中的錢越來越多、市面上的錢越來越少。”

楊昭看了楊集一眼,說道:“王叔,你不是說什麼分段承包是修運河的兩全其美之策麼?你這種辦法,能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呢?”

“分段承包”?

眾人聽著這個前所未有的新‘詞’,都面面相覷,不明所以。

“我認為可以。”楊集點了點頭,他迎著眾人詢問的目光,也沒有賣關子,解釋道:“顧名思義,分段承包就是朝廷先把運河總成本確定下來,而後把具體的建設環節分段外包下去,這些人按照朝廷的要求,承擔開鑿河床、加固河堤、建設碼頭和港口的任務,並且從中賺取差價。”

“雖然朝廷沒有錢,可是正如蘇公方才所言,達官貴人、世家門閥、知名大商有的是錢。我相信這些人對於運河的巨大差價,都會大為心動。既然心動,那就先出錢來開某段運河,等到朝廷派出的工匠驗收成功,覺得工程質量過關。再給他們等價值的黃金白銀,這樣一來,銅錢不就流出來了嗎?”

在座的都是一時之人傑,瞬間便明白了“分段承包”的含義了,這其中的道理其實很淺顯,就好比某個人建宅子一樣,一般都是定下圖紙,再交給某個工匠全權施工,並給他一部分錢,等驗收過後,再支付尾款。區別的是把宅子換成了大運河罷了。

正如楊集所言,達官貴人、世家門閥、知名大商有的是錢,一個兩個或許無法承提開鑿運河的巨資,但是分段以後,便是十個、百人、千個人來分擔了。

這些人為了能夠得到運河的巨大差價,又見生意物件是朝廷,他們也容易接受先行墊資的條件。

楊廣可以肯定,只要把運河“分段承包”的訊息放出去,世家門閥定然爭著搶佔一兩段來開鑿。

畢竟誰會跟錢過意不去呢?

蘇威亦是歎服道:“衛王此法簡直就是一石數鳥。既解決了朝廷的缺錢問題,又省得朝廷動用權力去擾民,關鍵是承包給了民間團體以後,貪墨不法之事,從朝廷官員轉到了民間團體自身……只是有一事可慮。”

楊集笑問:“何事?”

蘇威說道:“萬一有人居心叵測,在開鑿過程中以次充好、偷工減料,那可如何是好?”

“不錯!這也是正是老夫之所慮。”高熲亦是點了點頭,並且很肯定的說道:“世間幾乎沒有完美的道德君子,面對著開鑿運河的鉅額財富,一定有人在材料、工程質量上做手腳,以期賺得更多。”

楊集早有腹案:“凡得拿下承包權的家族或個人,事先都必須繳納保證金。朝廷委託一名身份地位高、人品信得過的人擔任總監察,並組建一支監察隊伍,其職責有二:一是監督工程質量、工期;二是防止商官勾結、強徵百姓、壓榨百姓等事件的出現。若是工期逾期或質量不過關,那麼保證金一概收歸國有,如果出現官商勾結等惡劣之事,則依律嚴懲。”

“這就如同在承包商的脖子上拴了一個繩套,非但不用擔心這些人玩花樣,反而期待他們作死。只要在施工途中出現以次充好等事,立刻取消其施工資格,並將保證金沒收乾淨。這法子可是比任何買賣賺錢都快。當然了,朝廷的目的是開鑿運河而不是賺錢,未免工程進度受到影響,可以給每個承包商十次犯錯機會。”

“好計策!”高熲向楊廣行了一禮,說道:“聖人,若是運河依照分段承包之法施工,老臣願意擔任這個總監察。”

一直以來,高熲知道自己在官場上的影響力,遠遠超過楊廣、楊素、蘇威,尤其是楊素升為尚書令以後,呼籲他接手右僕射之職的聲音大有所在。

這既是他高熲的無上榮光,但同時也是深深的隱患。

哪怕自己以後什麼事情都不做,隱患反而會變得更大。

人們會說,你為什麼不做?你為什麼不與外臣接觸?

你到底又在害怕什麼?是不是心中藏著什麼不可告人隱私?

楊素以貪財的方式來自汙,一門心思聚斂錢財享受奢侈,以此消除兩朝皇帝的猜忌,保得一世平安。同理,他高熲要是將人都得罪光了,哪怕日後想要造反也沒有人會響應,那麼他和他的家族也就安全了。

楊集想出來的“運河分段承包權”一旦施行,有實力“承包”的人家不但是有錢有權的世家門閥,而且都打著大賺特賺的念頭,他們施工過程中,一定會官商勾結、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如此也使總監察這個職務變成一個燙手山芋。

而他高熲之所以在朝中擁有超然地位,便是世家門閥官員在推動,企圖將他推到利益代表的位置之上。可世家門閥偏偏是大隋最不穩定、皇帝最想剷除的勢力。

要是他當上總監察,並且公事公辦、盡數糾察一切不法,那他立刻變成“斷世家門閥財路”的大仇人了,所謂的影響力一下子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最重要的是,這樣不僅使皇帝滿意、保證了運河質量,更符合他做人、做事的原則,這可比楊素“貪財”的方式好得太多了。

“不管採不採用衛王此法,我都會任命高卿為總監察,如何?”楊廣稍微一想,便大概猜到高熲的想法了。

楊廣對高熲的心情是複雜的,他以前厭惡高熲的情緒,隨著高熲退往涼州、捐獻田地和奴僕、支援書籍流通步步淡化,最後消散於楊勇之死;如今是既看重他的能力,想要將他提到僕射之位,但又怕他的威望。

此時見到高熲主動表明自絕於世家門閥的態度,當然是求之不得了。若是高熲在擔任這個運河總監察期間,公事公辦,那他日後也能放心啟用。

從而使朝堂之上,出現楊素、高熲、蘇威、楊雄、宇文述相互制衡的良好局面。

“老臣多謝聖人信任。”高熲拱手道謝。

楊廣微笑點頭,向楊集問道:“還有補充的麼?”

楊集見兩人完畢,暗贊高熲一聲老狐狸,繼續說道:“大運河開通之後,洛黃交匯處、運黃交匯處、運淮交匯處,中部的運河與天然河流交匯處……定然會因為運河的通航變成罕見的商業繁榮的城鎮。朝廷在開鑿運河之前,可先將這些地方收歸國有,然後高價賣給那些承包商。只要運作得好,朝廷花不了多少錢,就能賺到一條大運河。”

“如何運作?”李子權是主管大隋財政的大管家,現在恨不得少出一錢,聽楊集這麼一說,頓時大感心動。

“勒名記功德碑!”楊集繼續說道:“世家門閥從來不缺錢,缺的是一個永垂不朽的名而已。只要朝廷放出風聲,說是運河修好了,將在兩頭和中間各修一座水神廟,在廟中供奉流芳千古的功德碑。為了享受這個美名,以及萬世水手膜拜的香火,世家門閥應該都會捐錢。到時候,誰捐的錢多,誰就排名在第一位,並且專門將他的名字刻得大大的,為了這個第一,恐怕都會拼命砸錢。”

“這辦法行啊!”李子權也覺得這個辦法真的可行,如今的貴族們都不差錢,只想著如何博得一個好名聲,尤其是關隴貴族,個個有錢有權又有勢,但底蘊卻是他們硬傷,因此關隴貴族各大豪們一直被山東士族視為‘暴發戶’,大家心中都憋悶之極。李子權覺得他們捐錢的可能性還是蠻大的,若是聽說有人超過了自己,說不定繼續加錢。

別說是這些不差錢的貴族了,便是他自己都心動了,雖然爭不過第一,但榜上留名卻是可以的。

“既如此,那就以‘分段承包’的辦法來開鑿這條運河。”楊廣思想比較活躍,聽到這裡,他心中已經有了定論,也想以這條運河為例,開創官商合作之典範:“蘇卿、李卿、高卿,下去以後,擬一個詳細的方案出來。閻卿,你儘快把運河的前期準備做好。”

“喏!”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宇宙職業選手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我有一劍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光陰之外明克街13號唐人的餐桌神秘復甦7號基地
相關推薦
西遊:開局抽了個至尊寶極品至尊寶圖先天宗修真從培養靈根開始快穿宿主:腹黑男神,真要命大唐天外客大唐破軍龍珠之完美世界斬男色小戶千金
作者碧海思雲其他書
大隋第三世 都市傲訣 神鵰變 大唐天外客 大唐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