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將帥交心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議完教育改革,虞世南、劉炫、劉焯告辭而去;外書房中,只剩下楊集和楊善會了。

窗外是一方堅冰覆蓋的池塘,池畔的一樹樹梅迎霜傲雪,競相綻開,紅似火、白如雪、黃似金、粉如霞、綠如墨……五彩繽紛,瑰麗異常,讓人看了心曠神怡。

雖然距離稍遠,可是仍有陣陣芳香迎面撲來,清幽怡人、沁人心脾。

梅香茶香,不分彼此。

楊集感覺楊善會像是有什麼話要單獨對自己說,不過對方沒有開口,便提起茶壺,將翠色慾滴的茶湯注入兩個茶盞之中;放下茶壺,將一盞茶推到‘心事重重’的楊善會面前,說道:“我們不是外人,你有什麼話就直說吧!”

“我確實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疑問請教大王!”楊善會沉吟了一下,沉聲道:“朝廷對涼州的人員調動,陰司馬、蕭刑曹他們的離開,令涼州官員人心浮動、人心惶惶,而薛世雄、錢世師、張須陀、杜如晦、韋雲起、楊師道等人離開張掖之前,或明或暗的問我和李靖,朝廷是不是要對大王下手了?大王對此,可有準備?又怎麼看待我們這些衛王系官員?”

說到這裡,楊善會抬頭看著楊集,續道:“其實,這也是我心中的疑問。”

楊善會足智多謀、目光長遠,心知大隋的繁華穩定只是光鮮的表象,隨著先帝楊堅和皇帝楊廣對關隴貴族下手,隨著武舉、軍改、科舉、復學四制的頒行,大隋王朝的根基已經動搖、已經成了天下所有世家門閥想要推翻的物件,現在的大隋就像是坐在薪柴之上,只須一把大火,野心者就雨後春筍一般,紛紛破土而出。

若是亂象再起,作為各種新政的倡議者、執行人楊集,勢必淪為第一個討伐的物件。

同時,楊善會意識到楊集一直暗中佈局,為或許發生的大世之爭默默的積蓄力量;以前或許沒有那麼明顯,但這次回了涼州之後,言談舉止與之前大相徑庭,尤其在軍事會議上那番“眼紅者”企圖奪功言論,分明就是凝聚人心。私底下和大家談話時,也用“我們”代替了“我”,這個稱呼上的改變,也是一種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凝聚人心的方式。

這是好事,但是楊善會心裡很清楚,出身不高或不好的薛舉、尉遲恭、李大亮、宗羅睺、宋正本、凌敬、郝瑗、王琮、韋雲起等人,可以用恩義恩情感化;但是像薛世雄、錢世師、張須陀、杜如晦、楊師道這種人物的擇主觀念,跟薛舉、尉遲恭這樣的武將不同。

這種人不但有很強的主見,而且是朝廷的官員,他們效忠的物件是大隋王朝和皇帝,而不是楊集。如果這類人看不到利益和前景,勢必在楊集勢弱之時,袖手旁觀;而看似團結一心、鼎盛無雙的衛王系,極容易被政敵各個擊破。

他現在問出這番話,是想知道楊集的底線在哪裡,有沒有想過積攢官面上的勢力、有沒有心思打造真真正正的衛王系。

“這是你最大的心病吧?”楊集斂去笑容,目光尖銳的看著楊善會。

楊善會毫不退縮的迎著楊集的目光,點頭道:“這個問題若是得不到解答,我心頭難安。”

停頓了一下,又說道:“大王,一個派系的首領,就是這個派系的皇帝,‘皇帝’要學的第一個手段就是空手套白狼、畫餅充飢,大王有了薛舉、尉遲恭、李大亮、韋雲起這等將帥之才以後,就得讓這些人造勢、吸引更多人才,然後用這些人才來強化自身,繼而再吸引更多更厲害的人才,這樣才能一步步壯大自己。”

“而大王要想收復官面上的人,恩義雖然少不了,但同時,還要展現出自己手腕和魄力以及潛力來,如果在人心惶惶之際,毫無作為,大家一定會漸行漸遠。要是失去這些外圍勢力的擁護,這對真正的衛王系,絕非好事。而大王,也將成為一棵獨秀於林的大樹,承受不住各式各樣的暴風雨的摧殘。”

楊善會也是官面上的人,他怕楊集不敢向自己坦誠,便用了“皇帝”這等大逆不道的詞彙,藉助這些詞彙來表明自己的態度,以及效忠之心。

楊集也聽出了楊善會言下的態度,他深深的看了楊善會一眼,默默地做出了回應:“實不相瞞,我早已發現我們的處境將會越來越難,閒得無事之時,也考慮過如何應對這個天大難題。其實我把宋正本調去臨桃,就是為衛王系準備一條後路,當然這只是其一,日後還會準備更多。”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聽到此話,楊善會大為高興,楊集這麼說,說明他是真正當自己當作自己人了,他又問道:“大王此番擔任西路軍主帥,是不是擔心軍權旁落?”

楊集點了點頭:“這是其一,其二,我擔心薛世雄、薛世雄應對不了吐谷渾藏在湖泊、綠洲之中的軍隊。”

“大王!其實這些年以來,我也胡思亂想的考慮了很多事情,其中就包括軍權問題。”楊善會拱手道:“我認為國與國、派系與派系之間競爭,說到底都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較量。不管是文才也好,還是軍中大將也罷,都要講究公平公正。如果各軍主將都是出自王府屬官,外圍大將將無出頭之日,那誰還願意為大王效死命?”

“仁壽元年至今的幾年時間之內,大隋王朝基本上沒有什麼名將脫穎而出,好不容易出現了能征善戰、德行俱佳的史祥、段文振、李景、楊義臣,可是前面三人入朝為官,失去了實際的軍權,而楊義臣更是不斷‘挪窩’。反倒是涼州這邊可謂名將輩出,年輕大將逐漸成熟,哪個不能獨當一方?北齊和南陳屢戰屢敗、直到滅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獨當一面的大將失去了軍權。”

楊集問道:“那你覺得造成這樣局面的主因是什麼?”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了,我們可以從國勢上談,以國勢為比喻。”楊善會緩緩的說道:“我認為齊、陳兩國任用無能之士掌兵只是一種表象,根本原因還是軍權的平衡制度不好,其實北周和大隋在軍權方面也是嚴重失衡。國如此,派系亦然。”

“我們衛王系是因為大王親自統軍打仗,所以彌補衛王系內部制度上的缺陷,其他派系就沒有這個機會了。可大王畢竟是一派之首,是我們的主公。如果處置不好,也會重蹈宇文述派系、關隴派的覆轍,我認為我們要建立一個非常平衡的制度,讓每個人都有發揮才華的機會。”

“愚以為大王身為首領、主公,理當坐鎮張掖、總攬八方,而不是像勐將那樣衝鋒陷陣,項羽就是成也武功、敗也武功。他乃是無敵於天下的第一勐將,武藝無人可及,可劉邦那等武藝不堪之人,為何能夠逆勢而為、將他打得節節敗退?就是因為縱橫天下需要的是謀略、是手段、是知人善用,而不是憑藉一己之力扭轉乾坤。”

說到這裡,楊善會開始批評楊集了:“這一點,大王在政務上表現得非常好,每個文官都是各司其職、人盡其才。但是軍事上,卻不行,更不應該親自帶兵。”

“我為何這麼說?因為大王乃是大隋軍神、戰神,而兩個名美稱,是大王凝聚人心、吸引人才的最有力的神器,所以大王絕對不能敗,否則,很難凝聚人才、吸引人才,也不利於麾下將領的發揮。”

正式效忠的楊善會,有了開誠佈公的說話機會,便將積壓在心頭的問題,全部說了出來。

“你說的,全都沒錯!實際上,我也不想事事都親力親為,但我有我的無奈和難處!就拿這場戰爭來說吧,我這個所謂的戰神軍神若是不上陣,聖人怎麼想?朝廷那幫人又怎麼想?”楊集苦笑道:“聖人會認為我心有怨言、消極怠工,贏了還好,如果此戰以失敗告終,他將失望透頂,不再信任於我。而朝中要員也有了攻計我的理由和藉口,兩相結合,我立馬完蛋。所以有些戰爭,我必須去打。所以此戰並非是我逞能、非要剝奪將軍們立功的機會,而是不得不爾。”

楊集望著這名心腹愛將,繼續說道:“政務上,我努力將權力下手。而在軍事上,我其實也想把權力下放,然後當個甩手掌櫃,這樣既能人盡其才,也能讓朝廷減輕疑心。但是我們頭上還有一個強而有力的朝廷。你以後,要把自己把當成一名中樞要員、以派系首領和宰相的眼光來看待各種事情,而不能侷限於一域。否則,會吃大虧的。”

人所處的高度不一樣,看待和考慮的問題的眼光自然也不同,楊善會只是一州長史,沒有在中樞當過大官,所以他只是以派系之爭的眼光來看待問題,甚至不太理解楊集為何每戰必爭;此時聽了楊集的話,頓時有一種如夢初醒、醍醐灌頂的感覺,同時也終於理解楊集的難處了。

此刻,他既感到慚愧又感到羞愧,苦笑著向楊集拱手道:“是卑職格局小、眼光淺,誤會了大王!”

“這不是你的問題,是我以前沒有交待清楚。”楊集說道。

默然半晌,楊善會又道:“大王,此番是我涼州單獨作戰,你又因為凝凍災害減兵、減物,若是此戰不順,又該如何是好?”

“我對我們的軍隊有信心,此戰必勝無疑。”楊集笑了笑,目光詭異的向楊善會說道:“如果不順,或是吃了敗仗,那我就說自己生病了,是麾下的行軍長史、行軍司馬擅自作主。你認為此法如何?”

“此法可行!”楊善會雙眼一亮,拱手道:“戰事萬一真的不順,卑職來扛。”

楊集聞言無語:“……”

此法,其實是和李世民學的。李世民奉命西征薛舉的時候,唐軍把兵營陳於高墌城西南,列陣示威,後軍未加防禦。薛舉調集軍隊,以精銳鐵騎背後抄襲唐軍後軍,唐軍八大總管盡皆戰敗,唐軍士卒死者過半,唐軍大將慕容羅睺、李安遠、劉弘基等人盡皆成了薛舉的俘虜。李世民見大勢已去,領軍逃回關中。

唐朝在戰後追究責任時,卻是李世民在開戰之前就生了重病,一切都是行軍長史是劉文靜與殷開山擅自作主,於是劉文靜和殷開山都被免職、除名為民。

而生了重病的李世民,屁事都沒有。

然而這個楊善會,竟然當真了?

真以為此行必敗不成?

————————

(補8月25日,8月份還缺勤1天;求月票、推薦票!)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宇宙職業選手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我有一劍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光陰之外明克街13號唐人的餐桌神秘復甦7號基地
相關推薦
西遊:開局抽了個至尊寶極品至尊寶圖先天宗修真從培養靈根開始快穿宿主:腹黑男神,真要命大唐天外客大唐破軍龍珠之完美世界斬男色小戶千金
作者碧海思雲其他書
大隋第三世 都市傲訣 神鵰變 大唐天外客 大唐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