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惡客東來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朝暉堂正堂,裴淑英和柳如眉、張出塵正在敘話,她們本來有要事尋找楊集和蕭穎,然而秋水、秋月卻不讓她們上樓,並且隱晦的提示一二,她們頓時心中瞭然,便在一樓大廳坐等楊集和蕭穎,而不是送入虎口。

在姐妹三人身邊的茶几之上,還整整齊齊的擺著一份奢華的描金拜貼,上寫“楊玄挺”三字。

“阿姐、出塵,你們曾在楚國公府做事,可知這個楊玄挺?”裴淑英只知楊玄挺是楊素和鄭氏所生的第三子,因為楊約無子,楊素便將三子過繼過去、好讓楊約這支香火不絕,除此之外,他一無所知。

然而楊玄挺忽然跑來張掖城,並遞了拜貼,裴淑英不知其為人如何,更不知對方有何目的,出於謹慎起見,便想透過柳如眉、張出塵瞭解一二。

“司徒子嗣眾多,可是玄挺公子無疑是最出色那個。”柳如眉嘆息一聲,續道:“就目前看來,這也是司徒將他過繼到二爺膝下的原因”

裴淑英聞言,頗為不解的問道:“既然他是司徒最出色的兒子,司徒為何將他過繼旁人了呢?”

柳如眉說道:“弘農楊氏與裴氏完全不一樣,它雖是士族一員,可是因為和皇族、關隴貴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所以它是介於皇族、軍武世家、士族之間的奇怪存在。楚公在世之日,許是生怕自己有朝一日誤了弘農這個大家族,於是把自己那支從弘農楊氏摘了出來,使其遊離在外。”

“然而司徒這一支獨立出來以後,既不文、又不武,而且又不特別親近皇族。他們失去根本之後,就好像‘迷失’方向一般,其內部和一夜暴富的中小家族一模一樣,諸子之間為了權力、實利,鬥得特別厲害。”

“玄挺公子雖然最為出色,可他是第三子,司徒的繼承權與他無緣,而楊玄感、楊玄縱對他防範有加,司徒許是擔心自己不在以後,玄挺公子活生生被弄死,故而過繼給二耶了,這樣他們就鬥不起來了。”

張出塵是個爽朗大方的性子,有什麼話都藏不住,一聽柳如眉這麼說,忍不住在一旁補充道:“這一點都不奇怪!我現在算是看透楚國公府這一大家子了,他們闔府上下,除了司徒之外,—個二個都是庸庸碌碌、嫉賢妒能、不知進取之輩,整天就會活在司徒留下的榮耀之中。”

“現在這些人特別重嫡輕庶,根本就沒有大家族應有的大局觀。未免旁庶子弟超過嫡支,所以他們非但沒有扶持才華出眾的旁庶子弟,反而拼命打壓。還有老夫人、楊玄感的正妻鄭氏,心思歹毒、自私自利!”

“她們姑侄二人在內部,為了維持楊玄感的利益,拼命打壓旁庶。可是出了楚國公府大門之外,又以孃家為重,一旦楚國公府或楊玄感的利益與鄭氏發生衝突,她們毫不猶豫偏向自己的孃家。”

“楊玄感本來是個非常聰明、非常厲害的人;他完全有能力、有才智繼承司徒公的事業,可他有這樣的/母親、這樣的妻子,於是被收拾成一個毫無主見的大傻子了。”

說到這兒,張出塵看了裴淑英一眼,繼續說道:“這樣的家族,著實讓人一言難盡、前途叵測,要不是公子把我討要了過來,我肯定帶著阿孃偷偷跑掉。”

“啊?”裴淑英愣住了,她從張出塵語氣中,聽出她似乎對楊家有濃重的怨意,沉默片刻,她才小心翼翼問道:“出塵,你很恨楊家嗎?”

張出塵搖了搖頭,說道:“我以前的確是又怕又恨,公子讓我去提醒他們的時候,我還是非常害怕、忐忑。可是真正見了面,我忽然發現他們挺可悲的,對他們也恨不起了。”

柳如眉亦是說道:“我和出塵在楚國公府的日子,絕不美好。但好歹學到—身武藝、以及各種本事;若非如此,也沒有資格讓公子討要、更不會有現在的日子,所以我現在不僅不恨,反而感激他們。”

張出塵眼中湧起—絲調皮之意,笑著說道:“還是如眉姐有文化,我都不用開口,就把我心裡的話給說了。”

柳如眉:“……”

你這麼會說,還說自己沒文化?

“說什麼呢?”沐浴後的楊集從後堂走了出來,見三女說得津津有味的,便好奇的問了句。

三女聞言看去,正看到楊集快步而出,姐妹三人不約而同的起身行禮,溫婉叫了聲:“郎君!”

等到楊集坐下,裴淑英和張出塵的目光不住在楊集身上打轉,一人嫣然道“公子,完事兒了!”另一人則是說“還以為要等公子和大娘子到天黑呢,沒想到這麼快!”

聽到這話,楊集繃不住了,沒好氣的瞪了她倆一眼,說道:“已經很久啦!阿穎都起不來了。”

“禽獸!”

“嘿嘿!”

“……”楊集無語,這倆貨說得葷話來,便是他也不如;若是再說下去,輸的絕對是他。索性就拿起茶几上的拜貼看了起來。

看完之後,楊集大是意外,問道:“楊玄挺來了多久?”

裴淑英微笑道:“一個多時辰前就到了,正由凌先生在客堂作陪。”

楊集聽說凌敬陪著,也不急於馬上去見,而是問道:“你們可知他為何而來?”

“凌先生藉著讓人換茶之際,將訊息傳了出來。”柳如眉說道:“據說是楊約公失去內史令之職後,聖人任命他為御史中丞了。”

這個訊息,楊集倒是沒有聽說過,說道:“御史中丞是正五品上,而楊約以前的內史令是正三品上,不過內史令雖然號稱是內史省之首、實際上並沒有權力,相對而言,內史令遠不如大權在握的御史中丞。這也能夠證明聖人對楚國公一系的信重,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加強了。”

“理論上是這樣!”裴淑英嘆了口氣,無奈的說道:“可是他們一家人在司徒冥壽當天,一起去拜祭司徒,這當然也沒錯。關鍵是楊約也許是觸景生情,於是一邊哭、一邊針砭時弊,然後給人告了一狀,他的御史中丞之職也因此而丟失了。”

楊集聽得一頭黑線,心中對那一家真是無話可說了。按理說,他們本該總結得失、低調做人才對;然而他們非但沒有吸取教訓,反而這麼任性、這麼不識時務,這不是找死嗎?

當然了,他們也許是為了維持楊素生前的人脈關系,所以迫切希望證明自己,證明他們哪怕沒有楊素,依然是那麼的強大,然而,他們似乎走錯了。

“他們也許是高高在上、車水馬龍久了,一時間適應不了門可羅雀的冷清,也放不下身段。”裴淑英看了楊集一眼,續道:“郎君,今天下午,我正好收到母親(裴夫人)寄來的家信,她根據阿耶的談話,專門讓我告訴你、讓你休要與楚國公府走得太近,否則,深受其害。”

“嗯!”楊集點了點頭,起身道:“我去見見楊玄挺!”

“郎君!”柳如眉猶豫了半晌,有些為難的問道:“楊玄挺是楊約的繼子,怎麼說、怎麼說,他也算我和出塵的故主之一,他如今遠道而來,我和出塵要不要陪你去見一見?”

她自然不是因為“故主”才問這話,主要還是禮、還要王府的顏面。如果她和張出塵避而不見,她擔心日後有人說王府家教不好,影響到王府聲譽。

楊集倒是沒有將柳如眉的話放在心上,她能這麼說,正好表明她是一個念舊情的人,他笑著說道:“他肯定有什麼要事與我商量,你們若是出席,不便說話;備上酒席即可。”

說著,楊集便向外走去。

王府除了大總管公孫桓之外,另設三名副總管幫他處理事務,他們分別是宋正本、郝瑗、凌敬。

四大總管各司其職,其中公孫桓統籌兼顧、居中排程;而出仕為臨桃通守的宋正本主要負責雍州事務;郝瑗坐鎮豫州洛陽城。凌敬跟在楊集身邊,協管張掖楊府事務,同時也是楊集現在的幕僚團之首。

他和公孫桓、郝瑗雖末出仕,但是四大總管背靠王府這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地位超然;加上他們才智過人、剛正不阿、公平公正,使衛王系上下對他們心服口服、由衷欽服。

會客廳中,凌敬正在代替楊集會見到訪的楊玄挺,以及楊素庶子楊積善。

楊玄挺因親生父親楊素平定楊諒有大功,楊廣授予他儀同三司之勳,並在去年秋天被朝廷任命為廬江郡太守;可是由於楊素去世了,使他無法上任,後來受家族的作為拖累累,太守之位不了了之。而最先那個儀同三司之勳,也因為嗣父楊約這一次的過錯,給弄丟了。使得楊玄挺變成一個徹徹底底的白身。

楊家上下自以為皇帝要對他們進進行殘酷打壓,已經看不清前方的方向了,於是他們在老夫人的建議下,派楊玄挺和楊積善前來張掖郡求教,希望曾經幫過他們一次的楊集能夠指明方向。

楊玄挺和兄弟已到府上一個多時辰的時間,然而楊集始終沒有露面,凌敬雖然說楊集公務繁忙,很快就會前來見面,但是楊玄挺心中仍然有些感到忐忑不安,也不知此行能否完成長老會交給他的任務。

就在三人有一搭、沒一搭聊著天時,一名侍衛快步進入廳中,行禮道:“凌總管,大王過來了。”

此言一出,原本在廳內說話的三人,都停止了說話之聲。楊玄挺抬起眼眸,目光透過朦朧夜色,向門口看去。只見楊集快步而來,他外穿一襲合體玄色長袍、紫金冠束髮,冷風吹動敞開著的衣襟,裡面的衣服便緊緊貼在身上,愈顯得長身玉立、氣度沉穩。

“大王!”凌敬當先喚了一聲,看了楊集簡簡單單的衣著一眼,笑著問道:“這是剛從軍營回來?”

相處多年,楊集明白凌敬為何這麼問,定是他在和楊玄挺、楊積善交流的時候,說自己在軍營,於是點了點頭,順著這個話意向楊玄挺拱手道:“兄長,小弟比了一場武,接著安排了糧草物資等軍務,勞兄長久等了,實在抱歉之極。”

“大王客氣了!冒昧之處,還望海涵!”楊玄挺知道楊集近來軍務繁忙,心中並不懷疑的說法。而且他在和凌敬閒聊之際,知道這間比較“窄小樸實”的會客廳,一般是用來接見最尊貴、最親近的客人,由此可見楊集非常念舊,沒有當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庶民。

更重要的是楊集此刻身穿常服,而不是官服,烏黑的頭髮還帶著溼意,似是為了接見自己,還特意沐浴過;這一切,足以說明他放下身段,以“普通人”的身份來見自己。所以他對楊集的“細心”由衷感動。

只是楊集的稱呼卻讓楊玄挺有點臉紅,畢竟他們雖是同輩,可楊集位高權重,而他一無所有,這聲“兄長”著實讓他承受不起。

“參見大王,數月未見,大王風采更勝往昔了!”楊積善明白兄長的尷尬之處,連忙拱手行禮道。

都是熟識的人,但是這次見面,楊積善發現楊集雖然還是一樣的俊美,但他明顯感到楊集和從前變得不同了,一雙濃眉如刀似劍、雙眼明亮有神,而臉上那抹和煦笑容令他少了以往神采飛揚、睥睨天下的氣勢,多了幾分鋒藏於內、意發於外的氣度。

眼瞅著這位青年親王步履穩重的遠遠走來,楊玄挺心底不由嘆息一聲,僅僅只是這番風度翩翩、沉穩大氣,就遠遠的勝過他們家中的所有青年子弟了。

“兄長客氣了!兩位兄長請坐!”楊集落座下來,看了相繼入座楊氏兄弟一眼,他透過座次上看,即知楊玄挺是這行主角,便向他說道:“玄挺兄長,張掖雖是遠離京城,可是惠伯公(楊約字)之事,我也聽說一二。”

沉吟半晌,問道:“但不知惠伯公近況如何?”

楊玄挺臉上笑意凝滯了一下,嘆道:“家父身子骨兒不大好,這番波折,令他大病了一場;也不知何時才能出來為國效力!”

楊集不禁看了楊玄挺一眼,對方這話,說得相當有水平;既是道出了楊約的近況,又藉機探問楊集的態度;畢竟楊集是當朝第一紅人,以他當前的地位、皇帝信任的程度,若他表態一二、或是在皇帝說幾句好話,楊約復出的可能性勢必大增。於是緩緩的說道:“大隋正處於前所未有的革新之期,惠伯公足智多謀、老當益壯,只要心寬體胖、養好身子,想必是可以為朝廷效力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楊玄挺聽得大失所望,楊集這話看似好聽、好用,實則就和“祝你平安”一樣,卵用都沒有。

楊積善亦是一個反應敏銳、才智出眾的人,這也是家族決定讓他陪同楊玄挺的原因所在,他情知兄長此時已經不好接腔了,便直接道明了來意:“大王,雖說官員當以國事為重,可是大隋講究百善孝為先、講究兄友弟恭。叔父與先父兄弟情深,他在先父誕辰之日前去拜祭兄長、失聲痛哭,雖有過錯,但這是小節罷了!無論怎麼看,都不至於落到這步田地,大王你能否幫忙叔父說說情?”

楊玄挺也接話叫屈道:“是啊大王,家父為官數十載,無幽素來清正廉潔、兢兢業業,不曾貪過一錢、害過一人,更在仁壽四年那場‘軍隊內訌’發生之時,單騎入西京、穩定西京局勢,為聖人、朝廷立下了汗馬功勞。現在東/京那些朝官卻因為家父一點小小過失,竟然聯合向家父發難,這真是毫無道理、毫無天理了。”

楊集聞言默然,其實他知道楊約能力相當不錯,別說是御史中丞了,便是讓他當尚書令、左右僕射都是綽綽有餘;更難得的是,楊約此人清正廉潔、十分自律,如果他安安心心做事,絕對是一名罕見的能臣、名臣。

然而有能力不代表有遠見、有大局格,由於他們家出了一個牛炸天的楊素,便習慣依賴於楊素;凡事都是楊素劃出一個明確的方向,他們只需沿著既定方向行走即可;這固然是好事,卻也導致包括楊約、楊文思、楊玄感在內的楊家子弟得不到鍛鍊,缺乏長遠眼光、獨立自主的能力,對大勢脈絡的把控能力也是差得可憐。所以當楊素一走,他們的天便塌了。

失去領頭羊以後,他們變成一盤散沙,個個誠惶誠恐、心亂如麻,接著就是六神無主的聽風就是雨,然後幹出那些匪夷所思的蠢事。

不過他和楊約向來沒有什麼交集,楊玄挺、楊積善也不知聽了誰的話,竟然病急亂投醫的跑到張掖來了,其目的十分明顯,就是想讓他幫著說話。

當然了,他說的話的的確確比很多人管用,但是楊家這麼浮躁、這麼愛作死,如果他們自己死活都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安靜不下來,那麼這個話是絕不能亂說的;否則,不僅吃力不討好,他本人也要受到這幫人的拖累。

他皺眉反問道:“兩位兄長才智過人,難道當真不知貴府走到這步的原因嗎?”

此言一出,楊玄挺和楊積善的面色都有些不自然起來了,楊玄挺故作湖塗的問道:“難道不是因為牆倒眾人推、所以他們聯手口誅筆伐?”

楊集也沒有拆穿他的謊言,而是澹澹的說道:“什麼口誅筆伐,實際並不成立。記得司徒在世之日,幾乎每天都被人彈劾,也因為家中爭執而被先帝罷免過,他的問題和處境遠比現在嚴重,可是那時何來牆倒眾人推?然而他不僅沒事,不久之後又復出了。何也?概因司徒小節有損、大節不失。”

“惠伯公先是失去了內史令,可風聲一過,聖人立刻啟用他為御史中丞,這先罷後用的舉動,誰都知道是明降實升。同時又升文思公為民部尚書、玄感兄為禮部尚書,聖卷之隆,遠勝司徒在世之時。然而過不了多久,惠伯公為何又被罷免了?而不是像司徒那麼屹立不倒?這些問題,你們可曾想過沒有?”

楊玄挺期待的說道:“大王,只要你……”終是覺得不能把話說得太透,立刻又頓住話頭。

楊集見他尤不死心、尤自想著讓自己說情,無奈的搖頭道:“我雖是親王,在朝堂上也有許多官職,但我的主職是涼州牧,何曾干涉過朝堂上的人事任免?況且我這裡事務特別多、對即將發生的戰事把握不足,哪有時間去參與這些?不過兩位兄長既然來了,我倒是有一個不錯的主意。”

楊玄挺連忙問道:“什麼不錯的主意?還請大王明示!”

楊積善目光更是充滿了期冀之色。

楊集故作沉吟,緩緩的說道:“兄長,你們作為局中人,或許‘不知’病根。可是我作為旁觀者,對你們的病因卻非常清楚,病因即是出在你們的自己身上。我認為你們目前的關鍵不是爭什麼位子,而是冷靜下來,然後群策群力、制訂一個周詳的方略。要是你們靜不下來、還這麼放不下,聖人定然對你們失望透頂。到時候,才是真真正正的牆倒眾人推。”

其實楊集這是在把控談話節奏,你跟我談事情,那我就把事情根源來堵死你。

當然,主要也是因為楊家越來越朝著奇奇怪怪的方向進展,這不禁讓人心生戒意。在楊集的記憶之中,楊玄感也隨楊廣征討吐谷渾了,大軍回到大鬥拔谷時,一起遭遇大風雪,二十多萬名精銳折了大半。當時楊玄感就想造反弒君了,也是因為楊慎在旁邊說“大隋將官眾志成城,大隋雖然遭此重創,可是實力強盛不衰、皇帝威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千萬不可胡來!”楊玄感這才作罷。

對於這種膽大妄為,喜歡玩火自焚、鋌而走險傢伙,著實讓人親近不起來,還是疏遠為宜。

楊玄挺、楊積善無言以對,他倆很清楚楊集點到了楊家的病因是在自身,甚至封德彝大鬧靈堂時所說的難聽的話,也是句句點到問題的關鍵,可這些,著實不是他倆所能改變。

凌敬似笑非笑的瞥著楊氏兄弟,心說這才是真正的良方,而你們明顯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可是你們自己不思己過,卻非要拖別人下水,這算什麼本事?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宇宙職業選手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我有一劍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光陰之外明克街13號唐人的餐桌神秘復甦7號基地
相關推薦
西遊:開局抽了個至尊寶極品至尊寶圖先天宗修真從培養靈根開始快穿宿主:腹黑男神,真要命大唐天外客大唐破軍龍珠之完美世界斬男色小戶千金
作者碧海思雲其他書
大隋第三世 都市傲訣 神鵰變 大唐天外客 大唐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