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儘管宰,千萬不要給我裴矩面子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大隋尚書省六部各轄四司,統合起來便是人們常說的“六部二十四司”了,兵部下轄的四司分別是兵部司、職方司、駕部司、庫部司,排在首位的兵部司為兵部主司,其主要職責有二:一是負責天下武官勳爵、品階、番第和敘階;二是負責府兵的軍籍管理及上番宿衛。

由於兵部司負責天下諸軍名簿、器物管理工作,任務繁多複雜,所以兵部司除了兵部郎中、兵部員外郎、令史、書令史、制書令史等主要官員之外,下面還有一百五十名不在品級之內的小吏,這也使兵部司官吏數量穩居“六部二十四司”之首。

楊集在安仁殿辭別楊廣、楊秀、楊達、楊昭,徑自向位於皇城的尚書省兵部兵部司走去,利用楊廣給予的手令向兵部郎中要來武將名錄,專心篩選跟隨東路軍北行的武將名單。

雖然楊集是尚書令、檢校兵部侍郎,但是在朝廷的制度和規定之內,他也只有初步篩選權和推薦權、卻沒有最後的決定權,所以他必須按照制度篩選出所需人數的三倍;如此上報兵部、議事堂,才能給兵部、議事堂留出選擇餘地。

此制也是朝廷為了避免某些人只選自己派系將官而設定,無論哪個部門盡皆如此。如果要用人,必須篩選出所須人數的三倍,之後再讓上面機構來一一排除,免得某個派系在某個方面、某個地方一家獨大。

但是楊集選出來的候選武將都是關隴貴族子弟,其中又以孤獨派、竇派居多,而獨孤家和竇家子弟,又被他圈定在重要的位置之上。而元派子弟雖然也有,但不多,也不在重要位置之上;至於元氏子弟,則是一個都沒有。

楊集在兵部司膳堂用罷午膳,又重新選擇和圈點一番,最終的名單總算是出爐了,他向下首的兵部司令史豆盧銘喚了一聲:“豆盧令史!”

豆盧銘是豆盧氏子弟,他正羊作用功,聽到楊集召喚,連忙起身上前,行禮道:“卑職在!”

楊集起身將圈圈點點、塗墨處處的名單遞給了豆盧銘,囑咐道:“此乃本王篩選出來武將名單,本王沒時間耗在這兒,你謄錄清楚,代本王遞到兵部總署去!”

“卑職遵命!”豆盧銘趕緊雙手接過名單。

楊集走了幾步,又回頭看了豆盧銘一眼,語氣森然的著重強調道:“茲事體大,萬勿宣揚出去,否則休怪本王不客氣。”

豆盧銘在楊廣冰冷目光注視之下,打了一個哆嗦,誠惶誠恐的說道:“卑職明白自己的職責所在,絕不會將此名單宣揚出去,請大王儘管放心。”

歷朝歷代的政權十分注重機密文件、機密政令的保密性,對於那些膽敢洩露尚未公開政令以及諸般機要的官員,輕則處貶官流放之刑,重則夷三族、誅九族,但是哪怕如此,朝廷政令和機密洩露的事件從來都沒有斷絕過,只不過沒有人無償的將機密公諸於世,而是分別將訊息透露給他所依附權貴、派系;亦或是有償售賣給有需要的人。

眼下的大隋王朝,亦不例外。

豆盧銘確認楊集離開之後,他用潦草的筆法飛快的抄好了一份,然後袖在手中,快步走到外間的一間耳房裡,見到裡面除了一名負責研墨遞水的小吏,旁邊再無他人。他立刻把抄好的名單遞給這名小吏,低聲囑咐道:“你馬上著人送去元太常,然後請他著人謄錄一份遞給豆盧府,要快!”

豆盧家屬於元派的門閥之一,而這個小吏是元家一個旁系子弟,他改名換姓後,被元派勢力安排到兵部司當名不起眼的小吏,以便他們傳遞訊息。這名小吏異常精明,也做了少傳遞機密的的事兒,聞言沒有絲毫廢話,他接過名單揣好,立刻便向外面趕去。

豆盧銘長長的籲了口氣,這才回到官房之內,開始謄錄第二份名單。這一次是豆盧銘準備上交到兵部總署的名單,所以他寫得一絲不苟、運筆十分認真。

楊集隱在兵部司大院一個角落,身前枝繁葉茂的大槐樹將他擋得嚴嚴實實,當他見到那名小吏出了官房,匆匆忙忙的離開,這才悠哉悠哉的返回王府。

剛到正門外下馬,門房管事楊奕快步迎來,向楊集行禮道:“大王,裴相國已等您很久了。”

楊集聽得為之一愣,裴矩此時不應該在內史省麼?何以到了王府?不過稍一沉吟,便大致明白對方的來意,定是為了出征之事而來。

來得正好,自己也正好有事找他。

念及於此,問道:“人呢?”

楊奕答道:“在前殿會客堂。”

“嗯!”楊集點了點頭,便快步向玄武殿會客堂走去。

會客堂裡,裴矩正捧著一卷手寫的《三國演義》,坐在客位上津津有味的閱讀,此卷內容尚未“發表”,他所看的內容是第四十五“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會蔣幹中計”,越看越覺得精彩,越看眼中越是驚訝。

這時,楊集快步走了進來,向裴矩施禮道:“拜見岳父!”

裴矩微笑還禮,而後又揚了揚手上的書籍,問道:“你都寫了這麼多,為何沒有印製出書?”

“聖人不讓!”楊集坐到裴矩對面,苦笑著解釋道:“他說大隋朝堂、大隋高層之間的爭鬥多如牛毛,各種陰謀詭計層出不窮、防不勝防。而《三國演義》裡面的諸多陰謀、陽謀、權謀,經過一個個故事左證,便躍然於紙上,如果臣子們對這些所謂的‘權謀’有更深體會,定然把這些‘謀’運用到對手身上,朝堂也會因此亂上加亂。”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是後世的一種說法,“老不看三國”的“理由和論調”主要便是楊集說所這些;不過對於後世的大背景、大環境而言,其實是泛泛而談了,畢竟後世沒有那個亂世背景、“老”也沒有用謀的資本和條件。

但是這年代不一樣,像裴矩這樣的“老人”不但多、不但精明能幹,而且每個“老人”都有用謀的時代背景、以及用謀的人和物力資本和強大的人脈關系;若是他們學到其中各種“謀”、並運用到各種場合、各種對手身上,這就影響到天下安寧、統治階層的利益了。所以楊廣未免那些老狐狸因為《三國演義》變得更精明、更奸詐,直接不讓楊集出版了。不過他本人倒是一直在“催更”。

“聖人的顧慮是對的!”裴矩作為食物鏈頂端的“老人”之一,對此說法深以為然,同時也明白楊廣顧慮所在,不過轉念之間,他又向楊集說道:“我很喜歡書上天馬行空、大氣磅礴的故事,你不出書可以,但是你得給我看。”接著,又立馬補充道:“你是知道我的,我根本用不著《三國演義》這種逸書裡的陰謀、陽謀、權謀來教。”

“哈哈、哈哈!”楊集忍不住哈哈大笑。

裴矩這話,楊集深信不疑。如果裴矩還要《三國演義》來教,那他還是裴矩嗎。

這也是裴矩的最擅長的談話風格,他在朝廷之內是出名的老好人,他誰都不得罪、誰都能夠與他推心置腹,他也同樣坦誠相待,這樣便使裴矩成為各大政治勢力都希望拉攏的人,與他相處,總是讓人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這種做事風格,其實是裴氏被所處地緣所決定出來的政治走向,裴氏位於幷州南部,它的地緣位置正好處在河東士族和中原士族、關隴士族、山東士族、關隴貴族四大勢力的交匯之處。

據淵源和家風、家學、傳統而言,裴氏被劃入山東士族之列,區別於以鮮卑血統、風俗為主體的關隴貴族;但是裴氏由於和山東士族隔著巍巍太行山、和中原士族隔著黃河、和關隴兩大派同樣也隔著黃河,這便使裴氏在地理上、在感情上與各大勢力的聯絡不是那般緊密。

也正是這種地緣位置,使得裴矩為首的河東士族誰都不得罪死,他們既是山東士族的天然盟友、也是關隴士族和關隴貴族的朋友,同時因為族弟裴蘊曾經在南陳為官的緣故,使得河東派與南方士族也是交情極好。但也正是因為如此,夾在中間的的裴矩不能傾力相助某個派系,因為他若是傾力相助某個派系,則意味著會得罪另一派、或者幾派。

裴氏這種因為先天優勢、劣勢所抉擇出來的左右逢源之風,卻使裴矩深受楊堅、楊廣青睞,在皇帝不宜出面插手臣子紛爭之時,便以裴矩擔任各大勢力衝突時的調劑品和調停者,代表皇帝平衡各方利益、平息各方怒火,以免大家鬥得太過厲害,傷了國家根本。

不過楊集覺得裴氏既然進了水師爭奪戰,只怕以裴矩之智,也很難繼續左右逢源下去了。這是因為裴矩還預料不到楊廣的瘋狂和兇悍之處,以及後續的大動作,現在頂多以為楊廣只是出於帝王平衡之道,所以這才將北方水師副都督給了裴仁基。後面的紛爭一一爆炸出來,裴矩想成功抽身都難。

“笑歸笑,但是這書……”裴矩瞪他—眼,也忍不住笑了起來。

“書是小事,岳父若是喜歡,大可拿去閱讀即可。”楊集連忙取了茶壺,先為老泰山斟了一盞茶,又給自己斟上,這才放下茶壺道:“岳父不是奉聖命去申飭裴將軍了嗎?緣何來了這裡?”

“晚上申飭也不遲!”經楊集將話題一引,裴矩也進入了正題,他斂起臉上的笑意,神情變得十分肅然、莊重,向楊集拱手一禮:“仁基能有此職,皆是文會之功,此恩此情,裴氏沒齒難忘。”

楊集明白裴矩為是以裴氏家主的身份以示感謝,便坦然的受了一禮,等到裴矩說完,這才雲澹風輕的笑著說道:“一家人,岳父就不說兩家話了。”

“理是雖如此,但是有些事兒,還是說清楚比較好!”裴矩搖了搖頭,鄭重的說道:“若僅僅與我這一支有關,我作為淑英之父,坦然受之,可現在不一樣……”

雙方正式建立聯姻關係以後,楊集對於裴氏是給予給予再給予,而處於受惠的物件裴家非但沒有任何回報,反而在流言蜚語滿天飛的時刻,選擇了沉默。

這樣的關係,在裴矩看來是很不正常,同時也不會長久。可是裴矩明白歸明白;然則當他回到裴家、河東派以後,就不再是位高權重的宰相了,而是皇帝一般的家主、門派掌門人,深受裴氏和河東士族那些個“小朝廷”裡的各大支系、派系掣肘,根本就做不到一言九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同理,楊集作為衛王系領袖、皇族和寒門的代表之一,他在考慮問題、決定事項之時,必須以自身派系利益為上,假如他在裴氏這邊沒有得到絲毫回報,其麾下實然不滿之極,到那時,楊集也只能像他一樣,以己方利益、己方的穩定為重,然後再與裴氏決裂。

楊集之所以沒有他這麼多的煩心事,裴矩認為主要是衛王系非常“年輕”,加上“年輕”的衛王系仇敵滿天下,所以楊集麾下那些出類拔萃、目光長遠的年輕智者未免再多一個敵人,這才懶得和短視的裴氏、河東系斤斤計較。

假如衛王系成熟了、穩定了、根基深了,你看他們計不計較?而且以衛王系這幫殺胚的作風來看,搞不好還會裴氏和河東士族來他個新賬舊債一起算。

更重要的是裴矩去過涼州很多次,與衛王系那些年輕人都有接觸,使他對於衛王系的人才體系、人才的才智深為瞭解,心知每個人都是潛力無限的名將名臣,每個人都是令人恐怖的“潛力股”。

等他們成為大隋王朝的中流砥柱之時,他和裴蘊早已不在人世,那時的衛王系要是當真“新賬舊債一起算”,河東派連個扛大旗的人都沒有;而楊集這邊,隨隨便便挑出一人“掛帥”,就能令河東系死無葬身之地。

也正是有著以上這些意識和危機感,自己卻又說服不了其他支系和其他門閥,所以裴矩第一時間登門感謝,並挑明雙方關係,同時暗示楊集不要對裴氏和河東派心慈手軟。

這樣對雙方都好,而雙方的良好的關係也能在共贏中繼續合作下去。

此之以後,該怎麼走就怎麼走,該拿的回報就應該拿,若是裴氏和河東士族不給,就去爭、去逼。

千萬不要給我裴矩面子。

楊集雖不知、也體會不了裴矩的遠慮,可他卻聽出“你儘管宰”的意思。

既然如此,那他自然不會和岳父大人客氣了。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宇宙職業選手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我有一劍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光陰之外明克街13號唐人的餐桌神秘復甦7號基地
相關推薦
西遊:開局抽了個至尊寶極品至尊寶圖先天宗修真從培養靈根開始快穿宿主:腹黑男神,真要命大唐天外客大唐破軍龍珠之完美世界斬男色小戶千金
作者碧海思雲其他書
大隋第三世 都市傲訣 神鵰變 大唐天外客 大唐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