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讓天下寒士罵死他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紫微城同明殿,大隋君臣繼續在高句麗當前戰事、以及後續治理之事,兵部出身的宰相蕭瑒一一分析道:“聖人、諸公,與大湖區都護府、西海都護府不同;大湖區和西海沒有幾座像樣的城池、地勢和天氣遠不如安東都護府復雜多變、人口也不如安東都護府多。其中的大湖區慕容卑得以苟延殘喘,更多是因為我大隋的支援,故而衛王大軍一到,降者不計其數。西海百姓在持續多年的軍備競賽中,慘遭吐谷渾政權殘酷盤剝,他們對吐谷渾非常敵視,再加上我朝在各個節點都部署了重兵,以至於衛王征伐之時,不擔心敵軍斷後路,可以放心的向前進軍。”

“與此兩者相比,安東都護府截然不同:其一、安東都護府它是一個深入大海的半島,除了北方漠州、玄菟、襄平三郡西部,餘者皆是遠離大隋核心之地,再加上地勢險要、氣候多變,使其與大隋的聯絡極為薄弱,這一現狀,不但是輕易被高句麗將之奪走的重要原因,也為日後治理帶來極大的不便。二是玄菟、襄平等六郡雖是我中原故土,但是由於高句麗佔領太久,使百姓以高句麗人自居,視我大隋為入侵者;臣以為衛王便是出於這個考慮,這才讓高元以叛臣的身份投降,而不是以國君投降的原因,之後,他為了減輕百姓的恨意、為了爭取民心,更是把高句麗戰死士兵稱為受高元毒害的‘自己人’、努力讓安東百姓將的仇恨轉到野心勃勃的高元身上。”

“衛王目前所執行的種種舉措,都是給日後治理減輕和掃平障礙,其目光之深遠,遠非一般將帥可比。”

揣摩帝心,向來是朝臣所要做的重中之重,要是一個人揣摩不了、分析不透,那便召集一個幕僚團來揣摩;而蕭氏作為南方士族的代表,自然不缺出色的幕僚。

時至今日,蕭氏已經把楊廣和楊集的關係分析得十分透徹了,他們認為兩人之間的君臣之誼非常澹薄;楊廣地位太高,皇帝的身份使他不敢輕易相信一個人,但皇帝也是人、也需要朋友兄弟,而楊集喜歡惹是生非、沒有多少權力之心,似乎也不怎麼看重楊廣皇帝的身份,所以他深受楊廣信重,這也兩人友情和兄弟情遠遠超過君臣關係。

更奇葩的是,皇帝居然把楊集當成了自己的徒弟,無論楊集做出什麼成績,皇帝彷彿都在說“如果不是我教得好,金剛奴哪有這種成績?再強,那也是我教出來的,也不如我這位師父。”

另外就是他倆的脾性相當,都不是安分的人,每當楊集做出皇帝不能做的事情時,皇帝有一種知己之感,久而久之,皇帝潛意識的把楊集當成了他的‘傀儡’、‘影子’、‘分身’。

至於楊昭和楊暕,他們為什麼得不到楊集這種待遇呢?蕭氏上下認為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是輩分不同,晚輩面對長輩之時,既不能也不敢肆無忌憚,長輩與也不會晚輩好生交談,總是抱著一副居高臨下的口吻;如此便使他們父子不能知心、交心。其次是楊氏兄弟能力不如楊集,做事也不如楊集這般深得帝心。第三點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那就是楊廣是皇帝,而楊昭和楊暕是帝子,這一層關係使父子三人彼此之間存在一種若有若無的戒備和防範。

如此一來,楊集就成了皇帝心目中獨一無二的存在,而稱讚楊集、等於稱讚皇帝,效果卻比稱讚皇帝還要好。

蕭瑒現在說這一大堆話,便是用西海和大湖區反證安東不好拿,繼而又藉助楊集奪取三大都護府之功,稱讚皇帝;不過他的最終目的卻是藉機試探皇帝的態度:想看看經此一役過後,皇帝是否一如往常的信任楊集。

果然不出蕭瑒之所料,當楊廣聽了他最後這一番話,臉上不禁流露出滿意的笑容,不過他卻用一種十分不屑的口吻說道:“馬馬虎虎,也就那樣吧,而且那小子經不起誇,千萬別把他誇得太高,否則他就更得意了。蕭相還是說正事吧!”

“喏!”蕭瑒心知皇帝還是像以前信任楊集,心中也不禁暗自松了一口氣,他已探出自己需要的答桉,自也不用再說廢話了:“臣之所言,主要是想說安東都護府南方六郡與其他地方不一樣,那邊地勢險要、民心多是向著高句麗,每座城池都有一定的戰略意義,衛王每攻克一城,都要分兵留守。尤其是遼東和安市、蓋牟、黎山、卑沙、娘娘、大行、國內這類處於戰略要塞的城池,更是如此。這也說明東徵軍攻下的城池越多,衛王可用之軍越少。”

“而且就是朝廷治理之初,官府和官員面對的群體同樣是民心未附的百姓,要是反隋勢力從中挑撥離間,叛亂極可能再次席捲安東南六郡,所以這些十分關鍵的城池同樣需要軍隊鎮守這些城池。”

停頓了一下,蕭瑒向楊廣拱手一禮,沉聲說道:“以上這兩個原因,加上東徵軍戰後需要還朝休整、新羅和百濟甚至倭國也要防禦,微臣認為朝廷應當給大王適當的增加兵力。戰後,就讓這些後續之軍坐鎮安東七郡,等到那邊穩住下來以後,再換防、減少駐軍。”

蕭瑒不像關隴籍將領之前那般為了爭功,他所說這些內容十分現實,不但涉及到安東都護府戰後的治理、穩定,還與南方的“新生的高麗”和新羅、百濟、倭國相關,甚至連東北方的南北室韋、靺鞨諸部也要防禦。所以容不得楊廣不重視。

“若非蕭相點到問題的關鍵之處,我都忽略了此事。”楊廣沉吟片刻,說道:“我打算讓突地稽的粟末靺鞨軍、處和洛的奚族軍、斛律晉的降軍駐守安東都護府,你們認為如何?”

“聖人,老臣認為不妥!”高熲說道:“奚族和粟末靺鞨棲息之地離安東都護府很近,而斛律晉所率之降兵更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讓這支軍隊駐守安東七郡確實非常好。只是三者忠心無法保障,若是他們藉機做大,安東七郡又將成為尾大不掉之地。而且奚族人和靺鞨人野性十足,不像我隋人遵守法度,若是他們駐守期間鬧事、洗劫百姓,衛王現在的努力豈不是白費了?就算兩者都不發生,但是他們自己都需要朝廷一一去同化、感化,焉能同化得了安東百姓?有鑑於此,老臣認為駐軍士兵當以我隋人為主,三者只能為輔。”

“士兵駐守安東七郡期間,駐軍將領可用嚴格的軍紀約束異族士兵,而將士們在日常交流之時,隋人士兵可以透過言行舉止來潛移默化的同化他們。”

“高公言之極是!”楊廣默然點頭,他也知道治理和同化一個新到手的地方、異族,遠比打一場大戰困難複雜,所耗時日也將漫長無比,少說也要二十年之功。

比之早已歸心、主動內附的粟末靺鞨,奚族和高句麗出降兵歸順的時間畢竟不久,忠心方面還有待考驗。不過正如高熲所說這般:駐軍若是以隋軍為主、異族為輔,確實能夠有效消除異族不忠的隱患,同時也能在日常共處和日常訓練過程中,影響異族士兵,並使其更快的認同大隋、更快的融入大隋。

潛移默化影響所產生的效果,不但遠比強制教育好,而且還不讓人反感。

想到這裡,楊廣向段文振說道:“段卿,你以兵部的名義行文:令十二軍各挑三支千人隊前往遼東城聽命,另派四千驍果出發。”

大隋十二軍(原十四營)承自北周王朝,士兵多數是雍州籍人士,其軍號採用了關中的地名,由於北周和大隋立國之初,天下尚未統一,以地名為軍號自然是無妨的,可是天下統一以後,若是繼續以關中地名命名之,那便十分充滿地域色彩了。而其他地方的軍民也紛紛認為朝廷有地域偏見,始終以關中人為重,將他們當做了外人、二等人。

所以軍改之時,楊集不但把關中十四營並為大隋十二軍,還把萬年軍改為參旗軍、長安軍改為鼓旗軍、富平軍改為玄戈軍、醴泉軍改為井鉞軍、同州軍改為羽林軍、寧州軍改為折威軍、華州軍改為騎官軍、岐州軍改為嚴道軍、豳州軍改為招搖軍、西麟州軍改為苑遊軍、涇州軍改為天紀軍、宜州軍改為天節軍。

“喏!”段文振應了一聲。

“四萬名士兵加上奚族、靺鞨、降兵,完全能夠讓安東都護府度過最為關鍵的時期,等它安定下來,再酌情減少駐軍。”楊廣安排好軍隊,頗為輕鬆的笑著說道:“守軍有了、治理人才也有合適人選,安東七郡應該不會出問題了。駐軍和官員所需物資和糧食更加不用愁。”

楊達笑容可掬的說道:“高元能省、善於積攢家業這方面,卻是十分值得稱道的。他自大業元年開始就做了十足的戰爭準備,儲存如是之多的錢糧物資也在情理之中。只是他想不到衛王用兵如神、作戰兇悍,使得這些物資都便宜了我軍。”

眾人不禁笑了起來,這由不得大家不笑:因為楊集打得太快,完整的拿下了高句麗囤積在遼東平原各城的糧草物資。他不但解決了東徵軍用度問題,還能用來賑濟百姓、執行以工代賑之策,甚至以後的駐軍和官員都吃上三四年時間。

既然安東一切都有,那麼朝廷自然不用萬里運糧了,而朝廷這裡省下來的錢財糧食,可以做很多事兒。

“此言確是說得不錯!”張衡忍俊不禁的說道:“高元把幾十萬裝備精良的精兵調來遼東作戰,同樣錯誤卻是一犯再犯,最終導致這些精兵被衛王一一殲滅,此外還給我們留下這麼多物資。這也難怪衛王說他是此戰最大功臣、這也難怪衛王說他是古往今來最出色最成功的諜者。”

隋人十分排外,異族在大家眼中非友即敵、非臣屬即敵,而敵酋更是罪該萬死的東西。

在場的大隋君臣一開始也覺得高元該死,理當抓來殺;可是大家順著楊集的歪理、授勳等事去考慮之時,果然發現不斷送人頭的高元還真是大隋王朝的功臣、間諜,要不是他一直在“幫”楊集,哪會贏得這輕鬆?

如此這般一想,大家對高元的恨意,居然神奇的煙消雲散、蕩然無存了。

便是曾因東征失利的高熲,也不例外,他笑著向楊廣說道:“聖人向來賞罰分明,既然高元成功將數十萬敵軍引來送死,而且還囤積如此之多的物資,理當重重有賞。”

“哈哈,自然、自然!”楊廣哈哈大笑:“等他到了洛陽,便授予高元平壤縣公之爵、護軍之勳……武散官嘛,則是徵東將軍。”

說著,楊廣又想到了一事,補充著說道:“冊封之時,務必將他所立之‘功’一一說明,以免大隋軍民誤會朝廷。”

眾人聞言,皆是哈哈大笑,開心之極。

唯獨蘇威臉色蒼白、魂不守舍,既不說話也不笑,也不知剛剛受封為太子少保的他為什麼這般不開心。

商議至此,這場早朝之後所舉行的‘小朝會’終於結束了;眾臣見皇帝沒有別的事情吩咐,紛紛告辭離開。

大殿之內,只剩下楊廣和楊秀了。

楊秀是宗正寺卿,他的使命是幫助楊廣管理皇親國戚、皇家產業,而道教和佛教、皇家供奉的道觀和寺廟也歸他管,只不過主要之職司還是皇親國戚這個板塊。看似比較清閒,可是宗族產業龐大,每天所產生的瑣碎之事極多。

見他沒有走,楊廣便大致猜出他是因為什麼留下來,舉起茶杯呷了一口,然後向楊秀說道:“你有什麼話,就直說吧。”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喏!”楊秀應了一聲,說道:“我想說的事情與蘇威有關。”

“蘇威是個聰明圓滑的人,兄長否定了他二榜合一的建議之後,立刻任命與他有不不共戴天之仇的何妥為國子監祭酒。此之兩事,足以讓他明白兄長對他有了不滿之意。以我對他的瞭解,他事後定然遞上辭呈,以平息兄長之怒。”

看了楊廣一眼,楊秀續道:“兄長到時候順勢罷免他即可,這樣既能將他免職,又保全了兄長之美名。我不理解的是,兄長為何選擇了這種法子!”

“蘇威聰明圓滑不假,但他十分貪戀權力;他多次提議讓金剛奴鎮邊的真實目的非是為國著想,而是擔心金剛奴進入朝堂,使他失去左僕射的實權。另外就是他的名望太高、關中士族又沒有一個合適的人來接他相位,所以藉機發難,拿下左僕射這個職務、將他化實為虛就夠了。要是將他徹底辭退,關中士族和蘇派定然到處說我刻薄寡恩、虧待元勳。”楊廣放下茶杯,又說道:“也許他會如你所說主動遞交辭呈,然而這個老奸巨猾的老狐狸一定留下後手,讓我不得不否決他的辭呈;如是一番下來,非但辭退不了他、拿不下左僕射,反而還要加封他、全他美名。”

“原來如此!”楊秀頓時恍然大悟,想了一會兒,又問道:“現在不怕他說虧待?”

“他不敢!他是因為犯下大錯才被拿下了左僕射之職,但是我又封了他同一品級的太子少保,這便是我對老臣的敬重。”楊廣冷冷的說道:“也許他現在還不明白過來,但只要冷靜一想,就會明白過來。屆時,不但不敢說我虧待於他,反而還要幫我宣揚。”

“如果他想不明白、讓人說我虧待他。你就派些人把他合二榜為一、統一考試、統一錄取的真實用意說出去,讓天下寒士罵死他。”

楊秀:“……”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7號基地我有一劍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唐人的餐桌不科學御獸宇宙職業選手明克街13號光陰之外神秘復甦深空彼岸
相關推薦
西遊:開局抽了個至尊寶極品至尊寶圖先天宗修真從培養靈根開始快穿宿主:腹黑男神,真要命大唐天外客大唐破軍龍珠之完美世界斬男色小戶千金
作者碧海思雲其他書
大隋第三世 都市傲訣 神鵰變 大唐天外客 大唐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