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貿易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在公元之後的2000年時間之中,其中絕大部分的時間,中國的發展是遠超過世界各地的,長期佔據了整個世界80%以上的產值,就算到了已經落後的清朝時期,在整個科技已經落後的前提下,依然是整個世界GDP第一的存在,各種中國的產品,行銷於世界。

從唐朝開始有大量海商前來之後,整個漢唐到宋朝,再到明清,中國的商品,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海商,當然了,在歐洲開啟前往遠東的新航線之前,主要是中亞,印度和東南亞的海商。

海商在整個中國的歷史之中,是一個相當神奇的存在,一直都是一個充滿了財富行當,基本上,說起海商,就會想到,腰纏萬貫,想到一擲千金。

海商的暴利,也推動了無數人,投身於海商的領域之中,海商多是跟珠寶,黃金,貴重物品聯絡在一起,幾個月不見之下,再回來,就是無數的珍珠瑪瑙,黃金寶物。

在航運業不怎麼發達,大部分海商只有一條船的時候,如果是船隻比較小的時候,用於通商的海貨,都是昂貴的東西,因為昂貴的東西,可以翻的上價格,而且是十倍百倍。

昂貴的東西,才能夠創造出最高的利潤,一倍以上的收益,並不足以支援海商,從萬里之遙,前來中國,最少也是幾十倍的利潤,利潤比只是一個方面,還有就是總價值。

一船普通的原料,哪怕超過50倍的價格,原來一船的成本不過是10貫,50倍也不過是500貫,絕對數值的不高,根本不足以支撐龐大的利益,可是高價值的東西,原來價格是1萬貫,翻一倍都可以賺一萬貫,這可比之前的高利潤更高。

中國從漢唐時期,就開始流行的產品,絲綢,茶葉,瓷器,這些可以創造十倍,百倍利潤的東西,單個的東西的重量很少,而總體的價值也相當的高,這才是海運的主流。

這些東西,不可能大宗的銷售,物以稀為貴,中國的絲綢,瓷器,為什麼能夠在歐洲賣出高昂的價格,因為它的藝術價值真的非常的高,歐洲人無法仿製和重現,可是另外一方面,物以稀為貴。

物以稀為貴這句話,真的就是至理名言,東西少了,供求關系又高,這才是促成這個東西價格高昂的根本原因。

在歐洲沒有打通前往遠東的航道的時候,中國物品,那是絕對珍品,沒一件都價格高昂。

中國的物品只能夠走兩條路,一個是海上的絲綢之路,透過中國,通行東南亞的馬六甲海峽,進入到印度洋,最終抵達阿拉伯國家,然後透過阿拉伯的陸上通道,逐步的運往歐洲。

這個海上絲綢之路,代表著中國對外交流通道之一,也是中國影響力向著中亞甚至歐洲輻射的開始,21世紀,不斷的有沉船在這一條航道上面,被打撈起來,實際上,在宋朝的時候,已經有意識進行了一些外銷產品的嘗試。

比如說,帶著耶穌和聖經的瓷器,再比如說,明顯西洋風格絲綢,這些在中國,是絕對不應該出現,也不會出現,顯然是外銷的訂單。

真正大規模流行的,是在航海時代,特別是歐洲發現了前往印度的道路之後,在宋朝時期,歐洲還處於比較愚昧的中世紀的時代,混亂制約了商業的流通,歐洲比較差的航運,也讓大宗物品無法流通,大部分運往中亞阿拉伯地區的商品,或者被當地消化掉了,或者就此消散。

海上運輸,算是一個最大宗,也是影響力最大的一條路線,可是實際上,中國在陸上,還有一條更加恢弘的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指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

可是實際上,越來越多的考古證明,早在公元前202年之前,甚至更早期的商周時期,甚至是遠古,中國的商品,已經流入了草原,甚至進入到了歐洲。

亞歐是一個整片的大陸,在這一條大陸上面,中間是茫茫的草原,草原的流動性,還有馬幫的出現,讓商品開始了簡單的流通,或許沒辦法跟西漢的絲綢之路那樣,短時間的把中國的商品,主要是絲綢,運送到歐洲,可是日積月累,年代更迭之下,慢慢,也有了交流。

畢竟,哪怕有絲綢之路,歐洲或者是中亞,對於絲綢沒有需求,怎麼可能有買賣,也正是最初的幾百,幾千年,慢慢培育了這個市場,這才促進了商品的大規模流動。

不論是海上,還是路上,任何一條路,都是數萬裡之遙,茫茫的旅程,讓大量的貨物,或者丟失,或者損壞,中國傳統的這些商品絲綢,瓷器,還是茶葉,都不是容易儲存的,很容易因為各種的意外而損毀的。

數量稀少是一個方面的,經過層層的損失,運送到了歐洲的,萬中無一,這也是中國貨物的昂貴的根本。

事實上,當東西方航線開通的,運輸量和安全性擴大的前提下,中國貨物的價格,是呈現出下降的趨勢,最明顯的就是絲綢,從一個只能夠在貴族,王室之中流傳的最巔峰的奢侈品,可以換取同等重量十倍的黃金的價格,迅速的流失到了普通的奢侈品,甚至最小的絲襪,普通人能夠買得起。

在這樣的大規模的供給的前提下的,總量是在不斷的上升,在明清時期,甚至是近代1840年之前,中國產品的盈利能力可怕的驚人,甚至連已經開始工業化的英國,都承受不了,不得不把鴉片作為籌碼,否則,就無法打破中國的順差。

絲綢,茶葉,瓷器,這些東西大量供給的話,這些東西的價格就會大幅度的降低的,甚至如果當時中國跟上世界的格局,對這些東西進行工業化改變之後,必然會因為供過於求,而產生滯銷。

此時,除了北宋之外,其他的國家絕大部分都處於未開化的狀態,這些國家的購買力很低,要知道,後世在18世紀中葉,經過了航海時代,還有對非洲和美洲的掠奪,歐洲已經相當的富庶,這才能夠支撐起中國產品的增長。

有了神速這個卡牌,甚至說,即便沒有神速這個卡牌,趙信都會擇機進入海洋,無論是海上貿易驚人的收益,還是獲得南美等高產作物,海上貿易都是志在必得的,這中間他就不得不考慮一件事情。

從中國運出去的產品,那沒問題,不愁什麼銷量的,畢竟,中國的影響力巨大,可是海上貿易,總不能只出不進吧。

隨著船隻的增大,必須要有一個又足夠的銷量,且有足夠利潤的,一些低一些檔次的東西開始出現,再然後,就是剛需和必需品。

是真的讓他走向海洋,趙信對於海洋並不反感,甚至對於宋朝而言,在外敵環繞的前提下,走向海洋是唯一的出路,在失去了整個北方,只能夠退守長江以南的南宋,所以擁有跟北宋相差不多的歲入,就是因為海洋的關係,現在,北宋有了趙信的出現,他有了這個基礎,可以提前的出現航海時代。

趙信的理解的,無論是范仲淹的改制,還是王安石的,他們的改革更多的是在內部,主要是限制一部分,或者從一部分人的口袋裡面掏錢,這種方法,可以平抑的階級的差別,卻有些太想當然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斷人財路都等於謀財害命了,更別說直接掏錢,這回引發巨大的動盪和反彈的,范仲淹的改革,因為仁宗的敏銳,很快就結束了,沒有動搖住北宋的國本,王安石的改制就要了老命了,神宗當時收入是提高了,卻斷送了北宋的香火。

北宋從此陷入到了無休無止的黨政之中,為了反對而反對也跟著出現,強悍的北宋禁軍,居然變成了雜耍和戲法,只有面了,這也是靖康之恥的基礎,金國總共才多少人,打敗了遼國的,又怎麼跟北宋相比,只要北宋的禁軍還擁有戰鬥力,哪怕是一層層的防守,也足以抵擋住金軍,無數的城池,就足以把他的勢力抵消掉了。

航海卻是真正的外部獲得,從外部獲得的每一分利潤,都可以增加本身北宋的基本盤子,而在這些基本盤子之上,在趙信感覺最重要的,一是銅,二是糧食。

銅代表著錢,中國一直都缺銅,可是從王朝興迭開始,銅錢就成為最基礎的貨幣,在銅錢沒有外流的前提下,勉強夠用,可是在北宋,北宋的銅錢相當的強勢,亞洲這邊的經濟圈,朝鮮就不說了,日本,越南,大理,甚至在遼國和西夏,銅錢都是一個重要基礎貨幣。

換做信用貨幣紙幣的時代,用錢來控制周邊,這是一個好事情,可是對於北宋而言,這是貴金屬貨幣,銅本身就有一定的價值,這體現不出這種控制,反而讓北宋引發錢荒。

中國銅的產量不足,整個世界來說,銅的產量可是相當多的,東南亞,美洲,甚至是日本,都有銅,只要掌控了這些地方,銅源源不斷的進來,北宋錢荒可以得到解決,平穩過度之下,會產生相當不一樣的效果。

除了銅之外,另外一個重點就是糧食,這是海商忽視的,而趙信卻必須要重視的方面。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宇宙職業選手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我有一劍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光陰之外明克街13號唐人的餐桌神秘復甦7號基地
相關推薦
馴狼為妃無限沉淪真千金重生後變病嬌了舉國:我打遊戲拯救全世界源力戰士叩問仙道抽卡救不了詭異世界回到清朝做鹽商我在諸天締造神話我的厲鬼會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