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點的平衡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趙信越想心中就越亮,同時他想到了另外一個可能,雖然說,在初期,因為仁宗態度的原因,對方可能不會加害他,可是如果仁宗沒辦法確定,或者是確定了之後,他就危險了。

在有心人的眼裡,那也是一個巨大的隱患,只要等的不耐煩了,或者說達到了目的,肯定是要動手。

或許到時候,他擁有了足夠的實力,不怕他們動手,可是在發展初期,就跟這樣的龐然大物對抗,並不是最佳的選擇,他必須要給他們弄點障礙。

這個障礙,當然不是什麼讓仇人當不上繼承人,而是給他們足夠多的選擇。

為什麼汝南郡王和王德用會對他下手,原因很簡單,因為趙宗實的關係,只要趙昕死了,很自然就是趙宗實,這一點,在真宗的時候就有先例,只不過因為仁宗的誕生,趙允讓就成為了悲催的存在。

正是這個怨念,讓趙允讓幾乎要走火入魔一樣,甚至為此不惜跟王德用聯手。

有先例是有先例,可是那是在皇帝直接收養的前提下,既然這樣,還不如放開。

不收養一個,而是收養眾多的,仁宗現在還年輕,才30多歲,哪怕繼位20年,可是繼位的時候,他還是一個小孩的,哪怕是按照皇帝的年齡來說,也有很長的時間,最少三五七年,甚至是十年之中都沒有問題的。

那麼,就由仁宗主動的提出來,在宗室之中,擇優選擇8-12個,作為儲君的候選人,開始進入宮廷培養,所有的條件和教學都是一樣,然後分5年,10年,15年為期,進行評選,則最優秀的,成為繼承人。

這樣的競爭,不會得到大臣們的反對,因為科舉本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跟科舉比起來,這個選拔,又簡單了很多。

同時因為是收養的關係,什麼長幼,嫡庶之類的,就不能作為當皇帝的選擇,哪怕趙宗實有一定的先例,被帶入宮中培養,可是其他人就不行了麼,又不是遠近,只是找尋一個合格的皇帝,這樣下來,似乎更加負責。

最關鍵的是,皇帝跟宰輔們共同決定,長期來考察的話,又滿足了宰輔們的心態,之前是因為禁忌的關係,無法決定皇帝的人選,現在可以挑了,還不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淋漓盡致。

很簡單,而且是一個陽謀,哪怕是有人看出來,也不得不按照這個來執行,因為很簡單,哪怕是萬分之一的機會,面臨著皇位的誘惑,都會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更別說,8到12個人。

康熙末年的九龍多滴多麼可怕,為了一個皇位,各種手段層出不窮,8個人,代表著八股力量,相互之間合縱連橫之下的,最終選擇一個最優秀的。

這其中,每一個人都不敢對趙信動手,因為只要證明是他做的,他哪怕表現的再好,也不可能獲得王位繼承權。

至於危險性,有人陷害之類的,這一點,趙信本就會注意的。他專門提出了5年學習期,5年學習期之中是封閉性的,不可能跟外界接觸,也不可能選擇繼承人的,在這個目標沒有出現之前,哪怕是那些有些想法的,也不敢多動。

因為不明朗,甚至不知道敵人是誰,8個人,就會讓朝堂上面,分成了八股力量,分散之下,他們還需要時間來積蓄力量,相互的爭鬥,這個時候,去觸碰趙信,那是最不智的選擇,他們甚至會來討好趙信,關於趙信一切都會支援的。

趙信甚至相信,一旦他的這個計劃,透過上書,送給仁宗的話,仁宗哪怕剛開始看了之後,會接受不了,但是時間長了的話,他一定會接受的。

就跟之前的瞭解一樣,仁宗是一個理性的人,理性的人他更多的是會讓整個朝堂平穩發展。

趙信現在的存在,已經讓那些有心人,開始以破壞北宋的代價來攻擊了,這也是他作為皇帝,明知道王德用出手,甚至隱隱目標直指汝南郡王,也沒辦法的原因,他不可能為了趙信,而毀掉目前的政局。

趙信退後半步,甚至絕了繼承皇帝位的想法,是最適合目前現狀的,因為所有人都會偃旗息鼓,而他提出的辦法,不但獨特,甚至有可能給予汝南郡王重重的一擊,你不是想要讓兒子繼位麼,很好,我弄出八個來,跟你競爭,只要你是最強的一個,你就能夠達到目的。

甚至這個方法,還可以增進朝堂的穩定,分化成了八股勢力,每一個都不可能高於皇帝,這就方便分化瓦解和控制。

控制,才是上位者作為,為什麼,明知道有奸臣,卻依然還留下他呢,很多時候,皇帝在控制政局的時候,不會讓一家獨大,要多個力量,平衡眾多的力量才是最安全的。

一家獨大的結果,必然是架空皇帝,就如同明末的崇禎一樣,他清理了魏忠賢,重啟了朝局,可以說是名聲刷夠了,可是很快的,就悲慘了,甚至明朝的滅亡,跟清理魏忠賢,有著很大的關係。

萬曆在歷史上面評價不高,甚至被稱為木匠皇帝,在很多時候,是躲在花園之中做木匠活,可是就皇帝本身而言,他當得可比他的弟弟崇禎做的好多了。

看起來一直都是在做木匠,躲在豹房之中,天啟一朝的控制力度,可比崇禎朝高的多的多,他用了一部分的東林黨和太監進行制衡的,雖然說的,在的後世不少著作之中,說了魏忠賢是如何如何的可惡,整個一個最可惡的人,可是他只是一個太監,難不成還能夠越過皇帝去,很多關於他惡行,大部分是遍佈在明朝的礦監上面。

用太監取代地方官員,收取一些礦監費用,或者是原來政府收入的費用,這是無奈的選擇,因為在明朝後期,士大夫和商人幾乎鯨吞了整個國庫收入,在人口少一點的宋朝,鹽稅可以達到1000多萬貫,可是在明朝才兩三百萬兩,聽起來差別不大,可是明朝鹽價可是宋朝6倍以上的,本應該多6倍的收益,現在卻一下子只有六七分之一,一反一正最少是三四十倍差距。

天啟帝看似沒有制衡,卻偏偏完成了朝廷的平衡,同時,政府收入顯著的增加,崇禎剛剛繼位的時候,能夠平遼的揮霍,就是天啟留下來的底子,如果沒有這個底子,崇禎早就崩盤了。

也因為崇禎是東林力量上來的,上來之後,重用東林黨人,實際上,這些人除了少數之外,基本沒用,明朝的財政狀況大幅度惡化,甚至連軍隊也大幅度的衰弱,國家矛盾上到了巔峰,最終成為了亡國之君。

如果不是天啟帝死的早,說不定,明朝就可以中興,有人在考證之中,萬曆帝的死,也有很多的疑點,或許真的就是崇禎下手,或許就是東林黨。

因為按照天啟帝的手腕,用魏忠賢打壓東林黨,用太監徵收稅收,一手拿著權利,一手拿著錢,這是17歲繼位,在位5年,死的時候不過是22歲青年皇帝做到的,一旦這個時間持續下去,明朝肯定要中興。

東林黨是什麼,是代表著江南大商人,鹽商,大地主和士紳利益的,他們是在明帝國身上的毒瘤,不停的吸食著明帝國的血液,這才成為的鉅富,魏忠賢和天啟帝的做法,不亞於斷掉他們的後路,他們怎麼可能人有這件事情發展下去。

陰謀論,早已經因為歷史,而不知所蹤,明史也是後來清朝書寫的,甚至就包括了投降滿清的東林黨人,天啟也是被抹黑的最厲害的,可是在一些流傳下來的文字和書上,對於他的評價相當的高,比如對袁崇煥,對毛文龍,甚至是對滿清跟蒙古勾結可能性,繞開山西進攻中原的可能性的遇見。

他才是一個21歲的皇帝啊,歷史沒有如果,不管是什麼原因,天啟還是死了,崇禎上位之後,東林黨成了氣候,整個朝政被東林黨一手把持,無論是五年平遼的袁崇煥,還是其他,萬曆累積下來的資金,迅速的被消耗,到了後期,崇禎甚至連騎兵的錢都拿不出,大量的而明朝軍隊,因為錢和物資的關係而崩盤,成為了壓倒的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歷史無法改變,卻可以給人驚醒,甚至是一個皇帝,帝王心術本就是平衡,一家獨大才是最可怕。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仁宗之前一直都做的很好,哪怕是呂夷簡有很多人反對,有那麼多的不足,他依然可以控制下來,藉助著不同力量之間產生的平衡,最終讓整個政局比較的穩定,實際上,呂夷簡的執政能力相當的可以的,他也讓整個政壇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反倒是個人操守很好的范仲淹,雖然他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是當他甚至開始影響科舉,實現他的權利,以做到改革的時候,連仁宗都害怕了,他信任范仲淹的操守,卻不信任范仲淹信任的這些人,一旦整個朝政就成為了變法的一言堂,那他這個皇帝,也到頭了。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宇宙職業選手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我有一劍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光陰之外明克街13號唐人的餐桌神秘復甦7號基地
相關推薦
馴狼為妃無限沉淪真千金重生後變病嬌了舉國:我打遊戲拯救全世界源力戰士叩問仙道抽卡救不了詭異世界回到清朝做鹽商我在諸天締造神話我的厲鬼會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