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建設費用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節度使這個官職起源於唐朝,睿宗年間,為了方便徵兵和統帥,節度使成為了正式的官職,可是隨著局勢的變幻,唐代從戰略進攻轉為了戰略防守,多元化的統帥方式,有些不足以解決問題,節度使就逐步變成了軍政一把手的代名詞了。

最出名的節度使,應該是安祿山了的,他作為兩任節度使的同時,又兼任河北採訪使,雖然名義上沒有統一,可是在實權上是統一的。

如果說,唐玄宗時期,節度使和採訪使兩者相互制衡,一個為軍政,一個為民政,可是到了安史之亂之後,伴隨著唐朝中樞光芒散去,節度使不但成為了軍政一把手,同時也成為了世襲罔替的鐵帽子職務,風氣就變了。

節度使所管轄的區域成為了國中之國,唐朝後期的節度使力量,甚至可以掌控整個朝政。

宋建立後,宋太祖有懲於唐末五代時期節度使割據一方、相互混戰的教訓,對各節度使採用了賞錢奪權的辦法,給予功臣銀錢田地,要求他們解除兵權,史稱杯酒釋兵權,

節度使一般作為宰相卸任之後的榮譽職務,稱“某某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所謂“使相“,也用於武臣的加官。

不過在眾多節度使之中,有一種是例外的,那就是對於宗室的加封,有些時候,是可以去掌控。

唐朝的節度使很大,比如說晚唐時期李克用和朱溫,都是控制著幾州之地,他們跟一個王國沒有多少區別,特別是朱溫,自立為梁。

這個疆域可就大了,河南、山東兩省,陝西、湖北的大部以及河北、安徽、江蘇、甘肅、寧夏、遼寧的一部分,幾乎佔據了整個中原之地。

在北宋,各道就不用說了,全部都是省級行政區劃,都非常的龐大,可是在邊境的地方,有眾多的細小軍州,小的甚至連一個縣都沒有。

北宋吸取了唐朝滅亡的經驗,唐朝是滅亡於邊境節度使的,從安祿山開始,一直讓盛唐由盛轉衰,可以說是一個轉折點,到了晚唐時期,節度使的實力已經無法遏制了,強橫的如同土皇帝一樣。

北宋的趙匡胤黃袍加身,趙廣義有是趁著太祖沒有在意,也得到皇位了,兄死弟及,這或許在春秋戰國時期比較常見,可是在一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很少出現,除非是沒有選擇了。

趙匡胤又不是沒有兒子,所以,從立國之初,就相當重視這一點,一直壓制著軍方,提高文官的力量,可是節度使這麼一個對於軍事,對於邊境很有好處的策略,還是要立下不過北宋對於節度使的控制也非常的到位,邊境的軍州,都不能太大,

相對比較的小,小的話,就不能成為尾大不掉的心腹大患了。

就算如此,大部分的節度使是虛職,很少有實職的,有一種例外,那就是宗室,在願意的情況下,可以去邊疆的軍州,擔任節度使。

這裡面,邊疆軍州很小,保州已經很小了,邊境軍州,比保州小的,比比皆是,大部分都是相當於一縣或者兩縣之地,方圓不過兩三百裡。

這樣的地方,就算是統領一軍,統帥軍政大權,又有什麼,更別說他們的位置,要麼在強大的道夾縫之中,要麼就是在邊疆,身處在抵抗遼國的最前線上面。

雲臺山就是如此,不但小,沒有一個行政區劃,甚至連一個小小的縣城,或者是鎮都沒有。

如果按照北宋的慣例,分封了就分封了,其他的就不用去管了,可是這個雲臺山島卻不一樣,他是一片白地,要建設,總要給費用吧。

換成別人的話,或許仁宗要壓制,畢竟,朝廷也沒有什麼錢了,就連他的生活,都是過的簡簡樸樸的,更別說別人,對於后妃的賞賜,比如說這一次,讓淑妃晉位貴妃,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跨越,淑妃是小老婆,貴妃同樣是小老婆,可是小老婆跟小老婆可不一樣,就如同官員的一妻一平二妾一樣,這是記錄在案,平妻總是比妾的身份要高。

可是身份上去了,待遇什麼的,也都沒有什麼變化,淑妃對於原來住的地方有些感情,連宮殿都沒有搬,一些賞賜也是大打折扣,原因就在於沒錢。

可是現在是趙信要,這可是他的親兒子,哪怕是中樞沒錢了,也擠兌著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些日子,三司使葉清臣躲他遠遠的,封建社會,並不是以年為單位的,分別分成秋收和春收,雖然說,春收剛剛收到,已經押解到了京城,可是吃飯的口子更多,真的要在這裡鬆口了,其他地方怎麼辦。

說實在,雖然三司位高權重,在別人看來是技相,是最為財權的官職,可是每一個三司使都戰戰兢兢的,或許在真宗,甚至是太宗年間,北宋收入高支出少,三司使是一個非常清貴,並且體面的職務。

可是到了仁宗朝,伴隨著各種弊政,北宋三坑已經出現,官員,士兵,加上邊患,這是三個巨大的口子,而且是無休無止吃錢的口子,就有些入不裹出了,從鄭戩,到葉清臣,再到後面的王堯臣,都為了這個錢,殫精竭慮,愁白了頭髮。

可是皇帝的面子總要給,況且,還是趙昕的事情,葉清臣也算是高官了,否則也做不到計相的職務,在仁宗的大力宣傳之下,他也是有資格知道苗定到底是什麼人的存在。

最終,在政府,中樞,包括三司的共同籌措之下,最終的數字出來了,給出的是一個普通的州的建設時候的撥款,15萬貫。

聽起來不少,15萬貫,換成米,都有20萬石,換算成其他的東西,應該也差不多,可是這筆錢對於普通家族來說,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對於一個州而言,真的是一個杯水車薪的數字,打個比方吧,就如同趙信最開始穿越時候,經過的那個縣城南樂,他的那個小小的縣城,單純城牆來說,就是7萬貫以上,加上一些必要裝備,防禦性附屬裝置,15萬貫就基本上沒有了。

建設一個州,不是說,你建了一個城就完了,更別說建設一個城牆。

就算是15萬貫,這個錢,也不是一次性的給付,要分成三批甚至是四批,逐步的撥付。

北宋現在,收入依然龐大無比,在仁宗朝,政府收入超過了千萬,在仁宗慶曆時期,把所有的都折算成錢,大概是2000萬貫左右,聽起來是非常可怕,可是實際上,支出更大。

西北邊患的逐步加重,已經不可能隨時的拿出這麼龐大的資金了,一般而言,是首批是5萬貫,然後在3年之中,給付完畢,同時除了最初的時候,是錢之外,其他的,會以其他的需求給付比如說,各種的日用品,糧食,還有其他的產品,這些都會進行折價。

這已經是仁宗跟中樞商議的最好的結果了,仁宗也想要給多一點,但是他也知道,這是沒有辦法的,政府也沒有錢,這30萬還是中樞從各個地方摳出來的,如果不是這個定海侯是的趙信,換做其他人,這個資金肯定要縮水一半以上,甚至有三分之二被漂末的可能。

既然錢糧上因為葉老頭的固執,沒有得逞,那麼其他的方面,就不能再不打折扣,仁宗也非常盡心,幾乎每天都關注著進展。

趙信在要求上,除了要求建設費用之外,更重要的是提到了人手,特別是匠人,不管是什麼級別的,只要是,就可以要。

關於工匠這些,會從各個大作監之中,抽調的差不多2萬,因為趙信不論級別,大匠或者是主要匠人之類的,沒有抽取,學徒和剛剛學徒出身的是重點。

仁宗也想把大匠給抽取一部分,可是各大作坊的反對,特別是現在,工匠們的任務也很高,抽調這些學徒和剛出師的,這沒問題,一旦抽調大匠,整個攻城就會出問題。

達不到願望,仁宗當然要在其他方面找補,匠人多了一些,大概5千,達到了兩萬五的樣子,比之前趙信要求的多了一些。

趙信如果知道,肯定會更高興的,他要的就是年富力強的,真的給大匠,也不是不能用,一個轉化的過程就需要很久,萬一碰上那種固執的,執意不願意按照要求來做,那不是更加麻煩。

學徒和剛出師的,他們自己對於技術的掌握都沒有到一定程度,更沒有自信,反駁趙信的要求,反而更容易融入。

除了工匠之外,廂軍也是趙信要求的重點,這一點,無論是仁宗,還是軍隊都打開綠燈。

廂軍也可以,首批3萬廂軍,未來需要的話,可以增加到是十萬,不過有一點就是這些廂軍一律不允許攜帶武器,而且中央也不負責廂軍的一切。

實際上,當這個最高到十萬的奏摺拿到仁宗這裡的時候,仁宗似乎是明白了,3萬廂軍,每年的費用,恐怕就要超過30萬貫了,這等於是裁撤了3萬廂軍,難怪這些中樞們批准的這麼的快。

仁宗腦子一轉,計上心來,吩咐內監,把葉清臣,章得象,賈朝昌給叫了過來,他自己卻在輕輕的敲著桌子,這部分減少的,雖然不能都要過來,總是要找補回來一點吧。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宇宙職業選手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我有一劍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光陰之外明克街13號唐人的餐桌神秘復甦7號基地
相關推薦
馴狼為妃無限沉淪真千金重生後變病嬌了舉國:我打遊戲拯救全世界源力戰士叩問仙道抽卡救不了詭異世界回到清朝做鹽商我在諸天締造神話我的厲鬼會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