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鎮國基石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詢問完了戰鬥的套路的時候,狄青很自然的問道了日常維護方面的問題,可是得到的答案,卻是很少。

稍稍一想,他也就明白了,稜堡的戰術,到了讓他都感覺到驚豔的程度,不是說這些團練真的就很強,他們充其量就是一個比葫蘆畫瓢。

不過是當時定海侯對他們培養的多了,從頭到尾的訓練一遍。

具體的維護,修建和警戒,這需要在長時間之中總結出來規律,這個規律,不知道是沒有被總結出來,還是被漏掉了,不過,這不是什麼問題。

在樞密院的記錄之中,有稜堡的全部建設方法,從樞密院和工部局,支援到的西北的工匠,也帶來了建設稜堡的第一手資料,只要確定稜堡的重要性,要重現它沒有問題,只是其中,需要一款關鍵性的材料水泥。

沒錯,就是水泥,這個名稱聽起來很奇怪,水做的泥,還是水合的泥,之前感覺,或許就是黃土的一種,農村家庭,土培房,就是用黃土作為粘合劑的。

當時他漏過了這個材料,現在,看到了保州苗家莊的稜堡,他才明白,他小看了這種材料,這個到現在,北宋都沒有辦法解決,還是依靠定海軍的進口。

不過想來,這玩意也不會太貴,畢竟,連一個完成品的稜堡,加上人工在內的其他成本加在一起,才2000多貫,這對於一個家庭,甚至是一個商人來說,都不是一個很小的數字的,可是對於一個國家,特別是軍事方面,簡直是一個很小的數字。

軍費大頭,永遠是裝備和養兵費用。

盛唐的府兵制,為什麼選擇這樣的制度,那是因為,要全職養一個士兵,需要的錢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拿北宋禁軍為例的,一套禁軍的裝備下來,100貫到120貫之間,單純每年的薪俸,就超過25貫,這只是在這個士兵身上花銷的很小一部分,訓練,兵器更換,軍糧和其他方面,保守估計,一個士兵一年的支出,同樣會超過的100貫。

也就是說,2000貫,只是相當於20個士兵一年費用,可是帶來的,卻是無與倫比的防禦強度,哪怕能夠藉助著這個稜堡,讓邊關駐軍數量,減少個3成左右,對於軍費的節省,都是一個天文數字,更別說,現在擺明了不止3成。

為了防備遼國,每年在河北的駐軍,幾乎超過了30萬,這還單純指禁軍,廂軍,民役,邊軍,這些五花八門的稱號,甚至還有一些私兵,林林總總的加在一起,整個遼宋邊境,駐軍何止百萬,現在呢,如果是按照200個稜堡來計算的話,最多20萬就夠了,這等於說減少了8成。

狄青甚至有些怨念,為什麼,這個稜堡不早一點出現在他的面前,如果再早點的話,說不定,他的很多手下,就不會死在西北。

沒錯,狄青是從西北起家的,赫赫威名也同樣來自於西北,作為一個沒有背景,沒有透過科舉和武舉起家的將軍,狄青的成功,那是士兵的榮耀,幾乎是從血海之中殺出來的,能夠活到今天,也算是一個幸運。

可是狄青的幸運,卻是伴隨著無數的袍澤,犧牲和死亡帶來的,甚至沒有一些手下的幫助,他或許早就死在戰場上。

西夏的狠毒,西夏的可怕,這是狄青銘記在心的,無數次都想要拿下西夏而不得,他甚至仔細的研究了西夏戰術,說白了,豬突狼奔而已。

藉助著騎兵更高的機動性,肆意的活動和滲透,一旦發現薄弱點立刻突入其中,短時間取得戰果之後,就遠遁,西夏特殊的環境,還有大量騎兵,成為了這個戰術的依託。

要破解這個戰術,實際上,也不難,一個就是在機動性上面,比西夏更高,類似漢武帝對突厥的做法。

在國力佔據優勢的前提下,耗費巨大的力氣,武裝起來一個真正的精銳騎兵,這個騎兵在戰馬,士兵等各方面,都不比匈奴弱,再加上中原精銳的裝備,這就成為了霍去病封狼居胥的根源。

這一點,在北宋,首先不可能,多年的沒有馬,連靜塞軍這樣可怕重騎,都在北宋的軍隊序列之中被去掉,更別說重新建立一個羽林衛,或許漢武帝時期,整個財政收入,跟現在的北宋不能比,可是遼國,也不是匈奴能夠比,一支幾萬人的軍隊,幾乎不可能產生好的效果。

第二個,就是儘可能的降低他們的機動能力,把他們限制到了某一定的程度上面。

這實際上,是北宋一直都在做,可惜,投入太過巨大,甚至在一些關鍵的時刻,一些重要的節點被拔除,一切都全完了。

稜堡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只要是在位置和距離合適的地方,不必尋找大山,不必尋找要道,只要位置合適哪裡都可以建造,這就會形成一個平均分配的局面,面對著渾然一體的北宋,西夏根本沒辦法。

可惜,這個稜堡出現的有些晚,在宋夏之戰,還沒有展現出來的時候,西夏就滅亡了,韓琦在其中推了一份力,可是他更多的,是依託於炸藥的威力。

狄青怨念,實際上,也是中原文明的悲哀,作為一個古老而悠久的文明,作為一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鑄造龐大的長城,來抵禦遊牧民族的攻擊的民族,卻沒有率先發現稜堡。

如果不是趙信穿越而來,別說是現在,就算是再過500年,也不可能有稜堡這樣的可怕防禦工事出現。

原因很簡單,水泥。

火燒,這是化學之中,最容易實現的一種反應的方式,自然界的一場大火,不小心混入到山洞火堆之中的物質,這都會成為原始人的啟發。

在眾多的人類之中,陶器幾乎成為了標準的配備,不是這些文明的源頭都一樣,而是即自然而然的產生的,幾百度的溫度,哪怕在原始社會,也不是很難達到的,而陶土又是分佈非常廣礦物。

可是在陶器之後,就出現了分支了,炎黃子孫獲得了陶瓷,各種各樣美輪美奐的陶瓷,甚至到19世紀,都是一個秘密,長達2000年的時間,陶瓷都是來自東方的奢侈品,是價比黃金的東西。

西方雖然沒有陶瓷,卻擁有了水泥,早在古羅馬,甚至是古希臘時代,水泥就出現了,那是石灰跟火山灰的混合物,它遠不如現代水泥,卻也比中國的粘合劑更好,所以在古羅馬,古希臘時代,恢弘的歷史建築,比如說,鬥獸場,比如說的希臘神殿,這些歷經了千年,依然不朽的建築物,成為了羅馬和希臘的象徵。

陶瓷為中國獲得了巨大的利益,卻喪失了的擁有更可怕防禦,把自己的烏龜殼弄得更加嚴密一點基礎。

趙信的出現,更進了一步,現代意義上面的水泥,加上更勝一籌更近混凝土,水泥的特性可以把鋼鐵,磚頭,還有砂漿這些東西,都完美的融合到一起,形成了類似石頭一樣的結構。

這樣價格低廉,卻效果突出,容易加工的城防,簡直是為北宋準備的神物。

誰都知道,堅如磐石的堡壘,不容易被攻破,完全強悍的堡壘,也不是沒有,只不過投入太過龐大了。

比如說東京汴粱,這個百萬人口的城市,也興建了可怕的防禦,但這個,只是一個國都應有的體面,其他的,就算是大名府,也沒有的興建足夠多的防禦。

有一個資料就可以很明確的體現,北宋大名府的城牆,只有區區3600米,也就是3.6公里,平均到正方形上,邊長也不過900米,也就是,作為北宋四京的大名府,只有不足1平方公里的面積。

在北宋少有3層以上建築,房屋的結構又較為寬大的前提下,這個城內,有多少人。

就這樣,大名府的建設,就投入鉅萬,如果不是大名府是扼守北方的咽喉,同時也是水陸交通的碼頭,這樣才能夠支撐這麼規模的城市,換做別的地方,早就不行了。

打個比方吧,同樣歸為四京的河南府,也就是洛陽,這個曾經幾朝古都,帝王氣十足的地方,在北宋,已經只剩下的遺址供人參觀了。

這些褒獎,看似很快張,卻沒辦法說清楚稜堡的可怕,實際上,狄青已經足夠的高估了稜堡的防禦力了,可是當這個稜堡出現在了他們的面前的前提下,狄青才知道,這個稜堡這麼的可怕,這是老天爺為北宋準備的,劃時代的防禦武器。

從戰略的意上面來說的,這個稜堡甚至比長弓更加的可怕,如果單純有長弓,最多就是,增加攻擊力,讓北宋面對遊牧民族的兵馬的時候,不至於被動挨打,也擁有反擊的能力。

可是稜堡,卻是一個的根基,一個讓國泰民愛,甚至是讓中原文明,再也不至於被遊牧民族襲擾的根基。

對於農耕民族來說,只要能夠把異族擋在國門之外,對於的的農耕民族來說,就是勝利。

農耕先進,在於,他用更少的人手,更少的土地,能夠養育更多的人口,或許會因為人口的膨脹,再一次的遭遇危機,可是只要不受到外力的襲擾,卻也會很快,從大亂走向大治,重新的起步。

從秦漢唐宋,一直以來的脈絡都相對清晰,或許有所波折,可是一直都沒有大規模的倒退,文明和科技,都是緩慢的穩步的發展,一直都站在世界巔峰。

可是在宋之後,卻有兩個倒退,一個是元朝,一個是清朝。

元朝的屠殺政策,讓整個元朝只是佔據中原百多年,就不得不退守漠北,重新回到了他們起家的草原,到了明朝時期,繼承送的傳統的時候,就有了很多似是而非的東西,不過,好在明王朝還是延續下來。

可是到了清朝,300年的歷史之下,最終讓中國沉淪,1840年鴉片戰爭,拋開戰列艦和火炮不說的,單純那個時代,排槍槍斃時代的英軍,他們的火槍的射程,大概是在100米到150米之間,絕對還沒有超脫弓箭的範疇。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不說神臂弓,床弩這樣的大殺器,就算是普通的強弓,靈活運用,在射程上面,也不至於處於絕對的劣勢,跟不用說是火槍。

在明朝的時候,各種火槍數十種之多的,甚至還有比較精確的火統和連發火統,這些到了清末的時候,全部都成為了笨重火繩槍和鳥統。

一個慢的只能發射一發,然後拿著刀上去,另外一個,也就只能打鳥了。

文明的斷層,對於文明時代是一個悲哀,跟農耕相對和平發展的種田文明相比,遊牧民族,本就是在不停的廝殺之中,逐步成長起來的,他們身材相對健壯,同時經驗豐富,只要有一個勝出者的,就會對中原產生巨大的威脅。

中原冒出一個雄主,就會戰端他們手掌,讓他們衰落,可是正好逢上中原低谷的時候,那將會是一個滅頂之災。

可是遊牧民族的管用戰術,面對著稜堡,他們的優勢,將會不復存在的。

別說是稜堡這樣,一比多的兌換,就算是一比一的比例的,農耕文明也能夠把遊牧民族耗死,跟被說稜堡這樣可能用1000個人,對抗10萬人,如果10萬人,不計代價的攻擊的話,說不定,1000個人,甚至能夠把10萬人殺的三四成。

這樣的交換,已經不是一比一了,是1比數十,這簡直是改變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利器,他或許沒有長城那麼的偉大,可是投入更少,而且防禦的節點更多,防禦更加的穩定。

長城對於農耕民族,是一個保護,也是一個限制,有了長城,防備了遊牧民族的攻擊,卻也禁錮了中原的擴張,長城對於內外,都是一個阻礙,可是稜堡不一樣,他不依託地利,可以靈活的運用,防守可以,隱藏兵力進攻和反擊,同樣的可以。

中國歷史上面,一直都寇邊的各種遊牧民族,他們是在爭鬥之中活下來的勝利者,有些人生下來就在馬背上,廝殺幾十年的時間,才激怒到中原,體格武勇,甚至是犧牲精神,都是上上之選,只要是族內的青壯漢子,幾乎可以是人人皆兵,拉出去留可以成軍。

他們有這樣那樣強大的地方,可是有一個最大的弱點,那就是是無一例外,人口較少。

草原的環境,哪怕是更大面積的土地,也承擔不起更多的人口,西夏才幾百萬人口,遼國也差不多,如果不是佔據了燕雲十六州,想要接近千萬,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後來崛起,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成吉思汗,在統一蒙古各部的時候,佔據了甚至比遼國現在土地更大龐大的草原,也不過是劃分了九十五個千戶所,也就是說,九萬伍仟戶。

草原上,養活一個孩子不容易,一般的戶,都是三四口人,最多也不過六七口,甚至因為征戰,損失的也多,就算戶均5人,人口也就是在五百萬上下,後面滿清,人就更少了,核心的滿足也就是二三十萬人,這也是滿清一直都崇尚蒙滿一家,如果沒有這個作為基石,滿清的人太少了。

能夠一比一的消耗,這些遊牧民族,根本就不是農耕民族的對手,只要不是連年戰亂,中原的王朝,都是在幾千萬人口。

不過事實已經證明的,城牆和城市,解決不了這個問題,這牽扯到了人口和軍隊數量,就如同明朝對付滿清平遼的方法,那是不斷的鑄造城市,如果說明朝的財政狀況,如同北宋一樣健康的話,滿清早就被圍死了。

明朝沒有那麼的有錢,加上從上到下貪腐成風,3000萬的平遼費,可能出了京城,就要少掉三成,中間再加上層層的盤剝,真正能夠運用的遼東的,就十不存一,縫縫補補的修建起來的堡壘,一旦被滿清圍困,當彈盡糧絕之後,等待他們的就是沒頂之災。

還有一個歷史的可惜,如果當時,西班牙人傳入的不是紅衣大炮,而是稜堡的話,說不定,歷史也會改變,可惜歷史沒有如果,甚至毫不客氣的說,紅衣大炮,西班牙方陣和稜堡,都有可能進入到中國,好大喜功的朝臣,更喜歡紅衣大炮而已,再加上水泥這種東西,缺少了原產地中海的火山灰,他們要怎麼造。

稜堡不一樣,駐紮少,投入少,700士兵,每年的投入,可能也不超過1萬貫,200個之下,也不過是200萬貫,對於北宋來說,根本不是問題,還包含了本身應該支出的軍費。

有了對稜堡的全面的認識,狄青對於接下來的戰爭,已經有心理準備了的,只要在接下來,禁軍更換的過程之中,在整個河北的邊關,興建的最少150個各種各樣的稜堡,然後在這些地方駐紮10萬人,這些駐紮的人員,不用禁軍,廂軍都可以,以他們為重點,然後再配合一點民團,就可以把整個北方的防線徹底的防禦好。

一個非常可怕防線,10萬人就可以把北方幾十萬人守衛的防線,守衛的固若金湯,然後他就可以抽調出足夠的軍隊,進行軍事行動,一個被北宋寄予了很多年的行動,收復燕雲十六州。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宇宙職業選手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我有一劍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光陰之外明克街13號唐人的餐桌神秘復甦7號基地
相關推薦
馴狼為妃無限沉淪真千金重生後變病嬌了舉國:我打遊戲拯救全世界源力戰士叩問仙道抽卡救不了詭異世界回到清朝做鹽商我在諸天締造神話我的厲鬼會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