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汙染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現在定海軍的情況,趙信也是很無奈,計劃不如變化來的快。

趙信在決定到定海軍的時候,專門要了那麼一萬多廂軍,就是為了人口準備的,他這樣做,可以幫助仁宗解決一點兵員膨脹的問題,跟禁軍比起來,廂軍就真的差了很多。

這些廂軍,在軍隊看來,不起眼,也看不上眼,哪怕禁軍每年都會從廂軍之中招募,那是在幾十萬人之中,挑選幾千人,那是優中選優。

剩下的廂軍,那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可是在趙信看來,這些都是勞動力,還是在最好的年紀,最容易獲得的勞動力。

一萬多本身就可以投入到勞動的壯年,再加上對於他們家屬的影響,這樣下來,第一時間,就解決了大部分的問題,只要他們和家屬過來,就是15萬打底。

如果按照趙信之前計劃的那樣,從初步的一二十萬人,慢慢的發展,定海軍的面積也算是夠用了,各種工業敞開了放,因為人口有限,也不可能有大規模的工業。

不過,在定海軍發展的初期,有了變化,他帶著三司的資金下來,被淮南東路轉運使看中,想要藉助著這個資金的來救濟災民。

一個有心,一個有意,就這樣結合起來,在初期,定海軍就解決了淮南東路30萬的災民,之後解決的最少有60萬以上。

本來穩紮穩打,卻因為淮南東路的變數,有了這些難民的加入,一下子,讓定海軍的發展插上了翅膀,120萬人跟30萬,這完全是兩碼事,一個最多隻能夠算是一個發展的不錯的縣城,另外一個,完全是一個中型城市,更多的人手帶來的,就是更多的積累速度和發展速度,不但工業發展會快,城市的規模也是如此。

這不是21世紀的超級大城市,需要控制人口,目前定海軍的發展,還遠沒有達到極限,在趙信的計劃之中,對於定海軍的期待非常的高。

現在定海軍就擁有120萬的人口,看起來,趙信創造了一個奇蹟,可是趙信的最終目標比起來,還差的太多了,現在十倍還差不多。

趙信的終極目標,最起碼,也是讓定海軍擁有1000萬以上的人口,1000萬人口,是什麼概念,三國之中最強大的遼國,滿打滿算,也就是一千萬左右的人口。

不,遼國在現在沒有一千萬,伴隨著上百萬的党項族遷徙到了肅州,再加上元昊的燒殺搶掠,整個遼國最少少了300萬以上的人口,一下子吃了大虧。

西夏就不用說了,之前也就是三四百萬,現在,充其量也就是200萬不到,就說最多的北宋,1000多萬的人口,也相當於北宋的十分之一了。

在幾百萬平方公裡的龐大土地上面,才有如此龐大的人口,在定海軍,實際上已經達到了,6萬人每平方公里,1000萬的人口,差不多需要170平方公里的土地,也就是說,整個定海軍,需要大部分都變成城區。

人口密度這個詞,是從新世紀開始出現的,但是曾經的東京汴粱,人口密度就非常之大,而現代社會,講究的是城市規模的擴大,還有宜居性的城市,人口密度實際上是在下降的。

上海在80年代的時候,人口密度達到了峰值,平均每平方公里5萬人,在社會配套不健全的時候,那真的是人擠人,一個小小的一室一廳,擠進去五六個人,都算是正常的,可是到了2017年,人口密度不超過4000 。

同樣的,也在中國的其他城市上演,在2017年,中國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是深圳,也沒有超過6000,可是在古代,一般的國都,最少就是一萬人每平方公里,高的甚至可以達到三五萬。

這是跟城市的規模和功能有關係,古代城市功能性不強,哪怕經過了趙信的改進,最多,也就是擁有十八十九世紀樣子,這樣的話,住宅可以大規模的集中人。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同樣,從貧窮落後,到了城市,特別是定海軍這樣,對於各種的底層市民,都相當照顧的城市,他們根本不會考慮什麼條件,大通鋪都可以,只要能夠掙到錢。

現在,都是兩室一廳,六七十平方的房子,或許有些擁擠,可是各方面的條件,自來水,煤油燈,比起農村的,不知道要好到哪裡去,也就無所謂條件了。

一次性達到30萬人,跟一次性達到120萬人,這是一個截然不同的起點,人口增長的速度就不一樣。

定海軍在北宋,註定不會按照原有的速度來發展,他必然是一個跨越性的發展。

北宋的普通民眾,他們過的生活,不能說是水生火熱,卻稱不上溫飽。

或許在城市之中稍稍好一點,隨便找一些零工,總能夠活的下去,可是農村就不一樣了,光景好一點點,還可以勉強度日的,如果光景不好,那就只能夠逃荒了。

最初來到定海軍的這批人,都是在家裡活不下去的災民,不是定海軍的話,說不定,就是九死一生的逃荒。

可是來到定海軍之後,他們的人生就改變了,以目前定海軍的工資水平,他們別說是溫飽了,甚至可以說是富裕了。

目前定海軍,平均的月工資在35貫左右,這基本上就是一個六七品官吏的收入,一個擁有1000畝土地的大地主,按照每年收穫糧食3000石來算,就算他收穫的全部都是大米,每年的收入也不過是2100貫。

這中間,這個地主不可能自己去種地,那麼就要有三分之一,是佃戶們的收入,再扣除其他各項的花銷,比如說處理大米,買賣之間的損耗,還有一年下來的日常花銷,能夠存下來1000貫,已經算不錯了。

現在,只要有三個成年勞動力,一年的收入,就超過了一個千畝土地的小地主,這個已經不能夠稱之為溫飽了,絕對是富裕了。

最關鍵的是,趙信非常注重日常的生活品味,在海邊,各種的海產品,在畜牧場,豬肉,雞肉,還有從遼國哪裡購買的牛羊肉,可以說副食上面,一點都不缺乏,以往民眾,可能一年都見不到肉吃,現在,只要是上班的,天天是有肉的,一些家庭了臨時改善,也會買各種的肉類,這個日子,比起小地主,可就強多了。

中國人,除了勤勞這個優點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優點,那就是分享,這個已經不是分享了,這個是明顯的享福,每一個人,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哪怕是孤兒,成長到壯年,也有無數的人生經歷,有親朋,有認識的,也有一些恩人。

現在擺明了定海軍是一個天堂,一個改變他們人生的天堂,這種情況下,只要有機會回去,就必然會跟周圍的人說。

如果是道聽途說,那個聽的人最多就是聽一個熱鬧,往心裡面去不去,那是兩說,可是現在,按照定海軍的標準,每人會加一個月的工資,這些來到定海軍的,少則在定海軍六七個月,多的,甚至已經快一年的時間了,定海軍高昂的工資,哪怕每個月再怎麼的花,也會剩下一半左右,再加上年底的這一個月的雙薪,最少也會拿回去200貫到300貫。

這些人以前是什麼光景,那是最貧困的三品以下的戶,他們就是掙扎在貧困線上的那些人,現在,出去半年左右,一年的時間,就拿回來這麼多錢,有什麼比擺在明處的例子更吸引人的。

整個北宋,最不缺乏的,就是人,龐大的北宋農村,有太多太多的人,這些人在農村裡面,地裡刨食,也就是一年兩三貫,現在有50倍左右的差別,哪怕再怎麼小心的,也會過來碰碰運氣,最關鍵的是,這些民眾,絕大部分,都是淮南東路,也就是說,也就是出來三五百裡,近一點的,可能還不到100裡,這有什麼問題。

至於限制遷徙的問題,這一點,趙信更是上下的打點好了,淮南東路的轉運使,欠了他情,不會在這個上面多加限制,再加上輻射影響,說不定,在明年春節過後,整個定海軍的人口,就會暴漲。

實際上,趙信已經開始準備了,或許說,現在的定海軍,還沒有這個能力,消化下現在兩三倍的人口,可是只要人來,他就會留住他們。

養活這些人口算的了什麼,真的不行了,那些落後的,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也可以拿來用,把全部的利潤,用來養活這些人,這兩三百萬人,將會成為未來騰飛的根基。

那麼的話,整個定海軍的人口會可怕幅度的增加,在現有的基礎上面,人口密度會進一步的增大。

從現在的6萬人每平方公里來計算,趙信估摸著,把樓層增高,八層左右,再加上一些密集化住宅區,人口密度增大,達到了的10萬的程度,1000萬的人口,就需要100平方公里以上面積。

這恐怕是最起碼的,雖然說,趙信之前計算過,如果密集的分佈各種的70平方的房子的話,一平方公里的住宅區,可以容納28萬人,那是一個笑話,當人口增加,配套的設施也會瘋狂的增加,按照後世的標準,一平方公里一萬人以內,是比較適宜的人口。

就算是在現在,整個封建社會,對於功能性,還有商業性要求不高,會比後世高出好幾倍,那麼10萬人,也已經是一個極限了。

那麼有這個人口密度作為基礎,縱觀整個定海軍,那麼未來定海軍總共能夠容納的人口,也是可以計算出來的。

定海軍是一個島嶼,適合作為住宅區的畢竟不多,那些丘陵地帶,對於這個時代的建築能力,是不適合建造大規模的密集住宅區的,可能全島都動員起來,也就是200多平方公裡的樣子,這中間,還要留下港口,倉庫,工廠和綠化帶,這種情況下,原有的那種,瘋狂擴張的攀登科技線,就是不適合的。

兼顧人口的發展和工業的發展,這對於定海軍的目前來說,很難的達到。

單純工業,如果考慮到鋼構和高大的廠房來說,增加利用率,減少耗費,幾百畝的土地,也能夠容納一個大型的工廠,可是在趙信的要求之下,定海軍的工廠,都有一些浪費,就功能性來說,定海軍的工廠比起功能性,最少大了兩倍以上。

這不是浪費,而是必須要做到的,這個增加的面積,是為了治理汙染,在密集的廠區之中,被人為的疏散,並且大規模興建了各種各樣綠化帶,原因很簡單,一方面,減少工業的密度,另外一方面,減少汙染,儘可能的把汙染降低到了最低。

除了半導體產業,科技產業,第三產業等等,其他絕大多數的工業,都是帶有著汙染的,汙染幾乎是伴隨著工業產生了之後,就逐步的盤踞在工業化上的問題,工業程度越高,汙染也就跟著越高。

趙信已經儘可能的開始減少汙染,可是治理汙染,這是一個長期的,科技含量很高的技術,生產和汙染之間的問題,發達國家都曾經經歷過。

霧都孤兒就是在英國工業革命時代的真實寫照,無數的工廠,無數的蒸汽機,工業和民用的燃煤,讓本就潮溼陰冷倫敦,變成了一個霧都,說起來好聽那是大霧,可實際上,那就是霧霾。

英國的工業革命,那是在蒸汽機作為起點而快速開啟起來,蒸汽機要燒煤,民用也要燒煤,不完全燃燒,帶來的大量的顆粒物,散發到了空中,跟水蒸氣等結合,形成的霧氣,成為了倫敦的象徵,甚至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八成的時間,都是在濃霧之中。

在霧都之中,造成了很多的影響,有兒童的生病,有老人生病,在各方面的統計不健全,對於社會保健也沒有深入人心的時候,這種情況根本沒有引起重視。

英國發展的時候不重視,不代表趙信不重視,汙染是工業帶來的必然結果,甚至是西方,幾代人都在這樣沉重的汙染之下,病痛,癌症,畸形,這些一直都困擾著市民,他們卻無法改變,只能夠默默忍受,到一代人,兩代人,透過努力,奠定了足夠的根基了之後,才開始治理。

先發展再治理是工業發展的必然道路,可是趙信作為一個從後世穿越來的穿越者,掌握著定海軍的一切權利,那麼肯定不會犯這樣的錯誤,在最初的規劃的時候,就儘可能的來避免。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熱門小說
宇宙職業選手神印王座2皓月當空我有一劍不科學御獸深空彼岸光陰之外明克街13號唐人的餐桌神秘復甦7號基地
相關推薦
馴狼為妃無限沉淪真千金重生後變病嬌了舉國:我打遊戲拯救全世界源力戰士叩問仙道抽卡救不了詭異世界回到清朝做鹽商我在諸天締造神話我的厲鬼會修仙